红色文化网

贺雪峰文集

贺雪峰:如何写作村治模式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22 鲜花数:12

贺雪峰:如何写作村治模式  2007-11-12   作者:贺雪峰  
 
做农村调查后,应及时写作。对于我们来说,大致是要写四种作品,一是调查报告,二是学术论文,三是调查随笔,四是政策评论。因为我们的农村调查往往会涉及到自上而下的农村政策的实践,且我们往往要借政策实践的过程、机制和后果来理解乡村社会的性质,我们就会对农村政策在不同农村实践的情况有些了解,也因此可以顺便写一些政策评论文章。
调查随笔在当前中国

贺雪峰:为什么说社会科学还不是科学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260 鲜花数:8

贺雪峰:为什么说社会科学还不是科学 ——兼谈如何建立中国农村研究的主体性
 
在到川西平原调查之前,读施坚雅的《中国农村的市场与社会结构》,发现之前对于农村基层市场体系缺少了解,并因此试图在自己的村庄研究中引入市场的因素。按施坚雅的观点,村庄是被镶嵌在基层市场体系中的,不理解市场体系,就无法理解村庄,他甚至认为,只有基层市场体系才是中国农村研究的合适单位,而村庄研究完全可以被包括到基层市场体系中。我始终对施坚雅的理

贺雪峰:人民公社的三大功能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290 鲜花数:16

贺雪峰:人民公社的三大功能
前几天《开放时代》在上海召开第四届论坛,讨论建国六十年中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的关系。笔者应邀参加了这届论坛,并以乡村治理的逻辑为题作了发言,其中涉及人民公社部分,以为正是人民公社为1980年代的分田到户提供了基础。若没有人民公社时期的积累,分田到户是不可想象的。一方面分田到户是正确的,今后相当长时期仍然应该坚持土地承包制度,另一方面,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因此认为人民公社搞错了。人民公社与承包制之

贺雪峰:从社会基础到价值基础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52 鲜花数:10

贺雪峰:从社会基础到价值基础
——略论乡村治理基础研究的深化
 
从村民自治研究开始,到讨论乡村治理,再到提出乡村治理社会基础研究,我们的研究走过三个阶段。要研究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就需要有两个着手处,一是对自上而下政策在农村实践机制的研究,这就是我们所说农村政策基础研究,二是对中国不同农村区域差异的研究,只有对不同农村的区域差异有了理解,我们能够说清楚不同地区农村的内在差异,能够理解中国农村非均衡的状况,我们才能够说

贺雪峰:经济快速发展不是新农村的方向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99 鲜花数:14


经济快速发展不是新农村的方向
贺雪峰
南方网(广州)
  ○新农村建设,所谓现代农业是没有出路的,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是没有可能的。从农业及经济方面来看,当前的重点在于如何防范农业风险,如何为农业生产提供基本的公共品供给尤其是水利供给,如何降低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
  ○我心目中的新农村,大致就是经济虽然没有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水平也并非很高,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每个人都因为解决了温饱问题,又有足够的闲暇时

贺雪峰:《乡村的前途》自序、后记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89 鲜花数:12


自 序
  本书汇集了我近年来对乡村建设的大部分思考,这些思考根据表述形式的不同,分成四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理论讨论,收录较为正式的论文;第二部分是政策评价,收录有感而写的一些评论;第三部分是调查随笔,收录近年在农村调查及进行乡村建设时的所闻所感;第四部分是报刊访谈,收录几家媒体就乡村建设等问题采访的整理稿。数一下,这些形式不同长短不一的文字,竟有60多篇。在这60多篇文字中,我试图提出一个关于中国发展道路的新方案,这个方案的核

贺雪峰:最近十年农民的理性化进程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87 鲜花数:13

贺雪峰:最近十年农民的理性化进程
 
说明:本文为2007年暑假写作调查报告《现代性、理性化与农民生活的变化——汝南村治模式的关键词》(初稿)第四部分的一节。本次调查在河南汝南县三里店乡4个村同时进行,共有20多位同仁参加,分别是董磊明、陈柏峰、刘勤、申端锋、吕杰、张世勇、欧阳静、宋丽娜、荣娥、徐财松、何绍辉、袁松、王会、张子超、王艳、龚维刚、桂华、杨超镭、王晓丽、郭俊霞、范文娟、焦方圆、刘曙光、聂良波、熊昕等。

贺雪峰:税费改革的政治逻辑与治理逻辑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11 鲜花数:24


  一
  河南扶沟县孙敬林县长说,现在想起取消农业税前的干群关系都有些后怕。我听了心中一震,同时又很认同。因为缺乏从农村提取资源的手段,农民负担也因为层层加码而的确太重,到了世纪之交,农民负担已成为国家与农民关系中的巨大障碍,并影响到了国家政治的稳定性。从农民方面讲,不仅是负担难以承受,而且乡村干部太坏。从国家方面讲,来自农村的税收只占国家财政收入很少的部分,国家早已具备以工哺农的财政条件。从县乡村三级来说,收取农业

贺雪峰:乡村治理一百年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14 鲜花数:16


乡村治理一百年
贺雪峰
  2006年取消农业税,无疑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取消农业税及国家开始实施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新农村建设战略,意味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就农村来说,取消农业税不仅意味着两千多年来一直作为国家主要财政收入来源的农业税赋的终结,而且意味着中国已经完成内向积累的工业化阶段,进入了全新的现代化建设时期。
  回顾二十世纪中国乡村治理的历史,如果依据国家与农民的关系状况,可以清晰地划分出

贺雪峰:私人生活与乡村治理研究的深化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195 鲜花数:28


贺雪峰:私人生活与乡村治理研究的深化
贺雪峰
  前几天读过阎云翔的《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一书,并就私人生活方面的相关问题先后与董磊明、申端锋、陈柏峰等人作过讨论。我母亲刚好从乡下回来,讲到家乡的一些事情,激发起我对私人生活与目前我们所从事的乡村治理研究之间关系的一些想像。
  自1990年代末进入农村研究领域以来,我们这群人的研究旨趣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一是最初的村民自治研究,二

贺雪峰:大理论与中观理论:评《黄河边的中国》的方法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387 鲜花数:19


大理论与中观理论:评《黄河边的中国》的方法
贺雪峰
摘自《新乡土中国》第六篇:乡村研究方法
  读《黄河边的中国》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折磨。曹锦清先生生动形象又不无激情的文字,让人读后有痛快淋漓之感。受到的折磨则是黄河边农民当前的困境和作者不时表现出来的对中国农村向何处去的迷茫。相信每个关心中国的人,近年都会受到这种折磨,因为媒体上到处是农民负担过重的让人不安的消息。笔者近年从事农村调查,心中一直积满郁闷,对曹

贺雪峰:当前学界对县乡村体制改革的主要意见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252 鲜花数:20


  当前国内学术界关于县乡村体制改革研究主要意见可简单归纳如下。   1、“县政、乡派、村治”
  “县政、乡派、村治”的主张者是徐勇。他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村治必须以强村为基础,即在县乡村三级中,公共财力必须向村倾斜,要保证村级必要的财力,否则,村民自治就难以实现,村庄公共工程和公益事业就无法进行,民主自治变成“空壳”民主。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村级财力反而下降,与当前县乡村三者利益分配仍然以权力大小为主导有关。他主

贺雪峰:作为理解真实的深度访谈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71 鲜花数:12


贺雪峰:作为理解真实的深度访谈
  近日读到杨善华和孙飞宇合写的“作为意义探究的深度访谈”,受益颇多,也有一些不同意见。我以为,深度访谈的实质就是要深入到实践本身中,以理解真实世界的一种质性研究方法,这个方法的根本就是毛泽东主席提出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路线。而杨善华等人的文章,将深度访谈搞成了烦锁哲学。这种倾向的深度访谈过于注重方法本身,而忽视了深度访谈的目的。
  最近10年,笔者所在的华中学者力倡以深度访

贺雪峰:中国农村社会转型及其困境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70 鲜花数:23

中国由传统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变,与欧洲有着极大的差异,因为中国是在欧洲列强的胁迫下,在灭国亡种的忧虑下,开始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的,因此,现代性在中国最集中的表现,是鸦片战争以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和洋务运动失败、清政府被推翻以后的五四运动。洋务运动的核心是富国强兵,五四运动则提出民主与科学,提出启蒙及自由等现代性的核心命题。在中国这样的后发展中国家,现代性同时从两个方面进入并交织在一

贺雪峰:经验研究与中国社会科学本土化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329 鲜花数:12


贺雪峰:经验研究与中国社会科学本土化   ● 贺雪峰 
    正如前一章所说,我们试图在本书中,通过建构农民认同与行动单位这个具有一定抽象性和包容性的中层概念,来为乡村治理的研究提供一个范式。在这一章中,我们试图借本书的研究,说明经验研究与中国社会科学本土化的关系,说明当前中国的社会科学需要有一个呼啸着走向田野经验的热潮,有一场热烈的以服务于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为目的的社会科学本土化运动。 &

作者简介

作者贺雪峰: 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现为华中科技 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教授长期从事农村调查, 自1996年以来,先后在全国二十余省市做农村调查,调查内容涉及村民自治、乡镇财政、税费改革、土地制度、乡村水利、农民福利、乡村社会性质、乡镇选举、农村弱势群体、新农村建设等。著有《地权的逻辑》等

访问次数: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