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宪之文集

宪之:由“贵族”、“大家风范”想到办奥的分寸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208 鲜花数:40

由“贵族”、“大家风范”想到办奥的分寸

这些年,在灯红酒绿中,“王”“皇”“豪”“霸”“太子”“公主”铺天盖地,“黄金宴”“富豪榜”与“厅级级的享受”等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中国“一部分人”的确是“先富起来”了。暴发户领着时代的风骚,拜金,炫富,浮躁,迷洋……无需遮掩,“小家子气”浊臭逼人。不过,他们也与时俱进。于是,精英笔下,除了池莉式的市民状态书写外,“贵族”“蓝色血统”之类也开始成为主流强势的追逐热点。是的,有“党的富

工人阶级最好也能成为“知识分子一部分”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225 鲜花数:49


工人阶级最好也能成为“知识分子一部分”
——纪念文章也要“与时俱进”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是改革开放30年纪念的重要话题之一,也是整个媒体最乐于称颂的话题之一,它把知识分子从毛泽东的“专制主义”之下解放出来,其伟大意义自当永垂青史。
接轨30年了,如果不是顺势倚势而是实事求是地回视反思一下,这文章做起来就不这么简单了。
历史老人恶作剧,它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把我们置于尴尬之中。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毛时

宪之:拉萨事件与“南都”现象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88 鲜花数:18

拉萨事件与“南都”现象

要看中国自17大以来的气候,就不能不注目《炎黄》与“二南”——乃《周末》《南都》,非“周、南”,伪“风”也——近期的拉萨事件,尤其让《南都》大出了一次风头。去年《读书》换帅,在下曾有一拙文,谓《“炎黄”咄咄逼进,“读书”唯唯换首》,其后此势与时俱猛,右翼咄咄至于张狂,的确是这一年来气候的总的趋势。
这已经成为一种“现象”。
晚清民间有一句口碑:“老百姓怕官,官怕洋鬼子,洋鬼子怕老百姓”。真正的“风”,虽短

宪之:也会令人“起鸡皮疙瘩”的“怀旧”文化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206 鲜花数:24

也会令人“起鸡皮疙瘩”的“怀旧”文化

革命现代戏听了精英“身上起鸡皮疙瘩”,早已成了新时期的经典命题,近日在两会上又热闹一番。既然经典,自然不容置疑,当属“深化”而不在“解放”之列。不过,面对许多社会主流现象,如果稍微“自由思想”一下,也会时时遇到难解的困惑。
《红灯记》固然“极左”可恶,但那些充斥媒体铺天盖地的东东,诸如“妻妾成群”、“丰乳肥臀”、“书僮奶妈”、“冥婚豪墓”、“木子美”、“色戒”、“堂会”之类,如果

宪之:南街村才是“特区”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576 鲜花数:39

南街村才是“特区”

随着“三农”问题的越来越突出,南街村的存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网络上,它已经成了左右两翼争论热点之一。坚持集体道路而能如此辉煌,这的确是个奇迹,左翼高声较好,右翼自然也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
近日《南方都市》公开发难,看那势头,是要发起一次围剿南街的高潮了。
这使我想起了近两个世纪前社会主义的伟大先驱罗伯特·欧文所搞得“共产主义试验区”的遭遇。
这方面

重大危险!警惕放任股市暴跌酿造"廉价中国"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70 鲜花数:20

重大危险!警惕放任股市暴跌酿造"廉价中国"
2008年04月02日 10:14人民网
4月1日,股民在上海一家证券营业部内关注股票行情。当日,上证综指报收3329.16点,较前一交易日大跌4.13%;深证成指报收12460.62点,跌幅高达6.33%。

3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综指失守3500点。至此,上证综指3月20.14%的跌幅也创下了1995年以来的月度最高纪录;沪深300指数的18.91%也创下了自2005年以来的月跌幅之最。中国股市历史不长,资本市场建设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越

宪之:西藏问题的远虑近忧:民族问题说到底还是阶级问题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409 鲜花数:18

西藏问题的远虑近忧:民族问题说到底还是阶级问题

拉萨3。14事件,是分裂势力制造的不折不扣的政治事件,但其表现形式,则为恶劣的群体刑事犯罪案:不是政治形式的升级,一开始就是打砸抢烧杀,赤裸裸的刑事犯罪,蓄意挑起事端。——形式的恶劣说明制造者的猖狂,有恃无恐。
何谓有恃无恐?曰有以美国老板为首的“全球化”的反华势力的支持,有买办精英的呼应,利用北京奥运情结也。
藏独乃美国老板打压和瓦解中国长远战略中的一枚棋子,事后西方主流媒体的

宪之:人文精神从高扬到失落——末代皇帝“前半生”与“后半生”的风波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318 鲜花数:20

人文精神从高扬到失落
——末代皇帝“前半生”与“后半生”的风波

08。2。19《中华读书报》以整版篇幅刊载报道:《一波三折续补“前半生”,姊妹官司弹指三十年——贾英华著作权、名誉权官司始末》,读毕不禁令人感慨万端。
溥仪的《我的前半生》曾经作为人民政权成功改造人辉煌标志产生过广泛影响,不久前在下还为此写过一篇拙文《<我的前半生>——现代资本文明所无法仰望的光辉人文高峰》发点议论。真是无独有偶,一个同样具有时代

洛阳毁陵事件:到位的反思比追究责任更为重要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85 鲜花数:18

洛阳毁陵事件:到位的反思比追究责任更为重要
洛阳毁陵事件不是孤立现象,远的,如十多年前,雷锋纪念馆办夜总会和雨花台烈士陵园举办名狗展览、出租黄军服供照相以创收;近的,更有名的则是上海一面毁顾正红烈士纪念碑以开发房地产,一面原汁原味地“恢复百乐门”以招商引资,这类事时见网络,正如贪官落马不断升级的新闻,见惯就不怪了。网络与官媒、草民与官方反应反差之大,倒令人感到差异。我们的反腐已就事论事,谁撞上枪口谁倒霉,一判了之;贪官异地审

宪之:“《南方都市报》朱学勤访谈”的看点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47 鲜花数:10

回望07年,自由主义一路高歌猛进,年终又奏新声:《南方都市报》发表朱学勤访谈,头面媒体头面人物,值得关注。
觉得有如下几个看点。
一, “我们回到常识”——用老调奏出新声。
“常识”为何?曰:“政治上是民主主义,在经济上是市场经济,在文化上是保守文化。”。

现代民主是在英美地区发端,但不能说现代民主就是英美地区的特产,只配当地使用,不适合中华民族。民主一经产生,就具备了普世意义,从英国、美国推行民主以来,全世界2/3的地区都实现了民主,可

宪之:张爱玲的辉煌与张爱玲再度辉煌的时代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358 鲜花数:37

张爱玲的辉煌与张爱玲再度辉煌的时代
张爱玲,一个大写的名字,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她从被埋没了60余年的“专制”黑暗中喷薄而出,以辉煌的光焰辉映着“重写的文学史”。啊!正是这辉煌的时代,才早就了你的再度辉煌。正如美国祖师级学者夏至清所说:“除了曹雪芹外”, “民国以前”和“五四以来最优秀的作家”,“实在都不能同张爱玲相比”!
“文化专制”的阴霾,埋没了一代才女;文明开放的盛世,重铸了张爱玲的辉煌。
遗憾的是,成就张爱玲

宪之:以古鉴今说帮闲——贾府的帮闲与西门庆的帮闲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67 鲜花数:22

以古鉴今说帮闲:贾府的帮闲与西门庆的帮闲


权贵富豪得势的时代,也是各式帮忙帮闲当红的时代。当下的买办精英,到底算帮忙还是帮闲?为此,我又拜读了鲁迅先生的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文,诸如《帮闲法发隐》、《二丑艺术》、《从帮忙到扯淡》等,鉴赏中时发会心微笑。难怪各式精英对先生要不择手段地贬低歪曲,非得将先生颠覆不可了;也明白毛泽东为什么说“我和鲁迅的心是相通的”了。先生后半生的笔墨,多半是针对各式知识帮忙帮闲的,如今又逢盛产帮忙

宪之:张维迎博士是否把中国老百姓看成弱智了?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64 鲜花数:15

张维迎博士是否把中国老百姓看成弱智了?

《报刊文摘》07。12。21摘刊《学习时报》12。27张维迎博士文章:《“市场经济导致不平等”是严重误解》。张博士除了保持其教诲老百姓的一贯口吻和风格外,还有些高论如“市场经济最大的受益者是老百姓不是特权阶层”等令人耳目一新。不过,作为“老百姓”,我的感受却如《聊斋志异·司文郎》中的瞽僧,真有点“格格而不能下”——张博士是否把中国的老百姓都看成弱智了?
霸权资本统治下的市场经济“全

宪之:俄国普京的胜出与中国的毛泽东热——谨以此文纪念毛泽东主席114诞辰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262 鲜花数:34

俄国普京的胜出与中国的毛泽东热
——谨以此文纪念毛泽东主席114周年诞辰


俄罗斯大选,普京所在的俄罗斯统一党以压倒优势胜出。普京的在连任两届之后,声望依然如日中天。比起俄罗斯的改革的“总设计师”戈尔巴乔夫和“民主化国父”叶利钦来,形成强烈的对照。如果用当事人的“个人魅力”来诠释这一历史现象,未免过于浅薄。想当年,在俄中精英的笔下口中,戈氏和叶氏的“个人魅力”,不也曾捧上天吗?曾几何时,他们也快要“钉在历史的耻辱拄上”

宪之:“色”岂可“戒”也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285 鲜花数:31

“色”岂可“戒”也

《色戒》风靡中国,主流媒体一片叫好,网络上则批评激烈,是否也属“先进文化”,倒也值得关注。
一,《色·戒》是与时俱进的、映照民族伤痕的“伤痕文学”。
以卢新华为代表的“伤痕文学”,书写的是红色“专制主义”所制造的“伤痕”;以《那儿》为标志的,是“工人阶级的伤痕文学”;而《色·戒》,则是中华民族的“伤痕文学” —— 它不是以主体表现,而是以自身存在的方式映照出的“伤痕”,民族精神的伤痕。《色·戒》的出现和

作者简介

作者宪之

访问次数: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