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哲学

打印

马克思主义社会时空理论与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用马克思主义社会时空理论解读中国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哲学依据,是研究中国梦的一个新视角。

  社会时间理论要求实现中国梦必须抓住机遇

  社会时间是社会活动的持续性,不可逆性是其根本特征,正是人们在一定社会时间框架内的社会实践活动使社会发展得以推进,社会时间不同,社会发展状况也不一样。从社会时间的角度来看马克思的社会历史形态,人类历史被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社会、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社会。在这三大社会形态中,人们活动的空间有着本质的不同,由非常狭小的时空不断扩展,直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人的发展无比广泛的时空。每个大的时空范围内都蕴藏着许多重大机遇,使得人类社会历史不断走向更高层次。社会时间的一维性告诉我们,坚决不能开历史的倒车,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历史上的教训是一面镜子,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走好中国道路,既不能封闭僵化,也不能改旗易帜,历史不容假设,时间的一维性不容打破。要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本世纪头二十年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紧紧抓在手中。尽管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但总体和平与发展依然是主流,我们必须把握这个时代主题,有所作为,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阶段。

  社会空间理论要求实现中国梦必须开拓舞台

  社会空间是人们各种实践活动的必需场所及其实践结果,社会空间如同社会时间一样,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它经历着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不断发展过程,开放性是其主要特点。就社会空间形式而言,在人类社会初期人们的活动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和孤立的地点发展着,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交往水平的提高,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们实践活动范围逐渐扩展,以至于到现在人类社会便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大市场,并且人类的活动范围还扩展到了外太空。就社会空间内涵而言,人们不再只是满足于物质生活的温饱和富足,更多地注重精神生活的满足和享受,注重各项权益的实现。空间不但是具体事物的存在形式,而且也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发展的依托。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夜郎自大,闭门造车,而是与世界其他民族交流共生双赢的过程,它需要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需要建立更加稳固的周边环境,需要走向世界大舞台,只有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国际国内两种市场,才能更好地为实现中国梦服务。马克思的社会空间理论告诉我们,在空间形式上要不断开拓国外新的市场,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相互结合好。在空间内涵上要更加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实现中国梦。

  社会时空转化理论要求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实干兴邦

  社会时空是社会时间和社会空间的辩证统一,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马克思指出,时间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空间。社会时间和社会空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就社会时间向社会空间转化而言,马克思指出,从整个社会来说,创造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是创造产生科学、艺术等等的时间。就社会空间向社会时间转换而言,马克思指出,协作的结果是,通过协作所生产出来的东西,比之同样的人在同样的时间内分散劳动所生产出来的东西要多。从马克思的社会时空转化理论我们可以看出,人要在有限的生命内尽可能多地创造价值以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要节约劳动时间,增加自由时间,以便给个人全面自由发展创造时空条件,为进一步的价值创造提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时空转化理论的重要方法论。中国梦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要以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其中,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中国梦的实现过程是中国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程度不断上升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社会生产率提高,自由时间增加。自由时间增加意味着人们可以有更多时间进行创造,从而获得更多自由发展空间,较好进行自我实现,这同时也意味着个人发展和国家进步将形成良性互动状态。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新时期农民政治认同教育研究” 2014YJS141 的研究成果)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x/2014-11-24/28944.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XQ 更新时间:2014-11-24 关键字:哲学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