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求是网专访:新时期“赶考”成功需要共产党人不断超越自身局限

 编者按:新时期新形势,我们党也承担着新的任务,面临着新的“赶考”。对于历史与人民的重托,每一位共产党人都不可能置身之外,这是党员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然而,如何才能承担起并完成好这份应尽的职责,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陈燕楠老师,与我们一起思考这一问题的答案。

    求是网:延安论坛开设至今已经是第四届了,每一届的主题都不相同。第一届是“加强改进新形势下党性教育的新思路举措”;第二届是“挖掘革命传统资源,打造党性教育品牌”;第三届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今年的主题则是“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与党的作风建设”。在论坛正式开幕之前,我们希望请您来破一下题。为什么在今年选择这个主题?

    陈燕楠:今年第四届“延安论坛”选择了“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与党的作风建设”的主题,主要基于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2014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郭沫若创作的《甲申三百年祭》发表70周年,毛泽东同志强调的“两个务必”和“进京赶考”提出65周年。这是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利用这个时机,借助本届论坛,重新思考和认识当前我们党的建设特别是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很有必要。

    第二,今年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收官”之年。今年的10月8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特别提到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并为此提出了从严治党的八方面要求。这意味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虽然阶段性地结束了,但是作风建设和从严治党是永远不会也不能终止的。因此,我们决定以忧患意识作为切入点谈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第三,也是领导国家走向富强的需要。我们建国65周年,改革开放30多年了,国家的经济实力有了极大的增长,经济总量已达到世界第二。甚至有人认为,如果按照某些评价标准,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了。尽管目前还存在很大的人均差距,但是就总量而言,中国绝对是一个“大块头”。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党如何继续保持一种警醒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就显得极为重要。在这个时刻重提忧患意识,探索今后该如何奋斗,我们认为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第四,党的作风建设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总书记在多次讲话当中都提到过忧患意识问题,特别是“温水煮青蛙”的问题。我们党内目前在作风建设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没有很好地解决,甚至继续放松警惕,我们可能就会失去发展的良好机遇。当前,我们在党的建设方面、在同群众的联系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也面临着四大危险,四大考验,这些不足最终会影响到党的先进性建设,甚至影响到我们党执政地位的巩固。

    从这些方面看,在这个时候提出忧患意识和作风建设,应该讲是一个比较合适的主题。经过研究之后,我们与本次论坛的合作单位求是杂志社,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最终,我们共同确定将“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与党的作风建设”作为这次论坛的主题。

 求是网:对于“忧患意识”这样一个丰厚的概念,我们应怎样理解这个主题?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和党的作风建设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

    陈燕楠: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忧患意识和作风建设,确实紧密联系在一起。

    说到这个问题,我先从一个比较理论化的问题谈起。我们学院主要是从事党史、党性、党风的教育,我自己在教学中也遇到学员给我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他们说:“你们在课上讲了很多理想信念问题、党性问题、作风问题,这次我们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又把聚焦点放在作风建设方面。那么,这三者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经过思考,我最终在课堂上这样回答大家的提问。

    首先,什么是理想信念?我认为,理想信念最终会落实到价值观的层面,也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共产主义的价值理念。但这些理念不是虚的,更不是空的,而是需要经过艰苦卓绝的实践锻炼,需要经过党内生活严格的历练,之后才会成为信念,这种信念在内化了之后就是共产党人的党性。

    其次,什么党性?党性实际上就是我们判断事物的标准、确定自己行为的准则,这是理想信念内化于心的过程。对一件事情你为什么这样判断,为什么做出那样的行为抉择,都不是凭空的,而是有比较确定的判断标准。内化于心不是最终目的,最终我们希望外化于形,也就是形成自身的作风。

    第三,什么是作风?对一个共产党员,简短地说,作风就是党性的外化。所谓作风,就是人惯常的行为方式和行事风格,是一种更具模式化的东西。比如,我们经常讲,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平时要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要站的出来,所谓看得出来就是共产党员的行为举止不同于普通百姓,要符合先进分子的基本要求,所谓站的出来,就是在人民需要的时候,要能够舍弃个人的一些利益,甚至于个人的生命,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在入党时对党作出的庄严承诺。作风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更不是一劳永逸,需要在不断的历练中逐渐形成、巩固和发展。而这个过程不仅是每一名党员修炼自己党性的过程,也是我们党自身作风建设的过程,是党的形象树立的过程。

    那么,什么是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指,作为执政党在面对前进途中的风险与考验,应保持足够的警醒。当然,保持足够的警醒还不够,还要知道怎样应对,怎样行动。这种行动不是偶然为之的个体行动,而要成为我们政党的一种惯常的行为。这样一种惯常的行为一旦内化并转化为我们每一名党员的个人行动,就能够长久地应对、解决我们党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当这种行为在全党普遍化以后,也就形成了我们党的作风。

    求是网:您刚才的讲解让我们对本届主题的现实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今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忧患意识新的内涵。他认为,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的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怎么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忧患意识的这一新内涵?

    陈燕楠:首先,忧患意识是一种对于危机的警惕与思考,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传统。从我国近代学者郑观应所撰写的《盛世危言》,到现代作家郭沫若所创作的《甲申三百年祭》;毛泽东与黄炎培关于历史周期率的对话,到从七届二中全会的“两个务必”,再到“进京赶考”的思考,无不体现着我们对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忧思。

    其次,从“打天下”到“坐天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超越自身局限。我们党要以更宏大的责任和情怀推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和人民幸福,而非仅仅维持执政地位而已。同时,每位共产党员应超越个人利益、荣辱、成败,时刻怀有忧党忧国忧民之心,为国家、民族和人民做出更大奉献,并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使我们党能够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第三,“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意味着忧患意识最终要体现到行动上。举个例子:上个世纪30年代,面对日本的野心,全中国弥散着中华民族即将灭亡的忧患,很多人有这个意识,也在思考如何摆脱,但如果不能就国之兴亡有自己的作为,最终将成为待宰的羔羊,亡国灭种将会成为不幸的事实。然而,幸运的是,我们民族的有志之士、坚定分子站了出来,怀着忧国之思投入到抗日的洪流当中,承担起民族的责任。从这个角度来讲,忧患意识必须要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当前,我们正处于和平发展最好的机遇期,但是也面临着更为严峻而复杂的挑战和考验,肩负着历史的重任,我们更要勇于担当,以实际行动推动国家发展,实现民族复兴。

    求是网: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就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提出了一些要求。要求全党同志不能安于现状、盲目乐观,不能掩盖矛盾、回避问题,不能贪图享受、攀比阔气。总书记提出的这一系列“不能”背后又有何现实意义?

    陈燕楠:这“四个不能”应该讲是很有针对性的,这是为了应对我们正在面临的四种危险以及四大考验。具体到每位党员身上,最突出的体现就是作风问题,诸如能力不足、消极腐败等现象依旧存在。习近平同志提出“四个不能”,特别要求我们面对精神懈怠的危险,从忧患意识出发加强作风建设。

   求是网:您刚才为我们揭示了忧患意识不仅是一种思考更是一种行动,不作旁观者,而作参与者,也告诉我们忧患意识在当前时期的重要意义。那么,作为多年从事党员干部培养的教育者,您认为,在新时期,培养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应注意哪些方面?

    陈燕楠:忧患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大体上有三个层面。

    第一,要培养哲学的思维,即学会全面的看问题、辩证的看问题,以及守住底线看问题。我们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应该站在全党、民族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全局的角度看事情的发展和变化,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与规律。此外,每个党员干部还要学会辩证的看问题,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顺利的时候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在挫折的时候也不能对光明前景丧失信心。最后,要树立党员干部的底线思维,不仅包括考虑问题时要守住原则看牢底线,还要善于在不利的条件下思考问题并争取到更好的结果。虽然不知道将这三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列为哲学思维的层面是否准确,但是这对忧患意识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第二,要培养历史的思维。要学习历史,掌握规律。学习历史是我们的营养剂,使我们对很多问题都有了清醒的认识。历史可以启示现实、启迪未来。老一辈共产党人经过多年实践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要由新一代共产党人传承和更好地弘扬。

    第三,要加强党性教育。作为一个党员,我们要从党的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加强自身的修养、修炼,使得自己能够承担国家民族赋予的重任。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一直贯彻的主题,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保持优良作风,做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做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这也是保持忧患意识,不断的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条件。

    求是网:感谢陈院长,刚才听了您的介绍,觉得这是一个很立体的培养方式,既有思维的高度、历史的长度、还有忠诚的厚度。现在回到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每一位共产党员都是一位“赶考者”,历史的责任已经落到我们肩头,我们应如何利用实际才能把长期执政的考试考好?

    陈燕楠:你讲的很对,这是论坛的主题,也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追忆65年前,自从毛泽东同志向全党提出了“赶考”的任务之后,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都在为此而不断努力,思考如何把自己所面临的“考试”考好。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到访西柏坡时,也提出了关于“新一代领导人要如何把当年老一辈革命家提出的‘赶考’任务完成好”的命题。

    当然,“赶考”的内容也是具有时代性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共产党人“赶考”的形式越来越复杂,内容也越来越有难度。我认为,大致可将考试内容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我们新生的红色政权能不能够巩固。毛泽东在西柏坡时曾说:“现在不是能不能胜利的问题,而是敢不敢胜利”。他认为,我们党长期在农村根据地,一直从事着战争,努力地去夺取政权,现在马上就要打下天下了,一下子要进入到城市、管理城市,这么多人要吃要喝,能不能把这副担子担起来是很严峻的考验。这是当年毛泽东同志思考的问题,可以反映出当时“赶考”的任务相对比较单一,即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变。

    二是我们的党能否建设好一个新的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后,考试的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难度在不断地增加: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在帝国主义封锁的条件下,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遇到挫折的情况下,党能否领导人民建设好一个新的国家,把国民经济基础打牢,使人民逐渐摆脱困难,走上幸福发展的道路。这个考试的内容跟最初巩固新生政权时期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三是我们的党能否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了改革开放时期,考试的内容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开放的、全球化的环境中,我们肩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为了实现国家的富强、文明、民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任务。

    这些既体现了党对“赶考”的不断思考,也体现了党对自身不断地提出更高要求。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一位党员都是一名“赶考者”。那么,作为“赶考者”如何才能把考试考好,这对每一位党员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有几个问题需要我们在“赶考”中不断思考。

    第一,如何解决好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命题,都是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第二,如何解决好治理的问题,不管是五位一体的综合发展,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亦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都是党对治理问题的回应。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及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最终都是要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当然,要想实现上述的发展和治理,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推进的重要使命,从这个角度来讲,从严治党、党的建设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任务的提出,都是为了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在最近两年的时间中,作风建设成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突破口。聚焦干群关系,其效果是明显的,但作风建设只是党的建设的起步,今后我们党还会在自身建设方面有更多理论上的探讨和实践上的突破,不断提升我们党的建设水平。例如,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把党内法规纳入国家法治体系的建设,这就是党的建设的新思考。党的建设最终要落实到每一名党员个体行为上,每一名党员都要跟中央保持一致,并在作风建设、思想理论方面,都能用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具体到我们这次的论坛主题,就是希望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能超越自我,从忧党忧国忧民的角度加强自己的作风建设。为此,我们也应该建立一条路径,即“警醒、防范、担当”——对我们所面对的危机要时刻保持警醒,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要不断加以防范,对国家和人民交付给我们的重任要勇于担当。

    求是网:就共产党人的“担当”您可否再详细解释一下?

    陈燕楠:这个“担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约束好自己。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表明,在作风建设方面要扫除过去的弊端,要求从每一位党员做起。十八大以来党出台了许多规章制度,在社会上得到了老百姓的积极拥护和绝大多数党员的热烈响应。这其中当然不排除有个别腐败分子要钻政策的空子,我们也在严肃的查处过程中。我们对执政党党员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跟中央保持一致,要做好自己,约束好自己。

    二是要旗帜鲜明的反对错误思想。面对损害党的形象,影响党的先进性的言行,每一个党员都应该站出来。我特别注意到,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在讲话中提到,有一些党员在关键时刻不敢亮剑,爱惜羽毛,这些都不是一个忧党忧国忧民、作风优良的党员应有的行为。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党员,才能够体现我们党作为中华民族先锋队的应有之义。

    从忧患意识入手,最后落实到责任担当,如果我们每一个党员都能够做到这一点,党的建设水平就会不断提升。在承担民族复兴的艰巨任务之时,中国共产党会成为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带领全国人民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求是网:谢谢陈院长,您确实让我们感觉到这一代共产党人任重道远,我们也应该思考一下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职责。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

    陈燕楠:谢谢各位网友的耐心和积极参与。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4-11-24/28943.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XQ 更新时间:2014-11-24 关键字:政治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