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三农

打印

贺雪峰:农村正在形成分利秩序

  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争夺,有分享。如何分享?若没有明确规则或明确规则不管用,就会滋生出潜规则来。

  一

  贾建友先生长期在农村基层从事行政工作,又常与学界接触,是一位智慧的观察者。2012年10月26日,建友到武汉参加会议,顺道到中心做客,晚上座谈颇有收获。以下择其一记述之。

  建友说,现在农村随便一个地方,只要有资源就都已经有了主,没有什么产权是不明确的。荒山、河道、矿产、砖厂、林木、水面等等可能存在利益的地方,都已被各种势力瓜分。利益瓜分完了,农村社会也就平静了,因为“地主”已经进城了,有人帮“地主”在农村照看场子和收租。这些“地主”都是有黑社会背景的人,黑社会是有势力范围的,他们将农村资源瓜分完毕后,就穿西装打领带当文明人,绝不是打打杀杀的。他们相互协调,以谋利为目的,而不是要搞出事来自找麻烦。因此,他们很有契约精神,遵守势力范围。在没有打出秩序时,农村是混乱的,各种打斗很常见,待打出胜负,就形成规矩,一切进入正轨,这些社会势力就形成了分赃体系,形成了分享利益的秩序。一旦形成秩序,当然就不必再带着砍刀出门,而是穿西服打领带分赃。

  一旦形成这种分利秩序,看上去无主的农村各种资源的开发,就当然要给“地主”交钱,这是所有人的共识,有默契,不用公开去讲也不用明文规定。

  这样一种分利秩序是对农村无主资源的占有。农村有主的资源,比如农民的承包地、宅基地、房屋,是没有人来收租的,因为这明确是农民的财产,农民再弱势,你要他的私产,他们也是要拼命的,若农民拼命黑社会也是畏惧的,毕竟现在是法治社会,是人民政权。

  还有一种分利秩序,就是上级各种项目资源,乡村可以申请,申请下来,谁去做,如何做,怎样验收,乃至谁去申请,都大有窍门。比如修路,村里要申请项目,但村里既无关系又无资源,申请项目一般要求村一级配套,村干部不可能再向农民收取配套修路的钱,且村集体没有任何可以配套的资源。但不要紧,跑社会的那些人(农民又称之为“不吃正经粮食的人,黑社会背景的人”)自然有办法。他们既有人脉关系,又有可以垫付的资源,还可以疏通验收部门。那就由这些跑社会的人帮村里申请项目,运作项目。申请下来40万元,实际建设工程用去20万元,他们得10多万元,另外打点几万元。从村里和村民角度来看,不用花一分钱,村里白得20万元的项目资金落地的好处,从跑社会人的角度看,运作一个项目得到一点回报,从县里官员来说,项目落在哪里都是落地。这样,在地方就滋长健壮起一个依靠人脉关系跑社会的群体。这样也形成地方官员与社会之间相当制度化的稳定的利益输送管道和利益连接机制。由此形成自上而下转移资源的利益分享机制。这也构成分利秩序。

  二

  以上两类略有不同的分利秩序,前提都是有利益,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争夺,有分享。如何分享?若没有明确规则或明确规则不管用,就会滋生出潜规则来。正是利益所滋养出来的各种力量决定利益分配,而利益分配结果又进一步滋养得到利益的力量成长。参与分利的力量的第一桶金也许只是他个人霸道,曾经被劳改过,有众所周知的恶行,不怕死,是“不吃正经粮食的人”。他从农村暂时还没有量化到个人的资源中获取人生中的第一桶利益之金,然后进城利用这些利益增加自己的能量。他的名声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技术越来越娴熟,他们与升到同样层级的跑社会成精了的人形成默契和势力范围。

  现在真好,又有大量自上而下转移到农村的财政资源,他们吃过之前未量化到个人的公共资源,再来吃这个新的资源,并因此与这个行政体系的各个方面都结成越来越深厚的关系,从而形成利益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会逐步由松散走向紧密,由偶然走向必然,由被动走向主动。资源越多,这个共同体联系就越紧密,能量就越巨大。这个时候,国家与农民就会被一层深厚的力量隔开。

  三

  取消农业税前,国家向农民收税,农民不愿意交税。地方政府中,高层次政府要求低层次政府按期完成收取税费任务,到了乡镇,乡镇行政不可能直接到每家每户收钱,只能安排村干部收钱。村干部收钱,农民不给,村干部也没有办法,老好人的村干部因此退出历史舞台,有恶行的混混上来当村干部。他们到农民家收钱,不给交钱就是不给他面子,他就要用各种办法来收拾农民。农民没办法只得交钱。这些有恶行的混混不会白帮助乡镇收钱,而一定要从中捞取好处,乡镇默许这些人捞好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乡村利益共同体。这些混混越捞好处,农民越是愤怒不愿交钱,农村干群对立越严重,结果在很短的时间内农村社会搞得一团糟。中央因此在进入21世纪后取消了向农民的收税收费。

  然后中央向农村转移资源。转移了一段时间,就形成了建友所讲述的以上分利秩序的现象?这种分利秩序显然也是十分糟糕的体系,但这种分利秩序与取消农业税前形成的乡村利益共同体不同,因为这个体系并不直面每个农民,并不非得去向农民要钱,且表面上看他们从上面弄来项目,村民多少可以从落地的项目中受益。这样一来,过去乡村利益共同体自我爆炸的机制,就因为自上而下转移而来的巨额资源,而使这个分利体系变得相当稳固?看来只要有资源的输入,任何一个体系都可以保持稳定?

  2012年11月8日晚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sn/2013-12-21/24205.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12-21 关键字:农村  分利秩序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