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杜鹃花开 >

纪实文学

打印

穷棒子精神,曾经的国家形象

穷棒子精神,曾经的国家形象

何素珍

微信图片_20210826223855.jpg

在唐山遵化市城东20公里处,有一个宁静的小山村,它就是西铺村。多少年来,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过着平淡而困苦的农耕生活。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这里的人民在合作化运动中以“三条驴腿”闹革命的“穷棒子精神”干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创造了亘古未有的奇迹,使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吸引了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界人士莅临参观考察。1956年,毛泽东主席曾高度赞扬他们“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

西铺村地处半山区,素有“五山、六梁、七道沟”之称。这里山多地少,沙多土薄,是有名的穷山村。解放前,西铺村和全国其他农村一样,在地主阶级的盘剥和长期战乱的蹂躏下,穷困潦倒,民不聊生。“糠菜半年粮,夜住破草房。全家一床被,三载着一装”就是当时西铺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贫苦农民分得房子和土地,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是一家一户的生产经不住天灾人祸的打击,农民仍有卖房卖地和欠债现象,有的甚至重新拎起“讨饭棍”。

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第一次互助合作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引导农民逐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组织各种形式的劳动互助和生产合作。1952年,王国藩联合杜奎等23户贫农,利用230亩薄沙地和“三条驴腿”办起第一个初级合作社并任社长。所谓“三条驴腿”,是指参加合作社的各户所占的驴的股份加起来还不到一头完整的驴,可见当时入社的农民物质条件多么困难。王国藩鼓励社员:“我们人穷志不穷,只要有志气,什么困难都不怕”。这年冬天,在王国藩带领下,“穷棒子社”的社员们打破闲冬习惯,两次上山,苦干40多天,打柴卖钱600多元,添置了大车、骡子、耕牛等生产资料,依靠自身力量,在第二年赢得了大丰收,粮食总产4.58万斤,户均分得1400余斤;总收入6800元,除掉各项开支,平均每户分得190多元;公共积累2400多元。合作社的巨大优越性吸引着社外农民,包括一些中农也纷纷申请入社。1953年,“穷棒子社”两次括社,新增125户,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当初的 “穷棒子社”也更名为“西四十里铺建明初级农林牧生产合作社”。至1954年秋,建明合作社土地增至1900多亩,实现了全村合作化。至1955年,合作社拥有大牲畜52头、大车5辆、羊200只,并办起粉条、豆腐加工和铁炉等副业,实现总收入5万余元,集体资产10余万元,当年向国家交售余粮5400多斤、棉花1900余斤、花生13万余斤、生猪50头,社员户均分得现金247元、粮食近2000斤。西铺人靠互助合作,用自己的双手,艰苦创业,战天斗地,仅用三年时间,就把仅有“三条驴腿”的“穷棒子社”变成了“肥猪满圈、牛羊满山”的幸福家园。

微信图片_20210826223900.jpg

1955年4月,唐山地委领导率《唐山农民日报》记者到西铺考察调研,写出《书记动手,全党办社》的調查报告。同年4月30日、5月4日,《唐山农民日报》《河北日报》分别发表题为《书记动手,全党办社》和《勤俭办社》的专题报道,介绍王国藩合作社办社经验,受到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1956年1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编辑出版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收录了上述两篇专题报道。毛泽东主席亲加按语:“遵化县的合作化运动中有一个王国藩合作社。二十三户贫农只有三条驴腿,被人称为“穷棒子社”。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在三年时间内,从山上取来了大批的生产资料,使得有些参观的人感动得下泪,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难道六万万穷棒子不能在几十年内,由于自己的努力,变成一个社会主义的又富又强的国家吗?”从此,王国藩合作社,成为全国远近闻名的办社典型,迎来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120多个友好之邦或地区近千批逾万名外宾、侨胞和港澳人士前来参观访问。王国藩合作社对全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穷棒子精神”成为那个火红年代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也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信图片_20210826223911.jpg

196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姜维朴、刘继卣合作编绘的连环画《穷棒子精神扭转乾坤》,运用其独特的艺术能动性向广大读者推介了无比珍贵的“穷棒子精神”。这套旨在影响读者的思想和行为、发扬光大“穷棒子精神”的连环画,在当年全国首届连环画评比中荣获绘画和文学脚本一等奖。

纵观“穷棒子社”的发展历史,昭示出“穷棒子精神”的实质与内涵:“穷棒子精神”就是联合起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不怕困难、战天斗地、顽强拼搏的精神;就是勤于生产、简于生活,勤俭办社的精神。“穷棒子精神”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靠朝朝夕夕艰苦奋斗锻造出来的,是靠一代又一代传承发展起来的。“穷棒子社”这株社会主义的嫩苗,每成长一步,都离不开其精神的滋养。西铺人从互助合作中,看到了集体力量的强大;从艰苦创业中,尝到了奋斗的甜头。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们艰苦奋斗的传统没有丢,“穷棒子精神”没有忘。如今“穷棒子社”已经长成参天大树,西铺人在不断地从中挖掘出根植于灵魂深处的精神信念和原动力,与时俱进,再创辉煌。一个富裕的、欣欣象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穷棒子精神”这一鲜红旗帜的鼓舞下,正在蓬勃发展。1999年,西铺村成为首批“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惟有奋斗,才能创造并获得应有的幸福生活。六十年前的“穷棒子精神”时至今日仍然焕发着光彩,只要中国人民继续发扬曾经的“穷棒子精神”,任何艰难险阻都不可能阻挡住我们前进的脚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实现。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djhk/jswx/2021-08-26/70963.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1-08-27 关键字:纪实文学  杜鹃花开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