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要新闻 >

国内

打印

【每日一习话】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

习近平:要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同时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

这段话出自2022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的讲话。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在毫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开发和丰富食物资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食物消费新需求。

从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最新提出“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近年来,我国不断拓展传统粮食边界,以实践探索丰富着“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作为人口大国,我们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近20%的人口,土地特别是耕地的增长空间已极为有限。同时,我国拥有近40亿亩草地、42亿亩林地以及数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和江河湖泊,蕴藏着粮油肉蛋鱼奶果蔬菌等丰富的食物供给来源,有待全方位、多途径地加以合理开发利用。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饮食结构已从“食物80%以上来自主粮”,变成“一小碗饭配一大桌菜”。除碳水主食外,现代人更讲究蛋白质、纤维、微量元素等营养均衡搭配,“大食物观”正是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大食物观”并非要动摇粮食生产基础地位,尤其是在全球农产品贸易不确定性增强的大背景下,更有助于我们主动对冲各种风险。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亿斤,不仅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还实现了总产量、面积、单产的全面提升,进一步夯实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的安全根基。

保证14亿人吃饱吃好,绝不是一件唾手可得的事情。从解决温饱,到实现小康,再到共同富裕,我们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把推进农村产业发展新格局作为新征程上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以“舌尖上的中国”满足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确保手中的“中国饭碗”底气更足、成色更佳。

本期解读:姜葳 央广网评论员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zyxw/gn/2023-12-24/85607.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3-12-25 关键字:国内  重要新闻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