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要新闻 >

国内

打印

“七七事变”80周年祭:勿忘历史 警钟长鸣

80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80年过去,当年战场上的硝烟早已散去,然而令人不安的是,近年来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屡开倒车,引发国际社会警惕。

资料图:2014年7月7日中午,一名老人在北京卢沟桥凝视着上面的狮子。 中新社发 张浩 摄

80年前: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卢沟桥,位于北平西南十余公里处、宛平县城南端。80年前,这里是北平的重要门户,联结平汉铁路和北宁铁路,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

1937年7月7日,桥畔的一声枪响,震醒了沉睡的宛平城。侵华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名,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挑起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

以炮轰宛平县城和进攻卢沟桥为标志,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这场震惊中外的事变也成为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并由此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当时的中国,与日本在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方面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很多情况下,中国军民几乎是以血肉之躯奋勇抵抗,以奋不顾身的精神弥补装备上的劣势,缓解战场上的危机。

日本法西斯灭绝人性、丧心病狂,对中国人民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屠杀、迫害、奴役和摧残,各种凶残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攻占南京之后,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40多天屠杀,杀害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制造了举世震惊的南京大屠杀。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最残暴的一页。

饱受侵略者铁蹄践踏的中华儿女,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奋起抗争。经过漫长艰苦的斗争,最终取得了抗战胜利。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伤亡3500万人以上(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人),约占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1/3。

资料图:2014年7月7日,重庆大轰炸经历者和遇难者家属在大轰炸遗址前举行“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 陈超 摄

80年后:日本右倾抬头 屡开历史倒车

如今,80年过去,战场上的硝烟早已散去,然而,令人不安的是,近年来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屡开倒车。

2014年4月,日本文部科学省修改教科书审定标准,要求教育界在没有定论的历史、领土问题上适度体现政府官方主张。新版教科书把日军在南京“杀害了众多俘虏和居民”修改为“波及俘虏和居民,出现了众多死伤者”。

2015年,安倍发表3000多字的战后70周年谈话,仅以回顾历届内阁历史认识立场的方式间接提及“反省”“道歉”,并宣称战后出生的日本人不应背负“谢罪的宿命”。

最近,日本政府又允许作为战前军国主义教育纲领的《教育敕语》进入中小学,引起国内外哗然。

日本政坛的右倾化牵动着国际社会的敏感神经。

今年,既是“七七事变”80周年,同时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

早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就曾表示,这两个纪念日代表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一条是和平与友好,一条是战争和对抗。

80年前,日本全面侵华,给中国以及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最终自己也走向失败的深渊。而45年前,日本的领导人反省历史,同邻国改善关系,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

“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日本国内仍然有些人还在这两条道路之间摇摆不定,甚至企图开历史的倒车。我们希望一切爱好和平的日本人民能够在这个重要的年头,把握好国家前行的方向。”

王毅说,对于中日关系,我们的立场是一贯的,也是明确的。我们当然愿意同日本改善关系,造福两国人民,但是日本需要先治好自己的“心病”,要理性看待和接受中国不断发展振兴的事实。

资料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 中新社发 熊然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历史警钟当长鸣

“七七事变”80周年之际,中国民间也在以各种形式纪念那段沉重的历史。其中,“10000个正义呼声——童增书简”网站上,刊登了一幅幅日本侵华战争的残酷历史画面。

长期关注中国民间对日索赔的童增,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先后收到万余封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中国受害者或家属的来信,控诉战争给他们带来的苦难。“童增书简”以数字化形式,将日军罪证呈现在公众面前。

此外,近年来,中国政府连续出台一系列举措对抗日战争进行隆重纪念,体现国家意志。

2014年2月,全国人大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今年初,教育部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教材修改要求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应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体现。

“一系列举措反映出国家对其抗战历史的重视,让我们的后代永远牢记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童增表示。

童增说,从国际社会角度看,中国此举对于维护二战后的国际秩序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向全世界宣告:我们一直在遵守二战后的国际法和国际惯例,恪守我们的承诺——维护二战后的国际秩序。”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zyxw/gn/2017-07-07/45037.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7-07-08 关键字:国内  重要新闻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