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小寰球 >

全球

打印

在伊核问题上,中国为何应与美国保持距离

在伊核问题上,中国为何应与美国保持距离


发布者:田文林


近期,伊朗核问题再次成为国际关注焦点:由于伊朗在境外铀置换问题上软磨硬顶,奥巴马政府对伊政策明显转趋强硬,紧锣密鼓地酝酿新一轮对伊制裁。由于一直反对制裁伊朗,中国也被推到国际斗争的风口浪尖,其未来如何行动,引发各方高度关注。政策是否正确,源于对问题本身认识是否全面深刻。就伊朗核问题而言,中国的当前外交立场,很大程度包含了中国对伊核问题的独特理解。

一、伊核问题很大程度是西方人为炒作出来的问题。
按照法国后现代学者福柯的说法,话语即权力。在现代社会中,知识和话语权对社会的控制由无处不在,并使人们成为这种话语的顺从者和服从者,因此它比暴力控制方式更精明、更人道,也更彻底。这种话语霸权现象在国际政治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国际政治中,谁掌握国际问题的主流话语权,谁就能设置、主导国际社会的相应行为,从而形成“一犬吠影,百犬吠声”的奇特景象。现如今,西方凭借强大的宣传机器,制造了许多似是而非的政治神话,如民主人权、自由贸易、私有化等等。而其在伊朗核问题上,西方媒体同样夸大其词,制造出一个片面歪曲的国际镜像。
西方阻止伊朗发展核计划,其主要托词是伊核计划威胁国际核不扩散机制。这种说法看似大义凌然,实则根本经不起推敲。伊朗核问题并非始于今日。早在巴列维时期,伊朗就曾大力发展核能,但当时西方国家丝毫不觉得其威胁到了“核不扩散机制”,非但不加阻止,反而积极参与其中。而到在上世纪末,当易帜后的伊斯兰政权启动核计划时,美国等西方国家便如临大敌,大肆渲染其国际危害,并竭力进行围堵。同样是核计划,巴列维时期不是“问题”,而到伊斯兰政权时期就成了重大威胁。西方这种自相矛盾的态度表明,伊核问题的本质显然不是“核不扩散”的问题,而更多是一种政治考量。按照美国的逻辑,只有美国或美国的最亲密盟友才“配”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更不用说“和平利用核能”),而反美或潜在反美国家,最好是只能等着被动挨打,而不要有任何军事反制能力或潜力。这种“双重标准”和强盗逻辑思维,在伊核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以色列作为美国铁杆盟友,事实上早就拥有核武器,这意味着中东早就出现了核扩散,但美国从未觉得这是个多大的问题,更未大张旗鼓地指责以色列威胁“国际核不扩散机制”。(近期的例子还有印度。印度成功试爆核装置后,美国虽然谴责了一阵,但没过多久就反过来与印度加强民用核能合作,原因就是印度对美国“有用”,可以用来制衡中国)。
相形之下,伊朗核计划至今仍在和平利用核能范围内,而且没有发展核武的明确证据,美国却大肆渲染,并打着“反对核扩散”的旗号,忽悠国际社会与其一起参与围堵。说白了,就是因为伊朗伊斯兰政权奉行反美政策,因而对美国来说,伊朗核计划严重威胁到了美国在中东推行霸权所依赖的军事优势。美国对高科技武器有种强烈的技术崇拜,乃至迷信倾向,因此美国最担心的就是“敌对国家很可能或者很快获得核生化武器,特别是核武器。”在中东这一具有全局性战略价值的地区更是如此。而伊朗频频亮出“杀手锏”,尤其是不断推进核计划,针对的恰恰是美国自认为最有优势、最自信的方面。一旦伊朗真的通过核计划掌握核武,势必极大抵消美国的军事威力,使其再也无法通过军事威慑降伏伊朗,其垄断中东能源的战略构想也将面临全面落空的危险。
就此而言,伊朗核问题的凸显,反映出的是美国在霸权日趋受到制约背景下产生焦灼心态的反映,因而其本质是美国霸权与伊朗反霸权的问题。但掌握话语霸权的西方却采取“选择性失明”和“攻击一点,不及其余”做法,片面夸大和颠倒是非,愣是将伊核计划等同于核扩散,将美国打压伊朗、加强中东霸权的阴暗心态,偷换成维护国际核扩散机制的高尚之举。就此而言,伊核问题是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刻意炒作夸大出来的问题。中国有句古话,“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伊核问题既然是国际关系中的重大热点,国际社会就不能仅听西方媒体的一面之词,还应该倾听伊朗方面的声音。但伊朗总统内贾德数次表示要与美国总统公开将核问题进行辩论,美国方面却始终不敢接招。这只能说明美国自己心虚。


二、不从根源上想办法,一味采取“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只会加速伊朗核进程步伐。
伊朗矢志推动核计划,自主发展核能力,根源于一种极度强烈的不安全感。911事件后,伊朗曾多次向美国示好,在阿富汗和反恐问题上主动配合美国,但当时的布什政府不为所动,反而将伊朗视为“邪恶轴心”和“暴政前哨”。同时,美国在将伊拉克翻了个底朝天,确认其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后,于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并将“下一个目标”锁定为伊朗。所有这些,都使伊朗政府深刻地认识到,仅对美国示好是没有用处的,伊朗必须有自己的“撒手锏”,才可能根本缓解生存危机。从这一意义上说,伊朗矢志推动核进程的举动,实际是美国这个教师爷“以身作则”,一步步教出来的。换句话说,美国敌视伊朗是“因”,伊朗发展核计划是“果”。
因此,“解铃还需系铃人”,要想根本改变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强硬立场(用奥巴马的话说,就是让伊朗“紧攥的拳头松开”),避免出现伊朗研发核武的后果,美国就必须先松动自己“紧攥的拳头”,改变敌视伊朗的外交政策。否则一切努力将注定白费。事实上,美国深陷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泥潭之后,已无能力发动第三场战争,通过和谈解决伊核问题已是唯一可行的选择。但美国却始终不肯放下架子。在布什时期,美国继续对伊朗推行“胡萝卜加大棒”政策,但由于其“强硬无本钱,和谈无诚意”,使这一政策注定走向失败:美国既然没有足够的和谈诚意和步骤,就不足以诱惑伊朗真正让步;美国没有足够能力对伊朗动武,威吓大棒每次都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这种纸老虎本质渐被伊朗看破,因此伊朗核进程反而在美国政策最强硬时期,取得的进展最大。奥巴马上台后,本来是沿着正确的方向(接触和和谈)前进,但迄今仍局限于核问题本身,而不肯涉及双边关系问题。只肯扬汤止沸,不愿釜底抽薪,奥巴马政策的有限性姿态,决定了伊朗方面回应也只能是有限的。更要命的是,自去年底以来,奥巴马政策又开始转趋强硬,重蹈布什时期“胡萝卜加大棒”的覆辙,这种政策了无新意,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可以说,当前美国对伊朗的政策与其阻止伊朗核进程的目标恰好是背道而驰的。在不肯触及产生伊核问题政治背景的前提下,美国对伊政策越是强硬,伊朗核进程就越将向前推进,甚至最终将伊朗“逼”成一个核武国家。

三、中国核立场为何应与美国保持距离
中国是最大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其不仅面临着自身发展任务,还承担着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责任。在伊朗核问题上,中国一直反对制裁和动武,主张通过和谈方式解决伊核问题,其中固然有维护中国与伊朗能源合作的利益考虑,但更重要的是,中国需要坚守自己独特的价值操守:中国反对核扩散,但中国更反对在核扩散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反对某些超级大国借反核扩散之名,行以强凌弱、拓展霸权之实。从政策层面看,当前美国强中有弱,伊朗弱中有强的形势对比,也决定了和谈,特别是美伊直谈是解决问题的明智之举。所有这些,都决定了中国在伊核问题上的立场没必要与美节拍一致。中国在伊朗核问题上坚持当前立场,并非源于实用主义,而是真正体现“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发表于《中国国防报》2010年2月23日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xxhq/qq/2013-05-02/15498.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伊朗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