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小寰球 >

全球

打印

从华盛顿到奥巴马--美国200多年来的家族政治(连载之一)

从华盛顿到奥巴马——美国200多年来的家族政治(连载之一)

京虎子 

   

…………………………………
    《环球视野》编者按:《从华盛顿到奥巴马——美国200多年来的家族政治》是2009年5月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新书。这部书深刻剖析了政治家族,也就是门阀对美国的政治的影响和控制,得出了统治美国的是大大小小的政治家族的结论。
    全书贯穿的以事实来回答“谁在统治美国”的主线,让人们看到了美国人享受到的宪法授予的人人平等的权利比例是不一样的,而且其差距比美国的贫富差距还悬殊。美国绝对不是通过真正的民主来进行统治的,它的民主是一种所谓的“美国式”民主。
    本书深刻论及了“美国式”民主的虚伪,以无数事实告诉人们:美国的民主选举是由门阀在幕后操纵和控制的少数富人的游戏。美国从建国开始就是不民主的;美国的新闻自由的本质就是,各地门阀通过各自控制的媒体,在以丑闻打击国内政敌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全世界推销美国文化产品,赚取金钱,推广美国文化和价值观,帮助美国统治者实现控制世界的目的;美国的政治制度是为门阀服务的,这种制度使得美国的选举成为多数服从少数的选举;美国的政治是具有世袭性的,大大小小的门阀的各种裙带关系,使门阀子弟获得了政治上的优先权,可以跻身上层社会,长期占据要职;美国政治体制得以继续维持下去的秘诀,是它十分精巧地披上了一种公平竞争的外衣。民主、自由、人权等就是镶嵌在这件外衣上的华丽耀眼的饰品。
    这是一本真正讲真话的书,对那些以所谓“讲真话”来忽悠中国人民的人,不啻是当头一棒。为使广大网友尽快了解此书的一些重要内容,从今天起,我网站选载此书的引子和7—10章,以飨读者。
…………………………………

                                     引  子

    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由谁统治的问题,我们今天这个世界的霸主美国也不例外。早在美国建国的柱石《独立宣言》里就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按美国官方的中文翻译即为:人人生而平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美国是按照多数美国人民的意愿进行统治的。
    为了达到人人平等的原则,美国在建国后的200多年中不断完善改进,形成了一套民主选举制度,除了美国总统之外,从国会议员到州长县长,甚至小到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成员,都是通过民主选举的办法,按得票多少而产生的。唯一例外的美国总统选举,也是出于技术上的考虑,采取了两级选举的制度,归根到底也是选民投票选举产生的。
    美国建国以后,在政治上并非风调雨顺,各种政见和区域性的矛盾层出不穷,甚至出现了分裂。但即便在南北双方各自为政的内战时期,南方政府几乎照搬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政治体制,这说明在美国历代政治人物的心目中,由开国先贤们创立的这套政治体制是最符合美国建国原则和具体情况的体制。在美国从孤立到强大,然后到巨无霸的过程中,美国朝野的政治人物和媒体始终极力向外输出这套政治体制,让其他国家自愿或者被迫效仿。在世界上的很多人眼中,包括很多中国人眼中,美国的政治体制是当今最成熟和健全的民主体制。
    但是,从美国建国到今天,在美国国内,有关“谁在统治美国”的疑问从来就没有平息过。从华尔街金融家到石油寡头、加上共济会和犹太社团等等,人们不断地发现所谓的真相和幕后黑手。其根源在于,虽然在表面上每一个美国人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真正融入美国社会的人们就会发现,每个人享受到的宪法授予的人人平等的权利的比例是不一样的,而且其差距比美国的贫富差距还悬殊。无数的事实告诉人们,美国绝对不是通过真正的民主来进行统治的,它的民主是一种特殊的“美国式”的民主。
    将近半个世纪以来,改革政治体制的呼声在美国一直很响亮,也颇有几位高唱改革的总统入主白宫。但是美国的政治体制依旧像一头蹒跚的巨兽,沿着固有的轨道爬行。世界上效仿或者全套照搬美国的政治体制的国家,则基本上没有成功的例子,甚至往往比他们原有的政治体制还要糟糕。
    在本书里,我们将要仔细研究一下美国式的民主的核心是什么。谈这个问题,首先要从美国政治的金字塔的最顶端、也就是美国总统谈起。
    美国总统候选人的条件非常宽松,选举规则既透明也貌似很公正。但是迄今为止的43位总统中居然有两对父子、一对祖孙、一对堂兄弟。既然是民主选举制度,却为什么会反复出现这种情况?
    进一步统计的结果更让人惊讶:其中有24位总统起码和另外一名总统有亲戚关系,而且其中只有两位是通过婚姻找到政治大树的,其余22位是含着政治金钥匙出生,占总数的51%。有30位(70%)有政治背景,其中20位是政治人物的儿子,2位是政治人物的侄子或孙子。只有不到I人的总统没有家族政治背景,占明显的少数。也就是说,大多数美国总统是靠着家族的背景起家的。
    这些数字告诉我们的是,统治美国是大大小小的政治家族,借用中文的定义,就是门阀。美国从建国以来,出现过300多个门阀。美国的政治是这些门阀的兴旺和衰落,美国的民主是为了门阀们“合纵连衡”而制定的游戏规则,普通大众不过是看客。
    这本书就是教你如何看这场已经演了200多年的“政治秀”的。

                        游戏规则 - 美国民主选举的真相

    1,美国从建国开始就不是民主的
    谈到美国,就不能不谈他的民主选举的政治制度,似乎是美国的立国之本。可是,让很多人感到吃惊的是,这个民主政治的规则在美国建立之初并不存在,也就是说,美国并不像它的官方吹嘘的那样,是以民主开国的。
    不仅在中国人的眼中,甚至在世界人民的眼中,美国是一个让人又恨又羡慕的国家,原因就是因为它的强大,而且越来越强大。美国的强大固然有它的历史机遇,但毫无疑问和它的政治体制有关。不管对美国有多大的仇恨,只要是有理智的人,都承认美国的政治体系绝对不是世界上最坏的。在崇拜美国人的眼中,美国的政治体系就和圣经一样,值得一字一句地反复地学习和朗诵,直到达到一句顶一万句的水平。世界上颇有一些国家全套照搬美国的政治体系,但基本上没有成功的例子,甚至比它们原有的政治体系还糟。
    画虎不成反类其犬,本来就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由于水土不服而生病甚至过世的例子在医学上也属于常见的病例。因此人们在司空见惯之后,会很虚心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总以为是自己在哪个方面做得还不好,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有一位伟人曾经很有哲理地讲过:“虚心使人进步”,可惜这句话不是普遍真理,人们往往因为太虚心了,形成某种智障。
    美国政治制度在其他国家的实践上的失败,人们也是很惯性思维地找自己的原因,而不是从这种政治制度的本身上找原因,没有认真考虑一下这种政治制度值得不值得照搬,能不能照搬。当然也有智者看出,一种政治制度是有其社会和经济基础的,因此他们强调在照搬美国政治制度例如三权分立、总统选举制度等等之外,还要培养这种制度生存的土壤,比如让中产阶级壮大到一定的程度,或者让大多数人都成为房奴车奴。
    但是,他们没有看到的是,任何一种政治制度都不是自太空如陨石一样掉下来的,而是从地球上滋生出来的。当该制度滋生出来的时候,人类的社会形式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也就是有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因此任何一种政治制度包括美国的政治制度都有他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也都有他文化和历史的负担。
    美国的政治体系和其他各种政治体系一样,有其可取之处,也有其沉重的负担。虽然北美这块土地接触文明的时间不长,没有什么历史和文化的传统,但当年建立美国政治体系的那些人们并不是打鱼、种玉米、有空割人头皮的印第安人,而是受西方文化熏陶的白种人,在他们心中是有固有的对政治和社会结构的成见的,这种成见自然会出现在美国的政治体系中,因此美国的政治体系和制度也不可免俗地有了历史和文化的背景和负担。
    无论怎么演变,美国的政治是有它不可撼动的基础的,这个基础来源于美国建国之前的时代背景,也来源于建国之后的历史变迁,恰恰是这种时空的东西是无法照搬的,恰恰是这种时空的东西让照搬的人们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
    美国以民主立国,实际上是继承殖民地自治传统,选举产生立法和公职人员。到了今天,美国的民主选举制度变得比较健全了,每次选举,无论是全国性的总统选举,还是地方性的选举,都能够做到认真遵守既定的规则。然而,这个规则并不是从一建国就建立的,而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经过的分裂和战争的血腥过程,才逐步健全和完善的。
    这个规则的建立是门阀妥协和合作的结果,有了这个规则,权力就能不出门阀之手,就能够保证美国政坛有利于门阀的稳定。政治野心家们要做的和能做的,不是更改或者推翻这个规则,而是遵循这个规则。只要你认可和遵循这个规则,门阀就能够保证这场政治游戏的公平,后来者也有可能摇身一变成为门阀。
     1788年,美国国会决定要选举一名总统。
    从宣布独立算起,已经有13年了。从和英国签署巴黎和约,事实上独立算起,也有6年了。不管怎么算,美国这个国家在建国后不短的时间里并没有一个中央行政机构。
    名义上的中央政府不存在,但事实上的中央行政机构还是有的。国会通过其下属的委员会对这个新兴的国家进行管理。国会的前身大陆会议是为了独立而由各州议会派出的代表组成的机构,是各州议会的联合体,应该和殖民地原有的议会一样,是立法机构。但是从战争期间到战后,大陆会议同时拥有立法和执法功能。美国所引为自豪的执法、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从一开始就被践踏了。
    对于靠独立而获得权力的门阀们来说,这是他们所希望的结局。在殖民地时代,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议会也就是立法权力,但执法机构由英国指派的总督掌握,门阀们无法控制绝对权力。独立后,通过国会,他们终于控制了绝对权力,因此他们希望不仅继续控制立法机构,也要把行政机构抓在手中,而作为司法机构的最高法院,这时候还非常弱小,根本没有任何制约力量。让世人称赞的三权分立,从美国独立开始阶段并不存在。
    以大陆军军官为主体的希望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以抵御门阀们对美国的彻底控制的声音随着大陆军的解散而分散开来,并受到国会的极力压制。大陆会议自以为这样就能够摆平这个国家的一切,但事实证明是不可能的。
     1883年到1888年,美国处于一种非常混乱的状态,各州之间不断发生争吵,各种矛盾无法得到调解,中央一级的行政工作处于无序和瘫痪状态。各州的门阀为了本地的利益,极力消弱联邦的权力。美国没有正规军,大陆军的所有军舰全部卖掉。各州内部也十分混乱,马塞诸塞州因为税太重而出现农民起义。在新获得的俄亥俄河谷的归属上,几大州互不相让,只能单独成立俄亥俄领地。
    眼看再这样下去就分裂了,从门阀们的共同利益出发,一个美国而不是分裂的殖民地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会有地区性的贸易堡垒,西部的土地的分配也无法协调。对于门阀们来说,如果不能协调的话,就只有武力解决。刚刚和英国打完仗,英国人还在加拿大虎视眈眈,如果再打一场内战的话,美国很可能会重新变成殖民地。门阀们费了这么大的劲才夺到的权力会丢掉,因此他们不希望出现这样的结局。
    门阀们首先希望在现有体制中解决,也就是找一个能够震得住的人当议长,把这一切都摆平了。这个人就是马塞诸塞门阀的老大汉考克,于是正担任马塞诸塞州州长的汉考克被国会再次选为议长,即美国的国家元首。汉考克有没有这个能力这时候是无法证明了,因为他病得不轻,只能由别人代理,这样过了几个月,局势更乱了,汉考克自己也不愿意收拾这个乱摊子,辞去了议长的职务。
    汉考克指望不上,控制国会的门阀的只好再一次想到华盛顿。华盛顿自从交了军权之后,对外宣布退休。其实是退而不休,除了参与建国文件的制定外,还继续未竟的西进事业,和军中旧部的联系也很紧密。虽然在尼古拉事件中没敢挑战门阀,但华盛顿那颗不轨的雄心还在,而且老谋深算的华盛顿知道,美国这种混乱的状态总要找人收拾,有这种名望又被门阀们所信任的舍他其谁?
    果然,1888年国会派人来到弗农山庄园,希望华盛顿结束退休,出任第一任美国总统。原以为支持强大的中央政府的华盛顿会和上次出任大陆军总司令那样踊跃,没想到华先生这次谦虚起来,一个劲地推辞。
    国会遇到难题了。
    2,第一次总统大选是最不民主的民主选举
    国会连着往弗农山庄园派了好几拨说客,加上华盛顿亲信们的点拨,终于弄明白华先生的意思,他是希望有个非常体面的复出。
    怎么才叫体面?
    国会保证提供一辆华丽的马车,从弗农山庄园到纽约,经过的所有城镇都有民众沿途热情欢迎,此外总统的年薪肯定会任华盛顿满意。华盛顿谢绝了,民众的自发欢迎就看到时候的情况了,自己上任的路费自付,用不着破费公款,总统的年薪和过去对待大陆军司令的薪水一样不用支付,华盛顿的体面指的是选举结果。
    美国以民主建国,不管总统是怎么出线的,一定要经过选举这种民主程序。华盛顿无意推翻从殖民地时代就开始的民主选举规则,但不希望有反对他出任总统的声音。华盛顿的要求不无道理,国会虽然掌握了美国的权力,但国会是由各州派来的议员组成,代表各州门阀的利益,建国以来,无论大事小事,只要涉及到了门阀们的利益,就会吵个不停,无法解决就只能靠投票,而且反复投票。如果不能保证投票结果的话,选举总统时很可能也出现反复投票的情况,华盛顿可不愿意让人当猴耍。
    国会关起门来进行协商,最后决定只要华盛顿同意出任总统,就保证让他获得100%的选票。对这个条件华盛顿很满意,于是国会开始具体操作。
    首先要制定选举规则,民主选举的规则应该很好制定,选民一人一票就是了。美国有资格成为选民的只能是白人成年男子,那就选民每人一票吧。不成,这样的话就不能保证华盛顿得票100%。因此国会决定施行两级选举制度,美其名曰照顾各州的权益。各州按人口多寡来派出代表,这些代表被称为选举人,组成选举人团来投票选举总统。
    一直延续到今天、让人垢病的两级选举制就是为了达到华盛顿得票100%的目的而设立的。
    规则制定好了以后,国会议员们开始觉得这种走过场的民主未免有些太可笑了,赶紧为这次大选加进了民主的成分,就是设立副总统一名。副总统的权限从一开始就被限制成参议院议长的角色,最重要的职能是一旦总统去世,副总统按第一顺位成为总统。副总统没有既定人选,愿意当的都提出来,结果出现11位候选人,其中有五名州长一名副州长,和病得都不能写字的汉考克。尽管副总统是摆设,但华盛顿已经快60岁了,鉴于华盛顿家族男丁通常活不过50岁的家族传统,对于政治人物来说,第一任副总统相当有吸引力。
    方针定下来后,各州议员按照既定方针回到本州去,指导本州议会选举出选举人。美国当时有13个州,但北卡罗林纳和罗德岛州对联邦宪法还没有完全认可,不够选举总统的资格。纽约州的资格够了,应该选出八个代表。但是在究竟谁当代表的问题上,纽约州议会吵成了僵局,最后决定一个代表也不派。因此美国的首次总统大选只有10州派出了选举人,或者说这个总统只代表10个州。
    这10个州里面有6个州让公众投票选举参加正式大选的选举人,其余4个州的代表则是州议会内部指定的。在有公开投票的6个州里,最后的决定权也掌握在州议会手中。这6个州一共有38818位选民投了票,根据1790年全美人口统计,全美一共有约三百万人,因此这次大选的投票率为1.3%。不过如果去除了60万奴隶和没有选举权的妇女和儿童的话,投票率就很可观地变为5%左右。
    最后组成的选举院一共有69位代表,不知道是当年印选票的水平不成,还是计算选票的能力不够,每位代表要投两次票。一票要单独投给华盛顿,这是千万不能改的,不能投给其他人,也不许不投。另外一票投给其他11位候选人,谁得票多谁就是副总统。结果约翰•亚当斯得票最高,34票,差一票过半数。为此亚当斯一辈子不痛快,因为这种选举制度让他太丢脸了,和华盛顿全票相比,他像小丑一样。
    福建的徐巡抚说的有道理,华盛顿是被推举而不是选举出来的。既然老将军好不容易同意结束退休,出任总统,大家就必须一起把票投给他,不能有一票反对的,也不能有弃权的,一定要让他得票率达到100%,比后来伊拉克人民选萨达姆的得票率还高。第一次大选的时候,这些代表对于总统有投票权,但没有选择权,因为只有一个候选人,而且他们连不同意的权利和弃权的权利都没有,是完完全全的橡皮图章。
    美国的民主选举制度就是以这种很不民主的方式诞生的,无论是既定的总统,还是选举出来的副总统,都和民意相差很远,完全是一小部分人暗箱操作的结果。今天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不管多么独裁,他们的选举制度都比这民主得多。
    但是,无论具体方法如何,选举的形式一定要有,因为选举是门阀控制的,这样他们能够控制住国家权力,达到轮流坐庄的目的。
    四年以后,国会要求华盛顿留任,而且继续参照第一次大选的例子,保证100%选举华盛顿连任总统。
    第二次总统选举还是参照上次的办法,一定保证华盛顿得票100%。此时代表北方门阀的联邦党和代表南方门阀的民主共和党已经出现,两党在副总统人选上角力。物以类聚,亚当斯加入联邦党,虽然汉密尔顿对他并不信任,不过为了大局,联邦党并没有别人出面竞选副总统。民主共和党就显出民主的架式了,共有三名候选人,杰佛逊、纽约州的乔治•克林顿和阿伦•伯尔。就这样,1792年的大选,就成为政党之间的第一次较量。
    这次有了政党了,竞争起来就像模像样一点。办法之一是动用手里的资源,那时的法律并不限制把政府职位用在政治目的上,于是财政部长和国务卿开始许愿,各地的门阀只要投我党候选人一票,就可以当公务员。汉密尔顿手里有财政部2000个位置,杰佛逊手中只有一个位置,还不是全职的。资源不如人家,人手本来就少,而且还不齐心,自然不是人家的对手,亚当斯不仅如愿连任,而且终于过半数,成为名副其实地当选了。这一次不仅13个州都派了代表,而且还多了两个州,即佛蒙特和从维吉尼亚分出来的肯塔基。代表一共132人,还是一人投两票。华盛顿得了全票,亚当斯得了77票,克林顿得了50票。剩下两位得票在个位数。
    代表票多了,可是公众投票却少了,一共只有13332人投票,其中超过70%的人支持联邦党,还是只有六个州进行了公民投票。于是华盛顿在可怜的千分之五的支持率下继续执政。
    这么点人投票,说明一般公众对民主选举没什么热情。平常老百姓要谋生养家,美国的很多选举出公职尤其是一些基层公职是那种权高薪薄的,市长的薪水还不如个校长。平民百姓家无隔夜之粮,也没有什么亲戚朋友可以以权谋私,他要那权干什么用?政府说你们现在有权投票了,大多数人不是犯懒就是没时间或者没兴趣,投票的寥寥无几。
    1796年举行美国第三次总统大选,华盛顿对于美国政治彻底心灰意冷,执意桂冠而去,总统的位置你们随便争吧。从这一次开始,美国总统才真正是选举出来的。
    联邦党推出以副总统亚当斯为首,刚刚从驻西班牙大使任上卸任的南卡门阀平克尼家族的老二托马斯•平克尼为副,对决民主共和党的杰佛逊和来自纽约的伯尔。在竞选中,对英和对法政策成为辩论的焦点,关键时刻法国大使出来指责联邦党人忘恩负义,结果给民主共和党帮了倒忙。
    这一次大选投票的一共66841人,各州选出的选举人中联邦党占多数,已经稳操胜卷了。这次选举的方法和上两次一样,都是一位代表投两票。但是和前两次不一样的是,前两次是一票投给总统,另外一票投给副总统,因为总统内定为华盛顿。这一次不存在内定人选了,因此每个选举人投两名总统人选,得票第一的是总统,得票第二的是副总统。亚当斯担任了两届副总统,又比平克尼名气大,只要联邦党的选举人按预定计划行事,总统是亚当斯,副总统是平克尼已经是既成事实了。
    杰佛逊看中的是伯尔来自联邦党的大本营纽约,能文能武,可是维吉尼亚豪门根本不信任伯尔,他在维吉尼亚选举人中只得了一张票,不是杰佛逊没有做工作,而是这家伙看起来太像敌人的奸细了。
    这一次大选的结果已经水落石出了,可是汉密尔顿不高兴,他一直不喜欢亚当斯,虽然都在联邦党内,但作为联邦党的创始人,汉密尔顿在联邦党内影响巨大,他要改变这个木已成舟的事实。
    看到这里先停一停,让我们仔细看看美国的两级选举制度。
    3,两级选举制度的漏洞
    直到今天,美国的选举还是两级选举。
    各州和华府各自选举自己的代表,代表的分配是根据各州参议员和众议员总数,华府在国会里面没有议员,可是华府人民也有选举权,因此就参照代表数最少的州,出三名代表,这样全国一共有538名代表,哪位候选人获得270票以上,就当选为总统。除了缅因州和内布拉斯加州容许候选人按得票多少平分代表外,其他州都采取得票最多的候选人拿走全部代表的方法。
    这种方法被人民骂了一百多年了,因为多次出现全国范围内得票最多的候选人当不上总统的情况。但是,这种选举办法也有它的优势,就是既尊重各州的权力,又不会出现达不到多数的情况,不管有多少人参选,总会有一位候选人在选举人票上过半数。从这一点上,解决了很多国家大选的时候几名候选人都没有过半数,还得重新选举的困境。此外,如果真出现重新选举的话,法律规定有国会的议员们来选举,因为他们是各州选民选举产生的,有资格代表各州选民,非常聪明地把选举权控制在门阀手中。
    采取这个办法也有历史原因,建国的时候交通很不方便,采取普选的办法没有一年两载选不出来。不要说穷乡僻壤,就是从华府到纽约,现在有飞机火车长途汽车,如果自备交通工具也就是开车去的话,假如路上没有见到车祸,而且少上几次厕所的话,四个小时之内完全可以从白宫来到时代广场。华盛顿被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时还没有首都,临时到纽约就任,国会也没有提供专用交通工具,因此华盛顿只能自备交通工具,路费还是借的,走了一个礼拜才到。当时有一位住在南部的选民写信给国会,对地方政府无视他交通不便的行为提出控告,他家附近一共有五条河,没有一条河上有桥。如果这位选民要投票的话,不知道是选举人员游过去还是他游过来。如果是林肯所住的北部边疆就更费劲了,选举人员要有林肯的伐木本事,自己开出一条路,才能把选票送到选民手里。在这种情况上,选举只能照顾选区的利益,而不是具体选民的利益。
    不能直选,因此只好采取选举人的制度,各州先推选出代表来,这些代表再选总统。现在的美国总统大选,到了11月初选举日的半夜以前就知道明年谁住白宫了,是因为代表们选谁并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根据选民的投票结果来决定。但是橡皮也是图章,形式还是得走。选举结束后第41天,美国要同时开51个会,各州及华府的选举人要各自聚集在本州的议会中,开会宣布本州的大选结果。再过一个月左右,国会也特煞有介事地开会决定谁应该当总统:布什先生得了271票,高尔先生得了265票,因此布什先生当选美国第43位总统。下面是副总统,切尼先生得了271票,利克曼先生得了266票,因此切尼先生当选为副总统。咦,怎么少了一票?
     2000年大选时应该投给高尔的一位华府代表谁也不投了,以抗议华府没有国会议员,是联邦的殖民地。这种临时变卦合法吗?合法,选举人也是人,这种临阵变卦是美国大选的一个变数,但这是非常小的变数,可是它为美国大选留下了可以阴谋的漏洞。
    选民选完了,获胜的政党挑出几个人,吩咐好了,开会的时候按预定的填就是了,走走过场,可是这几个人是人不是机器,到时候变卦你也没有办法。有24个州对这种不忠诚的行为要惩罚的,可是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人受罚,这个东西最高法院也没有定论,因为迄今为止没有一个选举结果被这种不忠诚的投票所改变了,也就没闹到最高法院一定要下个结论的地步。
    到今天为止,一共有158起不忠诚的投票。其中71起是因为没投,没投的原因是因为在投票前代表死了。虽然从选民投票到选举人投票之间只隔41天,可是架不住这41天死人呀,人死了不能替补,那票就废了,因此两党在找选举人的时候都得留个心眼,不能找病入膏肓的。这么一来就有阴谋的可能了,想方设法弄死对方几个代表。可是人死了那票是空的,你可能领先但还是没有过半数,对方再换代表就是了,因此这种阴谋不成立。
    另外一大部分是投错了,四年投一次都经常有投错的,把政治交给这帮人的后果可想而知,这种糊涂虫什么时候都有,两党只能各自小心,尽量挑不糊涂的。
    但是,不管怎么避免,这还是一个漏洞,因为毕竟到了时候还要以选举人投票而不是选举结果来决定,在历史上就有人试图从这里下手,改变选举的结果,这个人就是一代枭雄汉密尔顿。
    让我们回到1796年大选之后。
    此时,北方的联邦党选举人已经聚集在出身北方的亚当斯旗下,从地域和情感上,汉密尔顿是无法做手脚的。他能够说动的只有南方的联邦党选举人。于是他开始密谋,让南方的联邦党选举人不选亚当斯而选杰佛逊,另外一票选平克尼。因为北方的联邦党选举人会选亚当斯和平克尼,这样一来在总票数上,平克尼第一,亚当斯第二,总统就是平克尼的,亚当斯还得继续当副总统。平克尼是自己扶植上台的,在政策上肯定对自己言听计从,自己还能继续操纵朝政。
    汉密尔顿这个阴谋相当出色,可是百密一疏,这位枭雄把一切都计算好了,可是偏偏漏算了一件事,就是这件事要动员南方联邦党的选举人,那么多人很难保密,这个消息一定会传出去。南方的联邦党人确实听他的话选杰佛逊和平克尼,但北方联邦党选举人为了报复他,却没有一致地投给亚当斯和平克尼,其中不少位只选亚当斯,另一票选了别人。结果1796年选举结果是这样的:亚当斯过了半数,得了70票,其余人都没有过半数,杰佛逊得68票,平克尼得59票,于是出现美国历史仅有的一次,选举出来的正副总统来自不同的政党。由于汉密尔顿的小动作,联邦党到手的鸭子飞了,让杰佛逊白捡了一个副总统。他这位副总统所干的,就是凡是亚总统赞成的,我杰副总统就反对,专门和亚当斯对着干。这件事导致宪法第12条修正案问世,从1804年大选开始,还是一票选总统,另外一票选副总统,不能再正副总统一块选,看谁得票多了。
    政治本身就是一种游戏,再怎么修改,基本的规则是不能修改的,就好像篮球和足球一样,是不能改变用手玩还是用脚踢的,各种政治体制的修改也是同样的道理。1796年大选的这起幕后动作,就是一起企图改变游戏规则的黑箱动作,它的功败垂成,并不是因为漏算的缘故,而是因为惹了众怒。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政治更是如此,汉密尔顿的阴谋很快泄漏出去,连英法的外交官都知道了。北方的联邦党代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弄得汉密尔顿灰土灰脸。这起事件也造成联邦党从如日中天的地位进入分裂的状态,从此渐渐落了下风。
    从此两党从来不在这上面打主意,因为有汉密尔顿的先例。这样做会坏了规矩,全成了私下交易,门阀多少年的经营让小动作毁了,太不合算了。因此控制两党的门阀们在策反选举人上非常自律,可以说绝不越雷池一步,因为事关双方的政治前途。选举可以输一次两次的,但游戏规则不能变,游戏场不能毁,否则的话就是变天就是革命了。
    在这种双方制约的情况下,变卦的基本上是个人行为。唯一的一次例外是1836年大选,维吉尼亚23位代表集体叛变,拒绝支持当选的副总统约翰逊,导致约翰逊差一票没过半数。这种情况也有法可依,要由参议院在得票最多的前两名候选人中选一名,幸亏参议院还是选了约翰逊,否则险些再次出现正副总统各自为政的局面。维吉尼亚代表团集体叛变的原因是因为约翰逊和一名黑人妇女生活在一起而且当作妻子,让奴隶主们看着很生气,结果就出现这样的严重后果。
    汉密尔顿的性格中枭雄的成分过多,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平生惯于阴谋。这种人才在别的政治体系中也许能成功,但在美国的政治体系中,是格格不入的,因此成了门阀的公敌。这不是因为他的野心,而是因为他要破坏规则。
    这就注定了他的悲惨下场。
    4,门阀控制政治的俱乐部
    1800年的一天,杰佛逊风尘仆仆地来到纽约,专程拜访伯尔。
    伯尔自从1795年参议员败选后,一直待在纽约,1798年入选纽约州议会,在纽约开创了自己的基业。
    伯尔是美国政治历史上的一个怪人,也是一个政治奇才,被称为美国现代政治之父。他对政治运作的兴趣远远高于对权力的兴趣,好像电脑黑客一样,要在政治上玩高智商。他是美国政治人物中第一个知道怎么运用民意,也就是玩政治的人。
    在美国开国群雄中,多数人对结党营私很不感冒,一个个都有独行侠的气质,认为政治就是靠我个人的魅力,就像今日偶像明星似的,有一张脸就足够了。虽然也有不同的见解,但多是靠个人之间理论,讲究单打独斗,没有群殴的愿望。在民主选举的事情上,他们觉得应该让公民去选候选人,而是不是让公民去选政治集团。有了党之后,选举还是靠个人的名望和社会关系,政治家不会屈尊和升斗小民握手的。
    伯尔本人并没有明确的政治理想,对联邦党和民主共和党的纲领都能接受。由于他来自新泽西、又曾在军中服役,从感情上愿意加入联邦党,可是华盛顿偏偏就看不上他,他只能投靠民主共和党。
    伯尔是个很聪明的人,他对美国的政治有自己的理解。不管门阀怎么控制,选举靠的还是选票,选票靠宣传是不够的,要社交,于是他从社交做起。
    美国的选举并没有规定参加投票的人一定要超过选民的半数,这是为了方便门阀政治,只要投票了,是几万还是几十万无所谓,只要自己的人成为选举人就成了。可是从伯尔开始,他认为可以操纵选票而改变选举结果。
    操纵不是舞弊,其实是钻民主选举的空子。选举权是一种权力,因此也是可以等价交换的物品。政治人物可以用选举权交换政治利益,非政治人物为什么不能用选举权来交换实惠?其次,伯尔是两党左右逢源的人才,政治归政治,个人之间还可以有游离于政党之外的友谊。
    干这些事要有组织,伯尔看中了坦慕尼俱乐部。坦慕尼俱乐部是1789年由一位叫威廉•穆尼的家具商创办的社交性的俱乐部。1798年,伯尔接手后,把它变成政治性的社交俱乐部,他自己和两党的政治人物都有交情,坦慕尼俱乐部对政治人物不分党派一律欢迎,很快就成为地方政治门阀的一个政治交际地点。
    到了1800年,杰佛逊和亚当斯的总统之争渐渐明了,各自有各自的地盘。民主共和党的地盘还是没有人家多,杰佛逊盘算了一下,纽约是关键,如果拿到纽约州,就能拿到总统,所以请伯尔来办成这件事。
    伯尔意识到,选举在于选票,选民虽然多,但多是耳朵软的,只要宣传工作做到家,就能赢得多数选票,也就能左右大选的结果。尽管纽约是联邦党的阵地,只要投票的时候民主共和党人来的多,就能取得胜利。他当然不会威胁联邦党选民不要投票,而是尽力鼓动民主共和党选民积极投票,或者让中立者甚至对方的选民改变立场。
    这样就要多宣传,而且不仅是在报纸上宣传,而且要伸入民间进行宣传。他专门建立一个银行,为选举募捐。有了钱以后,便派坦慕尼俱乐部的成员四处宣传。在议会里摆出一副为基层民众谋福利的架式,立案要求建立水厂,然后开始拉票,甚至提供交通工具,拉选民去投票。
    他的策略奏效了,纽约的选举结果,民主共和党取胜,这样纽约的选举人票支持民主共和党。纽约的大扭转决定了选举结果。伯尔因此成了美国选举运作之父,今天两党大选采取的办法基本上都是从他那里学的。
    坦慕尼俱乐部从这时开始,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一直左右纽约的政坛。它的办法是给新来的移民提供庇护和援助,换取他们的支持,然后再通过当选的自己人把政府的救济合同交给坦慕尼俱乐部,直到类似的援助变成了相应的政府机构后,坦慕尼俱乐部才失去了能力。
    伯尔建立了美国政治游戏的选举的规则,无论通过社交俱乐部,还是通过党派。用利益去交换选票。这样并没有影响门阀政治,因为门阀代表了地方的利益,所以竞选就成了门阀之间的利益交换,通过这种利益交换来争取选票。
    所以只到今天,美国的选票并不代表民意,而代表着利益。
    1811年,坦慕尼俱乐部遭遇了一次滑铁卢。在因为现任副州长死亡而举行的特别选举中,坦慕尼俱乐部的候选人败北。对于这次失败,坦慕尼俱乐部心服口服,不是他们的竞选方法不对,而是对方的实力太强。当选的是纽约市长德维特•克林顿,在成为纽约市长之前,德维特是联邦参议员,因为华盛顿的生活环境太糟糕而辞职的,在此之前他是纽约州长的秘书,这位州长的任期加起来一共21年,是美国历史上任期最久的州长,而且是德维特的伯父、曾经给两个总统任副手的乔治•克林顿。乔治是大陆会议代表。德维特的父亲詹姆斯也曾是大陆军的将军。克林顿家族是独立后纽约势力最大的门阀,遇到这种对手,坦慕尼俱乐部跨党派的利益交换毫无作用。
    这位克林顿夹在和今天的克林顿一点关系没有,今天的克林顿也没敢攀亲,因为今天的克林顿的生父不姓克林顿,他是随养父的姓。乔治•克林顿父亲查尔斯从爱尔兰来到美国,来的时候带着老婆和一儿二女,全船都是亲友和乡亲,查尔斯一共出了94个人的船票。没想到1729年了,船家还跟海盗似的,到了海上就不给乘客饭吃,结果饿死了96个,包括克林顿家的一儿一女,到了马塞诸塞,还得交一笔巨款才能下船。
    这伙劫后余生的人来到纽约,查尔斯受过教育,从农民变成县法官,法印战争时被总督任命为民兵中校,二个儿子也参了军,乔治后来去学法律,詹姆斯一直待在军中,直到以将军退役结婚。乔治•克林顿是大陆会议代表,本来要签独立宣言的,可是被叫去帮华盛顿建军,因此没有赶上。1777年他成为纽约第一任州长,一直干到1795年,1801到1804又干了四年州长直到成为副总统,是唯一一位给两个总统当副手的副总统。也是第一位以身殉职的国家领导人,1812年心脏病发作,死在副总统办公室了。
    21年的州长任期,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任期最久的州长。德维特历任参议员、纽约市长,从1817年开始当了12年州长,直到和他伯父一样病死在办公室里。开国之后这几十年,纽约州长就是他克林顿家的。
    克林顿家族是民主共和党在北方的主要同盟,乔治•克林顿因此相继担任杰佛逊和麦迪逊两位总统的副总统,于1812年4月病故在副总统任上。乔治•克林顿尸骨未寒,克林顿家族突然反水,德维特•克林顿被联邦党人推举为总统候选人,代表联邦党和反战的民主共和党势力和麦迪逊争斗总统。
    德维特之所以反水,是因为他不愿意和伯父一样给维吉尼亚人当陪衬,更因为纽约的金融家们要求执掌美国的权力。1812年的大选,麦迪逊勉强击败了德维特。德维特后来长期担任纽约州长,直到死在任上。而从1812年大选开始,到南北战争,民主共和党也好民主党也罢,在历次大选中再也没有能够拿下纽约州,纽约州成为北方门阀的政治中心,也是将美国推入内战的中心。
    5,不成立的两党政治
    1792年开始,联邦党和民主共和党相继兴起,因为在治国理念和对外关系上的不同而成为两个相互对立的政党,先由联邦党的华盛顿和亚当斯执政,再由民主共和党的杰佛逊、麦迪逊和门罗执政,看起来是很典型的两党政治。
    从开国开始的两党政治,联邦党从汉密尔顿死后一蹶不振,到了1816年基本上消失了。1820年大选,不仅只剩下民主共和党一家竞选,而且门罗根本就没有竞选对手,总统选举成了纯粹的形式。1824年大选又是只有一个政党竞选,眼看民主政治竟然走到一党专政了,没想到这一年的大选非常激烈。
    从美国建国至今,总有不少人认为美国是两党制,也就是两个有不同执政纲领和政见的政党轮流坐庄。在美国历史上大多数时间,总统的确是由两个主要政党的候选人轮流担任的。但是,美国的政治体制并不是两党制。传统的两党制或者多党制是赢得议会多数的党或者党的联盟组阁,但美国的国会竞选和总统竞选是分开的,无论谁在国会占多数,都不能组阁。从表面上看,这样可以做到更好的平衡和制约,实际上这样才符合门阀的利益,1824年的总统大选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联邦党和民主共和党之争,在第二次英美战争之后,以联邦党衰败而告终。民主共和党不仅长期把持总统,而且在国会两院也占据多数,原来的联邦党人不是从联邦政坛引退,就是改换门庭投奔民主共和党,比如联邦党参议员约翰•昆西•亚当斯,1808年突然宣布自己变成民主共和党人,为此辞去参议员,可是没过多久,麦迪逊总统就先后任命他出任驻俄和驻英大使,门罗上台后,他当了8年的国务卿。
    这位约翰•昆西•亚当斯不是别人,正是第二位总统亚当斯的大儿子。老亚当斯虽然在联邦党内一直受汉密尔顿的排挤和暗算,但他从始至终都是联邦党人,1801年卸任后从政坛退休,回到在昆西的农场中养老,直到1826年才去世,一直在幕后为自己的儿子出谋划策。在联邦党群龙无首的时候,作为亚当斯家族在政坛上的代表,小亚当斯应该挺身而出,担当起重整联邦党的重任。但是,在联邦党还没有树倒猢狲散的时候,小亚当斯便率先投奔民主共和党,联邦党只能靠皮克林这种人来支撑。老亚当斯的识时务又一次体现出来,政党本来就是政治联盟,门阀应该在政党的兴衰中为自己的家族寻求最大的利益。果然,对方的大将前来投靠,民主共和党开出的价码自然不能太低,小亚当斯因此成为门罗内阁的主要大臣。在门罗干满两届后,小亚当斯顺理成章地出马竞选总统。相比之下,皮克林只能待在议会当个议员。
    1824年,杰佛逊、麦迪逊、门罗各执政八年以后,维吉尼亚终于后继无人了。生于安逸的维吉尼亚豪门子弟对政治越来越兴趣缺缺,满足于当个光练嘴皮子的议员,再也找不到能够竞选总统的人物了。一看维吉尼亚王朝后继无人了,各地的门阀一拥而上,一党独大的民主共和党根本就无法推举出单一候选人,只能任由各位门阀代表厮杀。结果比以往两党对决竞争还激烈。
    最后印在选票上的四大巨头,有现任参议员安德鲁•杰克森,国务卿约翰•昆西•亚当斯,财政部长威廉•克劳福德和众议院议长亨利•克莱,分别代表田纳西、马塞诸塞、乔治亚和肯塔基的门阀。这次选举谁也没过半数。杰克森得了99张选举人票,亚当斯得了94票,克劳福德获41票,克莱得了37票,都和获胜所需的131票相差甚远。
    没有过半数,并非要再投一次,宪法早料到这种情况了,因此规定在这类选举没有结果的情况下,由众议院里面各州的议员分别投票,获得该州多数票的候选人就算赢了这个州,获得半数以上州支持的候选人出任总统,按照宪法第12条修正案,只有得票前三名的候选人有资格让众院投票,所以众议院议长克莱就不能列在选票上。这条法律纯粹是在维护门阀利益,因为众议院的议员大多数是各地门阀的代表。
    克莱虽然不列在选票上,但他并不是旁观者,因为作为众议院的议长,这场关起门的选举是由他主持的,虽然当不成总统,但克莱要为自己和自己所代表的门阀争取利益。克莱虽然是肯塔基人,但因为肯塔基是建国后从维吉尼亚分出去的,毕业于威廉玛丽学院的克莱是这次选举中维吉尼亚门阀的代表,因此他的支持举足轻重。
    杰克森还是个少年时就参加大陆军,在独立战争中全家丧命,他也几乎死在英军战俘营,在1812年英美战争中再次参战,赢得了战争英雄的名声,论名望论资历,其余两位候选人远远不如他。在他看来,克劳福德不过是受到部分南方门阀的支持,亚当斯则是靠着老爹余荫的世家子弟罢了。
    杰克森太小看亚当斯了,小亚当斯和老亚当斯一样极有手腕,说动了原来的联邦党人和北方的门阀都支持他,然后再和克莱达成交易,结果国会第一轮投票,亚当斯就获得13个州支持,杰克森获得7个州支持,克劳福德获得4个州的支持,亚当斯成为第六任总统,出现了美国第一对父子总统。上任以后论功行赏,任命克莱为国务卿。
    杰克森输得很不服气,因为他不是输在选举上,而是输在自己不是门阀中人上,输在门阀之间的肮脏交易上。输了以后也顾不上搞政治的要有风度了,利用任何场合大肆攻击亚当斯的家世,把裙带关系骂得狗血喷头。
    其实,杰克森通过婚姻也成为门阀中人,只不过在门阀中还算晚辈。四年后他卷土重来,夺取了总统的宝座,也使得门阀的内斗空前激烈起来。
    1824年大选,造成民主共和党分裂。支持杰克森的人成为民主党,支持亚当斯的人成为国家共和党,美国政坛开始新的两党政治。
    亚当斯的四年总统任期的主要精力花在应付杰克森上,双方党同伐异,而且开了美国政坛政党之间揭丑和谩骂的先例。杰克森大骂亚当斯家族的裙带关系,而1828年大选时亚当斯则抓住杰克森夫人和他结婚前还没有正式离婚而大做文章,导致杰克森夫人在选举结束后不久便去世了,让杰克森恨亚当斯一辈子。
    1828年大选,亚当斯赢得了1800年大选他父亲赢得的州,杰克森赢得了其他所有的地方,以压倒性多数赢得了大选。和其他卸任总统不一样,亚当斯继续从政,从1831年开始直到1848年开始,一直担任众议员,出任国会各大委员会主席,依旧影响美国政治。1834年,国家共和党的主体变成辉格党,他则脚踩两只船,加入新出现的反共济会党,而在议会中还是以辉格党的身份出现。
    反共济会运动之所以骤然兴起,是因为1828年当选的美国总统杰克森是共济会的高级人物,因此很多反杰克森的人,包括民主共和党分裂之后的国家共和党人都成群结队地加入到这场运动中,在杰克森的政敌、卸任总统小亚当斯的策划下,一个新的政党、反共济会党出现了,这是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了为了反对一个组织而成立的政党。
    反共济会运动和反共济会党并不是真的要借用反共济会的名义来形成新的政治势力,而是要通过反共济会来煽动群众,达到门阀联合的目的。杰克森对东部门阀很反感,因而代表南部门阀的利益,这给了亚当斯和克莱等人一个整合北部门阀的机会,反共济会把矛盾指向杰克森,使原来四分五裂的北方门阀的力量重新联合起来,包括原维吉尼亚联邦党人的力量,这股力量联合起来后,一个骤然强大的辉格党就出现了,反共济会运动的领袖们也摇身一变,成了辉格党的大老。
    辉格党是北方门阀联合维吉尼亚门阀打倒南方门阀的政治联盟,由于老哈瑞森和泰勒这两位辉格党总统均死于任期之内,在短暂的辉煌后快速衰败,北方门阀索性不再和维吉尼亚门阀联合,以废除奴隶制为旗号,重新成立共和党,靠战争打败了南方门阀,然后致力于完善民主选举的政治游戏规则。
    6,罗斯福的上台和洛克菲勒家族的计谋
    除了坦慕尼俱乐部外,纽约还有别的俱乐部。其中之一是创建于南北战争中期的联合同盟俱乐部。它的两位成员先后成为总统:切斯特•阿瑟和西奥多•罗斯福,两位卸任后定居纽约的原总统、格兰特和胡佛也是它的活跃成员,现在的会员中的原总统是老布什。
    仅仅上面这几个成员,就能看出联合同盟俱乐部经久不衰的政治影响里。他的总统级成员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蓄意违反门阀游戏规则中最主要的一条:总统的任期。
    美国总统的两届任期的限制直到半个世纪之前才用宪法第22条修正案的形式规定下来,也就是说在这之前有本事你就当,只要大家选你。可是从华盛顿开始就有个约定俗成的习惯,就是干了八年就够了,也让老百姓有个新鲜感。这样做也符合门阀的利益,你方唱罢我登场,如果一个人干到死,不仅容易出现独裁,而且也不能体现门阀内部的平等原则。有了约定俗成,也没必要立法限制。第一个试图破坏这个约定成俗的规矩的是格兰特,他干了两届还要继续干,这么一来连党内的门阀们都不干了,在初选的时候就把他选下去了。
    其他两位破坏这个规矩的都姓罗斯福,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是因为麦金莱遇刺后由副总统继位的,干完了两届后也的确不想干了,支持自己的亲信塔夫托。但是塔夫托上台后,两人因为政策的问题成了仇人,四年后罗斯福再度参选,结果威尔逊成了总统,他得票排第二,塔夫托成为唯一的在选举中排名第三的现任总统。
    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干了两届后,因为经济形式不错,1940年又参加竞选,而且成功了。到了1944年,二战还在进行中,他那小儿麻痹已经到了晚期,还是参加竞选,结果死在第四任任上。二战之后,鉴于不能再出现罗斯福这种人了,国会正式立法限制总统任期。
    老罗斯福和小罗斯福都姓罗斯福,因此当小罗斯福参选的时候,很多选民认为小罗斯福是老罗斯福的儿子或侄子,1920年他作为副总统候选人参选时,很多选民经常对他喊:我几年前把票投给了你爸。小罗斯福听到后马上开怀一笑。
    可是,老罗斯福既不是他爸也不是他亲叔叔,两个人也不是一个党的,老罗斯福是共和党人,小罗斯福是民主党人。对这种错误印象小罗斯福从来不纠正,错的人越多越好,他正是希望借助老罗斯福来帮助自己实现政治理想。
    虽然两人没有这么亲近的关系,但确实来自一个家族,是远房堂兄弟。
    这个扎根纽约的罗斯福家族是一个左右逢源的门阀。
    和很多出身贫穷的总统不一样,两位罗斯福总统都是出自大富之家。罗斯福家族自荷兰来美国后,扎根纽约,到了第三代,一对兄弟分成两支,致富之后,一支支持共和党,出了老罗斯福总统,另外一支支持民主党,出了小罗斯福总统。
    罗斯福家族的两个分支虽然都在纽约,但政见不同,一直分别支持两大政党。纽约有限的政界位子摆在那里,两党每次都势在必得,因此罗斯福家族在选举中经常相互竞争,一到选举的时候,双方互相攻击,一副誓不两立、党同伐异的架式。
    在外人眼里是对手的罗斯福家族这两分支在私下关系极好,经常在一起联谊,小罗斯福的父母就是在老罗斯福母亲在家里举办的社交聚会上认识的。因此在纽约州,罗斯福家族左右逢源,无论哪个党得势,他们家族都立于不败之地,是美国历史上极少的明争暗和的政治门阀。
    小罗斯福的父亲有的是钱,他母亲家族也是纽约州大富之家。他的外祖父是鸦片战争时旗昌洋行的总裁,和福布斯家族、帕金森家族关系密切。小罗斯福娶了老罗斯福的亲侄女,也就是他自己的远房侄女。这桩婚事,他妈极力反对,可是老罗斯福没意见。因为弟弟已经去世了,老罗斯福在婚礼上充当新娘的父亲的角色,因此小罗斯福在他眼里,是一个女婿半个儿的角色。小罗斯福在政治上的迅速上升,正是靠老罗斯福及其朋友的帮助。和老罗斯福一样,他也是从海军助理部长、纽约州长、总统这条线上来的。
    靠着通过婚姻而十分紧密的家族关系,他能够整合两党势力,成为美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超过两届任期的总统,使总统成为终身制,导致二战后国会不得不通过宪法修正案,立法限制总统的任期。
    二战之后,共和党人重新崛起,从艾森豪维尔到尼克松、里根和布什父子,共和党在大部分时间把持总统之位,民主党只有卡特和克林顿获得成功。
    1976年大选,尼克松被弹劾,继任的福特没有什么能力,是民主党人夺取总统的最佳机会。意识到这一点的民主党人蜂拥而上,参加党内提名的人选创了记录。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前的七个月,乔治亚州长卡特只获得4%以上的民主党选民支持,在乔治亚州之外毫无名气,肯定很快被淘汰。然而,几乎在一夜之间,卡特的支持率骤然上升,不仅成为民主党内领先的候选人,而且很快拿到了提名,随后在大选中成为总统。这个天翻地覆的变化是因为他突然获得了华尔街、新闻媒体和学院派的支持,来自金融界的捐助也使他财大气粗,做到这一切的正是洛克菲勒家族第三代最年轻的戴维•洛克菲勒,是他把卡特收为门下。
    洛克菲勒家族是共和党人,但属于共和党内的中间派,也就是左右摇摆。戴维的哥哥尼尔森从1960年开始连续寻求共和党内提名,1973年,尼尔森辞去连续担任了14年的纽约州长职务,成立竞选组织,准备等尼克松任满两届后,他再度冲击总统。没想到风云突变,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下台,副总统福特上台,洛克菲勒家族的全盘计划被打乱,尼尔森只好接受福特的邀请,出任副总统。尼尔森接受副总统的原因,是另外一名候选人是老布什,这是洛克菲勒家族和布什家族的卡位战。
     1976年大选,尼尔森以退休为理由,不和福特搭档竞选总统,反而由他弟弟戴维出马,从民主党候选人中挑选最没有人气的卡特,全力支持他成为总统。虽然因为经济问题和尼克松水门事件的影响,共和党在这次总统选举中居于弱势,但洛克菲勒家族的反水彻底断送了共和党的希望。
    洛克菲勒家族这样做,完全是为了尼尔森能够实现他的总统梦。1976年大选,福特是现任总统,基本上稳拿共和党的党内提名,尼尔森在党内挑战福特,胜算很小。此外,他的长期竞争对手里根肯定会出马竞选,如果尼尔森也出马,很有可能让里根出线。无论福特出线还是里根出线,如果他们胜选的话,都有资格连任两届,因为福特是从副总统而总统的,任期不到两年,届时一则尼尔森已经76岁了,二来共和党长期执政,选民肯定要换马,尼尔森基本上没有希望。而且里根代表共和党传统的右翼,福特和尼尔森同属中间派,一旦里根出线,胜选连任的希望更大。因此,洛克菲勒家族的做法就是选个最没有能耐的民主党人上台,这样在四年之后,选民再度倾向共和党,作为温和派的尼尔森就可以靠中间派选民的支持,实现洛克菲勒家族的总统梦。
    这个计划非常出色,可行性很高,而且也成功了。无名小卒卡特成为总统,因为受洛克菲勒家族控制的智囊们故意给他出坏招,卡特四年执政期间几乎一无是处,一切都在洛克菲勒家族的算计之中。可惜天算不如人算,1977年尼尔森病死了,这个完美的计划便宜了里根,共和党从1980年开始连续执政12年,1992年如果不是佩罗特搅局,共和党还会继续执政下去。
    7,戴维•洛克菲勒是如何操纵选举的
    卡特以华府圈外人和改革的旗号当选,这是让洛克菲勒家族包装的结果。卡特和高喊改革的奥巴马一样,出线的原因不是因为他背景简单,而是因为他能更好地代表门阀的利益。卡特本人其实就是门阀中人,他是维吉尼亚著名家族卡特家族的后人,这个家族和维吉尼亚的其他政治家族都有扯不断的关系,只不过他这支是旁支而已。正因为这个背景,作为南方人的卡特不仅能够赢得南方的民主党人选票,而且能够赢得南方共和党人的选票。至于北方,洛克菲勒家族可以联合其他门阀,为卡特拉票,使卡特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位来自“深”南方的总统。
    洛克菲勒家族长期控制纽约政坛,加上他们和俄亥俄系门阀的关系,在美国政坛上势力极大。但是美国总统大选是门阀们必争之地,连洛克菲勒兄弟都能同室操戈,联合门阀操纵选举并不容易,特别是各州的门阀势力盘根错节,仅靠门阀之间的关系是无法成功的,门阀之间的公平竞争是美国门阀政治的基础,洛克菲勒家族势力再大,也无法改变这个现状。
    戴维•洛克菲勒自有他的办法。
    洛克菲勒兄弟中的老五戴维毕业于哈佛,差一点成了肯尼迪的妹夫,他主持家族的一项主要生意:金融业。
    小约翰和奥德里希家族联姻后,小舅子温斯罗普成了洛克菲勒家族控制的大通银行、现在是JP摩根大通银行的总裁。戴维来到大通,从基层干起,一步一个脚印,于1960年接替舅舅成为总裁,可是他这十几年的锻炼期间一笔贷款都没做,纯粹是装样子。通过大通银行,戴维成为联邦储蓄委员会和世界银行的幕后老板,其特点是从来不出任公职。
    1968年罗伯特•肯尼迪遇刺后,因为他是纽约州的参议员,州长有权任命继任者,他哥哥尼尔森推荐他出任,被他拒绝了。卡特上台后,为了酬谢他,先后推荐他出任财政部长和联储会主席,都被他拒绝了,表示不愿意出任公职。1981年卸去大通的职务,处于退休状态,其实是退而不休,在幕后操纵美国甚至世界政治。
    戴维•洛克菲勒于1949年成为外交关系协会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董事,于1970年到1985年任董事长,其后至今为名誉主席。
    这个外交关系协会并不是对外友好协会或者外交方面的组织,而是美国的智库之一。这个组织是在一战时成立的,起这个名字是因为当时和德国开战,一战之后,这个组织继续存在下来,而且就设在纽约。从建立的那天起,虽然自称是一个私人组织,但它控制了美国的外交政策。
    外交关系协会延续的是坦慕尼俱乐部的惯例,也就是不分党派的精英成员。小约翰一直对外交关系学会慷慨解囊,因此洛克菲勒兄弟成人之后纷纷成为董事。
    外交关系协会的成员几乎全身美国政商两界的名流,下面的表中列举部分重量级人物。
    英文名 背景
    Richard Allen 原国家安全顾问
    John Bolton 前驻联合国大使
    William Buckley 国家评论杂志创办人
    George H Bush 第41位总统老布什
  Jimmy Carter 第39位总统卡特
  Dick Cheney 现任副总统
  Bill Clinton 第42位总统克林顿
  John Edwards 原参议员,2004年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
  Dwight Eisenhower 第34任总统艾森豪维尔
  Anne Garrels 全国公共广播电台播音员
  Timothy Geithner 纽约联邦储蓄银行现任总裁
  Newt Gingrich 原众议院议长
  Alan Greenspan 原联储会主席格林斯潘
  Katherine Harris 原众议员,2000年总统选举时任佛罗里达州务卿
  Herbert Hoover 第31任总统胡佛
  Jack Kemp 原众议员
  John Kerry 参议员,2004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
  Henry Kissinger 原国家安全顾问、国务卿基辛格
  Lyman Lemnitzer 原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Robert McNamara 原国防部长和世界银行行长
  Richard Nixon 第37任总统尼克松
  Colin Powell 原国务卿鲍尔
  Dan Rather CBS原主编丹拉瑟
  Condoleezza Rice 现任国务卿赖斯
  David Rockefeller 戴维•洛克菲勒
  Donald Rumsfeld 前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
  Paul Wolfowitz 前任世界银行行长
    1973年,戴维•洛克菲勒和基辛格、原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一道成立了另外一个类似的小型组织,叫三边委员会。和外交关系协会有4000多位成员相比,三边委员会像一个小核心,只有300多会员,而且会员是全球性的,包括各国政要。克林顿、老布什和卡特这三位前总统就是它的成员,包括切尼在内的很多外交关系协会成员也是三边委员会的成员。
    戴维•洛克菲勒和其他很多外交关系协会的要人把持的另外一个组织是彼尔德伯格会议,这个组织不属于会员制度,只是在开会的时候在全球范围内邀请客人,美国的客人基本上不出外交关系协会和三边委员会会员之外,美国各位卸任总统都是它的客人。
    三边委员会所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上面提到的把卡特推上总统。通过三边委员会的力量,加上外交关系协会和彼尔德伯格会议的力量,戴维•洛克菲勒和他的前辈伯尔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操纵了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民主选举。
    这就是美国民主选举的真相。
   (《环球视野》摘自《从华盛顿到奥巴马——美国200多年来的家族政治》新华出版社)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xxhq/qq/2013-05-01/3385.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1 关键字:美国民主  奥巴马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