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小寰球 >

北美

打印

对华贸易战打了四年多,美国的心病解决了吗?

  近期,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再度成为舆论焦点。

  ▲2022年6月18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特拉华州的里霍伯斯海滩骑车时摔倒,起身后立刻被记者追问对华关税相关问题。

  美媒为何对关税问题穷追不舍?原因在于美国经济顶不住了。今年5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8.6%,涨幅再创40年来新高。中期选举来势汹汹,高烧不退的通胀已成为拜登政府不能承受之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不得不承认,美国经济存在衰退可能性。

  ▲2018年至今,美国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已增长近3倍。(资料来源 | 美国联邦储备经济数据)

  围绕如何应对通胀这个“首要国内任务”,拜登政府内部就是否取消对华加征关税展开激烈讨论,拜登本人表示正在就此做决定。

  2018年3月,特朗普高喊“中国偷走了数百万美国工作岗位”,一手挑起对华贸易战,此后先后三轮对中国约3600亿美元商品加征高额关税。

  拜登政府一上台,就把中国定义成“最严峻的竞争者”,不久前又升格为“最严峻长期挑战”。贸易问题上,拜登此前一直声称“绝不放弃关税武器”,不停拉帮结伙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高科技领域大搞对华“精准脱钩”。2021年9月,美国宣布就钕铁硼永磁材料是否损害美国国家安全开启“232调查”……

  都说贸易战“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按特朗普的话说,美国发起贸易战是为了减少对华贸易逆差、促使制造业回迁。那么对华贸易战打了四年多,美国的心病解决了吗?是时候来个盘点了。

  一、药不对症,美国“病情”未轻反重

  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BEA)统计数据,2010至2017年美国与中国大陆的贸易逆差占美国贸易总逆差比重平均值为62%,2018至2021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较2017年分别增长12%、-10%、-15%、0.9%,占美国贸易总逆差比重分别为65%、49%、42%、39%。

  从这些数字看,相关比重确实逐年下降,贸易战似乎降低了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然而这并非全部事实,让我们看看更大的真相。

  四年来,在贸易战和新冠疫情双重冲击下,产业链、供应链扭曲拉抬进口成本,美国政府采取“大水漫灌”货币政策和“直升机撒钱”财政政策刺激消费,加之疫情缓解以来需求反弹,这些因素共同推动美国贸易总逆差持续走高。

  ▲2022年6月23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在参议院银行委员会的听证会上称,他预计汽油价格不会因美联储的加息而下降。面对高涨的油价,美国政府显得无能为力。

  2018至2021年美国贸易逆差额较2017年分别增长13%、20%、32%、68%。2021年贸易总逆差达8614亿美元,其中商品贸易逆差更是高达1.1万亿美元,创下1960年美国政府开始追踪年度贸易差额以来的最高纪录。

  事实证明,美国对中国挥舞关税大棒并未达到预想结果。不仅如此,中美贸易战还让美国企业损失1.7万亿美元市值,失去近25万个就业岗位,每个家庭年均开支增加近1300美元。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美国对华发动贸易战,肆意加征关税,最终的成本却由美国民众承担。(漫画 | 刘蕊)

  事实上,美国贸易逆差问题由来已久,与其不平衡的产业结构关系密切。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服务业、高科技产业实力强劲,但很多中低端产品依赖进口。

  美国总说自己在中美贸易中吃了亏,却无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恰恰是中国源源不断提供的物美价廉商品支撑起美国人民过去二十多年“高消费、低通胀”的好日子。

  与此同时,中国在国际贸易中赚取的盈余,有相当一部分最终通过投资美国国债的方式回流美国,支撑美国的消费和政府支出,以及各领域投资。

  由此可见,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美国应该感谢中国为推动美国经济发展发挥的积极作用,而不是恶人先告状,倒打一耙。

  美国家庭重消费、轻储蓄甚至超前消费,美国政府长期入不敷出、寅吃卯粮,都有举债需求,只能以贸易赤字的方式从国外借钱,这是美国贸易逆差形成的根本原因。

  ▲2022年6月10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表示,特朗普时期的一些对华关税“没有战略意义”,反而增加了美国消费者的成本。

  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任内大举借债,轮番出台系列疫情纾困法案、基建法案等,造成美国贸易赤字节节攀升。即使美国减少从中国的进口,也必须通过增加从其他国家的进口来满足需要。

  进一步看,美国贸易逆差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窃取了黄金的生命”,成为了国际货币体系的绝对核心。世界各国为了持有美元作为储备,不得不更多地出口产品,用实实在在的商品换取美元这张“绿纸”。

  美元流向世界,美国作为储备资产供应国,必定存在贸易逆差。可以说,美国的贸易逆差既是美国坐拥美元红利收割世界的表现,又是美元霸权赖以存在的必要条件。美元本是美国的钞票,却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麻烦,这既不公平,也不合理。

  ▲2018年7月,美国民众在白宫前高举“关税也是税收”的标语,抗议美国政府征收超过400亿美元的新关税。据经济学家研究,这些关税成本完全由美国公司和消费者负担。

  自己生病,叫别人吃药是没用的。美国如果执意追求缩小贸易逆差,只能从自身着手,实施可持续的财政政策,同时提高私人储蓄率,双管齐下增加国内储蓄。

  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则必须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不过从美国政府的表现看,猛药去疴的决心他们没有,转嫁矛盾、饮鸩止渴的歪脑筋倒是不少。

  二、通胀“高烧不退”,美国或将被迫向现实低头

  2021年中国GDP占美国GDP比重达77%,早已超出美国为维护自身经济霸权设定的所谓战略界限。

  拜登政府虽然在策略手法上有所调整,但仍延续了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主基调。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不久前发表对华政策演讲,将美国对华战略由“竞争、合作、对抗”的“三分法”更新为“投资、结盟、竞争”的“三点论”,实质上是新瓶装旧酒,核心都是要跟中国搞恶性竞争。

  ▲2022年6月5日,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表示,美国政府权衡取消部分产品关税,同时希望保留就钢铁和铝征收的对华关税“以保护美国工人”。妄图便宜占尽,美式双标尽显。

  当前,美国对中国实行全方位遏制打压,贸易战只是其中一个武器。美国通过贸易战缩小贸易逆差只是阶段性“小目标”,而终极目标是要打压遏制中国经济、科技发展,阻挠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至于是否立即取消对华关税,目前拜登政府内部分裂为两大派。以财长耶伦为代表的支持派主张取消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的一些“不是很有战略意义”、但会损害美国消费者与企业的关税。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一派则持反对意见,甚至将美国智库提出的取消对华关税等抑制通胀的理性建议讽刺为“一次有趣的学术实践”。

  ▲2022年6月22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在出席听证会时表示,对华关税是“重要筹码”,可以提高美国经济中长期竞争力。

  美国对华鹰派妄想通过“印太经济框架”围堵中国,一面对中国“卡脖子”,一面让周边国家承接从中国流出的产业链,自己坐收渔利,继续享受“低通胀、高消费”的好日子。

  这实质上是把地区国家当成地缘竞争的棋子和美国维护自身霸权的“马前卒”,是一种变相的“美式陷阱”,越来越多的地区国家已经看清这一点。

  随着中期选举进入倒计时,拜登压力越来越大,一头是低迷的经济信心指数以及一再下滑的支持率,一头是对中期选举至关重要的工会以及虎视眈眈的共和党。

  ▲2022年6月7日,美国参议员约翰・肯尼迪在节目中抨击美国政府经济政策,讽刺油价飙升,并称“可卡因会更便宜”。

  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解决经济问题,还是偏执于所谓“对华强硬”的政治正确一条道走到黑?是着眼经济健康发展和民生关切大局,还是着眼短期利益向选举政治投降?拜登必须作出选择。目前看,美国可能取消部分关税,但不会完全放弃贸易战这张牌。

  三、美国铁了心遏制中国,我们能做什么?

  不管拜登作何选择,也不论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表现如何,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美国运用国内外全部资源,对华进行全方位围追堵截和无底线遏制打压的企图不会变。我们要始终认清这一点。

  ▲经济下行加之疫情冲击,美国社会失业问题严重。2020年5月,大批失业者聚集在迈阿密海滩,手举“失业十周,收入为零”的标语进行抗议,要求政府保障其在失业期间的合法权益。

  尽管目前美国国内问题层出不穷,国家治理一团乱麻,美国政府仍然不会停止继续在经贸问题上抹黑中国。拜登不久前发表在《华尔街日报》的《我的抗通胀计划》一文称,美国可以通过修复破损的供应链、改善基础设施及打击外国远洋货运公司收取高昂运输费来降低日用品的成本。这些措施针对的是谁,不言而喻。

  布林肯在对华政策演讲中,更是毫不掩饰地直接将美国制造业衰退、工人失业归咎于中国,声称将运用一切工具为美国工人和产业而战。蛊惑性很强,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美国无力解决自身矛盾时惯用的甩锅推责伎俩。

  ▲2022年5月26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其对华政策演讲中再次甩锅中国,妄称美国国内工人失业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的“经济操控”。

  美国的产业空心化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本逐利的必然结果。美国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怪不到中国头上,要怪只能怪自己彻底沦为资本的工具。

  面对资本的逐利本性及其可能带来的危害,美国政府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规范和引导其健康发展。用行政手段或优惠措施强行诱逼制造业产业链回迁也不会成功,正如当年乔布斯对奥巴马、库克对特朗普所说:制造业产业链流出去就永远回不来了。

  ▲2022年5月31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受访时承认,她去年认为通胀不会构成长期问题的观点是“错误的”。

  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既不现实,也不符合历史潮流。而今天的美国,政治极化愈演愈烈,社会撕裂刹不住车,对内难以推行任何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的改革,对外更是早已丢掉了作为大国最基本的责任和担当。

  面对美国全方位遏制打压,中国必须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不断壮大自己,以自身发展的稳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牢牢掌握历史主动,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无论美国怎么折腾,我们对美国还是那句话: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xxhq/bm/2022-06-28/7617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2-06-29 关键字:北美  小小寰球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