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小寰球 >

北美

打印

陈致远:美国的种族歧视及其表现形式

  美国是一个多种族构成的多元化国家。虽然美国一贯标榜政治民主、经济自由、社会平等、法律公平,但是,凡是到过美国的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感受到美国少数民族仍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歧视。经济上不能同工同酬,政治上待遇不平。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种族隔离和种族偏见

  多民族、多肤色是美洲大陆所有国家的共同特点、白人经济和社会地位普遍比较高也是这些国家共同的特点。但是,种族隔阂加种族隔离却是美国的“专利”。暂且不去评论其他拉丁美洲国家,同样位于北美大陆并具有相似文化背景的加拿大,虽然也有某种程度的种族隔阂,但这种隔阂更多是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冲突,并非纯种族因素或皮肤颜色在作怪。

  美国的种族隔离一方面来自民间的情绪,一方面来自政府的政策。在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黑人的人权和公民权在法律上得到肯定,白人至上主义者又企图从理论上和法制上继续维持白人的特权地位。在理论上,他们提出,黑人虽然是人,但从生理上和智能上低于白人,因此对他们要有不同的待遇。在法律上,他们则提出,尽管美国法律规定人人平等,但没有规定白人和黑人可以在一起,平起平坐,共同享受公共设施,或从事相同的工作。于是,美国内战后,政府司法机关和议会立法机构协同提出了黑人与白人“平权平等但是分隔”的口号和政策。1883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1875年的有关取消种族歧视的“公民权利” 法令为违反宪法。1896年最高法院又宣布了含有明显歧视的条文的法案。该法案的有关条文规定,所有的火车应备有同等规格设备的黑人车厢和白人车厢。黑人、白人不可混坐在一个车厢里,应该绝对隔离。这一系列前后矛盾、不伦不类的法律大大助长了种族主义者的嚣张气焰,加剧了种族迫害。仅在1883~1900年间,白人就以受到黑人侮辱、企图打破隔离为由,吊死了黑人达 3011名之多。种族隔离法令不仅适用于火车和一切其他公共交通工具,而且推广到所有公共场所。在诸如体育场、剧场、电影院和其他公共娱乐场所也施行了种族隔离措施。到后来,连理发店、学校、医院、美容店也黑白分离,井水不犯河水。

  虽然在20世纪中期法律上已废除了,但是否美国从此就完全根除了种族隔离呢?不是的。笔者1999年同一位意大利朋友驾车路过密西西比州,当时烈日当空,饥肠辘辘,只得到麦当劳小坐。买好食物,寻找座位时才发现,此餐厅内人们都按肤色就坐。白人占据了面对售货柜台的中央位置,黑人同拉丁美洲人棕色皮肤的人都坐在右边靠窗的角落里。我对我的意大利朋友半开玩笑地说:“你看,这里是种族分离,咱们怎么办?看来,我们也要分开来坐了。你坐白人那边,我坐黑人那边。” 我的朋友有些生气,要我同他一起坐在白人一边。就走到近处一位白人女士旁边,极为礼貌地问是否可以在旁边的一个空位子就坐。这个女人狠狠地瞪了笔者一眼,根本不理我,又继续吃她的汉堡包。笔者的朋友只好把我引到“两军对垒”的中间地带就坐。2002年,笔者因公再次独自驾车路过密西西比州。在该州同路易斯安那州交界处的休息站小憩。由于对地图上的标示存有疑问,于是向一位白人警官大人有礼貌地求教。此警官正和休息站的一位工作人员搭讪,对笔者受理不理地说:“地图都看不懂,还到美国来干吗!” 笔者只好还他一句:“连话都不会说,还要你这个警察干吗。” 然后扬长自去。

  拿美国种族组成最复杂的加利福尼亚州为例。不论你走到何处,公司机关也好,公共场所也好,人们不难发现一般总是黑头发同黑头发在一起,黄头发同黄头发在一起;高鼻子同大鼻子肩并肩,小鼻子同扁鼻梁面对面;蓝眼睛同绿眼球手拉手,棕眼睛同褐眼球眼对眼。就是在亚洲人占绝对优势的硅谷,午饭时刻在餐厅,在同一个餐桌的,也一般都是同样肤色的中国和印度的工程技术人员在一起,白人的管理和市场行销人员在一起,拉美勤杂人员和清洁工在一起。所以,虽然在法律上种族隔离已经废除了,但现实生活又是一回事。

  美国许多城市的居住区除了以经济地位划分外,还以种族、民族、祖籍来划分。白人来到北美大陆时,把印第安人基本灭绝后,强迫其剩余部分集中居住在几个保护区内,使他们与现代社会和所谓“主流社会” 完全隔绝。以此为先例,美国的大城市多有所谓的“唐人街”、“波多黎各人区”、“意大利人区”、“戚加诺人区”、“波兰人区”、“黑人区”、“拉丁区”、“‘阿拉伯人区”、“高丽区” 等等。每区自成系统,建筑形式民族风格化,建有自己民族的庙宇、教堂、饭馆、店铺、社团。既有他们的福利互济组织,也有自己的黑社会及帮派集团。他们各自的风俗、习惯、宗教、语言、传统和利益把他们联系在和捆绑在一起。从正面讲,这对内起着联系感情、协调关系和相互帮助的作用;对外起着防范、护卫、抵利的作用。同时,也为自己民族的语言及文化得以在异国保持和延续起了保障作用。从负面上看,它也助长了美国的种族隔离,同时也影响了少数民族融人主流社会。

  在美国很多城市,企图超越民族种族的界限,超越所谓的黑人区、唐人街、意大利人区、俄国人区、波兰人区及拉丁区,要经受很大的社会压力。笔者居住在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有几万人的小旅游城及大学城。这里是白人的天下,到这里定居的黑人只好在城边的一个山脚下开辟了个小黑人区。但住在这个区附近的白人们,总是以各种借口对黑人区的居民不断地干扰,不是到市政府告他们盖的房子不合规格,就是告他们在院子里堆放了太多东西,企图把他们驱逐出该城。2001年,一位黑人工人不知好歹,居然把房子盖到了白人区内,于是便受到了种种非难,周围的白人居民非叫他搬走不成。1985年,我任教的大学请来一位黑人教授。当她在本城看中了一所空房子想买下来时,一些当地人居然对她说:“你为什么不到黑人区去找房子?这里不是你住的地方。”

  在美国建国初期的100多年里,不管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白人同黑人分校,不得合校,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艾森豪威尔任总统的时代。在艾森豪威尔任总统期间,虽然黑人和白人学生不得分校的法律已经生效,但执行起来,阻力仍然很大。当州政府、学校校方和白人学生家长拒绝黑人学生进入较好的白人学校时,总统不得不派联邦政府的军队去护送黑人学生到白人学校去上学,以打破黑白分校的状况。所以,目前一般好的学校白人学生仍然居多。此外,美国各州划分若干学区,一般按区域就学。各州划分若干学区。学校的经费来源于当地政府所收的税。如果该学区是富人区,收缴的财产税所多,学校经费来源就多,自然学校的设备佳、帅资强、条件好,教学的质量高。相反,平民区学校各方面的条件就差得多。美国黑人、印第安原住民、伊斯班尼克人大多居住在平民区或贫民区,其学区的学校条件与师资水平同阔人区的学校相差甚远。因此,在学校教育上,一定程度的种族隔离目前仍然存在。

  美国种族隔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在工作和就业方面。在南方各州,有60%的黑人是农业工人、手工业者或雇工。在北方各州,仅有20%的黑人住在农村地区,其他都集中在大城市。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木匠、铁匠、矿工、建筑工人、士兵、石匠、清洁工、勤杂工或在重工业工厂从事又脏又累、无技术、不需严格训练的工作。在美国的烟草厂、钢铁厂、肉类加工场、棉花加工厂及汽车城也到处可看见他们的踪迹。黑人的工资一般也很低。在历史上,黑人能够进人管理层,从事技术工作,或当上律师、医生、教师、军官、政府官员的,少得可怜。现在虽然有了很大的增加,但是从事工资较高工作的黑人人数,与他们在美国人口总数中的比例相比,仍相距甚远。

  还应指出的是,民族、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也会造成美国各个民族和种族之间的隔阂。比如,亚洲人和伊斯班尼克人的社会结构是纵向结构,即家庭、家族和宗族的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而美国白人的社会结构是横向结构,即同事、同僚、同伴、同窗、伴侣、同龄、同党、同派的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因此,不论社会福利也好,教育也好,工作分工也好,在美国人中间靠的是义工、参与、互利、互惠;而在亚洲人和拉丁人之间靠的则是家长、兄弟、姐妹、亲属、长辈、晚辈、哥儿们。这种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也会造成各民族的不和谐和不协调,甚至不满、隔阂和冲突。伊斯班尼克人是美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少数民族。他们在美国长期坚持讲西班牙语,至今不变。而且,他们在美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及政治力量与日俱增,现在在美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伊斯班尼克社会、文化和语言体。他们的自成一体必然会造成相对的隔离。尽管目前美国主流社会和文化开始向他们的社会和文化靠拢,但是所谓的社会离心倾向也会增加隔阂和隔离的机制。

  也正是基于白人在智力上和生理上都高于黑人的种族偏见,美国传统白人中产阶级,包括农民在内,普遍对少数民族有歧视倾向。他们自认为是最优越的民族,其他民族都在他们之下。黑人是最低等的,伊斯班尼克人其次。虽然在法律上,美国把墨西哥人和其他伊斯班尼克人归为高加索人,即白人范畴,但是他们是最劣等的经过杂交混血的白人,也就是不纯的白人。只有北欧的盎格鲁人,而且,必须是中产阶级以上的盎格鲁才是至高无上的人种。这种种族偏见终于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殖民主义奴隶制的激素刺激下,在美国这片土壤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造成了美国社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有色人种和其他非白人的全面歧视。

  二、工作歧视

  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当数美国从法律上拒绝承认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学历。这样来自其他国家的大批医生和技术人员移民到美国后就很难找工作,只好改行低就,从事简单体力劳动和辅助性工作。如苏联瓦解后,大批高层科学家流亡美国和其他国家,他们在其他国家普遍受到重用,但是在美国,除了极少数最高层的科学家受到礼遇和获得高级职称外,其他许多高级技术员和科学家只能在实验室打杂,或彻底改行当木工、搬运工、建筑工和秘书。他们被沦为了二等公民。此外,很多非白人虽然已人美国籍多年,甚至是在美国出生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但他们对美国的忠诚度仍经常受到怀疑。2000年,有一位第三代的华裔青年参加竞争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一个职位,并获得高分,他却因其祖母只有绿卡,而非美国籍,因此他对国家的忠诚度受到了招聘单位的怀疑,而被拒于该机关门外。除了政府机构的高层外,美国主流新闻界,也一直是少数民族难以涉足的领域。美国共有600多位少数民族记者,他们大部分集中在代表各少数民族族裔利益的或非英语的报刊和杂志。美国有42%的报纸杂志没有聘用哪怕是一个少数民族的记者和编辑。

  少数民族或有色人种在工作领域里与他们的白人同事比较起来,晋升到管理和领导岗位的机会也非常小。比如亚裔美国人占了美国专业人员的3.3%,但是仅有1.4%的管理人员和领导层人员。

  同工不同酬也是工作歧视的一个突出方面。少数民族的工资待遇,从个人来讲,肯定低于受过同等教育和职业训练的所谓纯白种人。在美国建国后的100多年里,亚洲人从来就不能同白人同工同酬。比如 1929年,在圣若浩阿金谷地集中了大批菲律宾农工,但是他们的工资却最低。在高等教育领域更是如此。比如,在美国大学任教的亚裔教授,尽管他们业务水平比其他人都高,发表的著作最多,但一般来说,他们的工资却总是低于平均水平。在科学技术领域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美国确实是对各国优秀和杰出人才广开门路,择优录取,惟才任用,对少数民族看不出有严重的歧视。这是由于美国大学在科技方面的本科毕业生在数量和质量上明显不足。但是,美国在任用、信用、提升、工资、待遇等方面,的确对有色人种有严重的歧视和排外倾向。

  1999—2001年李文和间谍事件是亚洲人受种族偏见和歧视最为典型的事件。在美国科技领域,特别是高科技领域,雇佣了大量非美国籍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他们对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在1999年美籍华人科学家李文和所谓盗窃并泄露原子机密的间谍案发生后,竟然有议员在美国国会提出禁止美国公司和研究机构继续聘用外籍高级科技人员的议案。此项议案如果被通过,将意味着所有外籍高科技人才将被美国公司和科技实验室解雇。李文和是中国台湾出生的美籍原子能科学家,受雇于美国国家能源部所属的洛萨拉莫斯实验室。他曾违反操作规程,把有关核武器的资料从机密电脑下载到非机密的私人电脑上。他被怀疑把这些资料转给了中国。2000年9月,李文和案终于因证据不足,不了了之。在美国的华裔团体和亚裔团体曾多次向美国政府提出抗议,指出美国官方和司法部门在处理这个案件和对待李文和的态度上有严重的种族歧视倾向。以美国能源部长李查逊为代表的美国政府机构多次出面否定这一说法。但是,在美国社会和华人社区,人们仍然认为,种族歧视和种族偏见是该事件的主要因素。类似事件并非只此一例。最近三年来,在美国曾多次出现在美国高机密军事科学研究领域的亚裔科学家和高技术人员因间谍嫌疑而进开除的事件。众所周知的中国知名科学家钱学森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的遭遇与此也颇为相似。从不信任到迫害是以种族和民族偏见为根据的。笔者在明尼苏达大学读书时有一位同学和朋友。在学校里专攻高军事科学技术相关的课题。她的博士论文受到了特别嘉奖。整整十二年寒窗,但是毕业后在四年内都找不到工作,因为她学的东西同宇航、导弹和自动控制技术相关。由于她的社会和种族背景,美国许多高、精、尖科研部门对她不能信任。今天,由于她年纪大了,回国谋事也无人接受。于是,她只好在一家超级商场当出纳员,混饭吃。

  我在美国的一所大学里任西班牙语言学教授,在一次校长的宴会上,遇到一位教育系的老教授。一位热心肠的教授主动把我介绍给他说:“他是新来的西班牙语教授。”这位老家伙居然当众捧腹大笑道:“哈,哈,中国人,教西班牙语!” 我马上回敬他一句:“啊,美国人也能教英语!” 许多善意的美国和中国朋友问我:“你在美国教西班牙语,你的母语又不是西班牙语,何以教西班牙语,你的母语是西班牙语的学生和白人学生不会反对你吗?” 在美国,我曾千百次回答这个问题,十分厌烦了。初听到这个问题时,我觉得很新鲜,很奇怪,很感到受到了侮辱。新鲜的是我在美国几所大学教过书,学生加起来三四千有余,他们来自世界各国,其中不少人西班牙语是他们的母语,但是没有任何人提出过这个问题;奇怪的是为什么美国人可以教外语中国人就不可以教外语;感到受到侮辱是因为我在墨西哥和西班牙等西语国家都教授过西班牙语,在墨西哥还教授过英语,受到的是特殊的尊重,惟独在美国会有人经常拿这个问题来烦我。在我的同事中,有意大利人、美国人、德国人、法国人,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问题?为何单单笔者?开始时,我还会解释一大通。到后来,我干脆一笑了之。

  三、移民歧视

  美国的移民政策一贯偏向白人,这方面的例子太多,几乎不用列举。美国的移民歧视不仅表现在白人对非白人及各个少数民族上,而且也表现在上等白人对二三等白人上。日耳曼血统的欧洲人,包括英国人、德国人、爱尔兰人在地位上高于波兰人、意大利人、俄国人、希腊人。而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和拉丁美洲伊斯班尼克人的白人的地位则更低。因此,美国政府便根据这一等级标准来分配不同国家白人移民的指标。例如,1920年美国规定的移民总指标是15万人,其中英国和北欧6.75万人,德国2.59万人,爱尔兰l.78万人,波兰 6500人,意大利 5800人,俄国 2700人,希腊 300人。十分明显,这一移民分配方案,是以种族偏见为依据的。

  四、肤色歧视

  在美国最受歧视的是黑人和亚洲人,其次是拉丁美洲人,似乎他们受歧视的程度是同他们的肤色深浅成正比的。在对亚洲人的歧视方面,如 1890—1940年的50年间,美国政府实行的《排华法案》,不但华人很难移民美国,而且许多华人被迫从美国出走,到其他国家去谋生。据美国国家档案馆的资料记载,连当时孙中山先生入境都受到阻拦。多亏基督教《中西日报》及致公堂请了律师帮忙,孙中山先生才于1904年得以进人美国。在美国国会、联邦及各州政府的档案中,不难找到不少历史上美国政府出于种族的偏见,限制、歧视、迫害和压迫华人的证据。美国省一系列的法律条文对亚洲人寻找工作、经营企业、移民条件、归化入籍、居住范围、法律保护、经济活动、政治参与、公民权利等加以种种限制。在美国历史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华人不管在美国居住多久,也不能取得公民权。华人在这段时间里,被排在黑人和伊斯班尼克人之下,成了“最低等”民族。当然,美国政府对亚裔歧视和迫害最明显的例子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日本侨民和移民的迫害。当时,美国政府把11万日本移民,不论男女老少,全部关进了集中营,一关就是六年,使他们与世隔绝,完全失去了自由。此外,美国少数民族的大多数,特别是非洲青和拉丁裔普遍收人低,生活相对贫困,因此参加医疗保险计划的人甚少。尽管在克林顿政府期间,某些市镇开始推行管理式医疗管理计划,但基于语言障碍而少数民族医生又由于“没有赚头” 不愿参与,低收入的少数民族很少能够真正享受到政府医疗补助的好处。

  而美国黑人的遭遇则更为糟糕。

  美国是世界上犯罪率较高的国家之一,黑人暴力犯罪率比其他民族普遍高是事实。从1977-1998年的20年间,美国共判处5709名犯人死刑,其中,41%是黑人。据2000年的统计,虽然黑人仅占全国人口的12.5%,但监狱关的犯人有47%是黑人,比其他各民族和种族加起来还多。白人种族主义者经常以此为由,来贬低和迫害黑人。黑人犯罪多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黑人教育程度低,家庭结构松散,集中居住在犯罪率高的大中城市人口集中的市中心地区,上教堂的人比白人少,平均收人水平低等。应该说这是社会因素和客观因素造成的,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而且也不是所有的黑人都有暴力倾向,他们之中,多数人同犯罪无缘。同时,黑人在美国社会里的佼佼者也不在少数。但是,在美国,白人警察毒打黑人的场面是人所共知的。而许多被打的黑人受害者,其实不是罪犯,而是被误打的公民。这些事件是种族偏见和歧视所引起的。

  还有一个今天看起来让人啼笑皆非的种族歧视案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大后方的黑人同白人一样积极献血,支援前线。但是野战医院要求,黑人的血要和白人的血分开储存。白人的血只能输给白人,黑人的血只能输给黑人。尽管在生理学上谁也无法证明黑人的血同白人的血有任何区别,但美国军医还是如此种族主义。

  五、媒体、教育及居住歧视

  在社会生活中,美国主流媒体经常对少数民族贬低或发泄偏激情绪。报刊上经常有漫画、小品、笑话和文章攻击和低毁少数民族。笔者见到的最滑稽而可憎的一幅漫画是:一个国家高机密单位的看门狗被爱吃狗肉的亚洲人宰杀并吃掉了。以此来讽刺亚洲人一旦涉足于美

  国国家机密机关,机密可以轻而易举地被泄露。此漫画一箭双雕,既隐射李文和案件,又讽喻亚洲人好吃狗肉的习俗。多年以来,在美国移民集中的城市不时会见到种族歧视的报导、宣传和漫画。1999年5月在纽约曼哈顿桥头出现的攻击华人的看板就是一例。该看板上写道:“大多数中国军队的顶尖军事科学家都在美国受过教育,难道美国人都是大傻蛋吗?”“堵车,烦了吗?美国一天就有六百移民。能不堵车吗!” 在纽约市普通高中和公立大学也常可以看到种族歧视的标语和传单,其中有一些是美国臭名昭著的种族极端主义组织“全国联盟”张贴的。在某些美国的网站也时有侮辱少数民族的文章和评论出现。1999年7月在旧金山市日落区,家家户户都收到了一份排华传单,传单题为《黄种人渣,滚开!》传单列举了华人和其他亚洲人在该区又是出租房子,又是开加油站、餐馆和小店,把白人的所有商机都抢光了。在这些传单和文章中,白人种族主义者还说,华人和其他亚洲人说的话不管是英语或其他语都没人能懂。黄种人越集越多,已成人祸,并号召人们抵制亚洲人入侵,抵制“黄祸”。在美国一年一度的“死人节” 的联欢会上和其他节日的公共聚会上,也时有白人利用讽刺性假面具侮辱少数民族。在一些报纸、文章、传单、广告和衣饰上也能看到带有对各个少数民族讽刺、讥笑和侮辱性的内容,比如,墨西哥人在大草帽下打瞌睡的画像,表示墨西哥人懒惰;华人苦力进妓院的画像和抽大烟的图片,等等。

  在美国的好莱坞影片中,少数民族的形象也经常受到歪曲。在许多影片中,华人常常又矮又小,扮演的角色都是黑社会分子、打手、强盗、妓女、餐馆打工仔等等,其惟一的正面形象便是武打英雄。此外,在美国的戏剧和电影中,许多有色人种的角色要由白人演员化装来演,或者使用替身演员。在电视节目中,少数民族的形象也极少。美国的四大电视网国家广播公司(NBC)、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公司(CBS)和福斯公司(FOX)的电视影片中总共仅有五个亚裔主角和配角。在代表非洲人后裔的全国有色人种促进会(NAACP)的压力下,这四个电视公司才同该组织达成协议,聘用更多的黑人演员。效法黑人团体的先例,代表亚裔势力的十七个团体和组织也联合起来迫使这四个公司雇用亚裔演员。美国的电影反映亚裔、非裔 伊斯班尼克裔人生活的片子也少得可怜。

  目前美国的电视仍然是美国观众最多的媒体,看电视是美国绝大多数人的日常娱乐。从各个民族和种族在电视上出现的频率也可以看出美国大部分白人对少数民族的态度。以1998年为例,在美国四大电视广播网各种节目中这一年共出现了43670名角色。伊斯班尼克人虽占美国总人口的1/10 强,却仅占其中3.5%的角色,黑人角色从前一年的14%降到13%,亚洲角色少到只有1.9%,况且都是配角或者跑龙套的。印第安人更惨,仅占全部角色的0.3%。据1997年的统计,在全年美国所有的电视节目中只有0.2%的亚裔男主角出现;0.5%的亚裔女演员扮演主角。可见美国的所谓公众形象仍然是白人,少数民族只是点缀品。为了促进美国主流媒体正确报道少数民族的问题和正确对待少数民族文化,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新闻记者于2000年会聚一堂,在西雅图举行了联合会议。会议的宗旨是,团结起来对付种族歧视和对少数民族的歪曲报道和诋毁。

  在许多白人居大多数的学区就读的少数民族孩子,上学不但是对孩子的挑战,而且也是对其父母的挑战。不少有色人种的孩子在这些学校读书,由于白人至上的气氛,使他们形成了一种很强的自卑感。我在亚特兰大市拜访过一位弃学经商而发财致富的中年华人。小孩的妈妈告诉我,有一次孩子问她:“为什么我没生在白人家里?” 这是多么叫人伤心的话呀!孩子毕竟是孩子。这种潜移默化的白人至上思想是社会、学校和环境造成的,孩童没有罪过。笔者在明尼阿波利斯城有位华人技术员朋友,此人有孩子一男一女,都生在中国大陆。女儿羡慕自己同班的金发碧眼同学,因为她们的追随者,仰慕者多。而她自己仅有越南来的男同学追随她,使她非常不痛快。但是他的儿子年龄大一些,对这种歧视不卖账。有个白人孩子经常当众侮辱他,一次他约那孩子到野外决斗,并把全班女孩子请来观战。他把白人孩子打了个鼻青脸肿,使他在女孩子面前大出其丑。从此,他便成了班里的明星。

  在居住上,种族歧视也经常发生。在历史上,美国人往往依种族或民族划分居住区,一般人们不混杂居住。但是,随着文化的多元化:生活现代化及交通的发展,各民族和种族杂居的现象已很难避免。20世纪 80年代以前,白人房东普遍有排挤少数民族的倾向,特别是歧视黑人、东南亚人和伊斯班尼克人,一般不愿租房给他们住。到今天,这种现象还延伸到各个民族和种族之间。亚洲房东不租房给黑人和伊斯班尼克人,伊斯班尼克房东拒绝黑人房客,黑人房东则歧视伊斯班尼克顾客。亚洲人一般也很少有人自找麻烦跑到黑人区或拉丁区去住。亚洲人还很少能够进人白人的司法领域。2000年7月,当一位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华裔女律师出庭为一位华人辩护时,一个白人当事人指着她的鼻尖教训她说:“还不滚回你们亚洲去!” 这位女律师则冷静地回敬这个种族主义者道:“嚯,你原来是个白乡巴佬呀!” 由此可以看到种族主义在美国有多么顽固和普遍。

  在美国许多大城市的一些娱乐场所、夜总会和舞厅,也常有排斥有色人种的事件发生。这些场所以各种借口,如衣冠不整、未穿皮鞋、客满等理由,来阻止有色人种入场。而其真实的理由乃是他们皮肤的颜色与大多数顾客不一致。有时甚至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律师和大学教授也不能避免这样的不平等待遇。据美国旧金山的地方报纸报道,有位穿着体面的华裔女律师要进入一家夜总会却遭到拒绝。这种情况不能不使人想起在20世纪明年代以前,上海滩的公园门口挂着的“华人与狗不得人内” 的牌子。还有一位华人教授,一次在一个酒吧打瞌睡,被酒吧的看门人踢了出去。美国的种族歧视连在政府机构和立法机构担任要职的少数民族也不放过。美国国会的第一位华裔众议员吴振伟,2002年去美国能源部办公事。警卫不让进门,怀疑他不是美国公民。在出示议员证后,还是不让进。与此同时,他的两位助手却顺利进去了,因为他们是白人。2000年,美国能源部有多名亚裔职员被迫离职。同年,当美国总统小布什任命华裔邝杰灵为美国陆军部第二号官职陆军次长时,进到了华府司法检察院的强烈反对,理由仍然是怀疑他对政府的忠诚。

  笔者在美国也有许多受到种族歧视的痛苦经历。笔者在明尼苏达大学读研究生时,有一次在大雪中沿自行车道骑车赶路,被一辆从背后驶来的汽车撞倒,自行车被撞坏,人也受了轻伤。驾驶汽车的一位美国白人小青年,赶快停下车,但是,当他打车窗看到我是个外国人时,就对笔者喊了一声:“哼,又是一个非法移民!”然后猛然加速,扬长而去。虽然我向大学的律师报了案,但无法找到肇事者,也只能认倒霉。

  美国的非白人移民,以及一部分地区的黑人,在住房、租房、贷款、购房、买地时往往会受到种种刁难。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城市者都被分成“好区”和“坏区”。前者多为中产阶级和富人区,后者则为广大低收入的黑人及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有色人种到白人区找房经常会被房主以种种借口予以拒绝。美国最常见的贷款是盖房或购屋贷款,但银行总会以各种理由把少数民族的新移民拒之门外,或仅给予象征性的贷款。理由不外乎是他们“信用” 不够。新移民大部分在美国没有多少财产,也没有亲属为他们提供财产保证,自然无法得到足够的信用。许多亚洲人,特别是华人、日本人、韩国人多采用亲戚、好友资助的办法来购置财产。由于没有法律保障,如果任何一方不够诚实,另一方就会受骗而遭受损失。美国至今没有一套相应措施,以帮助新移民购房。从客观上讲,这也是一种歧视。

  笔者在北卡罗来纳州盖房子的经历也是美国种族歧视的最好见证。笔者大半辈子东奔西颠,到处流浪,四海为家,从未有过一处自己的住房。好容易用积攒的一点工资在大学附近买了一小块地,准备盖一个小房,却受到两三个白人至上主义者邻居千方百计的干涉和阻挠,我与他们艰苦斗争了三年半房子才盖成。其主要原因是他们不愿一个黄种怪物今后将出入于过去只有他们白人才能自由出人的地区。于是,他们组织起来,上书地方政府,想方设法破坏我在这里盖房。他们勾结地方政府的律师,从政府内部施加压力。该律师是个极端的白人至上主义者,他们官民一气,到地方政府和地方法院去告发我在林中盖房,破坏了地方的风景;又说我要盖的房子离他们房子近了,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说我打地基时,砍了两棵树造成了水土流失,停车场垫土,又影响了周围的植被。他们还阻止市政府的工程队铺设管道通过他们的领地,他们跑到卖给我地的房地产公司那里要他们劝我用低价把房子转卖给他们,他们通过学校里和我同种族的教授劝我搬到市外去,他们夜间有计划有组织地捣毁我的工程临时厕所,他们趁我出差破坏我的下水道,他们对我雇佣的工人进行轮番攻势叫他们不要给笔者干活;他们乘笔者和建筑工人去吃午饭的间隙偷盗房屋的设计蓝图。但我通过警察和市政府官员告诉他们,我这个房子是盖定了。如果我这辈子盖不成,我的儿子接着盖;我的儿子盖不成,还有我的孙子。子子孙孙盖下去,不管花多少钱,遇到多少阻力,非盖成不可。笔者还给美国联邦政府的下设机构“民主和人权大同盟” 发函,告发地方政府某些官员同种族主义者勾结,迫害少数民族,剥夺笔者居住权的行径。现在,经过三年来在法庭、政府和社区的斗争,花了大大超过预算的钱,房子终于建立起来了。此后,这个区又搬来了两个黑人,一个是教授,另一个是工人,从而迎来了与种族主义的斗争初步胜利。

  六、现代型歧视

  美国式的种族主义来自一种种族或民族至上主义。这种思想在许多白人特别是男性白人和德国移民及其后裔中根深蒂固。他们可以在表面上对其他种族的人表现尊重和礼貌,这在美国是一种职业道德和所谓政治准绳,但在内心深处,他们对有色人种仍是怀有歧视,不过一般不公开表现罢了。但在与他们的利益相冲突时,在职业竞争中,或在娱乐场和其他非工作场合,以及在婚姻中,这种歧视就会突出的表现出来。

  例如在通婚方面,虽然当今已有越来越多的白人与外族通婚,但白人青年同有色人种结婚仍受到的家庭阻力和社会压力在现今美国还是很大。笔者有一位学西班牙语的白人女大学生。她在逛商店时结识了一个墨西哥小伙子。小伙子很帅,出身于墨西哥中上层家庭,受过良好教育,并在一家公司做软件设计工作。我的这位学生出身贫寒,是个农家女,但是她的家长却无论如何也不接受这个外来的有色人。她只好同小伙子一同私奔。由于小伙子是天主教徒,他们必须到教堂履行结婚手续,办理结婚又必须有见证人,他们就只好在教堂门口随便叫了两个不相识的人出面当证人,办了结婚手续。他们的婚姻一直到生下第一个孩子才得到女方家长的承认。笔者在美国读研究院时,也有一位同班美国白人女同学爱上了一个萨尔瓦多非法逃到美国的难民青年,此人是个手工业者,不要说没有学历,连合法的身份都没有。我的这位同学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是家中的独生女,性格顽强并十分固执,而且是位极端理想主义者。她为了帮助这位中美洲难民,决定同她多年的男朋友,一个马上就要拿到生物学博士的白人研究生分手,而与萨尔瓦多人结婚。结婚那天,她的家人无一参加,结果是我和另一位同班女同学为他们当了证婚人。由此可见,美国在近30多年来种族融合的积极进程中,种族歧视和分隔的社会力量仍不可等闲视之。

  此外,据美国社会学家在20世纪中叶的统计和调查,在美国出生的白人极少有人真正认为黑人同白人可以在社会上完全平等。不少西部的白人认为,如果不加以限制,东方人总有一天会把白人赶出太平洋沿岸各州;如果不对移民加以限制,美国白人的饭碗很快就保不住了;华人是天生的东亚病夫;犹太人是最没良心最无耻的民族。只有北欧来的白人才最健康、最聪敏、最有献身精神。因此,白人在内心深处看不起其他民族和种族。当然,各个少数民族之间,也有相互不信任、相互看不起、相互歧视、相互排挤、相互竞争的倾向。

  应该说,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种族歧视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在立法方面。不管是在联邦政府一级还是在州政府一级,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令和法律以杜绝种族歧视。当今的美国种族歧视已不再是机构性的、法律性的和结构性的,而是社会、心理和人际关系性的。可以说,后者比前者更加隐蔽、更加间接、更加非语言化。难怪联合国的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多次敦促美国政府和国会应采取措施,以惩罚任何形式种族歧视的行为。根据该委员会的一项报告,美国同不少第三世界国家一样,种族歧视仍然非常严重。美国警察对黑人、伊斯班尼克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施行暴力非常普遍,美国南部判处和执行死刑也同种族有关系。而笔者在美国的一些白人朋友,经常否认种族主义的存在。笔者常常告诉他们,在许多情况下,这种歧视只可感觉,很难言述。可以说是“有苦道不出”。

  (摘自《多元化的现代美国》)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xxhq/bm/2013-08-18/22495.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8-16 关键字:美国种族歧视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