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代脊梁 >

解放军官兵

打印

天路:六十多年前,他们用生命修筑青藏公路

六十年前,他们用生命修筑青藏公路

忻尚龙

“头枕昆仑肩

脚踏怒江头

零下三十度

夜宿陶儿久

上盖冰雪被

下铺冻土层

熊罴是邻居

仰面看星斗”。

9.jpg

这是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在异常艰苦的筑路工地上写下的小诗。1954年,“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带着一千多人的队伍,在每天吃炒面、喝雪水,以自己种的一点小萝卜当“营养品”,晚上到骆驼身子底下取暖的情况下,以大约每公里牺牲一位战士的代价,修成了以格尔木为起点的简易公路。

拉萨街头矗立着一块高大的英雄纪念碑,它就是拉萨公路通车纪念碑。为修筑青藏公路、川藏公路,3000多名建设者因高原病献出了宝贵生命。

  1 【军令如山】 3个月,打通青藏公路

  修筑一条公路,需要配备手榴弹、冲锋枪吗?青藏公路修筑时,便是如此。

  家住伊滨区的石永贵,今年78岁,曾经参与1954年青藏公路的修筑,他为我们讲述了那段故事。

  1950年,为支援解放军和平进军西藏,人民政府组织解放军和各族人民群众动工抢修青藏公路,于1954年12月25日正式通车。

  “1954年,我19岁,在工兵第二团当兵(工兵第二团,在1955年整编为工程兵建筑第一○二团,归属总参,直属于兰州军区工兵部)。当时团部接到命令,无论如何,要保证在年底青藏公路通车。”石永贵说,“但下命令的时候,已经是9月了,距离年底只有3个月——而剩下的路段,是从青海格尔木到西藏拉萨,间隔1100多公里。”

  军令中说明只要修成军用简易公路,能够通车、驻军就行,而且过去还有一些老路,可以把它们连接在一起。但石永贵还是觉得,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军令如山,上级在下达命令时说,到年底,汽车抬也要抬到拉萨。

天2.jpg

  2 【全副武装】除修路工具外,每人还配备步枪、手榴弹

  1954年9月30号,石永贵所在的工兵团在一个汽车团的配合下,浩浩荡荡从驻地兰州华林山出发。石永贵坐在十轮大卡车上,往后看,发现车队根本望不到头, “当时车队带着修路工具、军用物资器材等,绵延十几公里。前面的车辆已经穿过市区了,后面的车辆还没从华林山出来”。

  “当时西方国家看到中国军队这么大的动作,都很紧张,他们的报纸纷纷进行报道,还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机械化工兵团参加修筑青藏公路了!’”石永贵笑着说,“其实他们太‘高抬’我们了,哪有什么‘机械化’?我们主要用修路工具,是十字镐、圆锹、铁锤、钢钎、炸药之类的。”

  “可能是他们看到我们个个全副武装,有点担心。”石永贵说。

  当时工兵团给战士随身配备的是步枪一支、子弹六十发、手榴弹四颗、刺刀一把;班长是冲锋枪一支;排长以上是手枪一支。

  “虽然1951年,西藏已经和平解放,但是一路上经常会遇到一些土匪或敌对势力,随时有可能发生战斗。”石永贵说,他当时也没有想到,后来竟然真的差点与当地土匪擦枪走火。

天3.jpg

  3 【不毛之地】仅有二十多顶帐篷的小镇

 从兰州到格尔木这一段没有修路任务,一路还算顺利,但到了青海格尔木,石永贵第一次感受到高原生活。

  “晚上吃饭,以班为单位架起行军锅,但由于大气压低,水只有几十度就开了,大米也蒸不熟。吃点夹生饭也就算了,竟然连肉也煮不熟。”石永贵回忆。

  “等到了兵站,又让我大开眼界。除了几间砖瓦房,剩下的都是帐篷。说是附近有个村镇,但也没有街,没有商铺,只聚集了二十多顶帐篷而已。”石永贵说。

  “第二年,修好路后,我们再来到这里,发现这里已经大变样,我们已经认不出来了。随处可见两三层的水泥楼房,街道整整齐齐,初显小镇模样。”

  “修筑青藏公路,竟然能带来这么大的变化,把一个不毛之地,变成了人丁兴旺的小镇。这不就是修筑青藏公路的意义吗?”石永贵说。

  4 【最怕冰河】过冰面时车队以弧线形迅速冲过去

  石永贵说,他们是沿着荒漠坡岭之路前进的,这种路是往西藏运送货物的牦牛、骆驼走过的路。在道路上挖低、垫高、趟河,对他们而言都算是最容易的,最怕的就是过冰河。

  有的冰河冰面很厚,可以过车。他们就让汽车一字排开,然后以弧线形迅速冲过去。

  “必须是弧线,如果是排成一行。冰面会受不了压力而裂开,车掉进去就麻烦了。”石永贵解释。

  即便如此,也有个别车辆压裂冰面,掉进河中。他们只好跳进冰冷的河水里,在汽车前边拴上钢绳,然后用大铁锤砸开车周边的河冰,把它拉出来。

  到了昆仑山一带,尽是荒漠坡岭,荒原上,让石永贵感到恐怖。

  “我们曾经连着行军7天,一个人都没有见到。最后一天上午,看见一只狼蹲在路边,看到汽车过来都不跑。可能是它没见过汽车,既不认识,也不害怕吧。”石永贵说。

1.jpg

  5 【死亡之地】可可西里气压低,战士睡觉时嘴里直冒鲜血

  部队到了可可西里,石永贵他们在这里安营扎寨。

  “现在的人们,提起可可西里,可能都觉得这是一个风景迷人的地方。但对于我们来说,那里简直是死亡之地,根本没有心思去看风景。”

  由于可可西里气压低,缺氧。战士们身体很不适应,很多人出现流鼻血、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

  一天晚上,石永贵在帐篷里睡觉时,听到和他顶头睡的乔振武嘴里发出奇怪的声音。他就叫了几声乔振武,但是乔振武不回应,而且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奇怪。石永贵赶紧蹬蹬睡在他身边的班长罗发元:“班长,振武不知道咋了,我叫他他也不答应。”

  罗发元迅速起身点灯,这才发现乔振武嘴里直冒鲜血,连话也说不出来了。这时帐篷里的人全醒了,赶紧去叫卫生员。团部卫生连连长到了之后,让这个帐篷人都搬到别的帐篷,只剩下振武一人在这里接受抢救。

  到第二天早上起床出发时,石永贵发现,他们原来住的帐篷和乔振武都不见了。后来才知道乔振武当晚就牺牲了,用蓝布缠住尸体就地埋葬,他永远留在了青藏公路上。

  6【道路不平】剧烈颠簸,一名战士和一个汽油桶被甩下车

  “乔振武走的那几天,是我最难受、最害怕的几天。我头一次发现死亡离我如此之近。”石永贵说,“他牺牲时只有二十多岁,那几天他还跟我说等修完路,想请假回去结婚。”可是,他的妻子再也盼不到他了。

  为了修筑青藏公路,有多少战士牺牲,石永贵也不清楚,但光他们一个排,就牺牲了两名。“还有一个战士,名字我记不清了,只知道是陕西人。当时他坐在车上,由于道路不平,汽车在剧烈颠簸时,把这个战士甩下了车。同时被甩出的还有一个汽油桶,结果这个汽油桶正好砸在他身上,那个战士当场牺牲。”石永贵说。

“六十年前,牺牲在青藏公路上的战友们,如果他们能看到今天的青藏公路以及不再渺无人烟的青藏高原,应该可以瞑目了吧。”石永贵说。

青7.jpg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sdjl/jfjgb/2019-09-27/58917.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黄明娥 更新时间:2019-09-28 关键字:解放军官兵  时代脊梁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