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司马南:应当遵照T女士的教导:大疫当下,敬请嘴下留情!

6376978D-9400-47DE-8D6A-0D7F06FD0482.jpeg

某县要求本县居民春节期间在城区不放鞭炮,“告别千年陋习”……动机是好的,这个提法是不准确的。

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放鞭炮的传统习俗,不能用陋习来概括之。

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做“年”的怪兽,所以要噼里啪啦咚咚咚,午夜交正子时爆竹声声,辅之以庭院垒旺火,寓意日子兴隆繁华。

除夕夜遍燃灯烛通宵不灭,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岁之后,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我们山东老家东北老家今夜无人入眠,通宵熬年夜称为守岁。

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能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走。

多正当的理由,多美好的语义,多和谐的画面,怎么能随便说是陋习呢?

今天的人对老祖宗,应当有必要的敬畏,天地君亲师的说法不提也便罢了,但对传统文化必要的敬畏还是要有的。

王安石《元日》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代人过春节,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面朝东方,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试想,如果这里面没有放炮竹这一说,第1句你说写啥呀?

王安石今天是个诗人,当时他是宰相,百官之官。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开篇讲爆竹的这首诗字里行间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今天叫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放鞭炮和今天的调性多搭呀。

放鞭炮不仅是喜庆,也是驱疫。三年大疫,苦不堪言,重症及其死亡,即使按照最新统计公开发布的数字,也让人心情压抑。试想,多少家的这个年关,要伴着泪水过?隔壁王奶奶都说,放个小鞭儿呗,扔他几只二踢脚呗,去去晦气。

《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炸裂般的爆响,古人认为这个东西可以驱瘟逐邪,古人那个时候有这个认识并不是愚昧,或许代表了那个年代的先进文化。深山露宿,点燃篝火,抱团取暖,煮食熬粥,突遭野兽侵袭,黑咕隆咚的看也看不清楚,传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也不怕火,竟然把正烤着的肉都给偷跑,取名年兽,牠有个特点,怕响动,于是这种认识指导实践,让竹子炸裂声放大开来,驱赶年兽,沿用既久,成就了习俗。

6733A0B6-1F65-47ED-9240-6E8D4654D7F1.jpeg 

黑色火药发现之后,这玩意儿比竹子烤火炸裂的动静更大,于是火药制作的鞭炮便流行开来了,成就了某些人口中的“千年陋习”。

陋习是有的,人民群众深恶痛绝,诸如整个一条街里面地上全是爆竹皮,通宵达旦地燃放,完全不顾及老年人病人的情况。你们家买1万块钱的,他们家买10万块钱的,乃至中央电视台配楼上墙皮都烧着了,以致酿成火灾……这不是陋习是什么?

烟花爆竹按照产品的药量及所能构成的危险性分为A、B、C、D四级:

A级烟花爆竹

须由专业焰火燃放人员,在特定条件下焰火燃放的产品。

所谓专业焰火燃放人员是指持有《大型焰火燃放作业人员资格证明》的人员;

所谓特定条件是指符合大型焰火燃放的安全距离、特殊安全要求和专用设备。

B级烟花爆竹

适应于室外大的开放空间焰火燃放的产品,对产品质量要求:当按照说明焰火燃放时,距离产品及其焰火燃放轨迹25m以上的人或财产不应受到伤害。

C级烟花爆竹

适应于室外相对开放的空间焰火燃放的产品,对产品质量要求:当按照说明焰火燃放时,距离产品及其焰火燃放轨迹5m以上的人或财产不应受到伤害。对于手持类产品,手持者不应受到伤害。

D级烟花爆竹

适应于近距离焰火燃放,对产品质量要求:当按照说明焰火燃放时,距离产品及其焰火燃放轨迹1m以上的人或财产不应受到伤害。对于手持类产品,手持者不应受到伤害。

有没有可能对城市里边燃放烟花爆竹做出更加详细的规定?有的城市指定燃放地点很好啊,应当坚持下去,更需要坚持的是危险级别的鞭炮绝对禁放。县城里,放放D级烟花爆竹有多大危害性啊?

我们小时候放的那个小鞭儿,那个二踢脚,那个摔炮,威力很小很快乐,就是个响呗,不与人攀比,不追求惊天动地,不追求宏大的音响不见听效果,危害性也会降低很多。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规定,既然已经出台相关规定,我们无意违反之,但不让放也就算了,把放鞭炮视为千年陋习,无论如何是不妥的。

某县这种认识的大有人在,即使怀有此种认识,在政府已经作出规定城区禁放烟花爆竹依然是正当的执法行为。

陋习是有的,今人而非古人。

古人就没有陋习吗?

有啊,有的历史朝代把女人的脚裹起来,那是陋习,娶小老婆是陋习,抽大烟是陋习。

放鞭炮无论如何算不上。

在年味越来越淡的时候,敬请各位嘴下留情。“千年陋习”能不能别硬栽到鞭炮的头上?筑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放鞭炮是一个很小的方面,也不能说扔就扔了。对古代的一些习俗,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指责古人陋习容易啊 ,创造式转化不容易。

突然想起T女士的教导:大疫当下,敬请嘴下留情。

2023年1月18日晚饭后,写于北京东城区南锣鼓巷8号)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23-01-19/79752.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3-01-20 关键字:政治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