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试论中国共产党执政自信的四个来源

试论中国共产党执政自信的四个来源

杨占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这“四个自信”让我们读之也信心倍增。自信是一个生命体的生存和发展状态,对于一个执政党而言就是执政的状态。这“四个自信”概括起来就是执政自信。

一、来源于对“从严治党”的庄严践诺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服务人口最多、党员数量最大的执政党。从世界上长期一党执政的苏联共产党和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的历史教训中,我们深刻地得出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结论。面对“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党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思想。

一党执政、多党参政的政党制度下,从严治党就属于共产党自我治理的范畴,是执政党自身的一种自我反思和自我超越,一种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一种自我净化和自我革新。这三点,中国共产党全都做到了,而且还会继续做下去。在党的历史上,在党中央的层面有过两次大的自我反思,形成过两个《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个是在建国前,一个是在建国后。1945年形成的《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中国共产党反思和剖析历史上三次特别是第三次“左”倾错误路线,论述和阐发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主要观点,勾勒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轮廓和基本观点,为中共七大胜利召开在思想上作了充分准备。1981年形成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建国后32年来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总结,指出了党在指导思想方面的正确与错误,分析了产生错误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历史原因。毫不讳言地指出:党的领导在对形势的分析和对国情的认识曾发生过主观主义的偏差,犯过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和在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的错误。积极主动地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开启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

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实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更需要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新一届党中央修订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50多部党内法规,基本形成了涵盖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主要领域、适应管党治党需要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突显了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的从严态势,同时把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实现路径,彰显了“严字当头,在爱其中”的执政伦理。

除了自我反思和自我约束之外,更重要的是自我净化。共产党的执政史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实现自我净化的历史。党的净化思想、净化灵魂、净化作风、净化队伍的工作从来没有停止过。新一届党中央展示了清除害群之马、“老虎苍蝇一起打”和对腐败现象“零容忍”的态度和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已开展了12轮巡视,从2016年起还增加了“回头看”,使巡视工作更有韧性和威慑力。截至20168月底,约14万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被查处,约18.6万名干部被处理,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约9.1万人;仅中央纪委就公开通报曝光了18批次106起典型问题,先后落马的省部级干部就有240多名。特别是对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案件的查处,旗帜鲜明地向党内外宣告,反腐无死角、打虎无禁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这种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让国外的执政党和在野党都刮目相看。

二、来源于对“执政为民”的历史担当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从上世纪周恩来总理在四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的实现“四个现代化”,到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翻两番”目标、“三步走”战略,再到今天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些奋斗目标,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锲而不舍的努力。

通过90多年的风雨兼程、60多年的执政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由此实现了三次历史性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有资料显示:195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80亿美元,只有美国的约5%。现在,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全球第一生产国、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有共计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70%;人均国民总收入增至约788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比重为15.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0%。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道路”。我们可以十分自豪地讲,“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向科学的跨越,那么以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则实现了社会主义从西方向东方的跨越,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科学理论向伟大实践的跨越。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和实践,在一带一路的构想和实践中得到了认同、印证。“21世纪西方将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崛起改变的将不仅是世界经济格局,还将彻底动摇我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 马丁•雅克《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

三、来源于对“三大规律”的清醒认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形成,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已不象少年时期那样肤浅和盲动,正在走出“大跃进”思维,走出“超英赶美”思维。

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壮大,从来都是与对时代问题的思考和回答连在一起。大革命失败后,有人质疑:红旗还能打多久?抗战初期,有人慌恐有人愁,“亡国乎”,“速胜乎”各种言论不绝于耳?延安时期有人质疑:共产党能否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建国初期,有人质疑:共产党干革命行,但搞建设未必也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前后,还有人质疑:世界的社会主义即将寿终正寝,中国的社会主义还能存在吗?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高速高质增长,依然有人不停发问:中国模式还能持续吗?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没有停止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脚步,于是才有了农村包围城市之路、“一国两制”之路、民族区域自治之路、改革开放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这一切都汇聚成了一条路,那就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复兴之路。这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 的结果,也是对一系列质疑的回答与回应,更是为了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等中国问题和时代问题的大智慧。

谁掌握了规律,谁就掌握了未来。事实证明,发展之后的问题并不比发展之前少。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负重前行,励精图治,在继往开来中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协调推进、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从G20杭州峰会,到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无不展示着中国智慧和中国形象。无论是执政规律,还是建设规律和发展规律,都统一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四、来源于对民族精神的历史传承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培育者,同时也是民族精神的弘扬者和受益者。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培育出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精神既植根于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又深深熔铸在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熔铸在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和力量源泉。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文化取向和价值取向。“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操,“天下大同”的人类情怀,“修齐治平”的心性修养, “民惟邦本”的政治理念,“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境界追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同荣共进思想等等,这些精神传统和文化传统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

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文化土壤和精神血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让我们知道了“为人民服务”的来源;“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让我们看到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理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和“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情怀。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自断文脉,恰恰相反,共产党以自己十分自信的执政状态,正在书写中华文明的下一个辉煌。

总之,我们有自信满满的党中央,有自信满满的执政成就,有自信满满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中国共产党一定会有一个自信满满的执政成绩。

(作者系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理事,国家土地督察沈阳局二处处长)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7-06-30/4491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7-07-01 关键字:政治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