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不堪的茅于轼

 茅于轼招摇过市、蛊惑人民,打的都是经济学家的旗号,但是茅于轼真的是经济大师吗?窃听小的细细道来:  

茅于轼195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标准的理工男。那个时候,中国科技人才极度匮乏,按今天的话说就是有无限广阔的平台,心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茅于轼的同学大部分都成为了技术骨干,行业的佼佼者,成为新中国的科学技术栋梁,茅于轼却因性格古怪不大受同事待见,在专业上也没有什么造诣,一直处于兵头将尾之间,就是吃铁饭碗体制内的混混。但是茅于轼是个不甘寂寞的人,总还是要想方设法出人头地,于是在大跃进期间借国家困难时期误判政治形势,伙同右派逆流一道向共产党发难,其言行和今天差不多,都是为博人眼球、哗众取宠而过于偏激和夸张,招三不招四。最终被打成右派,文革受到冲击,在山东滕州劳动改造,就此闭嘴消停了几年。   

胡耀邦上台后,本着凡事毛主席主张的他就要反对,凡事毛主席反对的他就要拥护的原则。茅于轼成了“两个凡是”的受益者,又因为是桥梁大家茅以升的血缘亲戚被格外高看一眼,于是被调入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工作。茅于轼对经济学开始感兴趣是在1979年平反调回北京以后,那时国家强调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茅于轼嗅到了其中的机会,毅然改变方向,但是也只是个业余爱好者的水平,也就是到图书馆借几本有关经济学的书籍在办公室看,让领导和同志们都知道他在研究经济学。  

1981年茅于轼和其他几个同事被单位委派参加了一个美国学者在北京举办的经济学研究班,接触到了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并且有机会获得了一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苏联经济学家康托洛维奇凭于1932年出版的经济学专著«线性规划的择优分配»。就是用数学计算经济学,与钱学森提出统筹法差不多,只不过钱学森提出的只是粗浅的概念缺乏康托洛维奇的系统性。当时的中国与苏联早已断绝关系,不但没有这本书的中文译本,连听都没有听说过。于是茅于轼如获至宝,激动的脸红心跳的向组织上提出择优分配理论“研究成果”,现看现卖、深入浅出的给大家讲解择优分配经济学,得到了领导和同仁的大加赞赏。为了掩人耳目,茅于轼谎称早在1979年就推导出了“择优分配理论”,并把自己研究经济学的时间凭空前移了十几年。当时的中国科学界风清气正还没有抄袭一说,茅于轼可谓开拓新中国科学界抄袭先河的鼻祖,也由此脱颖而出一鸣惊人。1984年茅于轼被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并被组织上派往美国学习。  

1985年从美国回国后,茅于轼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引起了国内经济学界的轰动。但是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又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说。也是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更多人员出国,更过多的理论书籍走进国门,中国科学界的视野也变的更加广阔。茅于轼伪造的科研成果很快真相大白了。可是中科院是铁饭碗,当时也没有开除一说,再说这也是中科院的羞耻,于是茅于轼抄袭案不了了之,但是茅于轼在中科院的位置也是一落千丈,茅于轼得瑟了一圈就又成了白丁混混。于1993年无声无息的在中国社科院准时退休。

墙内开花墙外香,美国看中了茅于轼,著名反华阵地美国福特基金会支助茅于轼到美国作访问学者,并资助茅于轼成立所谓民间经济研究所。茅于轼退休后所开办的的天则经济研究所得到资助包括“福特基金会”、金融大鳄索罗斯开办的“开放基金会”、“国家民主基金会”等支助,这些基金会都是鼓动颜色革命,反华反共的西方右翼组织,这些组织同时也是那些在1989年跑到国外的民主斗士的支助者。

很多人并不知道这种散落在北京住宅区里的野鸡研究所其实在北京乌央乌央多的是,没有一万也有几大千,都是做个招牌、放个办公桌、找人写个书法挂在墙上就开张的赚点小钱的小铺子,尤其以治疗白癜风、性病、癌症的中医研究所更多。茅于轼其实对经济学本就是外行,属于略知一二的水平。时间长了,黔驴技穷,也就写一写有关普及经济学的基本知识的书亦或是干脆写上了«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与倪萍的«日子»、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的活着»差不多,为了写而写,为了稿费胡诌。这与科学研究已经是大相径庭,而是属于科普类书籍,受众对象是普通老百姓。不过在,美国基金会的大力资助下,研究所还真做的风生水起像模像样。茅于轼认认真真的办研究所,为的是挣美国人的钱,单就这一点要比那些骗同胞钱的人强得多。茅于轼此间大量集中的出版了《谁妨碍了我们致富》这类书,除了激起普通百姓对生活的失落,对共产党的的失望,没有任何价值,只是民间业余经济学爱好者的读物,与经济学关系不大。也让人怀疑是不是有人代笔。  

茅于轼除了抄袭过“择优分配原理”,没有发表过任何有学术价值的论文,茅于轼所提出的观点大多哗众取宠,出语惊人,比如提出“钓鱼岛没有经济价值”,比如“廉租房不应该建厕所”,又比如“贪污5000亿不是大事”等等,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不但与经济学研究无关,这简直就是与干露露的妈差不多,不过是为了博人眼球,以无耻吸引观众罢了。  

若有人说茅于轼是美国的特务显然是高看他了,其实茅于轼也是为了讨生活,在国内混的不行,也就剩一点点退休金也是心有不甘的,赶巧美国基金会资助又何乐而不为呢?但是拿了美国人的钱就要按美国主子的意思行事,可是茅于轼有不敢招惹资改派,最后也就只能骂毛泽东、骂文革交差。大家可否注意到,茅于轼不但不反对现政府,还时不时的赞颂改革开放,让中国的右派们很是气愤,中国的右派们从来没有把茅于轼当成战友,他们也看不起茅于轼的知识水平,认为茅于轼就是土老帽跟本就不够知识分子资格。反倒是左派们硬把茅于轼往公知堆里推。茅于轼左右得罪、四处不讨好,被千夫所指,万人唾骂,反而脸不红心不跳,愈加上蹿下跳来了,为的只是美国主子赏的那一点美元,而美国主子也看出了茅于轼的窝囊并没有给予茅于轼更多。于是茅于轼为发财不得不又开办所谓的慈善事业保姆学校,有可靠消息报道茅于轼开办的幼儿园不慎摔死了一个孩子,遭到家长的索赔,不过茅于轼并没有表现出平日里的善心,与家长为赔偿闹得鸡飞狗跳,在利益面前茅于轼终于现出原形本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核心从来就没有待见茅于轼,因为他的半斤八两根本就不够级。茅于轼没有参与任何中国的重大经济改革的哪怕是一点点的决策,茅于轼没有在政府担任过任何职务包括所谓的顾问,对中国的经济改革影响为零,但是借助于美国基金会的名和自己多年的炒作,竟然有大批人认为茅于轼是经济专家甚至是中国经济改革的设计者,真是令人哑然失笑。茅于轼时不时的发出自己的观点其实与我们这些老百姓议论国家大事差不多,只是个人观点,没有任何作用。国家在90年代末尝试高等教育产业化与茅于轼根本没有任何关系,即使茅于轼没有提出,国家仍然按部就班的要进行改革尝试。就像我们谈论“美国军舰擅闯南海,我国应该打击美国军舰”类似,真的哪天中美海军擦枪走火甚至大打出手那是国家领导人军队领导人作出的决策,可是与我们平时激动的言语有何关系呢?难不成我们要自称:是我们下令中国海军打击美国军舰的?而且事后证明教育产业化的改革是完全失败的,即使失败其实与茅于轼也没有任何关系,只能证明茅于轼的观点又错了。

到新世纪,赶巧互联网时代,茅于轼又嗅到了商机,于是大加炒作自己,这时候的茅于轼已经不肯下力气出书了,就是每天发百十字的微博、靠奇谈怪论赢得粉丝,语不惊人死不休。比如说要国家“放弃18亿亩土地红线,粮食不够吃可以到外国买。”这一论点其实都说服不了搬砖的农民工,更别说是网民,就是右派们也不敢激起民愤,可是茅于轼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茅于轼有关“反对用纳税人的钱造航母”并不是给政府讲的,而是说给老百姓的。茅于轼到处宣扬自己的右派经历,而实际上茅于轼根本就是个小右,擦边勉强轮上右派,连受迫害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当下右派是身份的象征,所以就夸张的不停地提到自己的右派历史。于是,茅于轼成了大V,成了公知,获得了右派网站积极支持和资助。在前一段思想大混乱的时期,就连政府开办的主要媒体也把茅于轼奉为座上宾,茅于轼的钱袋顿时鼓胀起来。不过茅于轼的长相以及口才确实不怎么着,反应也不够灵敏,并不适合在镜头面前亮相,并且出格的卖国言论遭到全国上下的齐声谴责。时间长了,茅于轼也就销声匿迹了。茅于轼只是时常在右派的纸质媒体上挣一点昧心钱,谈话内容由记者整理后发表。及至习总整顿中国社会歪风邪气后,茅于轼几乎销声匿迹,只能在微博苟延残喘了。  

茅于轼的一生总的来说还是与经济学有关系,因为茅于轼比他的同事更知道如何挣钱。茅于轼其实对政治并无诉求,只是想方设法多挣钱做资产阶级而已。无论茅于轼口出狂言还是与左派为敌,其实都是为了出名,出名才能挣到钱。有人说茅于轼没有水平怎么还这么有名?郭美美漂亮吗?可是郭美美一度比茅于轼更有名。据说郭美美上床费能达到十几万,在这个奇葩社会里有什么古怪不会发生呢?茅于轼的挣钱法与干露露的妈有的一拼,就是为了钱不要脸、不要良心。

茅于轼与贺卫方相比更勤奋,与复旦冯玮相比更大胆,比凤姐更成功,比人大张鸣更圆滑,为了钱走的是与袁腾飞同一个路线,招摇过市堪比凤姐,卖国超过汪精卫,撒谎于无形之中,最擅长口吐莲花,撒谎都不带眨眼的。茅于轼是中国学术造假第一人,由此拉开了全社会学术造假抄袭的大幕,成功的把中国拉进了山寨新时代。对于经济学,总的来说茅于轼就是个业余爱好者的水平,而且茅于轼提出的观点绝大部分都是错误的,没有什么用处。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6-05-04/37592.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乔峰 更新时间:2016-05-04 关键字:政治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