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克服虚无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要坚持问题导向

 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应秉承怎样的态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有哪些新进展?5月10日,在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举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30余位学者围绕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

  突出问题意识

  与会学者表示,问题理论化和理论问题化,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的学术建构能力,把二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问题才能切中肯綮。

  “问题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突出的理论品格。”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韩喜平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都与针对现实问题展开研究密不可分,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研究站在时代和思想的最前沿,研究和解决思想问题、人的问题以及发展问题,其中最核心和最根本的是人的解放问题。

  谈及人的解放,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有奎认为,经济、政治、思想的解放是人的解放的三个层次。如何克服虚无主义、实现人的思想和精神解放,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现代人精神生活的神圣性丧失情况较为普遍和严重,表现为信仰虚无化、不再追问永恒性,实质是虚无主义思想侵蚀。

  张有奎表示,克服虚无主义、实现思想解放的前提和基础是经济和政治解放。应当秉承实践逻辑,从物质层面实现对物质关系的彻底变革,对资本逻辑进行根本性改变,在现实的物质流动中实现对虚无主义的最终克服。

       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结合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会学者表示,作为学术热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待学界进一步研究和阐释。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凤城认为,当前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存在两个不足,一是评价性话语、结论性排列以及研究思路和内容重复较多;二是“结果逆推”——按照现实需要在历史文献中寻找答案,在历史与现实间建立虚假的逻辑关系。他认为,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可以从中共党史和思想史的角度切入,使研究内容更有历史纵深感,结论更有说服力。

  开拓马克思主义研究视野

  马克思主义关注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体性问题,致力于解决其中存在的一切冲突与矛盾,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研究必须要与民族、国家、时代等特定的历史时空着力点结合。

  “从人类思想史看,马克思主义无疑是一种最显赫的理论,也由于这种地位,其不断受到来自不同阵营的挑战。”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胡大平表示,当前国内外学界对上述挑战的回应相对不足,应当旗帜鲜明地对这些挑战进行回应,并在回应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对我们的自身处境进行精确思考,通过微观叙事,考察当下社会历史的运行形式,为我们改造世界提供一种思想武器。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关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等问题,西方进行了相当多的研究,其研究很多都是借用了人类学的研究成果,我们的研究也可从这方面进行,对其进行有效回应。”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浩斌表示,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未来应当在更高、更统一的平台下,整合新的理论成果,建构更具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有没有可能在广阔的人类学视野下,打通马克思主义研究各个学科界线的分割?当然,这里的‘人类学’指的是一种横跨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等多学科视角的人类学视野。”王浩斌说。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王广禄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5-05-17/31986.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XQ 更新时间:2015-05-17 关键字:政治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