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林治波:兰考若把焦裕禄当包袱别想发展

  日前,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班子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用时超13个小时,提出批评意见313条。报道称,会上不断听到掏心见胆的话,撞击人心。一句句发言真刀真枪,火辣辣叫人出汗。

  大多数群众对此表示赞赏、肯定和支持。当然,也不乏阴阳怪气、讽刺挖苦的。这说明,对于“推墙派”而言,共产党无论如何做,都不会让他们满意。对于共产党和现行体制取得的巨大成就,他们佯装不知;对于共产党的过失,他们不是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而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大肆渲染。如何对待和处置这种情况,如何营造并维护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和舆论氛围,已成为考验共产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大问题。

  兰考之所以令人瞩目,更重要的因素还在于焦裕禄。当年,焦裕禄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忍着肝癌的剧痛,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与自然灾害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如何对待这笔精神遗产,不但关系兰考的发展,也检验兰考领导层的精神境界。兰考县委书记王新军就在民主生活会上,发出被很多人压在心里的“兰考之问”:为什么守着焦裕禄精神这笔财富,50年了经济仍比较落后,10万人没脱贫?为什么兰考集体上访、越级上访还那么多,社会矛盾大事小事不断?

  按说,有了这笔精神财富,兰考的发展应该更好才对,而事实上兰考这些年虽不能说没有发展,但并不尽如人意。是焦裕禄精神不管用吗?答案是否定的。兰考发展的一般化,原因恰恰在于焦裕禄精神没有得到大力弘扬。用王新军的话说,面对困难和问题,是自己冷却了,退缩了,摆困难、讲客观多了,自我要求标准低了。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的话更直白,说白了我们变了,变成“官”了。

  更有甚者,有的干部竟把焦裕禄精神当成包袱,一听到焦裕禄就烦,甚至说:“倒霉就倒霉在焦裕禄,因为他,兰考很出名,大家都盯着,都在对比。”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却被一些干部视为包袱,这种怪现象的根源就在于,他们的精神境界与焦裕禄相差太多——焦裕禄要奉献,他们要索取;焦裕禄要艰苦奋斗,他们要安逸享受;焦裕禄为民众办事,他们则为自己办事。焦裕禄精神给了他们无形的压力,让他们感到不自在。于是,焦裕禄精神被他们束之高阁了。

  一个地方的发展,受制于多方面的客观条件,但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对一个地方的发展同样至关重要。一种精神的弘扬,有赖于一种氛围的普及。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可给人以内心的触动。笔者以为,解答“兰考之问”更根本的办法,是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把那些背离焦裕禄精神的人拿下,让愿意弘扬焦裕禄精神的人上来。对于兰考如此,对于全国亦复如此。▲(作者是人民日报甘肃分社社长)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4-05-14/25976.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4-05-14 关键字:焦裕禄精神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