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江涌:国家经济安全应成为当前改革紧迫性课题

国家经济安全应成为当前改革紧迫性课题

江涌 2008年06月22日  法制日报  

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主权国家的经济利益不受内外部因素威胁,而使国民经济保持相对稳定、均衡和持续发展的一种主观感受与客观状态。国家经济安全因国家的规模大小、实力强弱以及发展战略而明显不同,因此国家经济安全是一个具有严格国别性的概念。
 
 


从总体上说,“经济安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经济主权保持独立。经济主权不仅表现在领土的管辖与治理,而且在全球化下更主要体现主权国家对国内经济事务的自主决策。独立自主决策是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二是自然环境能够得到合理保护,正常的资源需求得到稳定供给,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市场得到有效保障。三是国家内部社会矛盾缓和,政治安定,经济基础稳定与持续增长。四是社会总供求大致平衡,经济结构协调合理,支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五是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相对有利,不存在对国家政治经济构成直接威胁,经济发展的进程能够经受国际经济动荡的冲击。六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七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与治理能力。国家经济安全不仅体现在微观方面的国民、企业与中观行业的竞争力,而且更重要的反映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与治理能力,集中体现在货币与财政政策独立有效运用。

目前,中国经济安全形势不容盲目乐观。在宏观决策、行业竞争以及微观企业层面上,国家经济安全应当成为共有的理念。

在宏观决策与立法的层面上,各种强势利益集团,尤其是境外利益集团对决策部门的渗透日益严重,不仅对重大决策的制定与执行实施影响,而且延伸到立法,这使得中国改革与开放的主动权受到威胁,政府宏观调控与治理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政府的权威尤其是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损害。

在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中观层面上,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水与矿产资源需求还不断增加。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稀缺与分布不均,所以相关竞争也日益加剧。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普遍低于世界水准,而且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粮食、水与矿产资源需求呈现加速增长态势。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分布不均,与中国日益增长的需求产生矛盾,因此其安全形势相当严峻。

另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受到冲击,众多行业龙头被“改制”而后被外资替代或并购,尤其是作为工业基础或“工业之母”的装备制造业岌岌可危。另一方面,作为现代经济重要增长点的高新技术行业,先天不足,后天又被外资不断挤压,成长异常艰难。

综观国际经济大势,商业资本驱使产业资本,而金融资本又统领商业资本。具体落实在经济结构中,则是流通业控制制造业,而金融业又控制流通业。当前,外资控制中资流通业(集中于大型超市与物流行业),在范围上越来越广,在特定空间上越来越密集,拓展步伐越来越快,外资利用市场垄断地位不断挤压中国制造企业的利润。从国际经济秩序与竞争态势来看,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竞争是国家竞争的核心,金融安全正在成为国家安全的核心。金融虽然难以立国,但是可以强国,可以弱国。当前,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发展已进入关键期,国内经济社会矛盾汇焦于金融。虽然因大张旗鼓的改制而露出近似浴火重生的曙光,但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险恶、内在脆弱性不断加剧的夹击下,中国金融业依然诟病丛生,依然是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社会和谐、国家崛起的最大风险因素,依然是中国经济安全的最薄弱环节。

在微观的市场主体层面,经济安全的重点主要有企业与个人两类:

一是企业,集中于体现参与国际分工、进行国际竞争的能力。由于外资企业通过知识产权、核心与关键技术、销售渠道的控制,使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成为外资企业的附庸,成为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与供应链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对中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并购,不仅使中国丧失了与跨国公司平等竞争的能力,而且严重侵蚀了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

二是个人,集中在经济安全意识,以及在相关专业领域维护经济安全的能力。由于被一时的经济荣景迷惑,尤其是新自由主义思想的泛滥,在中国诸多知识精英中,国家竞争与危机意识淡薄,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共生、共荣乃至共管思想日益盛行。

影响中国经济安全的因素比较复杂,主要可以分为内外双重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竞争力稳步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中国经济安全客观形式主要来自内外两个方面,“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参见《“十一五”规划纲要》),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中国的外部经济安全环境。影响中国的外部经济安全环境因素主要集中在:美国经济强权;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与国际游资冲击;贸易与知识产权纠纷日趋严重;国际资源争夺与价格波动;跨国经济犯罪;等等。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中国经济安全的隐患与风险主要在于中国自身,集中在对经济安全的意识、认识以及防范能力。因此,国家经济安全应成为当前改革紧迫性课题。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3-05-02/9831.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经济安全  产业  金融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