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邋遢道人:转换经济发展方式只能是两头在内

转换经济发展方式只能是两头在内

   

看到两则消息。一则是贸易部副部长表示“中美之间近期的贸易摩擦不会带来贸易大战”。一则是官员和专家们解释如何“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觉得他们的判断都有些偏差。  

   

去年,美国相继决定对中国产的轮胎、铜版纸、石油钢管等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中国一直没有出台反制措施。“近日,中国商务部认定原产美国的进口白羽肉鸡产品存在倾销,并决定从本月13号起对有关产品按倾销幅度征收保证金。这项反倾销措施出台仅仅一天,美国商务部就决定对中国生产的礼物盒以及包装丝带,征收最高超过230%的反倾销税。”  

   

美国频繁制裁中国,中国一直忍着不做动作,这叫“贸易战”吗?不叫。“战争”是双方动手。一方动手,一方挨打后只叫屈不还手,这叫“打人”和“挨打”。等到挨打一方还手了,而另一方还击,这就有点“战争”意思了,这就是“贸易战”了。现在是老挨打的一方刚动了动手,看到对方还击,马上声明说“不会发生大战”,意思可能是又打算不还手了。因为只有不还手,只叫屈,才能有“不会带来贸易大战”的判断。否则,只要美国打算打,贸易战就一定出现。  

   

贫道这里并不是指责贸易部胆小,不敢与美国打贸易战。而是觉得目前政府部门对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转换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解有些偏差,以至于应对不当。这是贫道看到后面一则消息后得出的。  

   

早在2008年11月,经济危机刚刚开始,胡锦涛总书记就提出要转换经济发展模式,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同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上,胡锦涛再次强调“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的元旦贺词中,依然将扩大内需和转变发展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方向。显然,中央关于解决经济危机的核心措施,放在了“扩大内需”和“转变方式”上了。  

   

但是我们注意到。中国的精英集团总是在干扰、扭曲这个方向。  

   

首先,“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来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个关联度非常高的事情。因为我国这十几年的经济发展基本方式就是“两头在外”,就是以出口贸易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到2008年,我国出口依存度已经达到36%,比美国、日本等所谓贸易立国的大国顶峰期还高出一倍多,达到了以出口为基本发展方式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中国居民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十几年前的55%下降到35%,不足美国的一半,比其他国家包括新兴市场国家低50-60%,国内消费需求严重不足。这就是我国当前基本“发展方式”——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过度依赖出口贸易。为此,当外需将明显萎缩的关键时刻,党中央提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构想。  

   

但是,精英们在这个关键时刻的任务就是曲解、扭转中央的正确意见。吴敬琏等很早就认定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是“粗放型”,“依赖投资拉动”。如果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不是过度依赖出口,而是产业水平低和效益低,那么就与“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无关了。因为这个判断提供了这样一个逻辑:如果能提高产业水平,提高投资效率,照样能大量出口,维持内需不足但经济持续增长的发展方式。于是,沿海很快提出所谓“腾笼换鸟”的发展方式,意思是要搞高技术高附加价值产品来解决危机问题。  

   

产业升级、技术升级和产品升级,这本来就不是“发展方式”级别的问题。发展方式是经济模式问题,不是技术等级问题。把腾龙换鸟提高到“发展方式”水平,等于彻底模糊了“提高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间的关系。最终,2008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经济工作的指示经过各个精英,各级宣传被彻底扭曲了。  

   

扭曲中央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第二个方法是将“内需”完全说成是“投资需求”,模糊“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意义。本来,内需主要指“最终需求”,因为投资本身也是一种“供给”,投资最终会形成供给。把“需求”说成就是“投资需求”,只能保GDP,丝毫不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于是,王建等竟然忽悠政府说罗斯福处理大萧条时期的主要做法就是大量投资高速公路,美国高速公路体系就是这个时期建成的(美国高速公路体系实际是二战后建立的,罗斯福到死的时候也没建高速)。于是数万亿资金投向交通建设。加上放开炒房,八是保住了,经济发展方式丝毫没有改变。  

   

为什么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严重压低消费需求不符合经济发展是为了造福中国人的基本目的。中国人没有道理自己勒紧裤带让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享受。其次,世界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根本改变,美国人依赖印钱和借钱生存的方式也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现在要转变了,世界贸易市场将长期萎缩或停滞,造成中国即使想也难以再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了——也不可持续了。因此,中国只能从两头在外改为两头在内。而两头在内的核心问题是大幅提高国内“消费需求”。这应该是对2008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讲话最贴切的解释。  

   

但时至今日,一些官员和精英们依然在扭转方向,把水搅浑。今天这则消息中罗列了一批精英们对“发展方式转变”的言论:  

   

消息给出的唯一发展方式转变的实例是:广东佛山昭信集团曾经是一家以出口鞋类产品著称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现在主营业务已经转移到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很高的LED照明产品上,带来的是效益的持续稳定增长。  

   

接着评论说:“从劳动密集型到知识密集型,从注重产量到注重效益,从单纯依赖出口到着眼国内市场……”。除了最后“着眼国内市场”这句空话(因为国内有消费需求才是关键)外,其余都符合精英们这两年的忽悠。  

   

消息引述上海市有关负责人的一段话:在发展理念上,要正确处理“快”与“好”的关系,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不仅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较快发展,而且要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消息引述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世宪一段“以往缓解能源资源矛盾还有较大回旋空间,而近几年我国能源消费的年均增长都达近2亿吨的水平。长此以往,这种以能源需求快速增长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将难以为继”后,评论说:“来自内外发展环境的压力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道路上改变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来支持经济增长的模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可持续发展,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追求的又一重要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说“经济发展方式要想真正实现转变,必须选准突破点。”什么是重点?“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没有一条涉及“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  

   

也就是说,经过精英们的艰苦奋斗,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11月关于应对危机的经济工作指导方针已经彻底给变了,变得人们几乎不知道原来说的是什么。  

   

美国将对中国大打贸易战,西方各国包括新兴市场国家也对中国实施贸易壁垒,这本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为什么呢?  

   

因为美国不可能保持这样的经济增长模式:制造业比重下降到14%,大部分居民生活用品自己不生产,而居民消费占GDP的72%,居民收入中来自金融性质的收入从80年代的28%上升到现在的54%,整个国家靠“金融创新”来印钱,靠发行国债来借钱生活。这就叫“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美国经济要走入正常只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自己开始生产,通过创造物质财富来发展。因此,美国一定会越来越坚决地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不管有理无理,不管好看不好看。即使一时形成不了一个正常国家水平,但方向是不会变的。而且整个世界都会因此搞贸易壁垒,世界贸易秩序会越来越混乱,世界贸易额会长期萎缩和停滞。  

   

美国的对立面就是中国。中国拼命生产,压制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工资性收入,使国内消费从55%下降到35%,然后以低廉价格冲击整个世界经济,使出口依存度达到惊人的36%,制造业70%是用来出口的。美国不玩了,中国就玩不下去。也就是中国现在一样陷入一个“不可持续发展”的局面。中国的出路一样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就是进行坚决地结构调整:调整分配模式,大幅度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提高国内消费需求,使经济形成两头在内为主的循环方式。  

   

这个道理简单得很,几乎不需要什么智力和经验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而且这是个大道理,其他分析只能围绕这个基本判断。   

   

比如精英们提出的通过产业、技术、产品升级发展所谓效益经济的思路。这个思路依然需要建立在世界贸易将持续扩张,中国出口形势看好的基础上。因为无论你出口的是鞋子还是高科技产品,最终都不可能继续每年以25%左右的速度带动GDP增长了。别说出口增长,能维持现在规模就万幸了。更大可能是中国出口额将长期低于2008年水平。而且,明摆着的是世界贸易壁垒将抬高,西方对中国的警惕性越来越强。这种情况下选择生产高科技产品出口维持增长,是走一条最窄最险的路,甚至可以说是走不通的路。只要没有大幅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以扩大国内消费市场的调整,什么路都是死路。  

   

因此,贫道并不为贸易部对美国示弱有什么意见。示弱也罢,示强也罢,都改变不了美国和其他国家越来越不讲理地,不断扩大对华贸易制裁。因为这也是人家进行“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  

   

当然,“扩大消费需求”的结构调整是非常难的,也是精英们最不愿意走的。因为这涉及体制问题。贫道也不指望看到解决问题的结构调整了。能看的就是这场戏:精英们如何把本来好好的思路给扭歪了。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3-05-02/7920.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经济危机  发展方式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