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邋遢道人:摘下奥运金牌第一,戴上东亚病夫帽子?

摘下奥运金牌第一,戴上东亚病夫帽子?  

   

   

增强学生体质刻不容缓

   

北京奥运圆满结束,不仅整个赛事期间没有出什么纰漏,而且在比赛安排、服务、空气质量、交通状况,尤其是北京市民的热情方面,都给各国运动员和游客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中国运动员获取51枚金牌,100枚奖牌,金牌名列第一。虽然媒体并没对此大加宣传,但从体育界到各行各业都对此很欣然,让中国人觉得再也不会有人轻视中国的体育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从此没人敢提了。  

兴奋之余,我们还要清醒认识到:国家队运动员身体素质与国民身体素质不是一回事,奥运金牌数量与国民身体素质没必然关系。最重要的是,当年西方和日本把“东亚病夫”的帽子戴到中国人头上,并不是因为中国当时奥运金牌少,因为中国人戴“帽子”的时候还没有奥运会。这个帽子是因为中国国民身体素质比他们差很多。国民身体纤弱无力,大量人吸食鸦片,以至于国家“几无可征之兵”才被扣上的。如果中国奥运金牌数量上去了,国民身体素质反而下降了,就必须重新审视一下中国这些年的体育事业指导思想是否有问题。  

   

20年来,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持续下降  

我国从1985年开始进行了四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最近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最近二十年,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主要表现在学生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20年下降。眼睛近视率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达到76%,大学生甚至高达83%,也就是说,现在的10个大学生中,还找不到两个视力良好的人! 2002年我国7—18岁城市男生的肥胖检出率达到了11.50%,女生为7.74%,而在8年之前,上述的比率分别是男生3.98%,女生3.46%。[1] 2005年,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检测报告指出:和2000年相比……国民身体形态综合指数降低了0.86%;国民身体机能综合指数下降了9.65%。三大变化分别是:成年男性肥胖率较高,并比2000年有所增长;20岁到69岁年龄段的乡村人群体质比同年龄层的城镇人群差;国民体质水平在我国呈“东高西低”状态。青少年肺活量水平继续下降,与2000年相比,7到18岁和19到22岁两个年龄段的城市女生,肺活量分别下降303毫升和238毫升,为下降率最明显的人群。[2]  

身体素质的主要指标不是身高和体重,而是心肺功能、肌肉的力量、耐力、爆发力,以及视力、肥胖率等。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惊呼“小日本”现在并不小了,青少年平均身高已经高于中国同龄学生。本。但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并没有因此提高。  

1993年,一篇关于中日少年的《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了中国素质教育大讨论。中国青少年除了在意志品质上弱于日本,而且在体质上明显弱于日本。13年后,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团中央联合举办的天狮国际青少年体能训练营有一个中、日、韩三国学生“定向挑战对抗赛”,日、韩学生中途不休息一气完成比赛,结束后还不觉得累。中国学生不仅中途需要休息,而且比赛后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比赛开始前已经有中国的参赛学生因中暑而退出。   

体能训练营结束后,主办方对定向挑战对抗赛开始前、结束后、结束后1分半、2分半、3分半的各国中学生的心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国中学生在运动中的耐力水平和运动后的恢复能力都远低于韩日学生。[3]   

1995年北京市进行过一次调查:20岁的北京人与东京人背肌力相比,男子平均差 16.2公斤 ,女子平均差 14.4公斤 ;垂直跳,男子差 5.7 厘米 ,女子差 6.7 厘米 ;手球掷远,男子差 3.6米 ,女子差 2.7米 ;每分钟跑,男子差 5.6米 ,女子差 6.3米 。2005年代同样调查发现,我国青少年10年后在速度、耐力、柔韧性、爆发力等方面均继续全面下降,与日本青年差距越来越大。[4]  

一些省的调查也说明我国青少年近20年体质下降。2007年7月,辽宁省教育厅通过对全省青少年调查后公布一组数字:1987年相比,青少年体重、身高、胸围都增加了,但立定跳远、 50米 跑,男孩 1000米 和女孩 800米 跑下降了,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肺活量和视力水平。著名青少年体育专家,北师大体育与运动学院教授毛振明说:“教育部对7岁—22岁城乡男女学生进行的体质健康监测显示,与几年前相比,我国学生除 50米 跑成绩略有提高外,其余各方面素质自2000年以来继续下降。天津市的调查显示,学生身体素质甚至降到了20年来的最低水平。”[5]   

除了身体素质下降,青少年运动技能也在降低。2007年兰州市17岁以下中小学生田径项目中,男女组共6组114个项目的运动会记录中,有78项记录保持在10年以上无人打破,其中33个项目保持在15年以上,有6项记录竟然保持了30年。[6]  

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已经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2007年11月,北京征兵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刚刚结束的北京征兵体检工作中,体检合格的青少年仅占受检者的43.6%,不到一半人数。他介绍,虽然降低了大学生的视力要求,但因视力不合格而遭淘汰的大学生仍占报名者的18.1%。[7] 还有一个资料显示,大学毕业生参军体检,合格率竟然不到20%。在以技术兵种为主要力量的军队中,可选择对象中只有不到20%人合格,这离“几无可征之兵”还有距离吗!  

同时,像血压高、糖尿病这样的中老年疾病也在青少年中流行。2005年北京市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北京中学生未老先衰,血压偏高的比例超过一半,高中生超过了60%。[8]  

严重的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问题是个明摆的事实,也引起了中央的重视。去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承认了这个现实:“……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近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这些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持续20年的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说明我国体育事业出现了严重问题,这不仅表现在体制设计上,更主要的是表现在指导思想上。  

   

“奥运争光计划”是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祸根  

究竟为什么这20年我国青少年体质会持续下降?这要看看20年前发生了什么。  

1988年,我国奥运军团“兵败汉城”,只获得5枚金牌。只相当于上一届奥运会的三分之一。对此,国家体育总局进行了总结,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开始举办“城运会”,把城运会办成发现奥运后备人才的所谓“未来巨星的孵化器”。二是颁布了《奥运争光计划草案》,草案明确指出,改计划是“对我国竞技体育到本世纪末7年中的发展目标、规模、重点、质量及措施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系统管理与控制,使竞技体育高效、快速、健康发展,夺取更大成绩,赢得更大荣誉,为实现我国第二步战略目标服务。”该计划从任务、目标到实施原则上,全部围绕奥运金牌。扩大国家队队伍,增加弱项和未参赛项目的建设和投入,全运会项目围绕奥运会项目设置,都是为了一个目标:保住奥运金牌第二集团位置,争取进入第一集团。  

虽然颁布这个计划的同时,国家体育总局还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但是,两个计划在资源分配和工作安排上显然有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国家体育总局显然是把奥运争光计划排在前面。这可以从自1993年的第七届全运会大量增加奥运项目,取消中国式摔跤,第八届取消除武术外全部非奥运项目上可以看出。  

把夺取最多的奥运金牌作为体育工作的任务和目标,必然在资源上挤占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的资源。全运会、城运会全部围绕奥运项目,各省体育局自然把培养奥运项目运动员作为重点。看到雅典奥运会上上海体育总局主任为了刘翔能否得金牌那心急火燎、坐卧不安的表现,以及他不停叨念的“一块金牌也没有,怎么给上海人民交代”,就知道各级体育局的工作重点会是什么了。  

有人算了一笔账:2000年开始,为了备战雅典奥运会,国家体育总局年费用达到50亿人民币(雅典奥运会后数字不详),4年总计200亿。夺得32块金牌,平均每块摊6.25亿。按奖牌算,每块也达到3.17亿。[9]这还没算各地方财政为培养奥运运动员投入的资金。虽然这种算法不完全准确,但围绕奥运必须花非常多的钱是必然的。中国是奥运新手,很多项目没有开展过,既缺少运动员,也缺少相应器材设备。因此无论教练还是器械都要靠进口。甚至射击用子弹大部分也是用进口子弹。为了增加保险系数,各项目的国家队都在这期间成立了国家二队,运动员总数从几千人增加到17000人。资源总是有限的,在奥运金牌上花得多,其他地方花得必然少。  

很多专家认为,青少年体质下降的根本原因因为在高考指挥棒的高压下,学校和学生片面注重文化课,忽视体育活动造成的。这个说法看起来有理,但既不能解决问题(高考指挥棒起码短期没希望取消),也没说到问题的实质。因为国家真的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只要用硬性规定体育分数作为录取分数的一部分,并适当提高权重就可以了。问题的实质在于国家体委和教育部在很长时期并没有把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作为工作任务,没有重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2005年,国家组织了4次青少年身体情况调查,一次调查比一次调查表明学生身体素质在下降,但直至去年才颁布一个开展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决定。20年,时间不算短吧,教育部长和体委主任都换了几届了,竟然对这个现象熟视无睹,难道不能反映国家的体育工作指导思想出了偏差吗?!  

中日韩青少年对抗赛,日韩学生身体素质好,根源并不是中国学生爱考试,很多资料表明日本和韩国一样非常重视升学考试。差异的根源是“大多数中国学生仅在体育课时间参加运动,而中国学校安排的每周体育课时间也少于韩日学校”。“日本大概有2/3的孩子很爱锻炼,活动形式也很随便”,“据2005年有关部门对全国10多万名学生的调查表明,2/3(66%)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近1/4(24.8%)的学生每天基本不锻炼”。[10]  

所谓“全民健身运动”变成了“老年健身运动”:街头上多了一些老年健身器械,早晨到处看到老年在晨练。而工间操没有了;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都商业化了;原来非常热闹的,每年都组织的区、市级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比赛很少见到了,更不要说曾经非常流行的拔河、踢毽子、登山、游泳比赛了。好像中国除了老年还需要健康,少年和中年不需要锻炼。  

体委没钱,不组织群众性比赛。群众自筹资金组织比赛却要花大钱申办。2006年北京市八卦掌研究会筹集4500元举办一个150人参加的小型比赛,申报到北京市武术协会,审批费为8000元,双方缠到最后降到6000元,主办方个人只好自己掏腰包。同年刚刚创办的中国大学生排球超级联赛,国家排球运动管理中心的审批费用就有数十万元,成为整个赛事最大开支。很多群众组织的赛事都因为审批费过高而作罢,或者偷偷办“地下比赛”。[11]  

“全民健身运动”另一个特点是贵族化。一方面不依赖器械、场地的,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在减少,另一方面大量网球场、高尔夫球场在建造。如果中国没有F-1赛场就显得不“入流”,自然早早也建了起来。上海F-1赛场投入26亿多,一个高尔夫球场占地1500亩以上,投资也在数亿。20年来,如果只算经济账,全国体育设施总投资一定比前20年多很多倍。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投资一定增加有限,如果算上本来还可以免费活动的场地因商业化减少的资源,以及大量单位减少的篮球场、羽毛球场和乒乓球案子,这20年群众体育活动投入应该是个负数。  

因此,虽然我们成功的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并在数次奥运会上取得好的成绩,但必须明白这是有代价的。而这个代价,是国民(也许不算老年人)尤其是青少年身体素质连续20年的持续下降!是造就了一个从7岁到27岁年龄段身体素质有缺陷的国民。  

   

摆正奥运会与体育事业的关系  

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后,媒体开始对奥运会的性质和作用进行了超乎寻常的宣传。奥运“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不仅被描绘成体育的基本精神,甚至被抬高为一个“普世价值”。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刊出一篇《逆境中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感动》文章,深圳日报说“让更快更高更强成深圳精神”,浙江日报要“ 迈向“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说这“是奥运赛场上的精神圭臬,也是人生赛场上的永恒旋律”。[12]如果中国为了国家荣誉和政治因素即使牺牲了一代人的健康也要办好北京奥运还有的一说,可如果把媒体鼓噪出来的,现在对奥运会的认识作为今后体育事业的指导思想,甚至作为一种基本精神追求,恐怕会出大事情!  

体育锻炼和竞赛互相依附,不进行大量训练比赛不会有好成绩,而没有竞赛锻炼劲头往往会降低。但是,体育活动从最开始都不是为了比赛而是为了增强国民体质。雅典和斯巴达的体育活动产生初期,都是为了战士有强壮和灵活的身体和意志力,今天的体育活动一样主要是为了全民身体健康。体育比赛只是为了促进体育活动的展开,并不是体育活动的目的。  

体育锻炼与体育比赛有不同特点。体育锻炼是为了全民身体素质的普遍提高,而体育竞赛则是一种娱乐活动。体育锻炼是为了身体健康,体育竞赛则是为了夺取冠军,现在基本是通过夺取好成绩来赚钱。因此,这两者有完全不同的目标和规则。参加体育锻炼往往有好身体,而参加体育竞赛的人往往最后身体残疾,几乎没有一个运动员退役后不是全身是病。西方人寿保险对一般人保险期限平均70多岁,对运动员的人寿保险平均50岁。体育锻炼由可能长寿,体育竞赛意味着短寿。因此,就目标和效果来讲,奥运精神就只在奥运会中是合理的,起码不是体育运动的全部!  

更高更快更强是追求人类体能极限,这只在竞赛中需要,一定不能作为体育运动的精神。现实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工作环境的安逸,人类身体素质总体趋于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要破前人记录,主要靠科技。其中最有效的就是兴奋剂。研制“不被查出来的兴奋剂”是各国体育科研的主要内容,这在体育界并不是秘密。中国奥委会反兴奋剂委员会官方网站记载: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前,加拿大反对滥用药物组织主席、类固醇专家鲍勃·戈德曼曾经向198名世界优秀运动员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我有一种神奇的药物,它能使你们五年之内在包括奥运会在内的所有比赛中战无不胜,但你们吃了这种药,五年之后就会死去,你们愿意吃吗?”结果出人意料,竟有103名运动员(52%)回答说愿意吃。不难看出,在奥运会等重大比赛中获胜的吸引力如此之大,竟然压倒了对死亡的恐惧!  

这不足为怪——奥运精神的本质上促进这种欲望的产生。  

既然体育运动的目的是让国民身体素质提高,把更高更强更快这种必然摧残身体的活动作为体育运动基本精神就非常不合适。为了整个体育运动的开展,一部分人牺牲健康也许(注意,只能是也许)是必要的,但糊里糊涂的意味这就是体育基本精神,这完全是误导。  

其实,“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除了搞竞赛,指导别的事情也没好处。企业发展要审时度势,以盈利为目的。该快时快,该慢时慢,该大时大,该小时小。处处以极端化为指标,死的一定快。做人也是这样,当了县长不当市长就难受,当了市长就往省长努力,当了省长就盯着总书记位置。追求极限成绩,运动员就少不了吃兴奋剂。追求极限大官,吃什么大家清楚的很了。浙江日报如果真的把浙江人都搞成满脑子奥运精神,也就等着乱吧。  

更高更快更强是“经济人”思维,在搞市场中还可以。但现代社会不是每个行业都可以完全市场化的,比如教育,医疗,还包括体育。因为教育、医疗是涉及全民利益的事情,形成大量穷人上不起学看不起病,这个社会就出问题。因此,世界各国都没有把这两个行业市场化。其实体育也有同样性质。一个国家的国民体质优良是这个国家安全的保障,也是全民基本福利,因此市场化并没有好处。  

北京奥运会胜利结束了,给我们留下的唯一遗产就是告诉全世界中国人什么事情都能做成,做好,别的确实没什么东西。如果硬要把奥运的“更高、更快、更强”总结成精神财富,比坚持“奥运增光计划”还可怕。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依然是体育事业最正确路线  

1988年中国奥运会金牌减少三分之二,体育总局觉得天要塌了,不放弃“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选择“一切围绕奥运金牌”的体育路线就不行了。其实,就仅仅从夺取奥运金牌来讲,当时并没什么忧虑的。1984年中国夺得16块金牌,是因为从1972年就排名金牌第一和第二的苏联和民主德国没有参加。1988年这些国家都来了,中国作为刚开始奥运项目的国家夺取5块奖牌并不是很出格的事情。实际上,如果坚持“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路线,坚持原来国内赛制体制和体委正常业务,中国一样会在新世纪进入金牌第一梯队中。  

中国体育事业基本是苏联体制的翻版。这种社会主义体育路线既有利于开展全民体育活动,也有利于夺取金牌。  

体育项目可以这样分两类,一类是不太费气力,但比较依赖器械和科技的项目。比如飞碟、射箭、射击、高尔夫、体操、赛艇类和部分田赛项目等。另一些是很费气力,但花钱不多的项目,如球类、中长跑等。在西方国家,一般不费力但费钱的项目只能是富人玩,费力不费钱的项目穷人玩。  

社会主义国家注重全民体育运动,体委系统深入到区县一级。这个组织系统对抓群众体育活动是很有力的。西方国家没有这样深入的系统,体育主要是富人们玩的东西。一是富人喜欢看人玩得那些项目。二是富人也愿意参加表示身份的项目。  

深入到县、区级的业余体校加上省一级的专业体训班体制,以及促进这个体系活力的市、省直至全国运动会赛制,不仅促进了群众性体育活动,而且对培养和挑选运动员非常有利。中国业余体校挑小孩子不管家里有钱没钱,只要条件好就可能被选上。成绩好了进体训班,吃穿都不愁,再穷的人家也能出人才。这样,可选择的面就非常大。而西方在费钱的大量项目中只能在富人子弟中选。到目前为止,中国除了足球不是这套体制,其他项目还基本在这个体制框架中。中国这次夺取金牌第一,这套体制才是最主要支撑点。  

参照其他数据也可以看出来。1952年的15届(苏联第一次参加)到1988年的24届总计8届奥运会(扣除1980年和1984年美国和苏联先后互相抵制的2届),苏联获得5次金牌第一,美国获得3次第一。前6届中,美国和苏联各三次,平分秋色。但从1976年的21届开始(扣除前面说的两届)都是苏联第一,民主德国第二,美国只排第三。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国家体育路线不仅在增强人民体质方面是强项,就算夺取金牌也是强项。  

至今俄罗斯体育体制没有根本性变化,夺取金牌能力一样很强。俄罗斯现在只排金牌第三,是因为苏联被肢解了。如果把独立出去的国家都加上,俄罗斯这次金牌数是43块,高于美国。奖牌数甚至高达174块,排名第一。奖牌数是金牌数的基础。  

市场化是体育运动的方向?恐怕很难成立。西方体育市场化没有促进群众体育活动的能力。西方穷胖富瘦,穷弱富壮是出过国的人都看到的。而西方体育路线在夺取金牌方面已经被苏联、民主德国和中国证明不怎么样。凭什么一定要走西方市场化道路?  

中国男足是中国唯一彻底走市场化的项目。中国男足也是占用资源最多,最提不起来,让中国老百姓最伤心的项目。很多人研究来研究去,就是没注意到中国足球是唯一全面市场化的项目这一点。现在的中国已经没有了体委系统的业余足球体校,已经由收费的“足球学校”代替。上足球学校不是一般穷家庭玩得起的事情。都是些有钱人家子弟在踢球,而足球恰好是费力不费钱的,本该穷人玩得事情。这种情况下中国自然出不来贝利、马拉多纳、亨利等天才运动员。市场化指望商业资本,在中国闯进世界杯(还是依靠老体制培养的队员)时都没人出钱,现在还有多少人投资办足球学校?  

亚青赛(U19)决赛阶段比赛将于11月份马上在沙特展开,由刘春明执教的89年龄段国青队将代表中国参赛。这些队员将是下届奥运会主力。但是这些队员只能从720左右人中挑选(在中国足协注册就这些人)。而上届还有1550人(已经很惨了,以前都是万人以上)。同龄日本注册队员超过5万人。从720人中挑22人,32个挑1个,日本是2272人中挑一个。再往后呢?92年龄组(u16)总计注册只有109人!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今后要成为众人羡慕“国家队队员”。足球不回到原来的体制,一定会像李承鹏说的:“没有最糟,只有更糟”。[13]  

奥运会结束了,各方面都很成功。金牌拿得多,各级体委有了政绩。大家都高兴,是因为我们把青少年身体素质情况没算做考核政绩的一个内容,或者是份量很轻的内容。我们牺牲了一代人的健康拿了51块金牌,难道我们还要再牺牲一代人的健康吗?如果20年后中国50岁以下的人身体素质都比日本人、韩国人、西方人差了更大一截子,人家再说我们是东亚病夫,我们真能理直气壮地辩解吗?!  

因此,国家体育总局必须改变指导思想,把“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重新摆到工作中心位置上来。国家体育总局是负责全民健康的机构,并不仅仅是竞技组织机构,总局必须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全民健身,尤其是青少年身体素质提高上来。  

首先,要狠抓中小学体育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增加体育课并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做硬性规定。建立一套测试标准并按多项积分方式和比较大的权重,作为中招、高考的录取分数。  

其次,在全运会恢复非奥运项目,加大对群众体育活动的资金投入,要求各地体委恢复单位间的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比赛。各单位和地方体委组织登山、游泳、武术、踢毽子、跳绳、拔河、长跑等各种容易开展,不用场地和器材的体育活动。  

第三,消除市场化对体育的影响。政府要在城市规划中由政府出资建设一批公益性质的体育设施(不是指老年运动器械,而是篮球、排球、乒乓球、游泳等设施)。  

奥运结束了,该还中国人健康了!  

   

   



[1]《调查显示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到20年来最低水平》news.sina.com.cn/c/h/ 2007-04-25 /090512861467.shtml  

[2]《下降!下降!起跑线上的担忧》southcn.com/sports/csmedia/chinasports/200611080614.htm  

[3] 《13年后再较量中国青少年体质仍不及韩日》news.xinhuanet.com/edu/2006-08/30/content_5023846.htm  

[4] 《中国人身体素质什么时候世界第一》jskx.org.cn/new/docview.aspx?id=453108665  

[5] 同注一。

[6] 《运动会记录十年无人破 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堪忧》edu.qq.com/a/20041213/000022.htm  

[7]《北京征兵体检淘汰一半 青少年体质逐年下降》2008.163.com/07/ 1127/11/3 UA 5L 98H007424PJ.html  

[8] 同注3.

[9] 《体育金牌与国民素质的关系》sinology.cn/WKZW/thread-38 3099-1-1 .html

[10] 同注3。

[11]《群众体育苦涩多 为躲审批费只能"地下"办比赛》news.xinhuanet.com/sports/2006-10/27/content  

[12] 见这几家网站。

[13] 数字来自李承鹏博客。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3-05-02/7696.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金牌  东亚病夫  体育  奥运会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