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不该忘本:应在小岗村大办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庆典

不该忘本:应在小岗村大办改革开放30周年庆典

云淡水暖


今年是被称为“历史伟大转折点”的改革开放迎来30周年的年头,照老例,还是官产学媒们的声音频密起来,前两天看到一个报道“中国十大经济学家对话改革30年成败得失 ”(《郑州晚报》),据说贤达云集,盛况空前,“成思危、厉以宁、吴敬琏、茅于轼、樊纲、林毅夫、周其仁、陈志武、钱颖一、张维迎,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经济学家聚首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反思中国的改革,探索中国的未来”,为什么是这10人呢,因为他们“最具影响力”,谁封的他们“最具影响力”,他们为什么“最具影响力”,草民不知道,看了其们的发言高论,也没有感到什么“最具影响力”的震撼,当然,有可能是因为“层次”之间的隔膜吧。

在草民看来,甭管“最具影响力”们说了什么,“回顾”了什么,“展望”了什么,“反思”(有么?)了什么,似乎离草民太远,离现实太远,离民众太远,有时候甚至是背离现实,背离民众感受和期待的,比如,“最具影响力”的茅于轼所放言的赞成“大学继续涨学费”,民众草根们就极不买账。再比如,“最具影响力”的张维迎和周其仁,在2004年为当年“最具影响力”的资本家顾雏军“站台”撑腰,与质疑顾雏军借企业改制侵吞国家、集体、企业资产的郎咸平对垒,张维迎大师怒斥“我不与无耻之人(郎咸平)辩论”,周其仁贤达则相反,公开叫板“我为什么要回应郎咸平”。第二年,顾雏军因为被控涉嫌非法侵吞、挪用国家、集体、企业资产,被公安机关逮捕,移交法院审理。这些,张、周二位“最具影响力”当然是不堪于提及的。

所以,光听“最具影响力”们的“对话”、宏论,草民认为太过单调,太过虚浮,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沉重并非压在北大温暖如春、华灯炫目的“百年纪念讲堂”里、西装革履、气度不凡的“最具影响力”们身上,而是压在亿万最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脊背上。草民还以为,一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媒体们就直奔“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经济学家”,让人感到有些悲凉,“最具影响力”的贤达周其仁在发言中提了一句“对中国界定产权有社会性意义的事件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就是从包产到户开始的。”,草民不清楚什么叫做“界定产权有社会性意义的事件”,但是草民发现了“包产到户”这个关键词,在这个词的背后,彰显出媒体在新年伊始就膜拜到“百年纪念讲堂”中的大师、贤达们面前时候,却有意无意把改革开放真正的“发源地”和“发端者”冷落了。

实事求是地说,按照30年来的一贯定义,改革开放并非这些个“最具影响力”们的首创,其们今天的富足滋润,其们今日的高谈阔论,是建立在18个农民“冒着杀头危险”按下的18颗“红手印”引发的大变革之上的,30年的“成败得失”, 最有“成败得失”历史感悟的,是18个改革的发端者们,最有资格评说的是亿万感受到真实的“成败得失”的普通民众。但在这个具有深刻意义的时刻,人们的耳边一如既往地还是“最具影响力”们的喋喋不休,是否有些本末倒置,或者不客气地说,有些忘本。

“为了不该忘却的纪念”,草民大胆地以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不要把目光总是盯在“划了一个圈”的那边的“座座城”和“座座金山”上,也并非反射着耀眼阳光的巨大蛋形歌剧院能够完全表达出其全部内涵。不如把纪念的脚步踏到安徽凤阳的乡村路上,把歌颂的舞台,搭建到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门前,比如,中央电视台的《同一首歌》或者《心连心》节目,可以办一个专场,让当地的老少乡亲们一睹因为他们的“大包干”扭转时代的脚步后,随之派生出来的“新时代文化”,亲见身家千万、百万的明星们的芳容和欣赏大腕们的歌喉舞姿。

10年前,也就是改革开放20周年纪念的时候,小岗村是得到过不少的关爱的。草民看过安徽一对夫妇作家的一本热销书,这本书这样形容小岗村按下“血手印快20年”1997年前的情景:盖不起楼房,修不起马路,用不起电话,吃不上自来水,没有一所学校,没有一家企业,甚至,没有一处称得上卫生的厕所,作为引发了中国一场伟大变革的发轫之地,竟也建不起一个起码可以供人参观的展览室。(《中国农民调查》)

但是,因为这个“临近20周年”,小岗村被再一次推向前台:1997年6月,“省委一位领导亲率省交通厅、省建设厅、省教育厅、省水利厅、省卫生厅、省新闻出版局等省厅局的负责人来到小岗。”,小岗村小学,六月动工,八月竣工,九月一日正式开学。省建设厅、省水利厅和省卫生厅联手为小岗建造一座水塔,小岗人吃上了自来水。凤阳县建委统筹六部门联合出资,为小岗村家家户户住房的墙面刷一遍涂料,又为一家一户建造了卫生厕所;县建设局设计规划实施了四十套村民住宅。凤阳县电信局从银行贷款一百万元替小岗村家家户户装上了程控电话,凤阳县林业局自筹资金购买八百三十棵蜀桧,栽在江苏省张家港市长江村投资一百二十万无偿地为小岗铺的一条取名叫“友谊路”的水泥路两旁,专门雇用了两位懂业务的工人精心浇水、培土、看护。高温植树,棵棵成活。以上各项工程总投入两百七十万零一千四百元(《中国农民调查》)。草民以为,这就叫做“不忘本”。

但到了2003年,有报道又在嘀咕“小岗村:一条越走越窄的小农经济‘老路’”(陈窗、曾德方),据报道,差不多有50%以上的农民借了债,少则六、七千,多则一、二万。村民缪夕五家,为了让两个孩子上学,借了五、六千元的债还不说,因为当年歉收,生活过不下去,只好让老婆背着花鼓出去要饭了。在缪夕五家,屋里空空荡荡,床上乱七八糟,连一条像样的被子都没有。

所以,“不忘本”还在继续,滁州市委、市政府和凤阳县委、县政府投资300多万元,在小岗村建设了占地30亩,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的“大包干纪念馆”;2003年12月21日,由小岗村、长江润发集团、滁州通力集团、滁州绿丰公司、张家港中兴房产联合投资3000万元的小岗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运营;上海三农公司落户小岗村,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与小岗村民签订协议,培育发展“大明贡猪”的养殖基地……。最令人感动的是,2005年11月,为了让18位曾经在历史上留下足迹的、“按下血手印”的健在者颐养晚年滁州市市委副书记的毕美家通过自己的私人关系联系了省城的一家保险公司,为12位农民每年免费提供1200元的养老保险,直至他们离世。保险公司有关负责人将为老人们签订协议,并发放一年的保险费(《新安晚报》)。

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的前夕,相关部门轰轰烈烈地为小岗村做了大量的好事、实事,又是10年过去了,还是不应该淡忘这个“发源地”,并且应当更进一步深化关爱的举措,还是需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那个省里出钱修的自来水塔2003年前就坏了,修理要几万元,每月运行费用要几千元,所以“休息”了,应该乘30周年的东风让其焕发“青春”。比如,把免费送养老保险的范围扩大到全村老年人,比如重新展览“血手印”原件,以铭大志等等。

“春风又绿江南岸”,20周年的时候,小岗村沐浴了一次春风, 30周年的时候,社会的经济成就更是今非昔比,更应该春风劲吹,更有必要在小岗村大搞一些庆典和投巨资办一些实事,这样,比在北京大学的“百年讲堂”听“最具影响力”们空洞的、“理性”的。晦涩的高论要实在,有意义。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3-05-02/691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改革开放三十年  小岗村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