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小心美国赖帐,精英们压低老百姓收入是主因

小心美国赖帐,精英们压低老百姓收入是主因

黄卫东 http://www.sciencenet.cn/u/huangwd99/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尚斌报道,美国《华尔街日报》1月9日文章劝告中国适时让人民币贬值,说拥有硬通货发行权的主体如美国、欧洲和日本很有可能通过货币贬值来在危机中保全自己。美元贬值,也就是美元购买力下降,使持有美元者损失财富,这是美国赖帐行为。如果其赖帐损失主要由持有美元国家承担,中国持有量最多,达到近2万亿,损失必然最大。如果美元贬值一倍,我们的外汇就损失一半,2万亿美元现值就变成1万亿。中国应坚决反对。  

长期以来,我国执行出口导向的低工资竞争优势政策,压低老百姓工资,增加出口。每年外汇顺差高达近3千亿美元。国家累积的外汇已达到近2万亿。  

然而,这些积累的美元是不断贬值的。根据报道(参见程实博士2008年3月14日发表在北京青年报上文章),美元指数从2001年7月6日的121.02到2008年3月7日的72.462,7年不到美元贬值了40%,如果我们将2万亿美元保存7年,由于美元贬值带来的购买力下降,损失将高达8千亿美元,每年至少损失1千亿美元以上。  

虽然美元不断贬值,我们也无法使用这些美元。其原因主要包括:第一,国内老百姓收入低,没有消费能力,从而不能使用美元进口物资到国内。进口消费品市场已饱和,进口生产设备或生产线,同样无法使用,因为同样这些生产线生产的产品没有市场。第二,优惠吸引外资,使国内有限市场让给国外,搞来大量美元存放在手上无法使用,其实际价值等同废纸。更为恶劣的是,这种招商引资,带来的恶果是国内购买力不断下降,因为被国外资本家拿走的利润越来越多,国内老百姓购买力越来越低。我国长期以来,老百姓消费比重占gdp越来越低,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目前仅36%,低于美国一半,就是具体体现。  

一方面,美元本来就在不断贬值,现在还想大幅度贬值,使我们的财富快速流失,另一方面,这些美元无法使用,其价值等同废纸。继续进行出口,获得外汇就是将财富免费送给国外。现在西方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导致进口锐减,我们的企业产品大量积压,不断倒闭,使我们的生产能力下降,经济滑坡,这是出口导向政策的必然结果。否则,就成了美国用纸印刷美元,就能够获得财富,中国永远辛苦劳动,无法享受,用来换取毫无价值的废纸的愚蠢行动。  

我们必须转向内需为主的经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仅由生产能力决定,也由国内消费能力决定。如果我们的消费能力低于生产能力,我们的过剩生产能力要么用于出口换来大量无法使用的,不断贬值的美元废纸,要么停产倒闭而消失。消费能力不是少数富有者决定的,而是由多数人决定的。  

我们的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根据国家有关资料分析,我国0.4%的人拥有60%财富。而80%中国老百姓的收入,仅能维持基本生活需求,没有多少消费能力。在生产能力满足富有者这部分需求以后,不提高低收入者工资,消费能力就不会增加,也就不可能增加对内服务的生产能力,使经济向前良性发展。十年来,国内普通劳动者工资几乎没有增加,国家多年来,一直通过增加出口来提高生产能力,这只能不断增加价值等于废纸的外国货币,而且招致西方国家的一致反对。最近,美国财长保尔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公开指责中国过多储蓄导致美国金融危机。国家免费奉送美国财富,美国人反而指责中国,与其这样,不与给老百姓提高收入,自己消费自己的劳动果实。  

国家发展经济,必须在生产能力增长的同时,同步增加消费,保持生产和消费平衡。否则超过消费能力的生产能力必然倒闭或用于出口换取不断贬值的外国货币。国家外贸进出口应平衡,因为出口是为了进口短缺的商品,不是为了不断贬值的外国货币。正确的方法是建设社会保障系统,同时不断提高国内老百姓收入,提高国内购买能力,从而加大进口,同时逐步取消出口退税,减小出口,从而减小储存外汇。  

如果我们保持进出口平衡,同时不保存外汇和保存少量外汇,就不可能导致美元贬值带来的损失。这是精英们长期以来执行错误的经济发展路线所致。它们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损失已难以估量,远远超过甲午战争的战争赔款。这是30年来,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与发达国家,包括韩国的差距,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改变这种愚蠢的经济政策已刻不容缓。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3-05-02/16298.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外汇  内需  消费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