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易宪容: 2008年经济工作的核心与趋势

 2008年经济工作的核心与趋势

  
12月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次会议基本上是以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精神为基调。即2008年的经济工作是,坚持稳中求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协调发展,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可以说,这个基调,无论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还是对明年经济工作提出任务来说,基本上是正确的。

而为了实现上述的基本任务,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会议提出了,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将出现显著的变化,就是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而在第三季度央行货币委员会例会确定的是“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而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改变“从紧的货币政策”,比以往的货币政策又紧缩又深了一层。这也是几年来货币政策一种新提法。

那么,中央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宏观政策?这基本上是对当前经济形势判断基础上形成的。我们可以看到,2007年以来,为防止固定资产增长过快,缓解贸易顺差过大矛盾,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抑制信贷过快增长,缓解流动性过剩等,国家各个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比如,央行5次调高存贷款利率,8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回收流动性,国务院大幅降低利息税率,以及相应的土地政策和税收政策等。

但是,在这一系列的宏观政策下,整个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仍然存在。从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整个经济快速增长是不争事实。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5%。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9%,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1.4%。房地产开发投资在中西部地区增长更是达到40%以上。还有,10月份M2增长达18.5%,不仅高于全年设定的目标,也高于2006年末的同比增长速度。而M2快速增长也说明了银行信贷增长快速。比如,1-10月份银行信贷增长达到3.5万亿元。个人住房消费贷款高达7000亿元以上。还有10月份的居民消费指数达到6.5%,通货膨胀上升压力不小。

从上述图景来看,整个中国经济基本上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甚至于过热的状况下。这也是中央为什么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关键所在,也是2008年要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关键所在。而经济过热的原因有许多,但较为重要的则是银行信贷增长过快,货币投放过多。因此,只有货币政策从紧,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状况。

可以说,随着2007年国内股市及楼市两大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国内CPI连续多月都跨上6%以上高度。尽管有职能部门认为,中国最近的物价上涨是结构性的。对此,我一直认为目前职能部门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解释比较牵强。因为,就目前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说,早就与快速变化的市场相差很远。它不仅表现这种指数的权重与类别基数与居民实际生活相差较大,而且也表现与国际通行惯例也差别很大。在这种情况下,这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体系当然面临的困境很多。比如说,为什么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只有涨到食品之后表现出通货膨胀率上升?如果不是食品的价格上涨,其他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则对这种指数的影响则很小。比如居住类的价格,随着这几年房价快速上涨,一直处于持续上涨态势下,但是,由于居住类的权重低及基数低,即使居住类价格在上涨,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整体地影响也不大。

假定我们在认可既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体系是在合理的条件下,那么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水平最为决定的因素当然是食品类。因为,从中国式的通货膨胀来看,价格上涨往往与权力远近有关,越是靠近权力的产品,其上涨时间就越早,上涨的速度也就越快。比如,这一轮的价格上涨就是从房价开始,就是从政府完全垄断的产品开始。当这些产品的价格上涨最后传导到食品类消费品时,这种与权力最远、市场最为弱势的产品的价格上涨就意味着中国的全面通货膨胀开始。因为,最后食品类消费品的价格上涨不仅在于有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成本性推动,有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上涨传导,也有市场最弱势者市场信息反馈、强化及整个市场预期的改变的影响。同时,当食品类价格全面上涨后又会出现新一轮的信息反馈传导到上游产品上,就会出现中国物价水平轮番上涨。因此,从这些现象来看,尽管目前国内消费品价格的上涨是由食品推动的,表面上是相对价格的调整,实际上是整个市场价格普遍上涨。中国通货膨胀已经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特别是,近期国际粮食价格、石油价格快速上涨,国内新一轮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要素价格内在化),公共服务价格行政性上调,农村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方面都造成国内消费品价格快速上涨压力,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更是不可小觑,更是不可以用物价的结构性上涨来解释。

更何况,物价结构性上涨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因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统计部门处理了结构信息以后的一个总量指标,是反映了某一个时期居民消费价格的总体水平。如果把一个清清楚楚的概念(比如CPI上涨的6.5%)再用一个“结构性”概念来界定,那么这不仅会把一个清楚明白的东西搞得含糊不清,而且容易引起市场误解,影响政府、企业、个人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特别是,当政府也对这种经济形势也做出“结构性”的判断时,那么政府就得出台“结构性对策”。可以说,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从紧的货币政策来反对通货膨胀作为明年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对的,也是把握到整个明年经济工作的核心。

还有,我们可以看到,近几年来的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是建立在快速的城市化、国内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的。如果说,房地产市场增长过快得不到一定程度的调整,特别是有些城市的房地产泡沫不挤出,那么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银行信贷增长过快、居民消费价格攀升是不可避免的。

对于国内房地产增长过快的问题,政府已经认识到问题严重性,特别是有些房价快速上涨过快所吹的房地产泡沫,政府更是有所认识。因此,2007年下半年以来,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整的政策。比如说,24号文件、359号文件、39号令、64号文件。这些文件尽管角度不同,针对问题不同,但是根本点就是在改变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模式,就是要让国内房地产市场成了一个解决民生问题的市场,成为一个解决与改善绝大多数居民居住条件的市场。可以说,如果政府对这个目标进一步强化及具体化,那么政府就会围绕这一目标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而从紧的货币政策对遏制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资及炒作也是最为重要的工具。目前房地产的许多问题,当然十分复杂,但是,如果能够银行信贷进行有效控制,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而且,从最近深圳、广州、北京、上海等地房地产市场透露出的信息来看,上述政策的效应正在显现。而上述政策最为核心的方面就是银行信贷政策的变化,通过银行信贷政策来遏制房地产投资与炒作,让房地产市场成为一个居住消费的市场。这无论是对民生还是对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货币政策的从紧就是要通过银行信贷的价格和数量工具来遏制房地产市场投资炒作。而稳健的财政政策,就是要加大对住房保障体系支持力度,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低档住房的供应关系,缓解房地产的供求关系。现在的问题是,各地方政府要从根本上来落实这些政策。如果国内房地产市场出现大的调整,那么中国经济投资过热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已经把握到问题核心,它也是化解当前经济生活中不少问题与矛盾好的切入点。而要达此两大目标,最为重要的是货币政策的从紧。而货币政策的从紧就是要通过价格工具及数量工具来减少货币的发行量,紧缩国内银行信贷规模;财政政策稳健就是政府加大对公共品的投入,现实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如果这样,就能够控制住两大资产价格泡沫,稳定物价水平,降低整个中国经济的风险,从而让中国经济真正走向持续稳定发展的轨道。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z/2013-05-02/13508.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2008年经济工作的核心与趋势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