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哲学

打印

跟着毛主席学习:科学对待马列主义

  1.jpg

泽东文集》第八卷收录了1959年2月14日毛主席会见智利《最后一点钟》报社社长马特的一篇谈话,这篇谈话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至今未变,个别结论可以改变”为标题。它清楚地表明了毛主席对待马列主义的科学态度,即我们必须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必须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既看到“马列主义至今未变”的方面、也具体分析个别结论是否适用,以便科学地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

必须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

马列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致力于实现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毛主席谈到,“中国的党一贯遵守马列主义的原则,因为它是普遍的真理”。他分析指出,马克思成功地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它既“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又“认为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这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和方法,坚持这些原理,才能真正揭示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本质,从而实现人类解放。所以,毛主席指出,马列主义指导中国人民找到了方向,确定了道路,提升了理论水平,中国革命从此走向了胜利。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坚持和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结果。在谈话中,毛主席详细指出,“马列主义应包含三部分:一、马列主义的哲学,这是理论基础;二、马列主义的经济学,这是用马列主义的观点来考察经济现象的学说;、马列主义的革命学说,比如关于阶级斗争、政党、无产阶级专政等的学说”。其中,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共产党的理论基础”,“革命学说”是“运用这个世界观来观察与解决革命问题的理论”。通过学习和运用马列主义世界观和革命理论,中国共产党认清了中国情况,找到了中国道路,取得了革命胜利。因此,马列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强大的思想武器,我们必须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

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

科学理论只有用之于具体实践,才能真正发挥科学理论的力量;具体实践也必须借助科学理论的指导才能更好的开展。马列主义作为科学理论,必须结合具体实际才能发挥其作用。毛主席谈到,中国的革命理论并不是完全照搬马列主义理论,“是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的统一”的结果,是真正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得到的。“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的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加以解决,俄国的问题只能由列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这是毛主席坚持的一贯立场,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曾经明确表述,马列主义在实践中被证明是对的,我们要学习马列主义的“本本”,但“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毕竟“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而马克思恩格斯也一再强调,他们“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只有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用之于中国的实际情况,才能找到适合中国的理论和道路,从而解决中国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重要的理论成果,实现了革命和建设的重大胜利。毛主席谈到,中国的两次革命“都是以共产党为领导进行的”,但并非马列主义所讲的“专政只能由一个政党执行”;我们的民主革命“可以说是几个政党联合进行的,但是以共产党为首”;社会主义改造则依据不同阶级状况制订了针对性对策,比如对农民阶级和手工业者采取的和平改造政策,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的“和平赎买”“公私合营”等等。这都是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中国化理论,成为毛主席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些理论使“我们逐渐取得了人民的拥护”,并最终实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用科学的态度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

坚持和继承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发展和更新马列主义的具体结论才是对待马列主义的科学态度。毛主席谈到,马列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是普遍真理,是“马列主义至今未变”的方面;同时又指出,有些具体结论是可以改变的,“例如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西方几个国家同时取得胜利的结论”,但是这并不能否定马列主义的真理性。一方面,马列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许多国家成立了共产党,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建立了新政权。这是马列主义的科学性特征,也是“至今未变”和“不能改变”的,需要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马列主义也是时代的产物,其具体结论也受到理论和实践的局限,随着具体情况的变化发展自然会出现不适用的可能,这就要求我们要因时因地因事制宜,不断发展和更新它的具体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对待科学的理论必须有科学的态度”,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推动马列主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x/2019-11-02/59558.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黄明娥 更新时间:2019-11-03 关键字:哲学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