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哲学

打印

朱佳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泛滥态势

  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第三届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主席朱佳木(资料图)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22日电日前,主题为“马克思主义与历史研究”的第三届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在东北大学召开。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论坛主席朱佳木在致辞中指出,历史研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离不开历史研究。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在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参加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斗争。

  朱佳木说,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无一不是建立在历史研究基础之上的。无论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主义,还是亚当·斯密、李嘉图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都是历史研究的成果。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对它们进行革命性改造,创造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也缘于对历史的大量考察和深入研究。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能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历史研究同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马克思主义一经创立,便在历史研究领域引起了自史学产生以来从未有过的革命性变革。它对人类历史发展所作出的科学解释,让以往的天命史观、循环论史观、英雄史观、进化史观等形形色色的唯心史观相形见绌,使“过去在历史观和政治观方面占支配地位的那种混乱和随意性,被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指导和影响下,涌现出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产生出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成果,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和史学学派。

  朱佳木指出,一段时间以来,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历史学家、历史研究受到来自唯心史观阵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质疑、非难和攻击。与此同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泛滥态势。在这股思潮影响下,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几乎没有一个事件不遭到攻击和否定;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始人到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从为人民解放流血牺牲的烈士到新中国建立后各条战线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从封建和半封建时代率领被压迫人民反抗地主阶级压迫的农民起义领袖和资产阶级革命家到抵抗异族侵略的民族英雄,几乎没有一人不遭到污蔑、诽谤、丑化、调侃、戏弄;反过来,从镇压人民革命的刽子手到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大汉奸,从阻挡历史前进的封建统治者到没落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从在中国土地上建立“租借”、“开拓地”的殖民主义势力到帮助帝国主义实行经济侵略的买办,几乎无一人不被美化、歌颂、辩护、翻案。这股思潮无论以什么形式出现,都是当今意识形态领域内阶级斗争的反映。

  朱佳木强调,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同时高度重视警惕和反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一论述充分说明,所谓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是历史学领域里的学术思潮,更不是什么学术派别,而是一股由国内外敌对势力制造和鼓动,以推翻共产党领导和改变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以否定和“告别”革命为核心,以伪造、篡改、歪曲、恶搞历史或将历史碎片化、片面化为手段,在社会舆论界特别是网络、报刊、书籍、讲堂上流传、漫延的政治思潮。面对这股思潮的泛滥,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绝不能袖手旁观、视而不见,而应挺身而出、积极战斗。他希望大家要进一步认清人类历史发展的大势,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进一步认清斗争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学习鲁迅的精神,增强斗争的韧性;进一步认清自身的责任,提高研究能力,在加强说服力上下功夫,从而更好地担负起阻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责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会议在一天半时间里,围绕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研究、唯物史观与历史人物评价、历史虚无主义实质、中外史学思潮评析等问题,听取了大会发言,进行了分组讨论。与会专家学者们表示,面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严峻挑战,要更加全面和准确地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在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斗争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繁荣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历史依据和智力支持。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x/2015-08-23/3365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左翎飞 更新时间:2015-08-24 关键字:哲学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