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哲学

打印

马也:论新自由主义的帝国主义

论新自由主义的帝国主义


马 也 

   

    二十世纪末以来,随着苏联解体和新自由主义风靡全球,“帝国主义”这一概念在主流媒体和研究著作中基本消失。主要是2001年“9?11”事件以后,以美国出兵侵略主权国家伊拉克为标志,出现“新帝国主义”的概念。
    但是最早是美国媒体,在热热闹闹地、煞有介事地进行着这样一种讨论:美国到底是“帝国”还是“帝国主义”呢?日本媒体有一项通过美国报道检索进行的调查,仅仅在2003年的两个月里,涉及到“美国和帝国”这个关键词的报道,就达300多条。⑴与此相关的另一个讨论题目是:美国是不是已经或正在从新自由主义转向新帝国主义呢?
    我们遇到了偷换概念的把戏。
    可以在两个不同层次上理解“帝国主义”:它是一种思潮、战略、政策;它是一种社会形态、社会性质。所谓新帝国主义,也是帝国主义。
    新自由主义则属于帝国主义的或者说帝国主义在一定阶段所采用的思潮、战略、政策。
    从新自由主义转向新帝国主义,其字面含义可以理解为指从一种战略、思潮、政策转向另一种战略、思潮、政策,也可以理解为指从一种战略、思潮、政策转向一种社会形态、社会性质。但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叫做自由主义或者新自由主义的社会形态、社会性质,后一种理解在逻辑上不能成立。然而无论前一种理解或是后一种理解,都隐含着一堆错误的命题:新自由主义不属于帝国主义,推行新自由主义的美国不是帝国主义,现在没有帝国主义。这是伪问题。这种讨论由美国制造、发端和确定主调,正在全球蔓延开来。
    堆积如山、瞬间变幻、花样百出的名词术语,经常使读者在眼花缭乱、不知所云的概念夹缠和展销中东西莫辨,找不到问题的症结。在本质上,问题恰恰集中于美国社会的帝国主义性质和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帝国主义性质。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已经100多年。世界工人阶级、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的斗争,从帝国主义挑起的两次世界大战中拯救了人类。第三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迫使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在所有这一切以后,正是在美国为首的国际帝国主义向世界工人阶级、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刮起疯狂的阶级复仇、民族复仇的旋风的时候,正是在美国推行全球美国化而这种美国化不过是帝国主义全球化的别名的时候,美国这个确定无疑的帝国主义国家是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它所采取的新自由主义政策是不是帝国主义政策,反倒成为需要重新讨论一番的问题了。这是对历史和现实的嘲弄,是对世界人民伟大历史创造力的亵渎。这种现象表明的是,美国和它的全球化制造的人类认识能力和政治辨别力的退化,已经达到怎样的程度!
    患什么病,总是不由自主地唠叨什么病。由于“帝国主义”已经成为掠夺、屠戮、罪恶、反人民、反民主和反进步的同义语,一个全人类共同认可的贬义词,越是帝国主义者,就越是在按照帝国主义行事的同时讳言帝国主义,或者挖空心思编造一套帝国主义如何进步、如何积极的谎言。
    2002年6月1日,布什正是在提出“先发制人”战略和开列“邪恶轴心”名单的西点军校讲话中,声称“美国并不是一个需要扩张的帝国”。同年11月,他对聚集在白宫的退伍军人讲话,再次表示“我们并没有建立一个帝国的企图”。他的主要助手、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也说,“我们不是帝国主义者”。
    一些媒体文章在呼应布什和拉姆斯菲尔德,另一些文章则显然对这两位的此地无银三百两式的表白,进行挖苦和调侃了。《华盛顿邮报》评论家S?马拉比的文章标题为《不得已的帝国主义者》。文中援引克林顿时期著名政客劳伦斯?萨默斯的话说:“美国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非帝国主义的超级大国”。⑵除了这里的“不得已的帝国主义”,还有“不情愿的帝国”、“仁慈而自由的帝国”⑶、“不敢说出名称的帝国”⑷、“不想成为帝国的帝国”⑸,等等。
    美国1776年建国时候13个洲,在100年的时间里通过战争、强行吞并等手段,国土面积扩大10倍。帝国主义的扩张,成为它的全部历史的主旋律。它参与列强瓜分世界的争夺,推行“门罗主义”和“金元外交”,控制、奴役和掠夺拉美各国并把扩张之手伸向其他大洲。在亚洲,首先占领菲律宾,然后和几个列强合伙瓜分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遏制苏联,同苏联全球争霸40年。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不断发动新的攻势,企图确立和巩固全球永久霸主的地位。帝国主义,无论作为一种历史运动过程、一种战略和政策、一种意识形态或是一种社会制度,加之于美国,都最贴切不过。
    如果寻找今天美国作为帝国主义的精神的、思想的领袖和权威的谋士,人们很快就会发现,他们是一些对白宫政策走向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这就是布热津斯基、基辛格和布什政权中新保守主义的政治明星。
    布热津斯基几乎所有的书籍和文章,说来说去就是一个意思:美国必须通过控制欧亚大陆控制全球。首先需要控制的,是东南欧、中亚、南亚、近东和海湾地区组成的“不稳定弧”,夺取“欧亚桥头堡”,使这一地区永远不会出现向美国挑战的力量。布什在中东、中亚的每一个战略步骤,都烙着布热津斯基的印记。布热津斯基一再谈到罗马帝国、不列颠帝国甚至成吉思汗帝国。在他看来,如果要进行对比,那么美国在全球的实力和覆盖面,是史无前例的。
    在各家各派议论世界经济、政治、军事力量和其他方面的种种不平衡状态的时候,基辛格强调的是,人类历史上本来极少出现均衡体制,历史长河中帝国是最常见的统治形态。此人似乎懂一点辩证法: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他的不平衡论,无非归结为美国霸权主义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于是既然是帝国,那就没有必要维持力量均衡。帝国不需要国际合作体制。在他看来,美国需要进行的战争,是一种“既无前线也无地理范围的战争”。⑹
    《华盛顿邮报》一篇文章认为,“尽管乔治?布什不愿意承认这一事实,但美国今天确实已经成为一贯强权帝国,一心想要建立美国式的世界和平。假装不是这样,是没有意义的。事实上,既然我们更深地陷入诸如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历史上的帝国竞技场,坚持假装不是这样,只会招致灾难。”⑺我们已经举出S?马拉比的《不得已的帝国主义者》。也是这篇文章,还提出“对布什政府来说,新帝国主义的逻辑极有说服力,布什政府不能拒绝这一逻辑”,“帝国时代已经到来,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只不过有责任扮演领袖的角色”。
    应该说,从2001年的“9?11”事件起,在美国政界和舆论界,“帝国主义”、“帝国”已经一改其此前的负面色彩而被赋予正面意义了。

    在9月之后的美国,“帝国思维”的概念从一个负面的、批评性的符号,变成了正面的、建设性的符号。现在,甚至连温和的、有威望的报刊,如《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也在100年来首次开始不是以习惯性的自由主义的批评语气提起有关帝国、帝国思维、帝国重担的话题,而是像在谈论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一样。??????
    古希腊罗马的历史就在几个月里变成了显学。在美国,现在可以见到关于“罗马统治下的和平”对世界的积极影响的文章。这些文章的潜台词不言自明:新帝国已来到了当今世界,世界应该从它身上找到进步的征候和条件。“美国统治下的和平”这个概念去掉了(至少对美国人来说)本身的负面含义。一向克制的《华尔街日报》找到了热心的受众。它写道:“美国不应该害怕为了和平的残酷战争,如果发动战争是为了自由帝国的利益”。
     “帝国”这个词发生了最大的变化。几年(甚至几个月)以前,极少有人敢于说出这个词,并且给予其正面的意义。现在谈到美国在各地的司令官时,像是在谈论“地方总督”一样,而美国的“责任”和面临的威胁也与以前的世界帝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华盛顿制定规则,全世界必然遵循这些规则。⑻

    ——今天的美国,是一个在全球实行超级垄断的国家。美国的垄断,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转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性标志。这种垄断,包括全球政治权力垄断、文化权力即意识形态垄断、资源垄断、市场垄断、科学技术垄断、金融垄断。所有这些方面的垄断,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空前的。各大洲都已经有许多研究者,正确地把美国帝国主义的当前特征,概括为金融垄断资本主义。
    ——今天的美国,是一个在全球进行抢劫和掠夺性积累、靠世界养活的国家。使这个国家的存在和维持的,主要不是它所鼓吹的发达生产力和所谓自由市场,而是抢劫和掠夺性积累。其中包括资源、市场、廉价劳动力人才和超级利润。美国及其操纵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实行的私有化和金融投机,导致世界范围的新的“圈地运动”。美国不是靠自己而是靠世界供养,劫持整个世界为自己的泡沫经济和侵略战争融资,使世界经济空前失衡。
    这是美国人自己也不得不承认的。苏联共产党与戈尔巴乔夫分道扬镳的另一位领导人利加乔夫说:

    我也到过美国,并在7所大学里发表过演讲。当我对他们说,他们是靠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而生活时,他们当中谁也没有提出反驳。当然,美国人民是天才的人民,他们工作得很好,不过,他们的生活基本上依靠其余的一个世界。⑼

    按照1992年6月世界环发大会期间公布的数字,美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4.7%,但是消耗世界石油的40%、天然气的36%、铝的46%、锡的25%、铜的23%、铁矿石的22%。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美国每年的消费比其产出多出7000亿美元。流行的说法是:“亚洲借钱、美国花钱”,“亚洲生产、美国消费”,“依赖外部供应、专门进行消费”。法国一家报纸径直把这种现象称为“惯例”,“惯例已经形成:从2000年开始,发展中国家一直在年复一年地为最发达国家经济提供资金支持,也就是说,在为由美国、日本和欧盟国家组成的最发达国家集团提供资金支持。总的说来,从北方流向南方的资金少于从南方流向北方的资金。穷国的储蓄居然在救援富国!”⑽该报把这种“惯例”称为“南北新关系”。从1980年到2000年,第三世界国家流向西方发达国家的资金,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马歇尔计划资金的40倍。美国出口增长的70%靠穷国。
    美国文章如此评价美元霸权问题:“有关我国对外依赖性的一个最令人震惊的例证,就是美国的贸易赤字。美国仅在2003年对日本和中国两国的贸易赤字就总计为1900亿美元。此外,有近一半的美国长期国库券掌握在亚洲人手里。”⑾这种美元霸权不仅剥削穷国,同时也剥削其他西方国家。
    美元霸权利用目前国际金融体制制造对它的依赖。澳大利亚一家网站文章指出,美国经常项目帐户赤字超过5000亿美元,接近其国内生产总值的6%,需要从世界其他国家每天流入25亿美元。外债3万亿美元左右。亚洲国家中央银行力图通过购买美元资产以控制其货币价值。如果美元相对于某种货币下跌10个百分点,就可以导致其等同于10%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外汇损失。⑿美国金融霸权导致的这种依赖是致命的。
    ——今天的美国,是一个靠“虚拟经济”(它被吹嘘为“新经济”)勉力维持的国家。巨大的金融泡沫一方面成为食利者得到天文数字般的财富的源泉,一方面成为吞噬这个国家的无底的黑洞。同时存在的是实物经济的严重衰退。证券化即财富以股票的形式存在和流动,极大地增加了经济运行中的投机性和脆弱性。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国民经济和GDP衡量,美国的金融-保险-房地产业首次超过制造业。最富的1%,掌握着美国私人股票总量的45%。美国一家杂志一方面把美国称为“一个收取贡税的食利国家”,一方面详尽论述美国实物经济的衰退,称之为“非工业化国家”。⒀
    ——今天的美国,是一个靠军事手段和战争维持全球霸权的国家。美国的真正的经济增长,只在于与国防、军备有关的的生产和销售领域。它以2000亿美元的巨资,构建把士兵、情报、武器系统融为一体的世界战争网。它是唯一通过全球五个军事指挥部来来充当世界警察的国家。它在世界各大洲和各大洋拥有大量的军事基地和上百万名军人的武装部队。2005年,它的军费预算超过除它之外世界所有国家军费预算的总和,是占世界军费预算第二位的俄罗斯的6倍,是7个被它指为“无赖国家”、“邪恶轴心”国家军费预算总合的30倍,是它一再散布对它构成威胁的中国的军费预算的18倍。如果按人均军费开支计算,它是中国的77倍。⒁它在全世界它认为需要的任何地方挑起战争和武装入侵,并且成为任何一种具有一定规模的局部战争的背后指使者和参与者。任何地方的战争,对立各方都在使用标有“美国制造”字样的武器相互残杀。它已经成为今天世界公认的战争的根源和最大的暴力输出国。
    ——今天的美国,是一个政治上极端地反民主、反自由,热衷于物质消费、感官刺激因而道德沦丧的国家。日本一家报纸刊出一位法国历史学家的文章,指美国不仅“世界民主核心的风采不再”,而且成为“世界混乱的根源”。⒂布热津斯基的《大失控与大混乱》,尤其表示对美国“丰饶中的纵欲无度”及其固有的腐败的深深忧虑。
    ——今天的美国,是一个越来越走向衰退,国内人民不满、世界人民厌恶和憎恨的国家,一个无助于世界历史进步而且成为这种进步的最大阻力的国家。
    两位作者迈克尔?哈特和安东尼奥?耐格里的《帝国》一时风靡全球,冒出一种仿佛颇有新意其实破绽百出的提法。他们发明了“帝国”而不“主义”的奇妙理论,说他们的“帝国”是“帝国主义之后”的产物,现在存在“帝国”却不存在“帝国主义”。按照他们的说法,“帝国”在空间上没有界限、时间永恒、在社会上无所不包、在政治上没有中心。这里所谓政治上没有中心,纯属谎言或痴人说梦,其他各项倒也具有现实性。这个现实的“帝国”,不过是帝国主义的另一种表述,唯一所指就是美国。美国学者批判这种模糊美国帝国主义性质的奇谈怪论,称“哈特和耐格里所看到的彩虹,只不过是掩盖星条旗的海市蜃楼”。⒃
    关于美国作为帝国主义的新的特点,特别是解体苏联以来的新的特点,人们仍然有不同的认识。这是值得讨论的、有趣的问题。
    比如2004年1月在印度举办的第四届世界社会论坛上,印度作家阿伦达蒂?罗伊发表演讲,就指出美国发动战争、操纵媒体、垄断资源、封锁经济、培植代理人,这种新帝国主义不过是“老帝国主义的改进版”。⒄
    比如著名埃及学者萨米尔?阿明,就在《每月评论》上提出多元帝国主义、集体帝国主义这样的概念,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集体帝国主义取代了永久冲突的多元帝国主义,美国的霸权主义植根于新集体帝国主义体制。⒅
    与此有关的,是法国“马克思园地”网站的一篇文章。该文指出,帝国主义表现为最发达的、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拥有控制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能力。“在二十一世纪初期的国际社会里,所有资本主义大国与外围的关系都是帝国主义式的关系。但争斗仍然存在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尽管以战争形式表现出来的公开对抗已不再是一个核心特征。美国相对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立场是霸权主义的。因此,帝国主义国家对其他国家的统治必须被理解为一种双层体系:帝国主义国家对其他国家的统治,帝国主义集团的领导对其他成员国的统治。”⒆
    我们这个世界太热闹,一种人和另一种人即使面对同样一个简单的事物,认识之间的距离也经常遥远到仿佛地球和火星之间的距离。这不奇怪。这里的世界社会论坛、美国的《每月评论》杂志和法国的“马克思园地”网站,都会被认为属于左翼,会被一些带有偏见人指责为带有偏见,因此认为说服力不足。那么好,我们还是来引述一些别的意见。
    两位英国作者泽乌尔?萨达尔和梅尼尔?W?戴维斯,著作甚丰,倒没有人说他们属于某派某家。他们的一本《谁在恨美国?》就认为,美国的新帝国主义,“与过去几个世纪以来扭曲世界3/5人口梦想的各种各样的的帝国主义相比,虽有不同,但并无本质区别。事实上,美国是以前所有帝国主义的集合体”。⒇还可以举出决不会被划属左翼的美国的《纽约时报》和在这里就美国帝国主义问题发表意见的几位同样不会被划属左翼的教授们的文章。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伊格纳蒂夫的文章说:

   除了“帝国”这个词,还有什么词,能够用来形容美国变为现在这个可怕东西?她是唯一通过全球五个军事指挥部来维持世界治安的国家。她在世界四块大陆上拥有100多万名军人的武装部队。她在每一个大洋上都部署了巡逻的航母战斗群,保证了从以色列到南韩的生存。她主导着全球贸易和商业活动,而且还向全球各国人民的头脑中灌输了大量美国式的愿望和梦想。然而,作为一个帝国主义势力,不仅仅意味着美国是最强大的国家或是最遭人憎恨的国家。它意味着美国要在这个世界上维持帝国主义行事方式,并且按照美国的利益需要来这么做。它意味着制定出美国希望的规则(包括从市场规则到大规模杀伤力武器方面的规则)。而同时还要让自己不受那些对美国不利的规则的限制(如为气候变化而制定的“京都协议”和国际刑事法庭)。它还意味着美国接替了那些二十世纪衰败帝国(奥斯曼、不列颠、苏联)的帝国主义功能。(21)

    2004年,《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发表《消灭(还是不消灭)美帝国!》。耶鲁大学历史和政治学教授约翰?刘易斯?加迪斯认为,“我们已经是一个帝国”,“我对美国是一个帝国的看法毫无疑义”。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保罗?肯尼迪说,“事实是大多数国家都认为我们是帝国,更不用说专横霸道了”。他们对自己的国家是不是一个“自由的帝国”、“负责任的帝国”、“强大而不专横的帝国”提出疑问,而且忧心忡忡地讨论着美国的衰落和力不从心。
    同一期《纽约时报?书评》周刊,还有一篇加迪斯评论尼尔?弗格森所著《巨人:美帝国的代价》的文章,题为《现在最后的帝国——一位英国历史学家认为既然美国是一个帝国,它就应当更好地熟练运用帝国主义》。(22)
    无论他们怎样地对美国寄予厚望和怀着怎样的意愿,作为学者总还算够格,在美国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这个基本事实面前,拿出的不是问号和一堆摸棱两可的欺人之谈,而是肯定的、清晰的、符合实际的判断。
    一位俄罗斯学者发出呼吁,指出需要高度关注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现实意义。他说,“帝国主义作为一种现象并没有消失,尽管戈尔巴乔夫力图否认这一点。垄断变得更为强大。金融剥削变成最精巧的剥削形式。银行体系成为决定世界经济发展趋向的主要神经枢纽。帝国主义从民族的转变为全球的。”(23)
    随着苏联解体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随着大批大批的前马克思主义者、前共产党官员的转向与退缩,在他们那里,马克思主义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已经被束之高阁。一些见风转舵的好汉,甚至不惜以公开嘲弄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作为自己“咸与改革”、正在与时代一道前进的筹码,去向帝国主义者邀宠请赏。依附于帝国主义、参与对本国人民进行盘剥的第三世界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也以各种方式竭力否定或回避帝国主义是我们时代重要世界历史现象的事实,否定和回避美国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这一事实,直到宣传美国这个帝国主义国家和整个帝国主义社会形态的“腐而不朽”、“垂而不死”,颂扬它们的无限生命力。这就势必连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头号军师布热津斯基,也要瞧不起了。
    他们仿佛在不经意间“忘记”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的理论,或者轻俏地抹去列宁。但是历史对他们的嘲笑在于,无论现实进程本身,或是关于帝国和帝国主义、关于美国是不是帝国主义的全部争论,都不过是在从不同的方面和伟大列宁对话。当代世界历史运动的道路,始终没有越出列宁科学地揭示的客观规律。
    一个世纪以前的美国,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相比,还有着较大的活力。今天,唯一超级大国和霸权主义的地位,它的所有战略和政策,都在使它比任何时候和任何帝国主义国家,都集中着更多的、更深痼疾的和更不可能摆脱的帝国主义的特征。
    郑重的科学研究拒绝打卦算命,而且没有根据说帝国主义的美国会在近期的某年某月突然崩溃解体。正如列宁所说,如果以为帝国主义的腐朽趋势排除了资本主义的某些迅速发展,那就错了,“在帝国主义时代,某些工业部门,某些资产阶级阶层,某些国家,不同程度地时而表现出这种趋势,时而又表现出那种趋势。整个说来,资本主义的发展比从前要快得多,但是这种发展不仅一般地更不平衡了,而且这种不平衡还特别表现在一某些资本最雄厚的国家(英国)的腐朽上面。”(24)这里只需要把括号中的“英国”改为“美国”,就完全适用于今天了。
    苏联解体前夕,中国共产党的老一代革命家、以其丰功伟绩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建树得到全党尊敬的陈云同志,特别谈到列宁论帝国主义的五大特点:从自由经济到垄断经济,从工业垄断到金融垄断,形成财政寡头,然后是资本输出,分割殖民地,最后就要打仗。他说,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列宁论帝国主义的五大特点和侵略别国、互相争霸的本质,是不是过时了?我看,没有过时。
    列宁写这篇著作的时候,帝国主义国家为瓜分殖民地而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没有结束。战争并没有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基本矛盾,却引起了无产阶级的革命。
    从历史事实看,帝国主义的侵略、渗透,过去主要是“武”的,后来“文”、“武”并用,现在“文”的(包括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突出起来,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国家搞所谓“和平演变”。
   那种认为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已经过时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非常有害的。
这个问题,到了大呼特呼的时候了。(25)

    以新自由主义作为主要政策、战略、思潮的西方全球化,本质上是过去帝国主义关系的继续。它没有改变帝国主义的性质、没有取消帝国主义的存在,而是使它得到一种新的实现形式。
    人们喜爱或者说天然地倾向于自由,一见“自由”,何况是“新自由”,未尽其详,就糊里糊涂地兴高采烈、欢天喜地,在它的话语霸权下生吞活剥。恰恰在新自由主义主导世界的时候,人类遇到一幕奇特的闹剧:正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时代,它却鼓噪起重新私有化和自由市场、自由贸易、自由竟争了。难道出现一种奇迹,垄断资本主义现在自动放弃垄断,实现向自由资本主义的回归吗?
    现在人们看到的所谓新自由主义的“自由”,不是早期资产阶级用资本主义枷锁取代封建主义枷锁的自由,主要也不是资本主义形成时代用资本主义私有制剥夺小生产者私有制的自由,而是一种新的条件下的原始积累的自由。剥夺的对象,主要是1917年十月革命以来世界工人阶级、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经过艰难斗争所取得的成果,其中既包括由于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实现民族独立、国家主权而获得的政治的、社会的权利和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工人阶级、人民大众的某些社会权利和物质福利。这是颠覆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成果、重新确立和修复全球帝国主义统治体系的自由,是剥夺者被剥夺之后的复仇的自由,因此是垄断资本独有的、空前疯狂、野蛮、残酷的自由。
    西方的坦率的政治家并不讳言新自由主义同帝国主义的内在联系。布莱尔的外交政策顾问罗伯特?库珀,在作为新帝国主义论的始作俑者撰文提出这一理论的时候就说,美英全球战略目的,是建立大英帝国和罗马帝国那样的、以美国为核心的新帝国主义全球秩序,对内实行他们的文明准则,对外包括对中国实行“先发制人”一类的“丛林规则”。他说,帝国主义并不是离开现实的新东西,它在现实中已经存在,在推行新自由主义中功不可没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就既是西方首先是美国的“准政府”,又是“全球经济帝国主义”的实例。
   法国左翼人士达尼埃尔?韦尔内评论库珀“后现代帝国主义”的提法,直接把美国的“后现代帝国主义”叫做“自由主义”。
    当新自由主义被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时候,它主要论证的,就是扩大社会不平等,加剧社会两极分化,全球资源、市场、劳动力集中于垄断资产阶级手中的历史合理性和不可逆转性。当它作为一种现实的战略或政策的时候,人们看到是二十世纪末以来人类历史向十九世纪的倒退。
    里根在举起他的新自由主义旗帜的时候,就明确宣布,他的目的是“整治第三世界”和“重新征服第三世界”。西方劳动者,首先是第三世界人民完全清楚,新自由主义怎样通过各种各样的经济法规即他们的所谓“国际惯例”,确保穷者更穷、富者更富,制造、巩固和扩大世界的鸿沟。为什么美国对孟加拉生产的成衣征收的关税,比对英国高出20倍?为什么象牙海岸和加纳等出产可可豆的国家,如果企图把可可豆加工成巧克力,将会立即被高额的关税排挤出国际市场?为什么出产世界90%可可豆的国家,所生产的巧克力只占世界产量的5%?为什么富国巨额补贴本国农民,却要求像印度这样的穷国取消所有的农产品补贴?为什么在洗劫了大量国家资源以后,前殖民地国家却变成了强盗的债务人?这一切都被宣扬为新自由主义的丰功伟业。但是如果说这还不是典型的帝国主义行为,那么它是什么呢?
    西方主流媒体把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归结为商品、资本、生产和技术的全球流动。事实却展现给人们,全球化的主体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国际垄断资本,全球化的客体是世界工人阶级、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垄断资本及其操纵的跨国公司,不论在广度或是深度上,不论在国内或是全球,对工人阶级、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的剥削正在空前地加重,资本无论作为物质形态或是作为社会关系都在空前地扩张。
    商品、资本、生产和技术的全球流动,和下述现象成为同一过程。这就是,亚洲、非洲、拉美仍然专门提供资源、市场、廉价劳动力和初级货物的出口,被迫接受附庸的地位、环境污染和惊人的剥削率。利润和好处流向资本,贫困、疾病、灾难、受侮辱、被剥夺流向工人阶级、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在这种单向的全球流动中,没有所谓“双赢”和“共荣”。
    在这种全球化中得到好处的人们,宣扬资本的万能和贬低劳动,高歌赞颂不平等的加剧和贫富差距的扩大,用博士教授的头衔、名目繁多的奖项和大部头著作,堆积谎话、废话、套话,论证所以如此的“别无选择”、“不可逆转”。我们要说,连这种话语霸权本身,也是一种侵夺人们思想自由和社会选择自由的帝国主义行径。
    迄今为止,委内瑞拉是从第三世界崛起,摆脱新自由主义危害、呼吁转向“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的唯一国家。关于新自由主义同帝国主义的关系,倒是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有一番透彻的见解:

    新自由主义的话语得以逐渐消灭了一个词汇、消灭了一个定义——帝国主义。而正是这个词汇和定义,许多年来曾引导世界人民看清事物的本质。已经有许多年没有人提帝国主义了,全球化的话语谴责这个词的使用,将之冷冻起来。我认为,应该重新把它摆到为正义、平等和自由而斗争的人民所使用的字典的第一页。我们应该反对一切帝国主义的行为。(26)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新自由主义帝国主义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新自由主义的帝国主义天天制造全球罪恶的时代,我们却不得不再来讨论是不是还存在帝国主义、美国到底是不是帝国主义、新自由主义是不是属于帝国主义这样一种本来无须讨论的——或者时尚家讥刺为“小儿科”的——问题,为此花费精力、时间和篇幅。这是一种悲哀。
    然而这又使我们再次找到了时代倒退的证据。


注释:
⑴《不想成为帝国的帝国》,日本《日本经济新闻》2003年2月18日。
⑵S?马拉比《不得已的帝国主义者》,美国《外交事务》2002年3/4期。
⑶见《美国的帝国困境》,美国《外交》2003年11/12期。
⑷《不敢说出名称的帝国》,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003年4月13日。
⑸《不想成为帝国的帝国》,日本《日本经济新闻》2003年2月18日。
⑹基辛格《回到界定世界新秩序上来》,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004年11月6日。
⑺《我们拥有强权,现在如何使用它?》,《华盛顿邮报》2003年4月20 日。
⑻《在新帝国的庇护下——美国相信自己的例外性》,俄罗斯《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2002年第11/12月号。
⑼《最后一名布尔什维克——访叶戈尔?利加乔夫》,俄罗斯《星火》2002年4月22日。
⑽《南北新关系》,法国《费加罗报》2004年4月22日。
⑾《美国沦落为一个严重依赖他国的国家》,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04年2月9日。
⑿《入侵伊拉克与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的危机》,澳大利亚http://www.wsws.org网站2005年1月17日。
⒀《关于战争与帝国的政治经济学》,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2004年夏季号。
⒁《谁更具威胁,中国还是美国?》,西班牙《起义报》2005年6月29日。
⒂《美国才是世界混乱的根源》,日本《朝日新闻》2004年2月4日。
⒃《〈帝国〉的幻象》,美国《每月评论》2004年6月号。
⒄阿伦达蒂?罗伊《新帝国主义的主要特征》,世界社会论坛网站2004年1月17日。
⒅萨米尔?阿明《美帝国主义、欧洲和中东》,美国《每月评论》2004年11月号。
⒆《二十——二十一世纪之交的美帝国主义经济学》,法国“马克思园地”网站2003年12月8日。
⒇泽乌尔?萨达尔、梅尼尔?W?戴维斯《谁在恨美国?》第147页,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21)迈克尔?伊格纳蒂夫《负担》,美国《纽约时报》2003年1月5日。
(22)《消灭(还是不消灭)美帝国!》,美国〈纽约时报?书评〉周刊2004年7月25日;《现在的最后帝国——一位英国历史学家认为既然美国是一个帝国,它就应当更好地熟练运用帝国主义》,同上。
(23)瓦连廷?克罗米伊采夫《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思想:实践的检验》,俄罗斯《对话》1996年第12期。
(24)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卷第685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5)《帝国主义本性没有改变》,《陈云文选》第3卷第370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6)查韦斯2004年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演讲,见刘承军《拉美左翼思想动向》,《拉丁美洲研究》2004年第5期。
(《环球视野》)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x/2013-05-02/15802.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论新自由主义的帝国主义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