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哲学

打印

刘永佶:统治阶级会否认阶级的存在

 

刘永佶:统治阶级会否认阶级的存在

阶级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1、确实像实证主义者所说,用以经验为根据的方法,是感觉不到“阶级”的。因为阶级是一个总体性的存在,就像国家、人性等我们涉及的许多范畴一样,都无法用实证主义所要求的方法感知和经验。这并不等于阶级不存在。如果按照实证主义的方法,几乎所有社会科学的范畴都是不存在的。然而,在实证主义的体系中,他们只是不承认阶级,而其它的范畴还承认,甚至大量使用“人性自私”之类抽象的语言。这就是西方的实证主义在历史观上、在社会科学上的自相矛盾。

   对于实证主义,我们应该看到他的可取之处,即强调经验、强调收集材料,这在方法上是相当重要的。但它对理性,对抽象思维的否认与排斥,却使之保持在一个很肤浅的层次上。要注意的,倒不是西方实证主义对阶级的否认,而是中国今天个别人别有用心地用实证主义加实用主义的观点来否认阶级的存在。

    2、凡是已经取得统治地位的阶级,它就会否认阶级的存在,今天的中国,之所以出现否认阶级存在的倾向,这里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一个是认识的原因,再一个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但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列宁曾经说过:“一个社会集团对另一个社会集团的劳动的占有,这是阶级的实质。”这正是某些人所不愿承认的。因为在现实的中国确实就存在着一个集团或群体对另一个群体的劳动成果的无偿占有。

    3、阶级的存在是由于社会结构决定的,同时阶级分析的方法也是研究社会所必须的一种方法。所以阶级这个概念,是现实社会存在的一个总体性概念,对阶级的规定,是研究社会的必要的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探讨阶级问题,在历史观上是非常重要的。

   阶级势力是阶级矛盾在社会形态中表现出的态势。阶级势力是以阶级划分为根据,但阶级划分并不等于阶级势力。阶级势力是错综复杂的,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有一部分人是错位的。而且在阶级势力中,以经济为基础,政治、文化都发挥作用。所以当咱们探讨阶级构成的时候,经济、政治、文化应该是统一的。但是,如果对社会的个体成员进行阶级划分的话,标准还应是他在经济上的地位与权利等。

   之所以要提出阶级势力这个概念,是要从阶级这个概念转化到阶级矛盾这个概念。当分析阶级矛盾的时候,恰恰是从势力对比才能看出阶级矛盾,再下一个概念就是阶级斗争了。

   目前,对阶级这个范畴的规定,基本上是认为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是阶级的基础,也是阶级划分根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标准。而您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在阶级的规定上,只注重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是不够的,还应包括非生产资料的财产所有权和对劳动力的所有权,其中特别是突出了劳动力所有权的重要性。

   这里所说的划分阶级是指确定个人阶级成分,并不是从社会总体的角度划分阶级构成、阶级势力。

    4、阶级就是总体中个体权利层次的界定,是从权利所规定的总体社会地位的层次。处于相同权利层次或社会地位者,就构成一个阶级。

   阶级作为社会总体结构的组成部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内容,经济是基础,但政治、文化绝非可有可无。阶级的政治存在表现在权利上。阶级的文化存在,最重要的就是阶级意识。

   关于阶级意识,卢卡奇在理论上的贡献是非常重要的,他把阶级意识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这对深入认识阶级这个范畴是必要的。

    5、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社会,你可以谈阶级的文化统治,但谈不上文化上的阶级对立,而且政治上也没有对立。只有在特殊条件下,比如说农民起义时,才能显示出被统治者的阶级存在,在平常是表现不出来的。到了资本主义社会,雇佣劳动者形成了自己的阶级意识,同时这个阶级意识也是其成为阶级的重要条件,这样才有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资本主义社会也不仅只有两个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只是主要的阶级。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无产阶级”是指无资产的雇佣劳动者阶级。

    6、进入到民主劳动社会以后,还会有阶级,但阶级关系可能要发生一些变化,在将来的民主劳动社会里也会因社会分工与职业差别造成权利和社会地位的差别,进而形成不同的阶级。这些阶级有差异,也会有矛盾,但不至于形成对抗。

   阶层是更细的划分,是在阶级这个大的范畴内,为了进一步分析矛盾而再分成几个阶层。

   我们现在可以先不对民主劳动社会成熟阶段的阶级做出界定。到那时有阶级就划分,没有就不划分。也可以分成阶层,这并不影响总体性阶级概念的规定。但分析现实的中国,它现在还处于民主劳动社会的初级阶段,阶级还是有的。

    7、谈到社会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都可以作为社会总体结构。而阶级结构是社会总体结构中基本的、主干性的结构。另一个较为重要的社会结构就是民族结构。阶级结构与民族结构是已有的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两个结构。

   阶级结构对社会总体结构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制约性的,当然社会总体结构同时也受其他结构的影响。

    8、阶级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的基本矛盾,即人的素质技能与社会地位间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贯穿于所有社会的,不局限于某一特定历史阶段,而且存在于、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社会主要矛盾是指在一个社会形态中的起主导作用的矛盾。任何主要矛盾都是在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还要再作用于基本矛盾,使社会基本矛盾达到一个新的形态。这里要避免一种错误认识:把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当成两个各自独立,甚至相互排斥的矛盾,似乎是先有一个基本矛盾,在基本矛盾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矛盾作为主要矛盾。实际情况是,某种社会形态中的主要矛盾,就是社会基本矛盾在这种社会形态中的集中表现与存在形式。

   主要矛盾是特殊,基本矛盾是一般,特殊体现一般,一般存在于特殊之中。实际上,在具体的现实中存在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而社会基本矛盾是处于抽象层面的,是对各个社会形态的主要矛盾的抽象、概括。

   主要矛盾关涉一个社会形态中的各个矛盾,起着主导性制约作用,它和其他矛盾不是平列的。

                                                                           ——摘自《劳动历史观》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zx/2013-05-02/11971.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阶级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