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文化

打印

毛泽东推崇屈原仍有重大现实意义

3.jpg

众所周知,伟人毛泽东一向对屈原理解甚深,评价很高,倍加推崇。突出表现在:一是1949126日晚,毛泽东去苏联访问,在火车行进的途中与苏联汉学家弗德林谈起中国文学时说:“屈原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人中国人的脑海里。无论在国内国外,屈原都是一个不朽的形象。”二是1953年,在毛泽东的提议下,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向大会赠送了一幅屈原画像。三是19581月中旬,中央工作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毛泽东批示印发《离骚》给与会者。四是1961年秋,毛泽东专门写了一首《七绝·屈原》,深刻形象地刻画了屈原的爱国情怀、浪漫气质,更揭示了其文作匕首、以死醒世的战斗精神。五是1972927日晚,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日本首相结束时,将一部装帧精美的《楚辞集注》作为礼物,赠送给田中角荣首相。在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到来前夕,重温毛泽东推崇屈原的故事,深感这在今天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屈原杰作深意仍需深入挖掘。

屈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他气魄宏伟、辞章瑰丽的作品堪称世界文学殿堂的精品。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而无穷的影响。特别是“离骚”,强烈地流露出诗人在当时历史局限下的崇高理想和光辉斗志,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不朽典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等熔铸着屈原思想光辉和人格精魂的隽永诗句,两千多年来,影响和哺育着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和文人墨客。鲁迅对屈原情有独钟,称屈原的诗歌“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在鲁迅创作的五十余首旧体诗中,近二十首使用了楚辞的词语,不但在遣词造句上用的是骚体语言,而且在全诗的意境上也和骚体诗十分接近。郭沫若认为“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伟大的诗人要推数屈原”,因而著述最多的是对屈原的研究,写下了一部长篇学术论著《屈原》,还创作了著名的历史剧《屈原》,并得出了屈原从“革命诗人”到“人民诗人”再到“伟大的爱国诗人”的论断,且始终如一地捍卫屈原。如今,中国进入改革新阶段,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心理容易失衡,伦理需要调整,社会需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浪漫主义才子还是现实主义作家,无论是诗人还是文人,都应当努力或直接或间接地从屈原博大精深的作品中汲取思想营养和艺术营养,发掘深刻内涵与深沉新意,保护发展文化遗产,建设共有精神家园。

屈原人品美德仍需好好学习。

一生孤芳自赏与洁身自爱的屈原以香草自喻,并把自然香草与人品美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用采集、佩服、种植、怜惜等词抒发对香草的倾心,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不仅以香草自喻,而且以香草树木喻人。作为高阳帝之苗裔,屈原为自己的出身骄傲,但更重视自己的内美,修身立德,志存高远。尤以圣贤为师,重“内美”,重才能,重“修名”。抱着“有德在位”、“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强国富民等“美政”理想,竭忠尽智,以身殉道,“九死不毁”。屈原洁身自爱,独清独醒,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可毁其节。他志洁行廉,矫然自异,从不随波逐流;他不妖不染,皭然不滓,决不同流合污。其高洁人格堪“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在修身、治国、辅佐君王的道路上,屈原以自己的独特气质撒满了如兰的芳香。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在传统美德的继承和社会主义新道德新伦理观念逐渐形成的关键时刻,在许多人只注重眼前利益、心态浮躁的背景下,干部好好学习屈原的品德,有助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先忧后乐;群众好好学习屈原的品德,有助于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青少年好好学习屈原的品德,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向上的情操。我们纪念屈原,就是要发掘和倡导屈原的人品美德,不媚俗,不从俗,树正气,倡新风,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同社会上的一切腐朽现象作斗争,弘扬屈原为真理九死而不悔的斗争精神和宁赴清流死也不同流合污生的高洁品质,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做出新贡献。

屈原爱国精神仍需大力弘扬。

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屈原雄心壮志,竭忠尽智,知行合一。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后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却痴心不改,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为念;明知面临着许多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屈原悲天悯人,进退俱忧。“恐皇舆之败绩”,“ 哀民生之多艰”。看到国破家亡,受苦受难的民众,他不忍离去,最后忧愤交加,抱石投江,在华夏子孙爱国的历史长河中树立了一面伟大的旗帜。今天我们纪念学习屈原,就是要弘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今中国不仅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更需要成千上万富有高尚爱国情操的仁人志士。我们仍然要高举爱国主义大旗,培育全民爱国情怀和爱国之心,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信赖;始终坚持执政为民,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努力使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始终坚持反腐倡廉,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反对挥霍之风、奢靡之风、攀比之风。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陨落了,但有毛泽东等许多伟人学士的推崇,屈原的杰作、美德和精神,仍然像一座永不熄灭、光芒万丈的灯塔,照耀着、鼓舞着、激励着人们上下求索,开拓创新,走向胜利。

延伸阅读:

毛泽东为何最推崇屈原?

作者:刘继兴

1961年秋,毛泽东专门写了一首《七绝·屈原》:“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赞赏了屈原作品中的“刀子”精神,以“万里涛”言其跃得远,以“冲”言其勇猛,歌颂其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惊世之举。寥寥28个字,却深刻形象地刻画了屈原的爱国情怀、浪漫气质,更揭示了其文作匕首、以死醒世的战斗精神!

毛泽东熟知历史,喜欢纵论古今。他推崇的历史人物很多,如司马迁、曹操、李白、李贺等等,但最为推崇的是与他同属楚人的屈原,不仅专门写诗赞之,而且将其思想性与艺术性俱高的作品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作为国礼赠送外宾。共和国的历史记载: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在莫斯科举行世界和平大会。这是世界人民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思,也是对美国侵略朝鲜的抗议。为此,在毛泽东的提议下,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向大会赠送了一幅屈原画像。1972927日晚,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了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外相大平正芳和内阁官房长官二阶堂进。会见结束时,毛泽东主席将一部装帧精美的《楚辞集注》(《楚辞》共17篇,以屈原的作品为主)作为礼物,赠送给田中角荣首相。

中国古往今来的所有历史人物中,享如此殊荣的,独屈原而已!

早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毛泽东就如痴如醉地学习《楚辞》,对屈原崇拜得无以复加。刘继兴考证,毛泽东当时读师范时做了一本专门的听课和读书笔记,取名为《讲堂录》。这本笔记共47页、94面,前1页全部是毛泽东抄录的屈原的《离骚》和《九歌》。在《离骚》正文的上方,还写有他对各章节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1915年,毛泽东在校时,就与志同道合的罗章龙纵论《离骚》,主张对之进行新评价。建国后,毛泽东又多次读《离骚》,对之爱不释手。19517月,毛泽东邀请老朋友周世钊、蒋竹如到中南海,在交谈中多次称赞《离骚》“有一读的价值。”195712月,毛泽东要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把各种版本的《楚辞》,以及有关《楚辞》和屈原的著作尽量收集给他,大约有50余种。1958年张治中陪毛泽东在安徽视察工作时,毛泽东劝说张治中读《楚辞》时说:“那是本好书,我介绍给你看看。”他于1958812日在一封信里还这样写道:“我今晚又读了一遍《离骚》,有所领会,心中喜悦。”

毛泽东在谈话中常常引用屈原的作品。1950310日,毛泽东在勤政殿接受罗马尼亚首任驻华大使递交国书。按照周恩来的布置,让中国第一代驻外大使来勤政殿,在八扇红木屏风后静观呈递国书仪式。此前,毛泽东和周恩来曾接见过这些新中国的第一任大使,并与他们亲切交谈。当毛泽东走到黄镇面前,好像想起了什么,问道:“黄镇,你原来那个名字黄士元不是很好吗,改它做什么?”黄镇答道:“我的脾气不好,需要提醒自己‘镇静’。”毛泽东说:“黄镇这个名字也不错,《楚辞》中说,白玉兮为镇。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可毁其节。派你出去,是要完璧归赵喽。你也做个蔺相如吧。”“白玉兮为镇”是屈原《九歌·湘夫人》中的一句,毛泽东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19541026日,在华访问的印度总理尼赫鲁离京前夕,他到中南海勤政殿向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辞行。毛泽东当场吟诵了屈原《九歌·少司命》中的“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两句诗后说:“离别固然令人伤感,但有了新的知己,不又是一件高兴的事吗?”并向这位异国政治家介绍了屈原的生平。

19581月中旬,中央工作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会议期间,毛泽东批示印发《离骚》给与会者。在116日的讲话提纲中,他说学《楚辞》,要先学《离骚》。在121日结论提纲中,又用《离骚》中的词句来说明文件写作中的“概念”和“判断”的问题。会议期间,还发生了毛泽东不顾安危挑灯看《离骚》的故事:118日晚上,毛泽东正在看书,空军雷达部队发现国民党飞机向南宁飞来。李银桥等卫士涌进毛泽东的卧室,请他速进防空洞。毛泽东手一挥:“我不去,要去你们去。”此时,南宁全城实行灯火管制。毛泽东对卫士长李银桥说:“你去把蜡烛给我点着。”蜡烛点燃了,毛泽东继续看书。他看的是《楚辞》,看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似的。

19583月中央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在提倡干部要讲真话时,说屈原是敢讲真话的人,敢为原则而斗争,虽然不得志。1959年、1961年他两次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楚辞》,还特别指明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影印的宋版《楚辞集注》。在此期间毛泽东外出带去的各种书籍中,也有《楚辞集注》和《屈宋古音义》。

毛泽东对屈原的《天问》,也是爱之颇深。他特别肯定屈原《天问》在唯物主义思想方面的贡献。19648月,毛泽东同几位哲学家谈话时,从唐代的刘禹锡《天说》回溯到屈原的《天问》的时候说,到现在《天问》没有解释清楚,《天对》(柳宗元)之作,讲什么也没说清楚,只知大意。《天问》了不起,几千年以前,提出各种问题,关于宇宙,关于自然,关于历史。

著名汉学家费德林在《我所接触的中苏领导人》一书中说,1949年毛泽东率代表团赴苏联访问期间,他(费德林)任苏方翻译。一次,毛泽东与他大谈中国古典文学,在谈到屈原时毛泽东曾发了一段较长的议论,其中说:“屈原的名字对我们更为神圣。他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无论在国内国外,屈原都是一个不朽的形象。我们就是他生命长存的见证人。”

毛泽东的诗词受屈原诗词的影响也非常之大。他的《七律·答友人》中的前四句:“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即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的故事。“帝子乘风下翠微”,显然是由《九歌·湘夫人》首句“帝子降兮北渚”变化而来。“斑竹一枝千滴泪”也是化用湘夫人闻帝舜死于苍梧,十分悲痛,眼泪沾在青竹上,留下点点斑痕,而成斑竹的故事。

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代表作抒情长诗《离骚》,两千多年来更是被尊为“可与日月争光”的杰作。作品不仅有极高的思想价值,更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其为人为文结合得非常完美,对后世影响极大,无人能出其右。毛泽东为何最推崇屈原?我们可从他19598月在《关于枚乘七发》的批语中找到答案:“骚体是有民主色彩的,属于浪漫主义流派,对腐败的统治者投以批判的匕首。屈原高居上游。宋玉、景差、贾谊、枚乘略逊一筹,然亦甚有可喜之处。”“骚体是有民主色彩的”,是“批判的匕首”,“屈原高居上游”,这是毛泽东对屈原以及其开创的骚体的高度评价!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wh/2016-06-11/38354.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6-06-12 关键字:文化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