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文化

打印

英雄是时代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

  70年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光荣胜利。在这场战争的各个战场,涌现出无数战斗英烈与英雄群体。他们保家卫国、奋勇抗敌,后人不吝真情,将诚挚的文字献于英雄。然而,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上却流传着一些质疑、否定甚至“恶搞”英雄人物的言论,试图以杂音扰乱真相。事实不容歪曲,英雄不容毁谤。在新的传播环境下,我们应当如何消除杂音,有效树立英雄形象?围绕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

  一些发生在少数人身上的现象

  当下,在个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传播者的环境下,传播价值判断标准模糊,价值观易于出现功利化、庸俗化甚至过度娱乐化等倾向,造成少数人对英雄人物的质疑、否定乃至污损,引发社会舆论和思想体系出现混乱。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黄楚新表示,这种现象是新媒体时代“反权威、反传统、反理性”的解构主义文化的表现,也是面对海量信息难以辨识时从众心理的表现。

  他认为,在新媒体环境下,一方面,涌现出多种价值观、文化表现形式,人们在公共领域中的自我意识被唤醒;另一方面,虽然个体有了独立选择的机会,但由于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可能导致理性精神缺失。同时,新媒体传播的低门槛和虚拟性,容易让人更多关注“小我”,社会责任感和公共道德意识不断弱化,传统价值观念中的集体主义、理想信念等对其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减小。

  这类不正常现象反映了价值观的扭曲。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王小锡称,“扭曲”源自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再加上客观存在的多元价值观,导致一些人是非不清,不负责任地随意质疑、颠覆英雄。王小锡同时强调,我们也应看到,这只是一种出现在少数人身上的暂时的、局部的现象,并不代表主流。

  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郭丽双认为,导致这种倾向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此前部分宣传英雄的方式和形象不符合当下社会现实需要,“程式化”、“圣人化”的道德榜样形象不能在大众心中产生共鸣;另一方面,当下中国社会道德主体自身的发展有向全面发展的趋势,但也有价值原则偏离的倾向。从我国的现状来看,一部分人的价值导向有畸形发展的趋势,出现功利性思想蔓延、价值观念部分缺失等问题。但是,她表示,随着不合理状况的改变及优秀伦理价值原则的传播等,这些不良社会伦理和道德倾向将迎刃而解。

  榜样仍然引领着时代精神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英雄是历史中的杰出人物,拥有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有着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代表了历史的发展方向,是一座座永恒的丰碑。因此,他们永远是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的榜样。”王小锡表示,我们大多数人呼唤、崇敬英雄。社会历史发展的事实和当今的社会现实充分说明,广大人民群众对英雄始终敬仰、推崇,而不是怀疑与否定。当前,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需要更多来自各行各业的英雄,为我们注入蓬勃向上的巨大精神力量。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涌现出众多英雄事迹。郭丽双曾研究这些道德榜样,思考其对于时代精神的引领作用,并对其中的诸多事迹记忆犹新。

  她称,英雄模范及他们的精神仍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并在社会生活中对大众道德的培养产生了积极的范导作用。道德榜样具有社会心理扩大效应,社会成员之间通过互相影响与激励,使大众道德的整体素质获得提升、整个社会不断进步。因此,道德榜样对于引导和提升时代精神,促进大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立体化传播英雄人物形象

  对于网络中出现的毁谤、污蔑英雄人物的行为,多位学者呼吁,应立足时代,根据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加强对英雄模范人物与其精神的传播、弘扬,使他们的事迹深入人心,从而发挥榜样对于时代精神的引领作用。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应给予回应,捍卫真相;相关法律部门应负起监管责任,对于新媒体虚拟性所带来的不良、不实信息传播,进行监督、规范,性质严重的应通过法律措施给予制止。

  郭丽双认为,从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现实看,有必要从现代视角对道德榜样的形象进行重新审视。我们时代的英雄模范具有这个时代特有的现代人格和精神气质,这是人们能够心灵交融的基本平台,道德榜样身上也体现和承载着时代的价值追求。因而,学习和宣传道德榜样要立足实际,切实反映道德榜样人物的真实情况,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使大众产生认同,乐于进行感性层面的模仿。

  她还表示,要将各行业不同要求与榜样的个体差异相结合,应注意发掘不同的英雄模范,让每个人群都有自己的榜样。这样便于大众的自觉认同和学习模仿,进而内化为大众的道德素质。

  在新媒体时代,传播需注重“以人为本”。黄楚新建议,首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要相互融合传播。即以受众为目标导向,传播过程中注意受众的接受程度和情感变化,运用传统媒体权威、专业、理性的传播特点,运用新媒体活泼多样的传播手段,互相融合,增强互动性,不断创新,避免刻板灌输和“地毯式”宣传轰炸带来的负面效应。其次,传播要更加立体化。不仅要通过各种形式的信息呈现丰富的内容,融文字、音频、画面于一体,充分体现新媒体传播的特性,同时也应立体呈现英雄人物,在传播其英雄事迹的同时,也应展示其富有人情味的小事。这样使得英雄人物的传播更富有感染力,更容易激发人们的兴趣,使网民在声像融汇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受到感染,深入人心、引发共鸣,从而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wh/2015-05-06/31768.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XQ 更新时间:2015-05-06 关键字:文化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