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文化

打印

“龙”文化是华夏文化中不可替代的“命根”

“龙”文化是华夏文化中不可替代的“命根”  

--------------------------------------------------------------------------------
 
朱卫华

[篇前说明:就在本文完成之后,12月5日,新华网转引中新社的一篇报道称,吴友富教授回应,他本人从来未发表过“中国国家形象可能不再是龙”的观点(见http://forum.xinhuanet.com/detail.jsp?id=37403914)。那么,此前关于吴教授屠“龙”的消息,是媒体“误报”,还是亿万网民“误读”?抑或后来的否定式“回应”是吴教授本人审时度势之后的“修正”?委实令我辈迷惑。“无风不起浪”,比起吴教授这一声真伪莫辨的单调“回应”,我宁愿更相信连日来中国主流媒体的判断和亿万网民的智慧。思之再三,我还是决定把这篇有点迟到的帖子贴出去,任其沉浮吧。]

据新华网转引《北方网》的一篇消息报道,中国形象标志将来可能不再是“龙”,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这一重要研究已正式被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

屠“龙”,这是天大的事体!“精英”们都“立项”了?且不说应该向中华民族的列祖列宗请示一下,怎么竟然不给全世界的活生生十几亿华人打个招呼?这个世界上,中国文化积淀的生杀予夺者难道只有“吴友富教授领衔”的那个屠“龙”课题组?而且这个如今在中国被千夫所指、万众唾骂的课题组,在挥刀屠“龙”时,竟然可以视全世界十几亿华人如无物?“龙”图腾乃是举世华人共同守护和聚合的文化极顶、精神颠峰、力量承载与创生源泉,撼山易,撼“龙”难哪!屠“龙”者就不怕成为中华文化的千古罪人?!何况,有“龙的传人”守护,谁敢挥刀屠“龙”?

据记者在同一篇报道中说,“这个课题如果完成,所塑造的中国国家新的形象标志,很有可能将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用”。“采用”?如若不是记者报道有误,那就一定是那个忘却了天有多高、地有多厚的屠“龙”课题组患上了集体狂妄症。在当今中国或未来中国,谁有胆量和能耐屠戮华夏子孙守望和崇拜了几千年的神圣图腾?当然,如果有一天,取代“龙”图腾的所谓“中国国家新的形象标志”不幸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用”,那么,我们只能遗憾地说,那将是中华文化浩劫的可怕预演,将是中华文化灾难的恐怖预兆!这绝非危言耸听,因为屠“龙”就定然意味着对中华文化灵性根基的毁灭性摧残。

让“龙的传人”欲哭无泪的是,屠“龙”者的屠“龙”动机竟然来自一种十分牵强的借口:“因为‘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看来是洋人们眉宇间的愠怒令中国的“精英”诚惶诚恐了。就像空穴来风的“中国威胁论”一样,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难道我们可以因此而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何况,一种被漫长的岁月史化为信仰的文化图腾,本来是无所谓优劣的。例如基督教中那个痛苦地在十字架上表达着人间绝忍的耶酥,作为被史化的宗教图腾,千百年来它令世间无数信徒至虔至诚、顶礼膜拜,难道也可以因为有人不怎么喜欢就随意去回炉?再如,“驴”在中国文化中,几乎就是一个与愚蠢同义的文化图标,但在美国却可以成为一个庞大政党的政治图腾。

在译文上的文化“冲突”或“误解”,可以通过“软”技巧进行处理,就像“功夫”一词在英文中直接用汉语拼音“GongFu”表示一样,“龙”作为汉语中约定俗成的词汇,而且跟英文中的Dragon有着不同甚至相反的释义,我们当然可以顺理成章地用“LONG”字表示。话又说回来,“龙”在中国已经早就不是一种简单机械的“动物”肖像,而是沉淀成一种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巨流,流淌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浩瀚在中国过去、当今乃至未来恒久的时空中。洋人对“龙”“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其实这是不了解中国“龙”文化所致。
 
“龙”图腾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有昂扬、雄壮、威严等意涵。至于洋人说它“霸气”,我们完全可以将其置换成“阳刚”;说它“进攻”,我们不妨解释成“进取”——这不都是具有普世文化价值的世界共同语吗?而且,我们靠文化输出完全能够同西方文化达成“和而不同”的默契,又何苦一闻洋人之议就急于挥刀作文化“自宫”?这不是中国“精英”的“太监文化逻辑”又是什么?更何况,“吉祥”才是“龙”文化核心征象。“龙凤呈祥”,一种具有“吉祥”核心内涵的“龙”文化,连中国普罗大众都了如指掌,难道偏偏只有中国学者不知?

吴友富教授表示:“要通过大力宣传、挖掘和阐释类似‘龙凤呈祥’、《清明上河图》这样的中国历史上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卷,来形象化地表达出中国人民与生俱来的追求美好、祥和的理念与民族文化底蕴。”好在您还知晓“龙凤呈祥”,既然如此,“龙”就完全可以、而且事实上已经成为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祥和”的文化底蕴,那又为何“领衔”屠“龙”?

其实,屠“龙”式的自我文化“阉割”并不一定能讨好洋人。你用自己的舌头舔了人家的文化靴子,人家还要鄙视你侮辱了人家的文化人格,实在不值。是的,任何一个稍有文化积累的国家,任何一个稍有文化修养的外国人,绝对蔑视那些自卑于母国文化的人,这是人类文化自尊的基本常识。

“精英”们的屠“龙”妄想,使人自然地联想到今年上海历史教科书的除“红”,以及最近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的灭“史”举动。除“红”,把毛泽东领导的“红色革命”从高中历史课堂扫地出门,上海历史学者朱学勤说那是废除“狼奶”教育,他认为让学生了解“红色革命”是一种教育学生像马加爵那样去“砍人”的教育,而他主张的就是殖民侵略给“上海外滩”输入了“文明”之类的殖民有功的“人奶”史观。而灭“史”,把八国联军血腥的原始资本积累,从“九大国”的暴发“原罪”中一笔勾销,丑陋的海盗形象被打扮成“海洋文明”的天使和楷模,而真正最早开创了世界“海洋文明”的中国航海家郑和,却被无端丑化为到处“宣扬中国皇帝恩德”的愚昧行者。

如果说“精英”除“红”意在断除史学连接中国后代智慧殿堂的精神“命脉”,而灭“史”则是企图铲除中华历史对话世界历史的“命门”,那么屠“龙”更是意在阉除中华根基文化与核心文化的“命根”!当把它们拉到同一聚光灯下示众时,不难发现,这都是对中华文化异口同声的颠覆。

欲灭其国,必先灭其文化——中国“精英”们似乎不约而同的逆动,不由不让人“以最坏的恶意”去做这种可怕的“揣测”。因为国人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始于中国“精英”阶层的“和演”闹剧正在借助文化脸谱,以毫无智商含量的情节加速扩充戏码。而中华文化是“龙的传人”共同的遗产,当然绝不会眼睁睁坐视这一拨又一拨居心叵测的文化屠戮愈演愈烈!(2006年12月5日  星期二)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wh/2013-05-02/14466.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龙”文化是华夏文化中不可替代的“命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