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生态

打印

资本主义不能造就真正的生态文明

资本主义不能造就真正的生态文明

——也谈“生态文明建设需超越资本逻辑”

作者:蔡华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6月24日“评论”版刊载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超越资本逻辑》(作者郭静)一文,读来爱不释手,受益颇多。我完全赞同该文的观点,也常向人“推销”文中观点,但那些对资本青睐有加的人士仍“痴迷”于资本带来的利益,不愿超越资本逻辑。为此,响应贵报征稿启事中“好者阐扬之”精神,我从反面,即论证“资本主义生态文明”是一种矛盾修辞,继续“阐扬”生态文明建设需超越资本逻辑的问题。

  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或认为无需超越资本逻辑呢?那是因为存在着迷惑韵味十足的一种表象: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态环境状况似乎远远优于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到过这些国家的人士更是惊叹于其所拥有的大片生态保护区,这样一种表象使人们似乎看到了“资本主义生态文明”的存在。但是,“资本主义生态文明”真的存在吗?资本主义国家环境的改善真的证实了“资本主义生态文明”的可能性吗?在我看来,恰恰相反,资本主义造就不了真正的生态文明,“资本主义生态文明”是一种矛盾修辞。

  “资本主义是什么”和“生态文明是什么”决定了两个术语的耦合是存在逻辑矛盾的。“资本主义是什么”要从“资本是什么”说起。“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创造剩余价值”,马克思的这句话道出了资本的本性——增殖性或扩张性,而增殖和扩张的目的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为此,资本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冲破阻碍其扩张的一切障碍。资本主义,顾名思义就是一切以“资本”为“主义”的思想体系和行为方式。

  “生态文明是什么”在学界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但我认为,它所表征的至少是,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必须基于自然资源有限性这一客观事实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并保护自然。如果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是无视自然资源有限性而做出蔑视自然、违背自然并破坏自然的行为,那就不是且不可能是生态文明。

  显然,资本主义的扩张性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是矛盾的。为了存活下去,资本主义必须无止境地使用自然资源,直至耗尽地球上的最后一点资源;为了剩余价值的实现,资本主义又通过制造“虚假需求”诱使消费者购买商品,并将废弃物抛向自然,这与自然界有限的生态承载能力产生了矛盾。所以,资本主义与生态文明是不相融的,资本主义的本性是反生态的。

  那如何解释上述所说的资本主义国家环境的改善呢?在这里,我们应将资本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本身区分开来。资本主义国家是以资本主义为主体的国家,但由于资本主义自身的一些改良性的有限性的调节,当代资本主义已具有了某些社会主义特征。由此,就资本主义国家的环境改善而言,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欧美少数发达国家生态文明程度较高,并不是资本主义造成的,反而是对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性进行限制(环境立法、环境行政监管、大众环境意识的觉醒和行动)和转移(近代以来的生态帝国主义)造成的(郭文中有详细阐述)。可见,上述表象不是“证实”而是“证伪”了“资本主义生态文明”的可能性。

  此外,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两个问题:一是绝大多数处于第三世界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的生态环境并没有像欧美少数发达国家那样优美,因此对资本主义国家生态的肯定不能一概而论;二是我们必须看到,现存社会主义国家生态文明的落后是暂时的,随着这些国家逐步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逐步以社会主义的力量规制并超越资本主义的破坏作用后,社会主义国家必将走向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相比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十八大报告新增的“社会主义”前缀,绝不是一种无意的、可有可无的修饰,而恰恰体现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意识形态指向,是我们的道路自觉、理论自觉和制度自觉的重要表现。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生态文明视野下的节约观研究”(13CKS020)系列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附文:

生态文明建设需超越资本逻辑

郭静

  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生态问题,政治是不可或缺的途径和机制;关涉人类文明根本和前景的生态问题,给政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着政治的发展和进步。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实现生态文明,人类社会形成新的伦理价值观、生产和生活方式,需要超越当前资本主导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形态。

  人类真正面临的生态危机,是近现代资本主导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导致的,虽然在近现代之前的人类历史上,人类的不适当活动也曾经造成部分地方生态严重衰退。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制造着不适当的消费需求,致使自然环境和资源广泛遭到毁灭性消耗、破坏。解决生态危机,根本之道是改造资本主导的经济制度。

  在资本主义的发源地欧美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一些有志之士深悟和痛感资本主导的工业化生产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毁灭性破坏,发起绿色社会运动,试图改变这一状况。环保活动者广泛传播和强化人类的生态意识,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和支持,在阻止一些严重损害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工程项目和经济行为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些社会变化,使他们从民间社会进入国家政治和国际政治空间,推进国家和国际政治议程的“政治生态化”,实现“生态政治化”的目标。有些国家的环保人士成立了自己的政治组织,政治权力机构中的一些成员成为环保倡议者和推行者,环保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积极活动。

  以资本主义经济为基础和根本利益的资本主义政治,可以容忍的“生态化改造”是有限的,改造和限制资本的措施不可能在资本主义政治中合力推行,更不会成为资本主义的政治主流。这是发达国家的绿色政治组织始终强调基层、强调社群的背景条件。

  相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政治可以成为实现生态文明的制度动力和保障。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决定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协调性。

  一百六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就是要探索建立克服资本主义弊病的公平、公正,实现人类解放的新社会形态,即资本主义的替代方案。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再以资本的逻辑为基础组织社会,因而能够极大地遵循人、社会、自然之间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使人类进入生态文明阶段。

  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使社会主义政治具有超越资本逻辑的潜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掌握着政治权力的政治组织,不是任何一个利益集团的代表,而是全体人民的代表;不是要维护既有的利益格局,而是要实现富裕、公正、文明的社会主义目标。社会主义政治具有超越具体利益、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功能和作用,能够正确把握并自觉按照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的方向和要求,团结、引导、带领最广泛的社会群体,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美好愿景。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的根本利益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政治将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充分表现其优越性,并将在这一进程中,获得自我发展和完善,形成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形态。

  就全球生态治理来看,保护生态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但是围绕保护的措施和责任的讨论,则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互竞争博弈的政治空间。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张似乎是激进的生态保护措施,实质上具有维护现有资本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功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积极要求提高产品的生态标准,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量等。当前,自然资源和工业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实现了国际化,发达国家不再是世界工厂而成为巨额利润回流地和主要消费市场,这样的保护生态措施,实际作用是提高作为世界工厂的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成本,保持和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依赖性,提高他们赶超发达国家的难度,保持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优势剥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这些措施是维护而不是危及已经全球化了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

  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坚持维护经济发展权利,不是生态保护的落后派。生态文明不是人类中心主义,也不是生态中心主义,而是人类生存与生态之间的良性促进关系。人类首先要解决基本生存问题,为此而利用和改造生态环境是无可厚非的。当基本生存问题尚未解决的时候,能够带来就业的资本是无法抗拒的。经济发展使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人类行为才受到更高层次需要的支配。因此,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解决发展问题,最终将有利于摆脱资本的控制,实现全球生态文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生态治理中的首要任务是在避免生态恶化的前提下实现发展。

  就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而言,生态文明建设被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融入到国家建设的全过程之中。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是调整现有利益关系。能否在不引起社会剧烈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完成利益调整,形成更为合理的利益关系,是所有国家解决生态问题面临的政治难题。解决这一政治难题,如果没有超越各种利益的政治领导力,生态文明建设将难以实现本质上的突破。

  当前,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具有清醒的责任意识,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清晰的思路和有效措施。各地政府积极将生态文明目标融入本地发展改革的各项工作中,协调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生态目标之间的矛盾,因地制宜引导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创立微观和宏观管理与服务制度,提供优化生态环境的公共服务,开创并奠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起点和基础。

  摆脱被资本利益引导的消费和生活方式,是生态文明建设成败的关键,也是最为艰巨的任务。基层党组织协同政府,调动、激发、协调各种社会资源,开展全方位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活动,使与自然和谐共存、适度消费的观念,成为强大的社会公共舆论,引领全社会探索和推广新的生活方式。

  新的利益关系、新的社会观念、新的生活方式,将为新的政治文明奠定经济和社会基础。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st/2013-07-23/22095.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7-23 关键字:生态文明  资本主义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