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三农

打印

进城农民工的居所 男女混住仅用布帘隔开

1.jpg

在太原市大大小小的工地附近,经常会看到一个个特殊的打工者群落。这里的人们,有的住在简易帐篷里,有的住在改装后的集装箱或彩钢板房里,有的住在待拆迁或者未完工的房子里……在太原五一路桥头街与府东街标段的工地上,闲置的商业楼一个角落,住着8对务工人员夫妻,大家用布帘子遮挡床铺,形成相对隐秘的空间。这些进城农民工,用自己辛苦编织着梦想,只为让家人过得更好。供图:山西晚报

2.jpg

来自河南的工头马九续将附近闲置的商业楼大厅租下,安顿自己手下的近百余名工人居住,虽然四面透风,但夏天还算比较凉快。

3.jpg

上班期间,工友们将床铺收拾得利落干净。他们说,老板找的地方不错,咱收拾干净点住得舒服。值夜班的李师傅也介绍:“他在工地上打工已有20余年,现如今的居住环境比以前好多了。”

4.jpg

在五一路与经营南横街交叉口,一栋拆了一半的楼房二楼暂时闲置,这里成了工人们的“家”。

5.jpg

这栋楼房二楼一字排开,摆了许多张床铺。

6.jpg

在五一路一处甘肃务工人员的大帐篷里,工友用木板和布帘将内部空间分成两节,外面住着10余名男工,里间住着6名女工。晚上休息时间,各人拿起手机与家人通话。与以前相比,现在进城农民工的居住条件好了很多。虽然能住二三十人的大帐篷仍随处可见,但是帐篷的质量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在遮风、挡雨、隔热、保温等方面,大多达到了野外作业准专业级的标准。

7.jpg

1989年出生的张福永(中)是工地的钢筋工,每月3000多元收入,出来时姑娘刚出生7个月。闲下来,他就用微信视频与老婆聊天看孩子。许多务工人员喜欢大通铺式的大帐篷,是因为在大帐篷里,老乡、工友们挤在一起,十分热闹。

8.jpg

来自四川的彝族小伙陈超今年24岁,家里有两个孩子,大儿子5岁,小儿子1岁,小儿子从生下来到现在都没有回去看过。因为之前打牌输了不少钱,现在只能常年在外面多干点活尽早还清家里的外债。每天晚上,他都会看爱人发的儿子的照片,想念自己从未见面的小儿子。

9.jpg

不管工人们怎么调侃陈超,他也坚持每天晚上写日记,为了有一天回去留给儿子看。

10.jpg

大帐篷内,工人借助电风扇降温。

11.jpg

帐篷的里间住着6名女工。

12.jpg

每个大帐篷都是一个“大家庭”,大家在这里吃饭、睡觉、聊天。休息之余,来自四川的袁强将自己及老乡们的工作量记在本子上,以方便核对工资。

13.jpg

在南内环西街工地,两对来自四川的夫妇临时居住在厨房帐篷里。厨师李师傅讲:“每晚闻着菜的香味,睡觉都舒服。”

14.jpg

南内环街千峰路至和平路标段的工地上,江苏淮安的“小工头”张礼爷连夜为即将到来的女工搭建“小木屋”。

15.jpg

在南内环和平公园工地的彩钢房里,一些来自陕西汉中的农民工聚集在一起观看电视剧,据了解,“小电视”是汉中的王师傅从老家带来的,因为自己不喜欢玩纸牌,就带了这个为自己和工友们晚饭后打发时间。

16.jpg

来自陕西汉中的农民工在一起打牌,这里住着8对夫妇都是老乡,床铺用布帘遮挡形成相对私密的空间。

17.jpg

彩钢房里,陕西汉中的农民工回到房里就点起蚊香驱蚊,尽管如此,他们身上还是被咬了很多疙瘩。

18.jpg

经过改造的集装箱,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居所。一个配备高低床的住人集装箱,一般可以住8—10人,还可以安装空调、电视等电器。来自临汾25岁的小董是吊车司机,平时最怕热,回到装了空调的集装箱房连鞋都没脱便睡下了。

19.jpg

郭少军来自太原小店区刘家堡乡,因工期紧就住在工地附近的集装箱房。每隔几天,爱人就会带着5个月大的闺女来看看他。

20.jpg

来自河南的刘师傅,今年60岁,是工地上的仓库管理员,晚上9时,像往常一样他每天睡觉前都会看一小会有关地理方面的书籍。他介绍:我年龄也大了,不像年轻人爱打个牌、喝个酒、看看手机,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就是爱好看看书。

21.jpg

诺大的城市,街头巷尾那一顶顶帐篷、一排排彩钢房、一个个集装箱构成了进城务工人员临时的家。不管住在哪里,对于他们来说,总归是漂泊的感觉,而支撑这颗漂泊心的力量,就是对家人的牵挂和对未来梦想的期盼……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sn/2016-06-16/38443.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乔峰 更新时间:2016-06-16 关键字:三农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