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三农

打印

马也:集体经济好

  集体经济好

 

  《瞭望》新闻周刊报道,黑龙江尚志市有两个村庄,咫尺之隔,天壤之别。

  一个叫元宝村。60多年前,是著名作家周立波长篇小说《暴风骤雨》中“光腚屯”的原型。如今村集体资产超过1亿元,农民户均存款18万元。全村年人均收入1.8万元,高出全省标准1万多元。

  隔一条水泥路是钢铁村,是省定贫困村,村集体举债租房维持运转,全村60%村民年收入2000多元。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日分别到两个村庄蹲点采访,探寻强弱悬殊的原因。

  元宝村党支部书记张宝金告诉记者,过去进村黄泥河名符其实,近年来村里修整河堤,植树造林5000多亩,黄泥河正转为清水河,变成村民夏天纳凉、冬天滑冰的休闲场所。

  张宝金带记者坐“丰田V8”吉普车进村,说这车不算啥,全村610户,有120多台车,光路虎、宝马就有好几辆。富起来的元宝村,盖起了气派的村两委办公大楼、独具特色的“暴风骤雨纪念馆”,秀美的休闲公园。在一片新建的别墅前,张宝金告诉记者,一栋180平方米的别墅造价25万元,卖给村民只要20万元,剩下5万元村里补贴。张宝金说:“在村里买别墅的只能算一般户,一等户都到尚志市买楼,光尚志市委书记住的楼里,就有7户元宝村人。”

  邻居钢铁村,集体经济却“偏软”。从元宝村出来后,记者提议到一路之隔的钢铁村看看。同行的元宝镇政府工作人员说:“钢铁村委会搬家后我也找不着。”电话联系后,本刊记者见到了钢铁村党支部书记刘焕亮。

  刘焕亮说,元宝村河堤都修水泥的,我们村道路还没有全部硬化。元宝村有办公楼,我们的办公点还是租的;元宝村民别墅都不稀罕,我们村有60%的人年收入才2000多元;元宝村招商“选资”,我们村一家像样企业也没有。钢铁村收入主要靠上级转移支付,每天晚上看着道北灯火辉煌,道南黑灯瞎火,我心里特别不好受。

  元宝村村民刘福义告诉记者,在上世纪80年代,元宝村还不如钢铁村。两个村人口都差不多,按地理位置,钢铁村比元宝村离镇政府、301国道更近。钢铁村还比元宝村早一年办企业,从1985年开始陆续开办了砖厂等,而当时元宝村还欠外债。

  刘焕亮说,当时的钢铁村老书记在村集体企业管理和用人上,信不着外人,都用自己家人,结果造成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亏损,最后一次性对外承包。企业到了个人手里,都成了盈利企业。

  这期间元宝村的集体企业突飞猛进, 而钢铁村却失去了发展的良机。由于没钱为群众办事,钢铁村两委威信也不如以前。刘焕亮说,你让村民把自家柴火垛整利索点,有人都不愿意去;修路时不但不出钱,还要求路基要比自家的房子低。为做群众工作挨不少骂,只能忍气吞声,有时对群众说话都不如企业老板好使。由于村里没钱,干部工资只有上级每年拨的6000多元,还不如外出打工几个月的收入,有些干部嫌工资低不愿意干。在元宝村,除了上级拨付工资,村里按误工天数给补贴,干部们起早贪黑上班,村里有事人人往前冲。

  张宝金告诉记者,干部在老百姓心里的分量不一样。我们办集体经济,靠诚心、善心、爱心对群众,不瞎承诺、不骗群众、公私分明。苦活累活,村支书必须冲在前面。以前春耕时水田压坝,水里还带着冰碴,我都是第一个下水干活,随后你不用说啥,党员和群众自然就跟着下水。这就是威信。

  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要慢慢积累。元宝村也是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摸索办企业,不等不靠,尽力做到不浪费机会、不浪费钱,“两个不浪费”。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sn/2013-05-02/15943.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集体经济  元宝村  钢铁村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