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将星璀璨,开国将军中的驻外大使

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央决定组成以军队干部为骨干的外交队伍。不久,首先选调了一批兵团级干部耿飚、袁仲贤、姬鹏飞、彭明治等出任驻外大使。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新中国的“将军大使”。“将军大使”是一个泛指,实际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建国后并没有被授予人民解放军的将军军衔。细览新中国的开国将帅谱,其中有彭明治、倪志亮、谭希林、谢甫生、刘新权、仲曦东、刘春、王若杰、李耀文、刘振华、柴成文等11位开国将军担任过新中国的驻外大使(含1人为特命全权公使)。在1988年人民解放军恢复军衔制时,李耀文、刘振华两人还被授予上将军衔。

驻外大使中的开国中将:彭明治、倪志亮、谭希林

1955年授衔时的开国中将中,彭明治、倪志亮、谭希林等三人担任过新中国的驻外大使,他们是新中国的第一批驻外大使。第一批驻外大使的规格较高,大都为军队的兵团级干部担任,彭明治、倪志亮、谭希林更是人民军队中资历颇深的高级将领。

彭明治,1905年4月生,湖南常宁人。1924年3月到广东,后入黄埔军校教导团教导大队学习。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北伐战争,在叶挺独立团任排长。南昌起义时任起义军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代连长。在起义部队南下的三河坝战斗中负伤,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红一军团一师三团参谋长、一师参谋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参谋长、团长,苏鲁豫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三师七旅旅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第四野战军十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兼任外交部长的周恩来开始着手建立外交干部队伍,一批解放军的高级将领陆续聚集京城。时任第四野战军十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兼南宁警备司令员的彭明治就是其中之一。

◆彭明治

随后,彭明治参加了外交部举办的大使培训班。经过短期培训后,1950年6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波兰共和国(1952年7月改称波兰人民共和国)首任特命全权大使。建馆初期,彭明治带领大家除学习外交礼仪、波兰语外,着重学习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并认真贯彻执行。彭明治在任波兰大使两年中,中波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发展势头良好。

1952年9月,彭明治离任回国,重返军队,任河北军区司令员、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3年5月10日在北京逝世。

倪志亮,1900年10月生,北京人。1925年秋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学习。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广州起义时被起义部队开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一师师长、第四军军长、红四方面军参谋长兼红军大学校长等职。倪志亮一度是红四方面军军事上仅次于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王树声的领导人。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参谋长、晋冀豫军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北军区、嫩江军区、嫩南军区司令员,西满军区副司令员,东北军政大学副校长等职。

◆1950年8月,中国首任驻朝鲜大使倪志亮(中)赴朝任职。

1949年10月6日,新中国刚刚成立,即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1月,朝鲜驻华大使李周渊到北京赴任,而中国驻朝大使人选仍在酝酿之中。中央经过慎重考虑,最后选定倪志亮担任。同年6月25日,朝鲜内战全面爆发。7月,倪志亮被正式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任特命全权大使。出国前,毛泽东和周恩来对倪志亮赴朝作出指示:我们是大国,首先应注意团结驻在国;应注意重大的问题,少管日常琐事。倪志亮听后,决心不辜负重托,当好中央的参谋。在朝期间,倪志亮克服身体疾病,在朝鲜战争最困难的时期不负中央重托,较出色地完成了所担负的任务。

1952年2月,倪志亮奉调回国,后任解放军后勤学院副教育长、教育长,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65年12月15日在北京逝世。

谭希林,1908年3月生,湖南长沙人。192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4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工兵科学习。毕业后被分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后调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任排长、副连长。参加了北伐战争。

大革命失败后,谭希林参加了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特务连连长,当时罗荣桓是连党代表。谭希林参加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的斗争,担任过红二十一军参谋长、代理军长等职。在中央苏区“肃反”中曾遭诬陷,被开除党籍并降职,长征到达陕北后才恢复党籍。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参谋长、新四军第二师六旅旅长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七师代理师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三野战军三十二军军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谭希林任山东军区(兵团级二级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不久,接到中央调令,让他迅速到北京外交部报到,另有任用。

◆谭希林

1950年9月,谭希林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首任特命全权大使。到任后,谭希林除了出席一般性的外交礼仪活动外,便开始着手抓驻在国的情况调研。他把了解和研究驻在国的情况作为使馆工作的首要任务,积极组织翻译力量,成立资料组,从组织上给调研工作以保证。

当时,在东欧国家中,捷克斯洛伐克和民主德国是两个工业较发达的国家。为了促进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同时也为了满足捷克斯洛伐克对工矿原料进口和制成品出口的需要,谭希林亲自率领使馆部分同志,实地参观考察,掌握第一手材料。谭希林任中国驻捷大使四年多,为发展两国友好关系作出了积极贡献。

1954年底,谭希林奉调回国,后任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0年2月11日在北京逝世。

驻外大使中的1955年授衔少将:谢甫生、刘新权、仲曦东、刘春、王若杰、李耀文

在1955年授衔时的开国少将中,不少同志根据中央决定从事过外交工作。但大多数是担任驻外大使馆武官。担任过驻外大使的只有谢甫生、刘新权、仲曦东、刘春、王若杰、李耀文等六人。

谢甫生,1902年8月生,湖北大悟人。192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长期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曾向党组织提供了大量国民党军的重要战略情报,对各地红军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保存革命力量起了重要的作用。并对保卫共产国际驻远东代表的安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38年起,谢甫生先后担任过八路军第四纵队参谋长和冀热察挺进军参谋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南满军区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参谋长、东北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谢甫生调海军工作,先后任海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海军军事检察院检察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谢甫生

1958年9月,谢甫生离开军队,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蒙古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在任期间,谢甫生积极参与当时新中国大规模援助蒙古国建设的工作,1963年8月离任回国。1964年后担任湖北省政协副主席。1985年9月3日在北京逝世。

刘新权,1916年2月生,四川达县人。1933年9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先后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九十七师二九一团文书,第三十军八十八师政治部宣传员、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卫生部科长、中国医科大学副政治委员、白求恩和平总医院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卫生部政治委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组织部干部科科长、东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华南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部长,军副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刘新权

1960年3月,刘新权调外交部工作,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兼干部司司长,1964年4月任外交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1970年11月起,刘新权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特命全权大使,从而结束了相当一段时间内中苏关系事实上降为代办级的局面。1976年9月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1976年12月改称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在任期间,阿主要领导人掀起反华狂潮,中阿两国关系日益恶化。中国政府决定对阿尔巴尼亚停止援助,摆脱中阿关系的畸形状态。刘新权大使处于斗争第一线,表示要坚决完成好“停援撤人”的任务。他积极动员,周密部署,做了大量艰巨而繁重的工作。1979年5月后任中联部副部长、顾问,中纪委驻国家安全部纪检组组长等职。1994年2月25日在北京逝世。

仲曦东,1915年10月生,山东黄县(今龙口市)人。青年时期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193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四路政治处主任,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政治部主任及军分区政治委员、旅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纵队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军事学院政治系主任、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仲曦东

1961年1月,仲曦东调外交部工作,后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60年7月由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改称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1969年6月,在捷工作了七年多后,仲曦东转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在任驻坦大使期间,仲曦东为坦赞铁路的动工兴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72年3月任外交部副部长。后任中非友好协会会长。1984年6月5日在北京逝世。

刘春,1918年9月生,河北黄骅人。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一一五师教导一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鲁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山东军区第八师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二十二军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炮兵政治委员,解放军军事学院炮兵系政治委员,炮兵学院副政治委员,炮兵政治部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刘春

1961年10月,刘春调外交部工作,先后任驻老挝经济文化代表团副团长、代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老挝王国首任特命全权大使。1969年5月担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任职期间,毛泽东、周恩来正在积极开展乒乓外交,刘春得以参与许多高层的决策,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刘春于1972年5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土耳其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1976年5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1978年4月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塞舌尔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1980年5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1982年6月任外交学院院长。2007年8月17日在北京逝世。

王若杰,1914年9月生,山东邹平人。193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山东纵队第三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渤海军区特务团政治委员、渤海军区第七师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二十八军八十二师政治委员等职。1950年后任第三野战军三十一军政治部主任、浙江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南京军区干部部副部长、浙江省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王若杰

1963年10月,王若杰调外交部工作,1964年2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拉伯也门共和国首任特命全权大使。1967年至1968年期间,也门发生王室势力企图复辟的内战,中国政府支持也门人民为维护共和、反对帝国主义干涉也门内政的斗争。周恩来指示中国驻也门使馆和援建人员在当地坚守岗位。王若杰在艰难环境下领导使馆工作,受到也方好评。1973年5月,王若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首任特命全权大使(也是唯一一任大使)。1977年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毛里求斯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1982年9月回国,任中非友好协会副会长。2007年2月18日在北京逝世。

李耀文,原名张锡绅,1918年5月生,山东荣城人。193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后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政治部教育股股长,第三军二十一旅六十二团政治委员、旅政治委员,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旅政治部副主任,鲁中军区第四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山东军区第九师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二十六军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任志愿军军政治委员、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李耀文

1970年4月起,周恩来点名调李耀文到外交部任军代表、副部长。1972年4月,李耀文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在任期间,他与坦总统尼雷尔及政府官员建立了良好关系,还带领使馆人员积极做南部非洲其他一些正在争取民族独立国家解放组织的工作,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在非洲国家的影响。1977年4月,李耀文重返军队,任国防科委政治委员,1980年10月任海军政治委员。1988年被授予海军上将军衔。是中共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十二届中央委员。1990年4月,李耀文从海军领导岗位上退下来。1998年7月,离职休养。

驻外大使中的晋衔少将:刘振华、柴成文

1955年以后,人民解放军先后有数批高级军官晋升为少将军衔,晋衔少将后来从事外交工作的不多。其中刘振华担任过驻外特命全权大使,柴成文担任过驻外特命全权公使。特命全权公使是外交使节的一种,其地位仅次于特命全权大使。两者只在席位和礼仪方面有些差别,其所享受的外交特权和豁免完全相同。由外交部下属权威机构编撰的《五星红旗下的大使们》一书就把特命全权公使划入大使们的范围。建国初期,中国和丹麦两国为公使级外交关系,因此本文把任驻丹麦特命全权公使的柴成文也列入驻外大使行列。

刘振华,1921年7月生,原名刘培一,山东泰安人。1938年4月参加八路军,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连指导员、营教导员,鲁中军区团政治委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宁军区保安第三旅副政治委员、独立第三师副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七师二十团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七师政治部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志愿军第四十军一一八师政治部主任、副师长,一二○师师长。从朝鲜战场回国后任解放军某军副军长、军副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等职。1969年8月任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旅大警备区第一政治委员。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

◆刘振华

1971年2月,刘振华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上任之初,当时的中阿关系尚处于蜜月时期,中国驻阿使馆任务比较繁重,除开展友好活动外,还要抓好对阿经济、军事援助,负责援阿专家队伍的管理。为做好庞大的援阿专家队伍的管理和抓好援建项目的落实,刘振华风尘仆仆地奔波于援阿各个项目的工地,掌握第一手材料,协调与阿方的关系,有效地促进了援建项目的完成。1976年6月,刘振华离任回国。7月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和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副组长。1979年3月重返军队,先后任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987年11月任北京军区政治委员。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共九届、十届、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1990年4月退出军队领导岗位。1998年7月起离职休养。

柴成文,原名柴军武,1915年3月生,河南遂平人。1936年考入北平大学法商学院,同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抗大总校政治部干部股股长、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参谋处股长、晋冀鲁豫军区情报处副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整军科科长、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情报处处长、中原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第二野战军司令部情报处处长等职。

◆柴成文

柴成文的传奇经历主要在朝鲜战场。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爆发内战。6月3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美军参战朝鲜。因内定的中国首任驻朝鲜大使倪志亮还在武汉养病。同日,柴成文以中国驻朝鲜大使馆政务参赞、临时代办的身份,率领相关人员到达平壤,正式建馆办公。不久,倪志亮大使到任。美军在仁川登陆后,平壤告急,倪志亮和柴成文携带电台和少数工作人员一起,按照金日成指定的地点撤到熙川,继续保持中朝两党、两国之间的联系。朝鲜停战谈判时,柴成文担任朝鲜停战谈判委员会志愿军联络官、朝鲜停战谈判朝中代表团联络官、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秘书长、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中方委员,参加了开城和板门店的所有停战谈判。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丹麦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之一。1950年5月11日,中国与丹麦王国建交。首任驻丹麦王国特命全权公使由耿飚兼任。1955年4月,继耿飚之后,柴成文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丹麦王国特命全权公使。任职期间,柴成文积极推进两国多领域的的交流与合作,并为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一年以后回到军队,1956年5月任解放军总参谋部情报部副部长。1969年6月任国防部外事局局长。任外事局长期间,他为发展同世界各国军队的友好关系,出访过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1982年离休后,担任北京国际战略问题学会(后改称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副会长,从事国际战略和安全战略问题研究工作。2011年3月6日在北京逝世。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23-09-20/8396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3-09-21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