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报告司令员,没算错!我营原有499人,此役伤亡418,现还剩500多人!”

  1948年12月15日,国民党军第十二兵团,即“黄维兵团”,被解放军全歼于宿县双堆集地区(今属安徽濉溪)。

  至此,淮海战役取得了第二阶段的伟大胜利。

  黄维兵团是蒋介石的嫡系精锐部队,下辖第十、第十四、第十八、第八十五共4个军和1个快速纵队,共12万余人,装备精良,坦克大炮不说,还有飞机助战,军官骨干多为黄埔生,具有较顽强的作战风格,是块难啃的骨头。

  与之相比,对面的中原野战军部队,不但装备完全处于劣势,参战总兵力在12万人左右,也毫无所谓的“人海”优势。

  12万对12万,从1948年11月23日起,至12月15日止,国共两军打了23昼夜,解放军付出了伤亡3万余人的代价,有的连队一天换过三任连长,由此看见战况之异常猛烈。

  问题来了——

  装备占劣势,人数又相当,打了这么久,伤亡如此惨重,共产党军队凭什么打败了国民党的军队呢?

  战后开总结会,指挥四纵的十旅旅长周希汉,汇报部队伤亡情况的时候,专门讲了句话:

  “十旅的许多部队,在这次作战中,伤亡人数比它在战斗开始的总人数还多!”

  四纵十旅的前身是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更早是红四方面军的三十一军,历来以战斗作风硬朗顽强著称,是一支英勇善战,敢于打硬仗打恶仗的老部队。

  周希汉汇报十旅伤亡情况时,举了个例子,说:

  “一个营在战役开始有五百来人,经过连续战斗伤亡了五百来人,现在还是士气旺盛,经常担负主攻任务,部队人数还有五百来人。”

  抗战时期的陈赓(前排左)和周希汉(右)

  这个营就是十旅三十一团一营,营长王争做过一个统计:战役刚开始时全营有499人,战斗中伤亡418人,可是到战役结束时却有5百多人。

  听了这个情况,负责东集团指挥的中野四纵司令员陈赓,有些不解,问道:

  “你说错了吧?这次战役中间,我们一直没有兵员补充,你这三个‘五百多’是怎么回事?”

  周希汉当即掰着指头,算了笔账,具体说明了这个营,轻伤不下火线又二次负伤的有多少,负了伤经过治疗重上战场又负伤的有多少,在战场上“立俘立补”的解放战士有多少……

  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等于不减反增,属于越打越多了!

  这里面有个术语,叫“立俘立补”,一营不但能挺得住,还最后打得赢,秘诀就在于此,王争营长进一步总结说:

  “没有这一条,战斗是很难坚持到最后的。”

  淮海战役中的国民党军我军指战员

  所谓“立俘立补”,又叫“随俘随补”,就是对俘虏来的蒋军士兵,进行短期的诉苦教育,提高其阶级觉悟后,立即补进我军对敌作战。由于立俘立补,所以不管伤亡多大,部队始终保持建制和满员。有些俘虏补充过来之后,换了思想,明白了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道理,调转枪口,就成了英勇战士,还立了功。

  画个重点,就是:

  他们的军事技术是在蒋军学的,他们的头脑却是我军政治工作给武装起来的!

  十旅在淮海战役中,这样立俘立补的例子极多,比如三十一团五连在李围子战斗中抓到十四军的一个俘虏,叫张荣新。班里的同志们,让他吃饱了饭,稳定下情绪后,就问他是怎么到了国民党部队的?

  张荣新自我介绍是河南镇平人,家里祖祖辈辈种地,1942年遭受旱灾,又遭蝗灾,一家七八口人,吃树皮草根,仍无法过活,以后卖了姐姐妹妹,换来了五斤小米,自己饿得皮包骨头。后来好不容易做点小生意,却在漯河街上卖菜,被国民党抓去当了兵,在那边可受了不少苦。

  淮海战役中的国民党军士兵

  同志们围过来,七嘴八舌,和班长一起,帮他一起“追苦根”:

  “你的苦是谁造成的?”

  话是开心锁,好赖群众心里有杆秤,立刻就想明白问题的实质,使其认识到穷人受苦,不是命该如此,而是因为剥削制度造成的,要翻身得解放,就得推翻国民党反动派。

  想通了这个,分清了敌我,战斗的劲头就上来了。张荣新一把撕下国民党的帽徽,踩在脚下,向同志们表决心:

  “我到了咱穷人的队伍,就要为咱穷人打仗!”

  打杨文学村的时候,在五连的进攻道路上,敌人有个大碉堡,火力很强,易守难攻,打了几次下来,张荣新所在的班伤亡惨重,班长负伤,副班长牺牲,张荣新同志自己也负了伤。关键时刻,他主动指挥全班战斗,带领两名战士用集束手榴弹打掉了敌堡。

  黄维(前左)与被俘的国民党军官兵

  地堡里的敌人,还有没死的,跑出来,一见到张荣新穿着国民党军服,以为是自己人,忙说:

  “都是自己人,吓死我了,还以为共军呢,千万别误会!他们打过来了,咱们该往哪走啊?”

  张荣新同志告诉敌人:

  “原来是你们的人,现在不是了,你们缴枪吧?俺现在是解放军啦!”

  就这样,抓了十多个俘虏,扫清了五连前进的障碍,五连得以攻克杨文学,张荣新同志立了大功。战斗结束后,被提升为副班长,评为战斗英雄。

  阻击黄维兵团的我军阵地

  据不完全统计:

  围攻黄维兵团期间,十一旅共补充“解放战士(被解放军俘虏,经过教育,参加我军的原国民党军士兵)”1200多人。

  无数个“张荣新”,放下手中枪,又拿起手中枪,连自己身上的国民党军服、帽子都没来得及调,就扯掉“狗牙徽”,勇敢地参加战斗。过去是为敌人打仗,枪一响就心惊胆战,害怕死了见不到爹娘,恨不得钻进地缝里去躲起来。如今为穷苦人打仗,也就是为自己、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翻身求解放而打仗,一听到枪响就满腔怒火,浑身是劲。

  立俘立补的背后,还有个秘诀,这就是前面提到的“追苦根”,吐苦水之后的追苦根,让“张荣新”们明白:

  造成他们和无数穷苦人受穷受苦的总根子,不是命不好,也不只是一个两个“南霸天”、“笑面虎”和“赛阎王”,而是“三条绳子一把刀”,即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蒋介石、国民党政权,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对人民群众的束缚压迫。

  蒋介石与宋美龄

  对此,陈赓同志曾经说过:

  “阶级观点是马列主义的根本观点,诉苦教育就是阶级观点的教育,这样的基本教育,比书本上的阶级观点既生动,又活泼,这是群众用活生生的事实编成的基本教材,比你们写的几本教材好,不要再去叫你的教育科长苦死累死地编写材料了。”

  所以,不是我们的人民英雄的光荣事迹不感人,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有人阉割了革命史。只讲牺牲的惨烈,不讲为什么要去牺牲,为什么牺牲如此惨烈,他们还要如此坚定地去奋斗,去牺牲?

  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解放军凯歌行进,国民党军俘虏被押下战场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牺牲是手段,不是目的,奋斗才是目的。往大了说,牺牲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去奋斗;往小了说,个人和少数人的牺牲,是为了避免更多的个人,乃至集体的牺牲。牺牲是为了不牺牲,他牺牲是为了你不牺牲。

  这才是牺牲的意义,也是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区别。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泰山,看懂泰山,有的人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终其一生,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淮海战役中,支前民工的架子车队一眼望不头

  马上就到“学雷锋纪念日”了,“雷锋精神”有个核心,叫“爱憎分明不忘本”。现在有人不爱提了,觉得落伍了。

  爱憎不分自然就忘了本,立场也跟着歪到不知哪外国去,屁股也坐不住了,总想挪挪再挪挪,觉得群众的硬板凳,不但粗笨简陋,更硌了他们尊贵的臀部,最终坐到了暄腾气派的洋沙发上去了,从此就以为跟帝国主义洋大人,还有蒋介石那样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洋买办是一伙儿的,自以为体面了,指责群众不体面了,指责为了群众利益去牺牲的英雄不体面了。

  实际上呢?真体面了吗?到底被人家接纳了吗?

  恐怕未必!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23-03-03/80494.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3-03-03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