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老八路王翰文:长城烽火

长城烽火

——对冀东临抚昌地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的回忆

王翰文

临榆、抚宁、昌黎三县位于冀东的最东部,与日寇、伪满统治的东北相接,是敌通向关内的主要交通要道。长城内外敌军经常对该地区进行联合扫荡,在长城沿线进行“集家并村”,实行“三光”政策,使长城内外群众惨遭日寇残害,受害严重地区几乎没有人烟。

冀东抗日武装八路军十二团一营,于1942年秋泰命渡过滦河向东发展。由营教导员郑子明带领部队,于1942年冬很快进到山海关附近,在临榆县开展抗日活动,与地方党组织配合开辟新区。当时我是营部通信班长,一天在临榆县故城村遭敌袭击,为掩护营领导和电台出村,在撤退时腿部负伤,后随部队向北面山里转移。

1943年春,我军在该地区成立了第七地区队。区队长兼政委由地委书记罗文担任,副区队长马骥,副政委张兴民。我到区队二连任党支部书记。在区队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在该地区广泛开展游击活动,多次寻机打击日伪军,游击区不断扩大。1944年夏,为扩充部队,第七区队队部和区队一连调走,又在该地区成立了临抚昌支队,支队长李成华、政委张兴民,我由区队二连调到支队二连任副指导员,后任指导员。这个连的前身是潘家峪复仇团,这是一支英雄的连队。潘家峪是冀东丰润县的一个美丽山村有1400多口人。这个村庄是我民主抗日政权的主要活动基地,有很多青壮年参加了我冀东八路军十二团。1941年春节前夕,1000多名日伪军对该村进行大屠杀,1230名手无寸铁的村民惨遭杀害。从日本鬼子的机枪和刺刀下冲杀出来的青年,在分区领导下成立了潘家峪复仇团。1942年,配合主力在沙河驿战斗中,击毙了制造潘家峪惨案的日军指挥官佐佐木,实现了复仇的愿望。这次扩充部队后,该连仍留在该地区,被编为临抚昌支队一连。

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我们在长城内外广泛开展了游击活动,如袭击敌交通运输线、拔掉敌“集家并村”据点、坚持无人区斗争、与反抗敌“集家并村”而躲在山里的群众一起坚持抗战。同时向北深入敌占区宣传群众抗日,扩大游击区,使游击活动由临抚昌青四县向北发展到宽城、平泉、建昌等地区。

第七地区队和临抚昌支队在上级的指挥下,机智灵活,浴血奋战,活跃在长城内外,打了许多漂亮的战斗。如向北深入到凌源地区,伏击敌伪满洲国兵,缴获重机枪一挺,俘获敌军十余人。这次战斗是副区队长马骥带领区队一连在北进的途中打的,仗打得很巧妙。部队刚进入伏击地敌军就来了,我部趁敌不备猛烈向敌军发起冲击,速战速决,迅速转移。战后,为摆脱敌人,经过几天的昼夜兼程,又迅速回到了根据地。

还有一次,在山海关北九门口伏击敌军,曾击毙一名日本分队长。这次战斗布置得很周密,地形是山区,公路在山沟内,山陡林密,我部在高处布置了部分兵力,突击排则布置在紧靠公路两侧,突击班布置在公路边上的小树林中。当敌军进到突击班前面时,因连长派出的观察哨未发现敌人,我当时在突击排看到敌人已进到伏击圈,再不打敌人就过去了,就下令突击排开火。突击班像猛虎迅速冲出,一班班长刘顺用日造三八式步枪直刺敌分队长,敌刚拔出挂在腰上的战刀,就被刘顺刺倒在公路旁的水坑内,敌分队长被击毙时,王八盒子手枪还在枪套内,这是一次小规模伏击战以近战取胜的成功范例。

在临榆县黑山窑村伏击敌军,还活捉了一名日本兵。这次战斗是在村庄内设伏打的,因村外地形是起伏地,不易隐蔽,我们便埋伏在村内街道两旁的院内。敌军进村后,我们猛烈冲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部分敌人逃出村外。我在追击一名日本兵时,发现敌转身要向我射击,于是赶紧向敌投出一枚手榴弹,炸得日本兵卧倒在地,两名战士立刻跑过来一起把日本兵擒获。这个日本兵被送到上级机关后,经教育很快就成为反战宣传人员。

临抚昌地区地处长城内外,人口居住较为分散。在第七地区队时,上级派我们连到被敌人“集家并村”的地区活动,去支持那里反抗敌“集家并村”的群众坚持对敌斗争。当时是由地方人员和部队的侦察员去和躲在山里的联众进行联络的。群众的房子被烧光了,我们就住在自己用树枝搭起的棚子里过夜,吃的是自己带的炒米(就是小米煮一下再炒干的干粮,可以干吃,也可用热水泡开吃)。敌人怕集中的群众逃跑,就把他们围起来,有的还有武装看守,人们把它叫作“人围子”。我们夜间去打掉敌看守人员,解救被围的群众,然后再把解救回来的群众组织起来,坚持对敌斗争。我记得交通员说:“这里的群众好,我们的粮食被服就藏在这些地方。”

临抚昌地区有丰富的矿产,日本侵略者为掠夺我国地下资源,在秦皇岛北石门地区开矿。矿区有武装把守,矿山西部山区是我进行游击活动的根据地。如果让矿区武装存在,会影响我根据地的发展。经几次战斗,我游击活动区域扩大,迫使矿区敌军退走,至秦皇岛的运煤小火车也不开了。临榆县日伪县政府早期设在榆关镇,后来也退到山海关去了,到后来据点里的敌军出来的也少了。

关内外敌人对临抚昌地区曾进行多次扫荡。我们便在长城内外与日寇周旋。关内敌人扫荡时,我们就到关外,关外敌人扫荡时,我们就到关内和敌人打圈圈。后来长城内外敌人同时扫荡,有一次副区队长马骥带领我们连在长城内外和敌人转了一天,由长城南到长城北,又由长城北到长城南,天黑了敌人离去,我们才转移到山下。此次和敌人周旋是在老岭以东的长城线上,可能是因为此地山高坡陡、人烟烯少,这段长城有些地方是用石头垒的,大部分已经倒塌了,很容易通过。我们就利用这些有利地形,把长城内外联成一片,穿梭式地和敌人进行游击战。

临抚昌地区的南面是铁路线,沿铁路线敌军据点多,常有敌军巡逻,东面北面则紧靠伪满统治区。有一个时期敌军出来扫荡多,我们就寻找机会打击敌军。如在昌黎地区多次截击敌人运送物资的火车,在临榆地区打柳江煤矿守敌、伏击由临榆县出来的敌军,在青龙县拔掉几处有武装看守的伪满区政府。这些寻机打击敌军的战斗,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我军民抗日斗争的士气,扩大了游击区域,巩固了老区,发展了山里的根据地。

19458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使我最难忘、最高兴的时刻,是在山海关召开的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群众大会。会场设在西门外广场,临时搭了个讲台。开庆祝大会那天,市民们早早就来了,附近县的群众也都来了,会场上人们高呼口号、唱歌,大会气氛非常热烈。有部队领导讲话、地方干部讲话、群众代表讲话。领呼口号的是文化教员王健仁,当时准备的口号不多,因群众情绪高涨,自己又增添了些口号欢呼了起来。广大人民群众的欢呼声足以证明:抗日战争是在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有了人民群众这一铜墙铁壁,日本帝国主义注定要失败。

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后,我曾经两次带部队到秦皇岛。第一次是在驻秦皇岛日军集中到火车站时,听说他们要去唐山。此消息传来后,连长和我商量,带部队去秦皇岛火车站收缴日军武器。到车站见日军人比较多,仍有戒备,车站高处架有机枪,日军拒向共产党武装交出武器。如强行收缴,我们力量不够,见此情况只好撤离车站返回。第二次是美军在秦皇岛登陆后,上级派我带一个连携一封用英语写的信去和美军联络,到秦皇岛北门把信交给美军两个哨兵,并通过翻译说我们是八路军,是来和盟军进行联系的。不多时,出来一位可能是军官的人,通过翻译告诉我们,他们不知道有八路军,表示不予接治。我当时感到盟军不友好,联络不成就返回了。两次到秦皇岛不果而回,使我们较早地认识到并亲眼见证蒋日伪同流合污,美帝国主义是支持国民党打内战的帮凶。

在临抚昌地区,抚宁是老区,群众条件好,地形有利。早在十二团一营到临抚昌地区活动时,营长杨树元经常带领部队在抚宁活动,后来地方机关、分区机关也常上进驻该地区。冀东部队领导人带领部队向东北进军,也是由抚宁出发的。当苏军还在山海关时,临抚昌支队最早进驻并接管了山海关。我们先对山海关火车站派出警戒,检查往返行人,维持车站秩序。支队政委张兴民及时向部队干部作动员报告,提出“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了,国家还未统一,还要维续战斗”。根据上级指示,要收缴武器,壮大部队。到迖山海关不久,临抚昌支队被编为十九旅四十七团,我到四十七团二营任副教导员。十九旅在占领山海关后,加强了山海关的防务,并很快控制了山海关地区。这对当时中央派干部由山海关进入东北以及我军由山海关地区出关,迅速进到东北,赢得了时间、提供了便利条件。其间,部队先后两次护送中央领导人由山海关乘火车进入东北。

山海关保卫战是我冀东部队与山东部队配合,与国民党军队打的一场激烈的防御战。19459月底至10月中旬,蒋介石为了抢占东北,把大批国民党军队空运、海运到北平、天津、唐山、秦皇岛一线。美军在秦皇岛登陆后,国民党军队也在秦皇岛登陆。1025日,国民党六万军队向山海关发起进攻。上级速派我营到秦皇岛北设防,监视敌军。这时,山东部队七师奉命迅速到达山海关,并担负山海关的正面防御。山海关西边有一条沙河,河的东岸由我军防守。国民党军队要强行过河,我军便自卫还击,山海关保卫战由此拉开序幕。该战斗由七师师长杨国夫统一指挥,打得很激烈。我营向北后撤到石门一线防守,后又撤到山海关北九门口防守。二十团守公路左侧主阵地,我营守公路右侧阵地。敌军先向二十团主阵地进攻,后向我营防守的右侧阵地进攻。我营四连英勇战斗,用手榴弹打退敌军几次进攻,四连副指导员田荫芳在阵地上做宣传鼓动工作,战士们士气很高。当日下午,二十团主动撤出阵地,我看左侧阵地已没有枪声,敌人从三面向我阵地压来,情况紧急我立刻命令全营迅速撤出阵地。我们东撤时未经原路线前所后所,而是由小路直奔辽宁绥中县。到绥中县时已是夜晚,正好和副营长孟亚东相遇,副营长和五连也是由山海关无名口阵地撤下来刚到绥中的。情况紧急,团里叫马上出发,全营集中后迅速向北行进,由此开始了向北满进军的征程,一个多月的山海关保卫战到此结束。此战,八路军共开灭国民党军1000余人,顽强坚持20余天,为我军抢占东北争取了宝贵时间。

进入东北后,我部被编为东北野战军六纵十七师五十一团,成为一支无坚不推的英雄部队,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和解放海南岛的战役。

(王翰文,河北省遵化县人。离休前任济南军区空军参谋长。)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22-11-27/78817.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2-11-27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