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深刻认识毛泽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思想的重要意义

  毛泽东思想博大精深,“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其中一个杰出之处,它不仅本身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因子,而且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三个倡导”基础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原则。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深刻认识毛泽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思想的现实意义,准确把握其对凝练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探讨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杰出之处

  “古为今用”指弘扬古代的精粹,为今天所用;“洋为中用”指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在1942年5月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从文化的“源”和“流”的角度阐明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1964年9月1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学生陈莲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反映该院教学和演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毛泽东作了批示,肯定此信,指示解决她所提出的问题。就在这个批示中,毛泽东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艺方针,这标志着毛泽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思想的形成。

  就“古为今用”来说。毛泽东认为,对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不能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而应该批判地继承,“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为此,他提出了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清理的任务。他认为,“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毛泽东指出:中国有些人“崇拜旧的过时的思想,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国不仅不适用而且有害。这样的东西必须抛弃”。我们必须尊重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对于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主要地不是要引导他们向后看,而是要引导他们向前看”。

  就“洋为中用”来说。毛泽东认为,文化发展应该“海纳百川”,面向世界,积极学习和汲取世界各国文化的优秀成分为我所用。他指出:“要多多吸收外国的新鲜东西,不但要吸收他们的进步道理,而且要吸收他们的新鲜用语。”针对中西文化的差异,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当然,我们学习外国文化不能简单奉行“拿来主义”,而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毛泽东指出:“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

  总之,毛泽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思想,不仅内在地要求继承传统文化,学习借鉴国外文化,而且要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外国文化的学习借鉴必须结合起来,既要汲取积极合理成分,也要摒弃和抵制消极落后的因素。这是毛泽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思想的重要内涵和重要指向,也是毛泽东文化思想的杰出之处。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指导方针

  毛泽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思想之所以应该而且必须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指导方针,原因在于:一方面,任何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自身的历史和现实基础,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对传统文化的积极成分予以发掘,并推陈出新,从而奠定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坚实基础。人类社会的进步体现在,每一代人都是以前一代人所取得的成就为基础不断发展的,而文化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立足于改革开放的实践,继承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进行文化创新,从而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博采众长,才能充满生机活力,增强竞争力。毛泽东主张尊重、学习、接受外国文化,其实质是要“洋为中用”,为新中国服务。从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现实要求来看,我们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坚持和发扬毛泽东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以其作为我们应遵循的原则。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这充分说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思想仍然是当前我们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指导方针。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三个倡导”基础上培育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原则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倡导”为进一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而“三个倡导”的内容本身体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这是显而易见的。从形式上看,这些内容总体上体现了传统文化价值内核的延续和西方文化价值精髓的吸收。当然,这种延续和吸收不是简单地延续吸收,而是一种基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现实需要的批判继承的遴选吸收,是一个加工、提炼和转化的过程。

  核心价值观在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体现着价值观念体系的基本价值倾向,统率着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价值观念,是一种社会制度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一种文化区别于另一种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精髓。培育、凝练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和未来,凝练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出发,批判吸收传统文化的积极成分,以开放的眼光和宽阔的视野汲取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只有这样凝练出来的核心价值观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和价值追求,才能体现时代特点并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价值诉求。从本质上说,这样做的过程就是毛泽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思想,在“三个倡导”基础上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思想是在“三个倡导”基础上培育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则。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执笔:邓纯东、冯颜利)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13-12-22/2421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12-22 关键字:毛泽东  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纪念毛主席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