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长篇连载:《跳跃(上)·非常轨迹⒀》

第七章 跳跃(上)

  茅台酒池洗脚,是讹传也是韵事/“匪必西窜”,蒋公上了“高科技”的当/难得共识,“龙主席”和孙司令官一起发牢骚/准备起跳,“朱毛”要再渡赤水寻求机动/打回黔、大,彭德怀提出建议也吐出怨气/滇军难调,“龙主席”还是拗不过孙将军/迷信碉堡,蒋公想锁别人却先锁了自己/不敢乐观,“朱毛”出了小圈子外头却还有个大圈子/权衡利弊,南下是高棋也是险棋/二度起跳,“朱毛”透过“遵仁封锁线”/“匪过乌江”,离得远的比离得近还看得清楚/三跳连环,蒋公又被涮了一把/错过时机,红九军团孤悬乌江北岸/孤军英勇,这也就是共产党的队伍
  


  

  跟周浑元打了一把,中央红军的再次西渡就显得相当从容。
  3月16日18时,中革军委下达“西渡赤水河部署”:
  
  ⒈干部团应于今17时在茅台渡河地段布好阵地,掩护渡河。但须以1个营先渡河西,候军委到时掩护其行动。陈(赓)、宋(任穷)并为全军渡河司令员及政委。该团并应于五军团到时将渡河指挥及掩护任务交五军团,并于明4时至5时渡完,渡后即向西走20里,在军委以西隐蔽休息,向西警戒。
  ⒉一军团应从今18时起至22时止渡完,渡后即向西北通核桃坝方向走30里隐蔽休息,向西北及二郎滩警戒。
  ⒊军委应从今22时起至24时止渡完,渡后即向西走15里隐蔽休息,即以干部团之一营向西警戒。
  ⒋三军团应从今24时起至明4时止渡完,渡后即向西南走30里隐蔽休息,向西南警戒。
  ⒌第五军团应从明5时至7时止渡完,当开往茅台渡河时须留1个营及侦察连在两路口、盐津河附近,对观音场方面警戒,候九军团通过两路口后跟进归还建制,该军团并于明4时前接任干部团掩护渡河的任务,候九军团全部渡完后即破坏诸渡河点渡河器材,扼守西岸。
  ⒍第九军团应从明9时至11时止渡完,渡后即向西走10里隐蔽休息。(1)
  
  这个部署落实得有条不紊。
  军委工兵营首先在茅台珠砂堡渡口架起了一座浮桥。
  这个渡口本来就有一座浮桥,虽然作桥台的盐船敌机炸坏了,但铁索仍在,只须稍加修补再铺上木板即可使用。群众见红军架桥也很支持,又送来了几只盐船,所以王耀南率工兵们没怎么费事就很快就将浮桥修复。
  15时后,红一军团教导营和工兵又与军委工兵营一起在中渡口、下渡口各架了一座浮桥。
  红一军团一部随即过河,在西岸警戒宿营。
  到中革军委这个部署下达到各部的时候,各部队实际上已经在过河了。红五军团、红三军团第十、第十三团由上渡口银滩坝浮桥过渡,红一军团和干部团从中渡口珠砂堡浮桥过渡,红九军团、红三军团第十一、第十二团则由下渡口观音寺浮桥过渡。
  军委纵队于当时21时到达茅台后,在梅子坳住了一夜,次日晨10时由下渡口浮桥过渡。
  至17日中午时分,除少数掩护部队外,中央红军主力全部渡过赤水河。
  过河后,军委警卫营高射机枪连还击落了一架飞机。
  本来按红军总部的命令,为掩护部队行动企图对敌机是能不打则不打,究竟打不打要经总部首长批准。可那天敌机在低空中飞来飞去到处下蛋也着实太猖獗,还给正在行进中的军委纵队造成了伤亡,这当然便惹得漫山遍野一片喊打之声,按捺不住的警卫营营长杨榕生也心急火撩地跑到总部请示打不打。据说那当间毛泽东也在总部,他想了一下便说反正军委纵队已经暴露,打它一下掩护部队安全转移也好。杨榕生一听毛主席也说打当然就来了劲儿,兴高采烈地跑回来让高射机枪连连长叶荫庭马上开火。叶荫庭挽着袖子举着指挥旗让4挺高射机枪集火撒出一张火网,正正地就将一架敌机给罩在了当间,其它敌机一看势头不妙也就爬高逃之夭夭……
  据时任军委工兵营连长的王耀南将军回忆,军委纵队过渡后在一片树林中防空时,首长们狠狠地夸奖了他们一把:“工兵连还真有办法”,毛泽东对在场的其他军委首长言:“我们三渡赤水能把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刘伯承总参谋长还让他派人到二郎滩、太平渡去察看和保护浮桥。(2)
  显然,“朱毛”不光是跟这儿躲雨来着,他们还另有所图!
  中央红军过茅台留下了许多传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茅台酒池中洗脚”。但笔者查询了许多历史资料,还是认为此说缺乏根据:红军过茅台时间非常短暂,红军总政治部在镇上酿酒作坊均贴有布告,严禁红军官兵进入,红军官兵们大都只能隔着门缝看看里面的码成堆的硕大酒缸,闻闻那能传出好几里外的透瓶醇香。当然,有些还剩有几个伙食尾子的单位或官兵们也的确买了不少茅台酒,为的是行军后喝一点解乏或挑挑血泡擦擦脚。
  关于“茅台酒池洗脚”的传说,黄炎培老先生与陈毅元帅数十年后还曾有过一段诗词唱和:
  黄炎培诗——
  

喧传有客过茅台,
酿酒池里洗脚来。
是真是假吾不管,
天寒且饮三两杯。
  

  陈毅唱和——
  

金陵重逢饮茅台,
万里长征洗脚来。
深谢诗章传韵事,
雪压江南饮几杯。
  

  据说本来就属海量的周恩来就跟这儿豪饮了一回,而这个情节在《长征》电视连续剧中又被编导狠狠地发挥了一把,变成了毛泽东酣畅一醉,尔后借着酒兴畅言“四渡赤水”之宏伟蓝图:调出滇军,兜个大圈子去渡金沙江。这个情节作为文学演绎当然无可厚非,应属“合理虚构”范畴。但真实的历史好像却并没有那么简单,那当口“朱毛”虽然把环伺诸公暂时闪到了面前,但情势却并无乐观之状,还是一派严峻紧迫。“创建川滇黔新苏区”和“首先赤化黔北”也并未从中央政治局的蓝图上一笔勾销,“调出滇军”向川黔边最直接的意图仍有可能是找个机会东出遵(义)仁(怀)去捏谁一把,尔后再继续“赤化黔北”或寻隙向黔西北机动……
  至于兜个大圈子去渡金沙江,即便已开始在毛泽东胸中闪回,但至少还未形成熟筹的方案——即或是正在筹措也很可能还是一个“退而求其次”的方案,如此当然也就更不可能借着酒兴拿出来畅言。况且,这会儿还看不出有实现这个蓝图的条件:就算滇军调向了川黔边,中央军还堵在乌江南北哩,这个“大圈子”究竟该咋兜,毛泽东恐怕怎么着也还得再瞅一瞅瞧一瞧吧?
  16日这天蒋公这边儿很有点意思。
  上午,蒋公开始关注鲁班场这边的情况,这好像是这几天里的头一次。不过他在闻报鲁班场战事后的本能反应还是“匪终必乘隙西窜”,故而一边令吴奇伟“继续攻击前进”,郭勋祺“由两河口(似在遵义境内的纸坊附近,待查证)向坛厂、鲁班场转进兜剿”,“期于周部夹击朱匪”,一边令孙渡、王家烈“仍在原地严密堵匪西窜”。(3)
  下午,借助于“航空侦察”这个当年的高科技,蒋公得到“仁怀、茅台间聚匪甚多”的报告,遂改令“孙纵队速由黔西开赴大定、毕节之线,主力集结于毕节附近,一部至赤水镇与川军联络,务不失时机,寻匪堵剿;王纵队仍在黔西、打鼓新场、三重堰、毛坝之线,并延伸至大定防堵。”(4)稍后,在确悉中央红军“先头1000余已渡过赤水河西窜”的情报后,蒋公始作出判断:“该匪以数部分途阻我追击,主力由仁怀方面渡过赤水河西窜”,并作出“聚歼该匪于古蔺地区”部署,然而拟直接用于聚歼的兵力却是中央军周、吴纵队和川军郭勋祺部,孙渡、王家烈部的任务仍是“防堵毕(节)黔(西)大(定)之线”(5)。
  显然,在蒋公看来,“朱毛”此番过不过赤水河,其意图都是“西窜”,而且还认定“朱毛”差不多已步入穷途。据时任蒋公侍从室主任的晏道刚将军回忆,得悉“朱毛”再渡赤水进入川南后,蒋公在重庆范庄召集陈诚等随行高官聚会研讨形势与对策。会上蒋公曾有这样的一番分析与判断:红军战力仍未稍减,不可轻视;黔西北及川南地区地瘠民贫,大军行动筹集粮草不易,“朱毛”徘徊于如此“绝地”,仍系大政方针未定之表现。这地域长江两岸多系横断山脉,山势陡峻,大部队难以机动,日后只能化整为零,在乌江以北打游击……(6)
  这也是鲁班场一战产生的积极效果。
  按说蒋公有此思维定势正是毛泽东想要的效果,如此他才有上演钻空子砸钉子这种拿手戏的空间。然而蒋公也不是什么等闲人物,老是被“朱毛”涮来涮去他多少也被涮出了点经验。17日中央红军主力全部过河这天,蒋公也颇费心机地开始拉扯他那张“聚歼”的大网。在督令吴奇伟积极“向前追击”、川滇两军在叙(永)毕(节)一线构筑碉堡线的同时,也基于“盖匪向西向北,如皆受堵绝,则其最后必仍向赤水河东南回窜,而以向南岸之公算为多”的研判,要求薛岳、周浑元等采用“伏击战术”,“严防匪转来赤水河南岸回窜”,“设伏袭击共军于半渡”,“以有力之一部,急渡赤水河西岸,监视匪踪,其余可先在东南岸扼要布置,并多择要设伏地点。如布置完毕,匪不回窜,则可再渡河前进”。(7)
  这些情况应该说大致都在中革军委的预计或掌握之中,18日,中央红军一路由草子坝经丹桂、双林进抵大村附近地域集结休整,另一路则由陈富屯经庙林、水口插向石宝寨——这一路显然是在作“西窜”示形。石宝寨及附近地域本有川军“边防第四路第二团”顾家辉部及骆国湘部民团的“精选中队”,“朱毛”在鲁班场跟周浑元接战驳火那会儿他们进驻这里,任务本是“防匪西渡”。然而这位顾家辉打仗非常滑头,他一发现过河而来的是中央红军主力,立即将跟在民团后边儿的部队火速撤至镇龙山与古蔺之间的蒋家田高山上,想让前边儿的骆国湘民团的“精选中队”去为自己抵挡一下扑面而来的刀光剑影。可没想到骆国湘比他还滑头,一看见有当出头椽子的危险立马也撒腿就跑,顾家辉跑到蒋家田之际他也跟到了蒋家田,把驻扎在镇龙山的川军“边防第四路司令”魏楷的一个团给晾在了前头……
  大概是直插石宝寨的这路红军部队踩着骆国湘脚后跟撵了一把,正好被头上的飞机瞅见。当天下午时分,蒋公得到航空侦察报告:“古蔺方面甚安静,见匪先头数百人,向古蔺方向逃窜。似此匪主力有向西窜模样”,于是更加认定“朱毛”必定是要“西窜”,遂定下“在赤水河以西聚歼该匪”决心和部署:
  
  一、侯(汉佑)代司令所部,担任赤水至土城之线,主力置土城;魏(金荣)副师长所部,并指挥蒋德铭旅,担任土城、茅台、小河口之线,主力置茅台。王(家烈)纵队即派遣担任小河口、大渡口、仙家渡、赤水镇南岸之线。以上两线河防,均归王(家烈)司令官负责指挥,均先扼要各渡河点,星夜赶筑据点碉堡工事。俟筑成后,并于两碉间筑壕连点成线,务使两碉间能以目力、火力交叉相及为度,统限三天完成。众部迅速肃清赤水河东南地区之残匪。
  二、陈(万仞)指挥所部,仍以江门、叙永、赤水河镇之线上,照上法切实筑碉防守。该部任务,重在防堵。
  三、孙(渡)纵队主力仍集结于毕节以北,但须速派一部,防守瓢儿井,并与川军确取联络,严密联防。
  四、周(浑元)纵队会合吴(奇伟)纵队,暂在鄢家渡、瓢儿井间,务多派精探,寻匪窜方向,立即率部拦击或腰击,或击其半渡。
  五、郭(勋祺)部仍向古蔺方向尾追。
  六、各部遵办情形及筑碉地点、数目,立即电告,并迅速绘图补报。(8)
  
  蒋公比较迷信的“高科技”,这回是狠狠地把蒋公给误导了一把。
  


  

  “航空侦察”的确是当年的“高科技”,但这“高科技”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古蔺这一带当年森林繁茂,极利于大部队隐蔽机动,天上的飞机有瞅得着的,也就瞅不着的,瞅到的未必就是真有的,没瞅到的未必就是真没有的。中央红军“西征”以来天天脑袋上都悬着飞机,这会儿也生出了了许多对付的办法,比如队伍本来是朝北走,听见飞机声大家就马上掉头朝南,前头的旗帜收起后头的旗帜又打起来,如此每每受愚弄的反而是“高科技”……
  然而当年的蒋公好像没怎么去想这个道理,也可能是被诸多五花八门纷纭繁复且相互矛盾的“情报”给弄得心烦意乱,干脆就只认一个“高科技”,就凭着“航空侦察报告”直接指挥各路诸侯的行程进止,如此常常劳而无功人困马乏不说,还让诸侯们生出了一大堆的痛苦不堪的怨言。
  3月18日晚,为帮助蒋公把“匪欲西窜”思维定势强化一把,中革军委决定以红五、红九军团先行迟滞已陆续进至茅台的川军郭勋祺部的西渡速度,随即诱其向西北追击,以利主力对周浑元纵队实施机动。19日一大早,红一军团派出一团兵力伪装主力,从大村下马田出发,经正峰寺、朝阳寺、泥壁水大张旗鼓地向古蔺疾进,主力则由石宝寨进抵鱼岔、镇龙山一线。15时,先头部队在距镇龙山三里路的太和栈小街与川军魏楷部谢团一个排哨接触,这个排的川军未作任何还击便一路狂呼“赤匪来了”,拼命逃向镇龙山,红一军团立即兵分三路向镇龙山猛扑,谢团官兵当即溃乱,跳起来就向古蔺方向奔逃,团长连连开枪击毙数名溃兵也无法止住逃命的人流,于是红一军团轻而易举地就进了镇龙山,继而又占领了蒋家田。
  林彪打得这么顺手也有当地党组织的功劳,那会儿镇龙山有古蔺地下党领导的“红军朋友”社组织,谢团进驻之时这些“红军朋友”纷纷以“劳军”、“请客”、烧茶送水、“认家门”等名义主动接触谢团官兵,大讲红军家伙如何如何精良打仗如何如何厉害,搞得丘八们都对马上就要临头的战事惶惶然心有揣揣,一接仗当然首先考虑的就是“保命要紧”……
  与此同时,红三军团进至铁厂,红九军团进至鱼岔附近,红五军团除后卫第三十九团两个营在茅台西岸扼敌之外,主力亦进至两河口(今丹桂)。至此,中央红军主力已全部集结于紧靠赤水河西岸的地域。这片地域离太平渡、二郎滩渡口不过咫尺之遥,而蒋公在这一线铺排的队伍基本上都是“九响棒棒”。
  19日这天,中央军第四十七师裴昌会部全部进至遵义,周浑元纵队第十三师万耀煌部亦将赤水河南岸鄢家渡至大渡口一线防务移交黔军柏辉章师接替,拟按蒋公令投入“追击”,而川军郭勋祺部3个旅也陆续进至茅台,准备渡河。
  显然,中央红军作出的“西窜”示形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一天里甭说是蒋公,就是蒋公麾下各路诸侯,作出的判断和上报的情况也都是众口一辞的“共匪西窜”:薛长官饬孙渡“对于赤水河、龙昌营、清水塘、瓢儿井及高山铺一带严密防堵,免匪窜滇边”;潘将军报“匪大部已由川滇边境西窜”;万耀煌说“匪于筱日(3月17日),自茅台渡河,分两路西窜”;周浑元称“据派石宝寨、可贯便探皓申(3月19日15~17时)回报:㈠匪之一个军团,已经可贯西窜……㈡据闻匪大部系于巧等日(3月18日),经石宝寨川南地区向西方窜去……(9)”
  而滇军方面的“龙主席”和孙司令官吵嘴吵了个把月,这时候却难得地共识了一回。
  18日,蒋公下达“聚歼朱毛于赤水河西”的部署当天,“龙主席”对孙司令官来了个“私相授受”:“赤匪人数,刘甫澄初云数千,固属不确,王绍武(王家烈)继云四万,亦难据信。自委座抵渝,支日(3月4日)以后,实行统一指挥。然匪情变幻无常,部署颇感困难,命令因而间有出入。顷奉委座铣(3月16日)电,除原文另转外,略云,匪主力已过赤水,仍向西窜,令孙纵队即到毕节、赤水镇之线布防,兼顾瓢儿井。等因。查此种部署,只可作为一种预定计划,现在该部如先到毕节,似觉分散,仍以在大定(今大方)、瓢儿并为宜。究应如何,由该司令妥商,在不违委座意旨内,斟酌处理。(10)”
  看得出来,“龙主席”的雄心壮志已经被这个把月来的疲于奔命又劳而无功给消磨得差不多了,对来自“友军”方面的信息,也不再受其诱惑激励而是大胆置疑了,也不再给孙渡下催命符要人家去当出头椽子。对于“聚歼”等等,兴致更是不高,且开始逐渐向“剿匪军第二路军总司令”那顶官帽子戴上之前的状态靠拢:队伍自保,云南自保。
  “龙主席”这番盘算正合孙渡之意,他顺势对蒋公部署发出一串牢骚:“共匪系集团行动,我军则四处分割,随在予匪以各个击破之机会。且匪利在运动战,我军则不问匪情及时间许可与否,动云布防数百里,赶筑碉堡,并随时为匪被<牵>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反一无所成。钧虑正与此间相同,既奉命令,有时颇难万全;欲呈述理由,不唯往返需时,且亦不便,只好听之耳。(11)”
  孙渡的动作比“龙主席”那个“私相授受”来得更加彻底,他干脆就将主力全部撤到了毕节。
  “朱毛”如果真是想“西窜”的话,这很可能就是个可资利用的大漏洞。
  然而毛泽东等示形于西的目的显然是要向东实现跳跃,蒋公的圈子拉起来已呈要合拢而未合拢之时正是他要跳到圈子之外的时机。20日,已在赤水河西岸地域隐蔽休整3天的中央红军各部已经喘息甫定,毛泽东决定开始起跳。15时,中革军委电令红一军团林、聂:“一军团得电后立派出两个先头团,每人沿途砍带可架桥竹子一根,并带全部工兵连夜兼程赶到,并急袭太平渡(今夜袭占)、林滩(明日上午)两点,抢船各架桥两座,由师长、政委分往亲自指挥。太平渡之桥限明21日12时架成,林滩限15时架成,其先头两个团主力应过河控制太平渡、林滩渡河点,向二郎滩、土城严密警戒”,“架桥须绝对秘密”。(12)
  两小时后,中革军委“再次东渡赤水河”命令正式下达各部:
  
  ㈠估计尾追我军之郭敌,将配合叙、蔺之川敌及毕节、赤水镇之滇敌等的截击,这使我西进不利。
  ㈡我野战军决秘密、迅速、坚决出敌不备折而东向,限21日夜由二郎滩至林滩地段渡过赤水东岸,寻求机动。
  ㈢为此各军团今(20号)明两天行动应如下:
  ⒈第五军团应以迟滞并吸引郭敌向古蔺前进争取渡河时间为目的,以两河口(今古蔺县丹桂镇)、大村、鱼洞沟、太平渡为后方交通线,明21日拒敌于大村以东至21晚,即速往鱼洞沟转移到太平渡,于22日上午继续渡河。以下各军团采取道路及渡河点如次。
  ⒉九军团经核桃坝大路渡二郎滩
  ⒊军委纵队经鱼洞沟渡九溪口。
  ⒋三军团经鱼岔、石夹口、走马坝渡太平渡。
  ⒌一军团经石夹口、走马坝渡林滩,在三军团未到前则以一部渡太平渡。
  ……(13)
  
  中共中央和红军总政治部亦于同时下达指示:“我再西进不利,决东渡,这是野战军此后行动发展的严重紧急关头,各军团首长要坚决与迅速组织渡河,必须做到限时渡毕”,“派高级首长亲自鼓动与架桥,打破任何困难,使桥迅速完成”,“渡河迟缓或阻碍渡河的困难不能克服,都会给野战军最大危险。这次东渡,事前不宜下达,以保秘密。”(14)
  中央红军三渡和四渡赤水行动的间隔不到一个星期,此间“三人小组”乃至军委决策处于高度机密的状态,毕竟这些行动事关生死存亡,稍有疏忽就可能坠入一个不可逆的倾覆过程。然而如此也带来了一个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弊端:蒙住了对手的同时也让诸多自己人因不明就理而产生了不理解,情绪起伏也就成了一种必然。据许多亲历者的回忆,那当间是牢骚怪话最多的时候。走回头路,走迂回路,走弓背路,转来绕去把许多人都弄得火气冲天,牢骚怪话当然也不就不管不顾地往外冒。
  有个回忆很有意思,当时军委警卫队有位警卫队长张水泉,天天跟首长们在一起走路混得很熟说话也没什么遮拦,跑路跑得不耐烦了就发开了牢骚:“打又不打,尽跑路,脚板跑断了,还跑到几时?敌人一条命,我们命一条,难道怕他们不成?”这话刚好让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邓发给听见了,当下便批评:你张水泉咋又说怪话哩……
  而张水泉眼皮一翻就顶了回去:“说怪话又怎么样?”
  “说怪话要成反革命。”邓发主管的活计是“肃反”——说白了就是发“反革命”帽子。
  张水泉满不在乎:“你不是有匹骡子骑着,跟我一样,天天走路,恐怕早成反革命了。”
  邓发当下噎住,瞪了张水泉一眼也只好作罢。
  其实那当间毛泽东的样子也很狼狈,他有马不愿多骑,经常用来驮伤病号,成天爬山爬得满身都是雨雪泥浆,还经常跌跤。张水泉见了就责怪警卫员没有照顾好主席,自己上来要架着毛泽东走,毛泽东则坚持要自己走。张水泉只好在毛泽东前边走,以防毛泽东再跌跤。而就是这么着毛泽东还是不愿意:“你是队长,有战斗任务,站岗放哨够辛苦的,还是让吴吉清、陈昌奉跟我走吧”……(15)
  那会儿对跑“冤枉路“有情绪的不光是基层干部战士,就是军团一级的首长也有很多怨气,这些怨气甚至几十年后都依然未能得以完全化解,这其中就包括中央红军两员战将彭德怀和林彪。鲁班场战斗打了个僵局他们两人都很不高兴,多年后彭德怀还称“在鲁班场和土城两役又打得不好,伤员无法安置,也增加了部队的疲劳、困难和减员”,“由于上述两战打得不好,就不能不放弃在湘、川、黔、鄂四省边区建立根据地的正确决定,被迫带着极大的冒险性长征,幸赖红军英勇和巧妙的侦察工作,才免于覆灭到达陕北。”(16)
  林彪后来则在怨气累积中爆发了一回,直接上书要求更换统帅。
  中革军委“再次东渡赤水”部署下达的当晚21时,彭德怀提出了不同的建议。
  


  

  彭德怀的建议是这样的:
  
  为迷惑敌人,应以九军团单独向西急进至扎西、威信地域,以迷引该地滇敌向镇推、昭通方面;一、五军团继向回龙场及其以西引川敌郭师向古(蔺)、(叙)永,然后脱离该敌转向雪山关前进,掌握赤水河(注:可能是指赤水河镇)及其上游渡河点,在适当时机,一、三、五军团渡赤水河由毕节以东打回黔西、大定境,求得与王(家烈)、薛(岳)决战。(17)
  
  接下来还直言不讳地“牢骚”了一把:遵义战斗胜利没有扩张,是“由于机械和失掉时机”;鲁班场战斗,“原则上不应打”……
  笔者虽然对彭老总的这番“牢骚”和多年后那番议论有不同看法,但联系到滇军“龙主席”和孙司令官在蒋公“聚歼”部署后玩儿的那些私活儿来作计较,觉得彭德怀这个建议的基本内容应该还是富有灼见的,至少有一定的可取性。红九军团伪装主力“向西急进”这一招蒙住“龙主席”孙司令官从而使其西向“堵剿”的可能性极大,毕竟这是“匪入滇境”直接威胁到了他们脚下那一亩三分地儿。如此这般,蒋公正在扯起的那个“碉堡线”就有可能被撕出空档,中央红军主力掌握赤水河(镇)及其上游渡河点,“在适当时机”由毕节以东打回黔(西)大(定)的前景也就看得见也可能摸得着了。
  然而,这当口毛泽东“再次东渡赤水”之蓄谋既定,部署下达,跳跃姿态已经摆开,而对手逐步进逼情况也更趋紧迫,中央红军东渡行动是箭在弦上不发也得发。倘若中革军委要按彭德怀建议改变决心,那就还得在较大范围内重新部署和运动兵力,如此从时间和空间上都会有诸多障碍,而且风险很大可由自己掌控的成份也不多,成功概率恐怕也不会有多高——就在彭总建议两天前的18日,蒋公已基于“盖匪向西向北,如皆受堵绝,则其最后必仍向赤水河东南回窜,而以向南岸之公算为多”的研判,要求薛岳、周浑元等采用“伏击战术”,“严防匪转来赤水河南岸回窜”,“设伏袭击共军于半渡”(18)。而直到这会儿,周浑元、吴奇伟两纵队的主力一直就在赤水河南岸附近地域没怎么动窝。
  最重要的,这当口彭德怀的思维肯定还处在“创建川滇黔新苏区”的定势中,而毛泽东则对“摆脱敌人寻求机动”更为关注,他的战略视野可能已不仅仅停留在此间,而在向更广阔的空间作延展。重新掂起“西渡金沙江”再作一番比划,估计已成为他诸多待选腹案之一。
  彭德怀建议未被采纳。
  而很有意思的是,就在同一天里,蒋公这边也有人对蒋公部署持有异议。
  这就是滇军统帅“龙主席”。
  蒋公对自己的“聚歼”部署比较乐观:“此次朱匪两渡赤水河,麇集古蔺东南地区。我川军刘(兆藜)、达(凤冈)、袁(莜如)、魏(楷)、周(成虎)各部,在天堂、叙永、站底、赤水河镇防堵于西;周(浑元)、吴(奇伟)、侯(汉佑)各部沿赤水河流防堵于东与南;黔军现正向此线接防,腾出周(浑元)、吴(奇伟)两部担任追剿。孙(渡)纵队办向赤水河镇堵剿;郭(勋祺)部由茅台河追击。以如许大兵,包围该匪于狭小地区,此乃聚歼匪之良机。(19)”
  然而“龙主席”却认为蒋公“指挥不当”,煽乎着难得与已共识一回的孙渡向蒋公“用电直呈”:“日来委座电今,似觉有朝令夕改之弊;所示部署,亦有各个击破之虞。统观全部攻剿,不免松而且泛,于事固然无济,于害诚为可虑。至命各部赶办碉堡一节,不计时间,不言经费,辙已通令饬办,殊难了解。除此间也已电陈明分割之利害及一切之因难外,盼兄凡有所见,务需用电直呈,俾委座得明了实地状况为要。(20)”
  对于蒋公沾沾自喜的那个“碉堡封锁线”,“龙主席”很是不以为然:“此时我黔西、大定、毕节各地之部队,若仍固守一、二两线配备,则各地之间,动距百数十里,空隙甚大,—部有警,应援不易,有受各个击破之虞。构筑碉堡,固属要图,但材料款项均缺,时间亦不许可。目下匪情,倾向流动,一有变化,又成虚设”。而中央军周浑元、吴奇伟两路大军在赤水河东、南岸踟蹰不前,“龙主席”更为不满,认定这是“隔岸观火”,直接就提出异议:“职意赤水河右岸负防堵任务之各部,似宜推进。凭赤水河沿岸,择要配备,既能逼进封锁,且可不见空隙。匪窜东南,固可截堵,即窜西北,亦可变为追击,比控制于后方较为有利。”(21)
  站在“剿共”的立场,“龙主席”说得的确很有道理。蒋公这人没什么“运动战”的概念,毕生就热衷于筑碉拉网之类的活计,老是想让别人动而自己不动。而“朱毛”这次西渡赤水河后,中央军的表现确实也很让人费解,“朱毛”过河那天,吴奇伟在枫香坝不动,离得更远的郭勋祺却先到了坛厂,弄得蒋公都觉得脸面儿上很不好看,还拉下脸儿来责问了薛岳一把(22)。然而不好看归不好看,他还是厚着脸皮让人家郭勋祺到河那边儿“追击”,自己的队伍却留在河这边儿蹲守,这般厚此薄彼,当然就要惹人闲话啦!
  还有,不管“朱毛”是“西窜”还是“东窜”,你积极一点过河去压迫一把,他们“”起来不也更加困难么?况且人家“龙主席”也不光是请中央军“推进”,他还要请调自己的队伍“推进”嘛!——在向蒋公“直呈”异议的同时,“龙主席”也数电孙渡,要其率部“即由毕节向清水塘一带推进,正面凭河防堵,且兼顾两翼”,因为“毕节地方,以敌情论,既不易明了,以地形论,四面受敌”,而至清水塘一带布防,则“既接近敌人,又集中兵力”,且“匪一过赤水而西,则本军责任,即形重大。委座命令,或与事实不相符合者,兄本剿匪原则变通处理则可”。(23)
  很有水平很有分寸很有大局观嘛!
  可孙渡那小心眼儿玩儿起来一点都不输蒋公,还是来了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立马中断了与“龙主席”短暂的共识期:“因清水塘距滇边三、四日以上途程,匪如继续西窜,恐尾追不及,以石宝寨距摩泥、营盘山不过两日途程耳。目前瓢儿井、龙昌营一带均无匪情,兼之二、四纵队均在毛场、仙家渡、大河、小河各地布防,职部似无再到清水塘之必要。依现下情形,为巩固后方计,似应先以一部移镇雄附近布防。(24)”
  孙将军关心的是“滇境”,更关心的是自己,绝不想当出头椽子。
  据有关回忆称,此间的毛泽东对“调出滇军”颇费心机,但总是难以如愿。世人多认为这是缘于“龙主席”老谋深算,当今的文学作品乃至电视剧也是如此渲染的。其实真是一个天大的误会,此间真正滑头不是“龙主席”而是“龙主席”的干将孙渡。虽然“龙主席”与孙渡的基本立场是一致的——这也是“龙主席”总能大肚包容这位老爱犟脖子犯拧的部将的缘由,但“龙主席”与这位孙司令官还是有很大的不同:“龙主席”希望的是孙渡能在保全滇方利益和实力的前提下力求进取,在“剿共”中建功立业以抬高滇省地位,而孙司令官却好像对这类乱世功名基本上没有兴致。
  孙将军淡泊于名利当然应属“高风亮节”,可你入黔“剿匪”都剿了个把月了,却基本上没跟“”照上面过上招,这话说拿到哪儿去说,恐怕都说不过去吧?而据孙将军自己回忆,滇军装备的家伙均为原装“洋货”,全部采购自法国、捷克、比利时等国,铮明瓦亮整整齐齐,甭说黔军,就是中央军也比不了(25)。而如此精锐的一支队伍,孙将军身为统帅咋就不想用来干点儿什么哩?……
  孙将军这辈子的人生选择,似乎一直就是错位的。
  不过蒋公、“龙主席”和孙司令官在有一点上还是有共识的:“朱毛”此刻必欲“西窜”。
  后来的事态发展使蒋公与麾下诸侯的这个“共识”成了军事史上的一个笑柄,但客观而言,蒋公他老人家的确也不是一只菜鸟。20日这天他有个部署调整就对“朱毛”此番东渡之举就很具威胁性:“吴(奇伟)纵队……在黔军末接防以前,速在茅台至鄢家渡沿赤水河布防线外,酌派一部,出茅台至土城布防,防匪东窜,主力置于仁怀、茅台—带。即黔军接防,亦须暂在该段地协助防堵。(26)”
  看来这一天是毛蒋两公斗法史中又一个“利害变换线”,双方思维在同一个地段发生了一次对撞:毛氏关注的蒋公也没忽略。然而我们稍微仔细一点就不难发现两公的思维和动作在层次上的迥然差异:毛氏视野当间的东西在蒋公眼中却屈居眼角,而且动作还慢了半拍!紧靠赤水河西岸的“朱毛”此刻已启动跳跃之势,稍提一口气想完成的动作即可完成,而在仁怀附近的吴奇伟要“酌派一部”沿河进至土城并完成沿线布防,那就是变作神行太保也是没法赶上趟的!蒋公此间其实已经输掉了这个回合。
  劲敌过招,输赢其实也就是在半拍一拍之间。要是“朱毛”在赤水河西岸再多盘桓两天,或者蒋公这个部署调整早那么几天,“朱毛”此番东渡赤水会是个什么结果,那可就很难揣测了。至少,“朱毛”后来的文章恐怕就不太好做了。
  21日,在赤水河西岸隐蔽集结的中央红军开始动作。
  凌晨3时,军委及红军总部由大村、鱼洞沟出发,18时即进至九溪口乘船过河,连夜向下寨前进。此前,军委工兵连已派人到太平渡、二郎滩保护浮桥。二渡赤水时,当地群众支援了工兵连许多门板、木料等架桥工具,同时也要求红军过河后留下这些浮桥,以利两岸群众往来,中革军委原本就准备在这一带往返机动,于是浮桥便留了下来。
  王炳南等赶到太平渡、二郎滩时,看到的是基本上完好无损的浮桥。
  所以这次东渡赤水,不用架桥,也没仗打,非常顺利。
  21日晚上,军委纵队与红三军团从太平渡过河,红一军团亦分别从太平渡及太平渡下游一里路的老鸦沱渡口过河(据说毛泽东也与红一军团军团部一起从老鸦沱过河),进至回龙场之园子宿营,而红九军团则从上游二郎滩渡口过河,……
  后卫红五军团白天在善人场、葫芦寨一线占领阵地,准备阻击川军郭勋祺部的追击,但一直不见敌人追来,而且两河口(今丹桂)也未发现敌情,只有石宝寨发现川军先头部队。午后15时,董振堂、李卓然即令红五军团主力移动。
  黄昏时分,红五军团部队全部安全撤出,经改泥沟、三木坝向大村转移。
  22日凌晨1时,在短暂休息后,红五军团又从大村出发,中午12时到达太平渡渡河。
  至当日15时,中央红军全部渡河完毕。
  “朱毛”轻捷一跳,又一次闪到了对手正牵起的圈子之外。
  
  上一节     下一节
  

图7-1: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行动要图
(1935年3月16日~3月31日)
 四渡赤水再渡乌江  
点击上图查看或下载清晣大图


注释
  

  (1)《朱德关于我军三渡赤水河的行动部署》,《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287页,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加注。
  (2)王耀南《长征中的刘伯承同志》,《刘伯承回忆录》㈡第99页~第10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蒋中正电令周、吴纵队在鲁班场夹击红军》、《蒋介石命滇军在大定黔西防堵并侦察古蔺仁怀情况》,《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983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加注。
  (4)《蒋中正电令孙、王纵队防堵毕黔大之线》,《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983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加注。
  (5)《蒋中正电令在古蔺地区聚歼红军》,《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984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6)晏道刚《追堵长征红军的部署及其失败》,《围追堵截红军长征亲历记》(下)第14页,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7)《蒋中正电令薛岳用伏兵战术和攻势防御》、《蒋中正电令川滇两军星夜赶筑叙毕碉堡线》、《蒋中正电令周纵队设伏袭击共军于半渡》,《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987页~第989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8)《蒋中正部署在赤水河以西“聚歼”红军的巧亥电》,《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992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加注。
  (9)《薛岳请饬滇军于赤水河瓢儿井防堵》、《孙渡已派安恩溥旅开赴瓢儿井布防》、《川军南岸总指挥潘文华报告》、《中央军师长万耀煌未电》、《中央军代总指挥周浑元皓戌电》,《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993~第994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加注。
  (10)《龙云饰孙渡仍在大定瓢儿井集团使用》,《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990~第991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加注。
  (11)《孙渡报告大定所部已撤至毕节》,《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994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12)《红军总司令朱德令一军团派先头部队控制太平渡、林滩》,《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995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13)《朱德关于我军四渡赤水的行动部署》,《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289页,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加注。
  (14)《中共中央、红军总政治部下达关于我西进不利决东渡的指示》,《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995页~第997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15)罗通《来自井冈山下——罗通回忆录》第147~第148页,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16)彭德怀《往事回忆》,《近代史研究》1979年第1期第25页。
  (17)《3月20日21时彭德怀提出打击滇、川两敌的战略部署建议》,《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997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所注。
  (18)《蒋中正电令薛岳用伏兵战术和攻势防御》、《蒋中正电令川滇两军星夜赶筑叙毕碉堡线》、《蒋中正电令周纵队设伏袭击共军于半渡》,《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987页~第989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19)《蒋中正哿戌川行参战电》,《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000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所注。
  (20)《龙云以蒋介石指挥不当请孙渡用电直呈》,《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999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21)《龙云拟命滇军集结清水塘一带防堵兼顾两翼》,《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999页~第1000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22)《蒋中正电令薛岳用伏兵战术和攻势防御》,《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987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23)《龙云命滇军向清水塘推进》、《龙云嘱孙渡在清水塘一带凭河布防》,《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000~第1002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24)《孙渡拟以一部移镇雄布防》,《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002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25)孙渡《滇军入黔防堵中央红军长征亲历记》,《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906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
  (26)《蒋中正电令薛岳速沿赤水河布防》,《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中)第1001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2月第1版。括号内容为本书作者所注。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13-05-02/19286.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长征  四渡赤水  毛泽东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