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教育

打印

表彰张桂梅是为了不再有张桂梅

表彰张桂梅是为了不再有张桂梅

纸上建筑

  一百周年大会上,张桂梅荣获了七一勋章,这既是国家的肯定,更是人民的呼声。

  在一片白发苍苍的老同志中,张桂梅是年纪相对较轻的,也是其中罕有的在最近十年建立卓越功勋而入选的。近年来,包括抗疫斗争期间,各行各业的涌现功勋人物不少,但唯有张桂梅站上了这个代表党内最高荣誉的舞台。为什么她能代表人民最广泛的推崇?因为她所代表的,就是最广泛民众的利益: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最根本的公平之一,在我们这个自古重视教育的民族,也是近年来造成最深远的关注、焦虑、乃至内卷的领域,几乎没有之一。

  普通老百姓最焦虑的,就是自己的孩子难以得到优质教育资源,无法与大城市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一巨大区别的源起,可能仅仅是因为出生地点的差异。这也是导致大城市房价飞涨、中小城市人口流失的重要动因。

  在获奖之前,张桂梅就已经拥有了空前的人气,获奖之后更是连篇累牍的报道,很多当年未曾曝光镜头令人一次次垂泪,原来把优质教育送进偏僻地区是如此不易,而优质教育对贫困地区的百姓又是如此重要,唯有教育才能改变这些大山里孩子的命运,大山里的百姓才有了真正的盼头。

  正如张桂梅老师的自述,她和她的团队都是在拼了命做这件事情。相比那些各种资源和资金极为充裕的大城市重点中学,她们能够得到的支持是很少的,唯有靠非常坚定的信念和不计回报的牺牲,能够坚持下来是非常不容易的。

  因此注定了张桂梅主导的华坪女高是不可复制的。我们表彰张桂梅是因为她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事迹,我们无法大范围推广张桂梅模式,恰恰也是同样的原因。中西部偏远山区很多很多,全国各地的教育洼地也很多很多,但这么多年张桂梅只有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教育均衡,只能依靠系统,而不可能指望一两个英雄。英雄耗尽心血也只不过支撑起了一个高中,十几年总共送出一两千名学生,在全国数亿名少年儿童的总量里面,在数以千万计的偏远山区学生中间,这只具备象征性的意义。

  张桂梅模式自身也是不可持续的。经过十余年的拼搏,刚届60多岁的张桂梅一身病痛,在大会堂领奖时像那些年过九旬的老同志一样需要被人搀扶。那么在张桂梅退休之后,还有没有另一个英雄来接棒、来坚持呢?华坪女高未来靠什么持续它的奇迹呢?

  而且这种模式也存在逐步变味的风险。还是因为当地的总体教育水平都太薄弱了,张桂梅长期从教的民族中学,固然是底中之底,而即便当地最好的县一中,升学率也就那样。类似于衡水模式的华坪女高很快就考出了令全县震惊的好成绩,近100%的本科率已经超过一些市重点中学。然后,张桂梅“只招贫困女生、不设分数线”的办学初衷就坚持不住了,一部分非贫困生开始涌向这所成绩优异的“准重点中学”,由于报考人数的增加,分数线也慢慢出现了。而随着张桂梅事迹扬名海内,华坪女高也有了资本向全国招聘师资……总之,一切的趋势都在将女高导向一所标准的重点中学,开始大范围虹吸资源和生源,同时意味着原先100%属于贫困生的机会被逐渐挤占。

  这种模式也是有上限的。正如张桂梅自述的最大遗憾,尚未能把一位弟子送入清北,圆满她作为一个老师的最高荣耀。其实就她已经送进大学的近两千名学生中,按全国约千分之一的平均清北率,至少也该出一两个清北,何况她们学得这么苦。

  这反映的实际是当地总体教育水平的落后。在数千名学生中,肯定有天赋到位的清北苗子,但是他们也需要有经验的老师适当点拨,而这样的老师几乎全部集中在大城市的重点中学。毕竟现在的高考已经非常专业化了,怎么刷题,怎么选科,怎么报考都要非常精准,稍有失误便于梦想失之交臂,这些多年积累的成熟经验全部集中在那些重点中学手里,这跟几十年前纯粹拼娃的情况不同了。

  所以,如何让偏远地区真正全面地得到接近东部大城市的均衡教育,不能靠张桂梅,只能靠系统。举国之力才是最大的力量。国家这些年来对教师待遇的提升和偏远地区的政策倾斜,已经有力改观了义务阶段基础教育的面貌。然而贫困地区学子要实现读书改命,光到初中是不够的,要把优质高中教育送到门前,才能真正让他们拥有走出大山的机会。

  曾经我们的教育实现过低水平的均衡,当初每个县城都能考出清北,但今天,水平高的已经高上了天际,人大附、衡中等一个学校就能出一两百个清北,而县中以下的学校渐渐没落,仅有的好师资和仅有的好生源也流失殆尽,211已经是它们的天花板了。

  我们今天的目标,应该是努力再创高水平的均衡,优质资源至少布局到每一个县城,政策引导大城市重点中学办分校,公立的,同时高薪吸引大城市优质师资下来任教,争取重现县县有优质校、县县出清北的往日辉煌,让贫困生源在当地就能拥有不设限的机会,自然而然就能吸引山区孩子读书改命,身边榜样的力量,远远比张桂梅老师的双腿要强。当华坪县不再需要张桂梅老师挨家挨户去劝学的时候,才是对张桂梅老师最好的宽慰。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y/2021-07-15/70240.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1-07-16 关键字:教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