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教育

打印

北师大教授:老师在课堂上必须传播正能量

 今日(3日),求是网再次就部分高校教师在课堂上一味抹黑中国的现象刊发评论文章,题为“老师在课堂上必须传播正能量”。作者王炳林,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材编写课题组主要成员。

  以下为全文:  

  王炳林

  2014年教师节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出了好老师的“四有”要求,即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老师有理想信念,就是要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三个自信,源于实践的成功,源于科学的真理,源于人民群众的愿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实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跃上了新台阶,发展成就世界公认。辉煌成就得益于正确道路的选择。正确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我们的行动指南。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正是这一伟大实践所取得的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应该向学生介绍这些基本道理,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如果老师无视这些事实,任意在课堂上攻击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违背实事求是原则,既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群众意愿,必然会带来思想混乱,更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不能想象一个没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能够成为好老师。”的确,如果老师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在课堂上经常怪话连篇,牢骚满腹,怎能鼓励学生健康成长?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发表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甚至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怎能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主流和本质?不允许发表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并非不允许批评,也不是限制言论自由。抹黑、攻击与正常的批评完全是不同性质的问题。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还存在着种种的矛盾和问题,广大群众还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社会发展不均衡、收入分配不公、党内的腐败现象等诸多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去解决。提出问题、开展批评、深入讨论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举措,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社会就是在解决问题中进步的。与此相反,如果对一些社会问题采取轻浮的态度,冷嘲热讽,随意抹黑,进而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制度,那就是性质不同的问题,不能听之任之。

  实际上,评价现实问题同评价历史事件一样,首先有一个立场观点的问题。评价历史的核心问题是历史观。对于同样的事件,持有不同立场和观点的人就会作出不同的评价。比如,对于1950年在朝鲜半岛爆发的战争,中国、美国、朝鲜、韩国以及日本等不同国家的政府和历史学家都有不同的判断。这显然是不同的立场和观点造成的。其次,思想方法的不同也会有认识上的差别。同样的问题,究竟是主流还是支流?是本质问题还是个别现象?需要认真分析,不能人云亦云。如果对一些问题缺乏正确的分析,或者采取偏激的态度,抓住个别问题无限放大,甚至以此来攻击社会主义制度,诋毁党的形象,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是以偏概全,就是盲人摸象,必须加以克服与抵制。作为高校教师,必须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察社会问题,要坚持用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观察事物,看主流、看本质,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当前,由于党内还存在着严重的腐败现象,领导体制还不够完善,加之受西方政治思潮的影响,党的领导问题也是大学课堂上经常被质疑的问题。正常的学术讨论当然是必须的,但是否定党的领导言行是不能被允许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质疑党的领导的合法性是没有理由的。个别人一方面强调所谓“宪政”,一方面又公然违背宪法的明文规定,显然是别有企图的。如果让这样的言论在课堂上随意散布,也是法律所不能允许的。发扬民主并非西方一条道路。有些人热衷于宣传西方的“多党制”和“三权分立”,实际上是脱离国情的盲目照抄照搬,是不可能实现的。近代中国历史上也曾有过政党林立、激烈竞选的局面,给旧中国带来的是政局混乱、战乱频仍、列强豪夺、生灵涂炭的悲惨境地。当今世界,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政局动荡带来的战争与苦难,也足以让人们警醒。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放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必将陷入混乱的局面,近代中国历史的悲惨局面必将重演。所以,不允许在课堂上散布攻击党的领导的言论,是从中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考虑做出的决策。历史和现实都反复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强有力,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国家才能繁荣稳定,人民才能幸福安康。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y/2015-02-04/30117.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XQ 更新时间:2015-02-04 关键字:教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