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教育

打印

大学还是要回归到教育这个本位为好

  前些时候,有某著名高校的优秀博士毕业以后选择去中学当老师,而不愿意留下继续从事科学研究,让其导师《昨夜无眠》。在大家对读不读博,读博为什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的时候,还有人评论说读博不从事科研就是浪费国家的教育资源。然后又有某拾垃圾者不愿其孩子读大学,因为读了大学以后还没有他捡垃圾挣得多。一时之间,读了书干什么?读书无用的论点甚嚣尘上。更有人附和那个不让孩子上大学的家长,认为读书确实无用。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是对大学教育的一种偏差的认识。

  窃以为,中国大学的问题,或者说是钱学森的教育之问的本质是大学没有回到大学应该发挥的作用上来。

  什么是大学,大学是干什么的?维基百科给 university是这样定义的: A university is an instit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which grants academic degrees in a variety of subjects and provides both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postgraduate education。就是从事高等教育和研究的机构,就是给不同领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授予学位的机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学就是给那些莘莘学子一个深造的场所,让青年才俊们在大学里得到系统的专业训练和知识积累。

  既然大学是从事高等教育和研究的机构,既然大学是给合格的人才颁发不同等级的学位的机构,那么大学的功能就很简单了,即传播知识!而我们的大学呢?我国的大学在 1999年之前奉行的是精英教育。 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 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提出到 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 15%,这样精英教育就开始成为普及教育了。越来越多的孩子们都可以到大学进行系统培养。在这期间,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也在平民化。在这种大背景下,读书无用,读书以后干什么的论调也越来越猖獗。很多学校都以所谓的市场为导向,什么专业学生好就业就开设什么专业,也不管他们是否有相应的师资。在市场的导向下,学术浮躁影响了我们的老师,老师们在削尖脑袋争资源、争课题、争着当官,而忽略了学术,忽略了教育这些教师最基本的责任。今天,尽管教育部一再要求大学教授应该给本科生上课,但是,有很多教授把课开了以后让助手去讲,让研究生去讲的例子比比皆是。因为在大学领导们眼里,出成果、出大成果远比给学生们上课来得重要。这就造成了在大学里有所谓教学型教授的奇观。我不知道,一个大学教授,不从事科研,他怎么能够上好课?一个大学教授,他对教学没有兴趣,学生们能学到什么?而这些其实都是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旗帜下公然进行的。大学领导们都想在一夜之间将我们的学校变成世界一流,不重视对学生的培养,也不重视对年青老师的培养,他们想的就是一夜之间,将哈佛、牛津的教授挖来,这样学校的师资就具有了国际一流的水准。正是这种急功近利才造就了我们今天大学的种种怪相。这种情况,这种环境势必影响着我们的学生、影响着我们的孩子、影响着我们的未来。

  大学的本质应该是让学生系统学习的地方,长知识、学本领的地方。因此,我们当老师的就是应该在学校教给我们的孩子们系统的知识、科学研究的方法、为人处事的道理和面对困难的能力。我们的老师绝对不能教给学生们急功近利的、逃避责任的思想。

  学校的创建应该是在人类文明开始的时候。那个时候人类有了剩余价值,人们就开始了艺术创造、就开始了总结经验。这样后辈们就可以在前辈的经验基础上前进了,这就有了科学和文化。为了传播科学和文化,就有了学校。而在学校系统学习过的佼佼者,很快就成了人杰。这就有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的观念。还有科学研究,也是在有了剩余价值以后,人们因为自己的兴趣而从事的智力劳动。这些研究无疑对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虽然,因为利益的驱使,诸如战争、生产、长寿等因素,人们为了研究得到了更加锋利的武器、更加轻巧的工具和治疗疾病的药物。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读不读大学、读不读研究生,要不要博士学位,其实都不应该和教育的本质区分开来。大学的功能,就是要让我们每一个在学校学习过的人,得到应有的科学训练,获得与其学位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至于读博以后是愿意留在大学、研究机构、企业还是去小学当老师、抑或是去卖肉,那是学生自己的选择。大学能够给予这个学生的就是系统的训练和因为他受到了系统的训练而获得的相应学位。对于学生的选择,老师和学校都应该尊重。只要这样,学校才会培养出受到了系统训练、具有科研能力、并对科研有着很好兴趣的科研工作者。

  这几天,人们还在猜想,今年的诺贝尔奖将花落谁家。我以为,国内的科学家目前还很难撷取这项大奖。原因其实就是我们太急功近利了。当我们的学校真正回归到了教育的本位而不再急功近利的时候,当我们的老师都是因为热爱科学而不完全是满足考核要求而勤奋工作的时候,当我们的年轻老师不再为了生计而能体面地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的时候,当我们教出的学生都不唯唯诺诺而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时候,我们的大学就会是国际一流的大学的时候了。那个时候,诺贝尔奖得主也会顺势产生了。我们期待吧!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y/2013-10-14/23237.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10-14 关键字:大学教育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