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经济

打印

温元麟:小心经济间谍

经济间谍是间谍的一种。

在和平时期,经济间谍的危害性更大。相对而言,经济间谍比军事、政治间谍活动的范围更加广泛,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这其中不仅有许多国家情报机构的职业间谍跻身其间,而且还有许多人不自觉地充当了经济间谍的角色。他们的手法不一,但目的一致,即捞取经济技术情报。

同军事间谍与政治间谍一样,经济间谍也同样神出鬼没,花样百出。

事例一

《美国公司设下的陷阱》

法国一家著名的化工厂研制成功一种新型洗涤剂,去污力强,销路甚好,盈利颇丰。美国一家公司见状后,便设下骗局,以骗取有关资料。有一天,在巴黎的各大报刊上刊登了一家美国化工公司的广告,广告中醒目地写道“招聘8名高级化工专家,以便在欧洲设厂,待遇优厚”。该广告刊出后,应聘者纷至沓来,其中就有曾参与制造洗涤剂的几位专家。美国人在对他们进行“面试”时,巧妙地套出了这种新产品的配方和部分生产工艺。当这几位法国专家还在静候佳音时,这家美国公司早已不知去向。不久,这种新型洗涤剂便在美国面世,并打入了国际市场。

事例二

《苏联人的“足下把戏”》

1973年,苏联人曾在美国放风说,它打算挑选美国的一家飞机制造公司为苏联建造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喷气式客机制造厂,该厂建成后将年产100架巨型客机。如果美国公司的条件不合适,苏联就将同联邦德国或英国的公司做这笔价值3亿美元的生意。

美国三大飞机制造商—波音飞机公司、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和麦克唐奈-道格拉斯飞机公司闻讯后,都想抢到这笔“大生意”。它们背着美国政府,分别同苏联方面进行私下接触。苏联方面故意在这三家公司之间周旋,让它们互相竞争,以更多地满足苏方的条件。波音飞机公司为了第一个抢到生意,首先同意苏联方面的要求:让20名苏联专家到飞机制造厂参观、考察。苏联专家在波音公司被敬为上宾。他们不仅仔细参观飞机装配线,而且钻到机密的实验室里“认真考察”。他们先后拍了成千上万张照片,得到了大量的资料,最后还带走了波音公司制造巨型客机的详细计划。波音公司热情送走苏联专家后,满心欢喜地等待他们回来谈生意、签合同。岂料这些人犹如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不久,美国人发现苏联利用波音公司提供的技术资料设计制造了伊柳辛式巨型喷气运输机。这种飞机的引擎是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喷气引擎的仿制品。使美国人不解的是,波音公司在向苏联方面提供资料时特意留了一手,没有泄露有关制造飞机的合金材料的机密,而苏联制造这种宽机身的合金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波音公司的技术人员一再回忆,苦思冥想,才想起苏联专家考察时穿的一种鞋似乎有异样。秘密果然在这种鞋上。原来,苏联专家穿的是一种特殊的皮鞋,其鞋底能吸住从飞机部件上切削下来的金属屑。他们把金属屑带回去一分析,就得到了制造合金的秘密。

这一招,使一向精明的波音公司叫苦不迭而又有苦难言。

事例三

《克格勃的“性谍报术”》

克格勃仍然比较喜欢采用他们拿手的“性谍报术”。斯金纳是英国国际电子计算机有限公司驻苏联的代表。克格勃为了搞到电子计算机方面的尖端技术情报,指使为斯金纳当秘书的苏联人、年仅24岁的有夫之妇柳德米拉进行勾引,使斯金纳入彀,后来发展成为克格勃的一名经济间谍。只不过后来斯金纳又为英国情报机关卖力,成为一个双重间谍,直到事情败露后被克格勃暗害。

事例四

《法国时装间谍把设计师逼上绝路》

苏隆是印度尼西亚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时装设计师。为了能将自己的作品打入国际时装设计的“上流市场”,他深入风光迷人的巴厘岛,深入观察了三个月,终于设计出几套将该岛少数民族姑娘穿的奇特服饰,同久负盛名的法国宫廷古典服装,巧妙自然地融为一体的“举世无双”的杰作。

苏隆确信自己的精心之作能在世界时装之都—巴黎一炮打响,于是他变卖家产后,又向银行借了一大笔现款,带着自己的设计到了巴黎。

按计划,他登报招聘一名“1小时模特儿”(法国常见的一种短时间服务的模特儿)。“应召女郎”来过好几位,苏隆都没有请她们试衣,因为她们显得太老练太成熟了。苏隆早就听说巴黎是“全球时装间谍之都”,许多国家的设计家都派出“时装间谍”到巴黎获取情报。因此巴黎的时装大厅里,观看者只准用眼看,不准用笔描绘,更不准拍照。但仍然防不胜防。有的时装间谍手腕上戴着手表照相机,需要时把袖子一提,装着看“表”,便把模特的时装拍摄下来了。有的女时装间谍,更是别出心裁,她们把相机钉在帽子上,用几朵花伪装起来,一旦需要动一下小花,新款的时装样式就被猎取了。

苏隆担心这些女郎也会暗藏超微型照相机,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抄袭剽窃”他费尽心机的得意之作,抢先一步亮相。因此他未录用一个。距展出时间只一天了,苏隆不禁有些着急了。今天必须找到一位合适的模特,他想。

这天上午,又有一名少女前来应聘。她约十八九岁,不仅其巴黎少女的浪漫气质很符合苏隆设计的时装特点,而且更使苏隆满意的是,“她简直还是一个孩子”,“娃娃脸”不说,那待人接物的笨拙、幼稚,是绝对与间谍挂不上钩的。苏隆确信,这姑娘恐怕连照相机都未用过,更不用说伪装成自来水笔、打火机甚至发夹的超微摄影机。

苏隆放心了,把时装拿出来给她试穿,结果也相当满意,只准备第二天在巴黎时装界亮相了。

当天晚上,他徜徉街头,见希尔顿大饭店正举行一场新潮夏装表演,便购票入场。开始的几件时装平平淡淡,突然,观众席上一片惊叹,他一看,只见四套别开生面、妙不可言的时装出台了,而这正是他的设计,连最微小的细节都一模一样。

事件揭晓

原来,那名“像孩子一样”的少女却实际上是一名技术高超、精明老练的时装间谍路易丝。她受雇于奥尔蒙特时装公司后,巧妙地伪装自己,“投其所好”,以“不老练”赢得了苏隆的信任。路易丝练就了一双高超的“间谍眼”,任何衣服只要穿上几分钟,就会在脑海中把全貌和所有细节都无一遗漏地“翻拍下来”。

债台高筑的苏隆走投无路,从塞纳河大桥上纵身一跃,消失在汹涌的波涛中。

事例五

《日本的“间谍牙”》

日本有一种非常古怪的“间谍手法”。1976年5月,日本一家生产家具贴面的大公司名古屋维尼公司破产前,公司的董事会狡黠地掩盖了账本上的可悲处境,并且一再试图向银行借钱。银行发现了该公司的漏洞,但不知该公司的真实情况。有一天,公司的总会计师石田德川牙疼,去医院看病。牙科医生看后建议他拔牙以绝病患。石田德川同意了。这位大夫实际上是银行聘用的工业间谍代理行的一名代理人,他在给石田德川换牙的同时,在他的牙根里装上了一台微型无线电发报机。这台发报机在几天内把公司会计处谈论的一切全部转发了。各家银行了解了该公司资不低债的真实情况后,都拒绝提供贷款,“名古屋维尼公司”只好宣告破产,留下了15亿日元的债务。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j/2023-10-14/8436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3-10-15 关键字:经济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