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经济

打印

中国央行直接购买股票ETF,是解决A股市场严重失血的唯一办法

为什么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资本市场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市场上反应不大?

为什么8月18日,中国证监会落实中央要求,推出一揽子政策措施,8月2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宣布证券交易印花税减半征收,证监会“三箭齐发”,也无效?

发消息的当天指数上涨一日游,到今天,最终连7月24日的指数也没守住,还下跌了1.5%,

什么原因呢?

我认为这是十多年来,管理者把股市的融资功能作为第一要务,认为融资无限放大是对经济有利,是对经济的贡献,而欠考虑了股市的投资功能及承受能力,近八年,印花税,证券公司收取的手续费,发行新股,还有大股东们的减持,上市公司再融资,这五项加起来,竟然达到了惊人的19.12万亿人民币!这么庞大的资金从股市中抽血拿走,导致我国股票市场陷入资金困境。基金亏,外资亏(最近外资接连宣布基金清盘包括贝莱德),个人亏,一句话没了赚钱效应,新资金不敢进来,亏大钱的人彻底离开股市,抱一丝希望的人,只能在存量资金里博弈。

股市上涨有十种八种理由,但股市上涨的本质是资金堆出来的,没有增量资金入市,只能左手换右手,用抛出存量股票的钱去找“新赛道”,我称之为"运动战”,搬砖头。

这十几年,美股从6000点暴涨到36000点,A股从6000点暴跌到3000点,市场严重失血,对一个严重失血的病人,不是打点滴,也不是打强心针,而是紧急输血,这才是对症下药的重点,目前的A股市场唯有注入巨量资金,才是提纲挈领,才会纲举目张。

美国证监会的大门口竖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华尔街股市的宗旨是:要像扶七八十岁的老太太过马路那样小心地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结论:股市要“放水养鱼”,要注入增量资金,要有赚钱效应,冲锋号吹响,子弹要上膛。

本人在3月9日文章里,也提出了多条关于资量资金入市的建议,现在集中讲最重要的第一条:

央行发行股市专项货币,直接入市,这几天我发现好几位好友,都曾是证券从业人员,发表了类拟的观点,现摘要其中4人的观点一并发表:

1. 本人,前万国董事投资总监、君安董事,副总裁,国泰君安总经济师谢荣兴3月9日在《向全国建言丨启动股市是提振消费拉功内需事半功倍的选项》建议:

央行发行用于购买上市公司股权的专项货币,对应的锚就是上市公司股权(基金),增发的货币专款专用,对应的是实实在在的物一一有市场公允价的股权,这个上市公司股权(基金)直接归央行管。

而央行可以在5000多家上市公司找最安全的,经得起考验的,有价值的,百年刚需的,技术垄断的优质股权(当然也包括挑选各类ETF),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资产已占A股全市场的6成,净利润也占了6成,市净率为0.86倍(而全市场市净率是1.6倍),有些中字头企业的股息已高于存款利率,有绝对的投资价值。当然也应该投入既有成长性又在全球高科技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硬科技公司。

本人认为央行购买上市公司股权第一年不少于4万亿,以后每年不少于1万亿(现修改为:第一年6万亿,平均每个月5000亿,第二年1.2万亿,平均每月1000亿,年复一年,并非阶段性措施,而是长期国策),(注意:操作时采取几乎每月均等,每月购买的预期,不要一下子5万亿8万亿,至后没戏的暴涨行情),这个量应该是保守的建议,相比美国2020年疫情后一年时间里向居民发放了近4万亿美元,这个的数字并不夸张。

对央行直接购买上市公司股权,其实国际上早有先例。

日本央行在近4000家上市公司中,进入上市公司前10大股东的已占40%,其中有5家成为第一大股东,已占总时值的60%。

央行扩表直接购买股票ETF不存在信用乘数效应,流动性不会外溢,对应的是实实在在的股权实物,不会直接影响其他资产,不会对央行资产负债表和股市造成结构性影响。

在此派生岀一个意外获益的建议:

央行持有上市公司股权产生的每年分红的股息一律转交给社保基金。

若以6万亿股权时值计,按2%的股息,第一年就会有1200亿的社保资金增量,而且每年会增加,同时避免了某一年开始用国有股减持来䃼充社保基金引发的股市震荡(前者不采纳的话,后者只是时间问题),其三,国资委最新提出:探索国有权益份额规范化退出的有效方式和途经,那么最好途径是国有权益退出,由央行通过大宗交易接盘,也不会引发二级市场震荡。

2. 天相投资顾问董事长,曾任中国证券法起草组专家,中国证监会高级顾问,华夏证券副总裁林义相9月7日发文建议:

股票市场需求侧措施:

1、央行出资,金融稳定基金, 5万-10万亿元,最重要的措施。

2、预期效果:1)、除去国有控股的持股,占流通股总市值约10-20%,减去各种限售股,可能到30%,资金金额足够大,资本市场的压舱石和稳定器2)、短期:宣布就能够提振市场信心,带动更多资金入市,推动经济复苏3)、中长期,为资本市场建设和发展,以及经济增长模式转换争取时间,创造条件4)、对于市场上一些恶意博弈和投机资金产生威慑,必要时以市场化方式予以回应5)、保卫资本市场的定价权,间接支持人民币汇率6)、五年以上期限,大概率会赚取相当可观的投资回报7)、有对应的上市公司股票作为基础资产,持股中国经济中最优秀的公司。

3、政策与理论分析:

1)政府救市但不出钱,不影响财政平衡,财政政策货币化;

2)改变迄今货币发行进入金融系统后无法到其他经济部门的状况,通过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刺激需求和投资,扩散到经济各部门并通过乘数效应得到放大;

3)需要处理好银行与股市的关系,避免粗暴的查处“信贷资金违规入市”;

4)增发货币不会导致CPI意义上的通货膨胀;

5)货币发行导致资本品(股票)价格上涨,类似于此前的房地产价格上涨,但没有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刚性约束;

6)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从房地产驱动的经济增长,到资本市场驱动的经济增长;

7)充分发挥货币新功能:资源配置功能,广义的配置功能包含收入分配功能。

3. 曾任海通证券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基金部副总经理、交易总部总经理兼战略合作与并购部总经理、德邦证券总裁余云辉9月3日在《昆仑策研究院》公众号上建议:

为什么政府救市经常遭到群嘲?其错误在于:

第一、救市主体不对。

第二、救市方法不对。

在经济下行、流动性枯竭的情况下,券商和基金也是受害者,窗口指导有什么用,他们也无能为力。他们本身就是池塘里的鱼,而不是水,更不是水源。

水源是央行,因此,救市的责任在央行。

在市场经济制度下,资本市场是以市场化的金融手段实现第二次社会主义改造的枢纽。大部分上市公司是国内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假设中国央行通过投放基础货币逐步买入并持有60%以上上市公司股票,相当于中央银行代表党和政府行使国家核心权力的币权,完成了这类优秀上市企业的国有化改造。这将进一步巩固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党的执政基础。

当人民币基础货币发行量主要挂钩于外汇储备量,当人民币成为美元纸币的影子货币,当中国众多优秀的科技创新企业纷纷被逼到境外上市而成为美元版图上的棋子,当资本市场的定价权掌握在美元资本手中而不是掌握在人民币资本手中、不是掌握在中国央行手中,当中国央行仍然被《人民银行法》绑架、可以对中国经济下行和资本市场低迷采取依法见死不救的态度,总之,一句话,只要币权脱离了“政权-军权-币权”一体化结构而不再服务于政权和军权的基础利益,而是服务于美元纸币的在华资本化和食利化,服务于推动中国经济金融的殖民化和非自主化,那么,中国就无法打造出独立自主的国内经济金融大循环系统,就无法避免外资大规模撤离背景下的债务危机、股市危机和经济危机。

试想一下,有主权货币做后盾,有中央银行向资本市场提供无限流动性的市场预期,谁敢做空中国股市?何愁股市不涨?何需限制IPO和再融资?哪能出现大量国内高科技企业被逼到境外资本市场的状况?哪会出现中国政府丧失资本市场定价权、广大中小股民天天指望海外美元资本入市为其解套的局面?

4.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特约成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二次受邀参加总理经济工作座谈会,曾任海通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国泰君安证券总经济师兼首席经济学的李迅雷9月5日发文《政策工具箱里究竟还有哪些工具》建议:

可以考虑设立资本市场平准基金,当市场出现过度恐慌或非理性下跌的时候,可以起到市场稳定器的作用,也有利于引导市场进行价值投资。平准基金最成功的例子当属香港政府1998年动用外汇基金,其对国际金融炒家的一场成功的狙击战。到2001年为止的32个月中,香港政府当时动用的平准基金已经尽数回笼,同时还赚回1100多亿。

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全球第一, 超过3万亿美元,而且已经累计减持超过1000亿美元的美债。实际上可以增持港股,因为一方面目前港股的估值水平是全球主要股市中最低的,此外,市场也非常不活跃,2020-2022年三年的平均换手率只有24%,垫底全球主要股市。

从外汇资产的配置角度看,不妨用今后减持美债部分的资金来增持港股,尤其可以考虑增持H股公司。从历史上曾经采取过的“救市”举措看,多是从调整股市的供需关系来展开的,如暂停新股发行(减少供给),增加基金发行规模(增加需求)等。而通过投资全球估值几乎最低的资产来达到救市的目的,似乎更能给价值投资者带来信心,有利于股市的长期稳定。

香港市场是外资主导的市场,目前AH的溢价率高达143%左右,在港股通已经开通近10年的背景下,H股折价率仍处在历史高位,部分公司的股价只有对应A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与近年来外资不断减持、从港股市场撤离有关。

从价值投资的角度看,如果A股的估值水平是合理的,那港股就整体而言就是明显低估了。故可以考虑设立市场平准基金,先从外汇储备资产中拿出一部分配置港股做起,再逐步把增持扩大到A股市场。

总结4人的建议:

1,共性:都认为中国央行应该出钱(含抛美债,用外汇储备入市),直接入市A股市场,含港股H股B股市场(谢荣兴3月9日的文章还提出了抛美债,用外汇储备,帮助AB股公司:回购B股,增发A股介决历史遗留问题),

2,三人建议央行发行专项货币,购买A股及ETF,一人建议设立平准基金,

3,二人建议央行入市是长期国策,释放无限流动性,二人建议是一个固定的基金(金融稳定基金,平准基金)。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j/2023-09-12/83798.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3-09-12 关键字:经济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