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经济

打印

夏小林:《人民日报》莫以“僵尸企业”抹黑国企

   2015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其经济部财经组负责人李丽辉记者的文章《百万亿国有资产怎么管? 》,文中大反国企中的所谓“僵尸企业”。按常理说,这也没什么值得讨论的。今天各种性质企业(含外商投资企业)中都有所谓的“僵尸企业”,都需要逐一批评。

  但是,该文的使用案例、数据却文不对题,或自相矛盾,或含含糊糊。一个最典型的荒唐之处是,其作者试图用来证明在汽车业中,国企“僵尸企业”最 多的工信部处理14家“僵尸车企”案例,实际上却恰恰相反:该案例表明的是非国有企业“僵尸车企”最多。该文使用的全部所谓“事实”、“数据”,就是试图 给读者造出中国的所谓“僵尸企业”主要在国企的印象,其政策含义就是:清除“僵尸企业”行动要以国企系统为主要目标。这可是既透着稀奇古怪,又大错特错的 事情了。

  该文起始,就先以汽车业产能过剩为例,写道:2015年“11月12日,工信部发布通报,对吉林通田汽车有限公司等14家车企暂停车辆生产资质,并启动‘退市’机制。这些企业因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连续两年销量为零或极少,被业内称为‘僵尸车企’。”

  但是,查看2015年11月12日 工信部《<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第1批)公告>执行情况通报》原文,其中只写道,这“14家企业未提出准入条件考核申请,其《车辆生产企业 及产品公告》已经暂停,且不得办理更名、迁址等基本情况变更手续”。该《通报》中并没有出现“僵尸企业”一词,更说不上用它来描述这14家车企,也未出现 说它们是或多是国企及“启动‘退市’机制”的话语。

  而根据该《通报》“附件: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第1批)”名单进一步在网上逐个搜查,看到的是这14家车企中,只有2家即“吉林通田汽车有限 公司”、“武汉万通汽车有限公司”是国有股、私人股或加上外资股并存的混改后企业,其他1家性质不明,另外11家小企业都是完全的私企或其他类型的非国有 企业。所以,《人民日报》的文章以这14家车企为例开头,说明国企中所谓“僵尸企业”问题严重是适得其反了。因为,该14家车企案例证明的是:汽车业中非 国有“僵尸企业”的严重性远远超过国企。

  另外,2家已混改国企也被说成所谓“僵尸车企”还证明,国企引入私人资本、外资进行混改后,也可能难以实现由发改委牵头制定的国企《混改意见》 的希望,即一定能就够帮助国企解决结构问题、竞争力问题及优化资源配置等问题。混改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私人资本、外资又不是齐天大圣孙悟空,能够 72般变化,一来就能够帮助国企解决至关重要的各种问题。现在欧美经济复苏困难重重。非公经济也是流年不利,结构调整举步维艰,各项重要增长指标跌跌不 休,负债累累和“无经营”活动企业数量巨增,不少业主叫苦不迭。

  接着,该文章又写道,“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目前市场上90%的汽车生产主要集中在前10家汽车企业。但我国各类车企有上千家之多,其中 相当一部分是有国企背景的‘僵尸车企’。虽然中国已经连续数年成为汽车第一产销大国,但还是大而不强,汽车整车的生产企业数量偏多、规模偏小。”

  但是,这段语焉不详的话,证明文章作者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是在连蒙带猜地“走夜路”。例如,其文中“前10家汽车企业”都是国企吗?不同时间 段的资料或衡量标准显示,有时是,有时不是。但就是其中著名的大型国企的股权构成,有些也是国有股、外资股各占50%的比例(按公司法还是国企吗?),其 他则多少都已经混改了。另有公司则直接表示本身是“中美合资企业”。另外,至于这“前10家汽车企业”中谁是所谓“僵尸企业”,文章则采取了完全回避的态 度。那么,作者列举这10家企业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暗示其中有所谓的“僵尸企业”?如是,这种阴喻写法是不是太不地道,有违中共中央机关报应有的严肃认真 和光明正大的品格了?如不是,那这些话就是与文章主题毫无关系的废话。

  再如,该文还接着写道,“各类车企有上千家之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有国企背景的所谓‘僵尸车企’。”有“国企背景”是什么意思?到底是不是国企 呀?“相当一部分”的意思该是多少,50%以上,还是其以下? 如果“有国企背景的所谓‘僵尸车企’”在50%以上,请作者拿出衡量标准和具体的统计结果来。如果这些所谓 “僵尸车企”在50%以下,那么,汽车业反“僵尸车企”是不是就该以非国有系统车企为主了?但如此一来,文章强调清除所谓“僵尸企业”要以国企系统为主的 观点就不能成立了。

  汽车业的基本事实是,有的民间商业资料显示,在存在产能过剩的汽车制造业中,国企的数量和销售收入占比甚少,分别仅占1.89%和 13.21%。私企+外企则分别占了大头。

  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年鉴(2014)》的精确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的11599户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仅 677户,占比为0.06%;这些国企户均资产规模为34.32亿元。私企、外企和港澳台企业分别为5599户、2643户;其私企户均资产规模为 1.11亿元,外企和港澳台企业户均资产规模为7.11亿元,等等。简言之,在汽车制造业的全部企业中,以中、外私营企业为主体的非国有企业户数占比为 71.1%。该行业内的国企在企业户数上并不占优势,不是意味着很多的“相当一部分”,而是“相当”少的一部分。所以,虽然这些国企也需要积极参加解决行 业内产能过剩的日程,但要其担负行业内产能过剩的主要责任,成为“革命的主要对象”,可能就是脱离实际了。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的是,国际经验和产业组织理论都提示,汽车制造业是规模经济效应显著的产业。所以,汽车制造业中绝大部分企业即众多的非国有小 企业,特别是其中的非公企业,仅仅由于规模不经济、管理和技术落后等特点,就可以说它们应该是落后、过剩产能的主力军,应该是产业重组乃至淘汰的主要对 象。相应的,从理论和逻辑上看,它们也应该是该产业内所谓“僵尸企业”的主力军。以此类推,在上、中、下游产业中,凡是规模经济效应显著的领域,状况差不 多都应当是如此。例外的不会很多。《人民日报》上述文章列举的14家所谓“僵尸车企”中绝大多数企业都是非国有企业的事实,也是一种来自实际的证明。

  由此推论,解决汽车业行业产能过剩,再怎么东拉西扯,就是指出国企本身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大问题,也不该轮到在清除所谓“僵尸企业”时要让国 企排第一呀!《人民日报》的“人民视觉”怎么就不“心明眼亮”呢?其作者和审稿的总编是不是如国资委原主任李荣融说的“不在状态”呀?

  另外,在迷迷糊糊写完汽车业的情况后,该文作者意犹未尽,继续写道,“‘僵尸企业’不仅汽车行业有,在股市里也能常常看得到。每到年末,为了避 免退市的厄运,一些管理不善、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上演‘保壳大战’。危急时刻,总有地方政府‘慷慨解囊’,通过财政补贴帮助这些上市公司躲过一劫。”但 是,这里作者是在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还是在指上市的私人控股公司呢?实在看不出来她是在说谁是谁非。显然,该文作者又是在玩弄“春秋笔法”了,以不说为 说,在其《百万亿国有资产怎么管?》的主题引导下,还是曲里拐弯地把矛头指向了国企。

  问题是:地方上的国企很少了,上市公司中私企数量远远超过国企,中小企业也比较多。“总有地方政府‘慷慨解囊’”帮助的“上市公司”中,有没有 私人控股的非国有公司呢?如果有,那么,受到地方政府帮助的各种性质的上市公司各有多少呢?如果这些基本情况都不清楚,那么,该文作者这段话又在说谁呢? 是不是文不对题,或是又在搞偷鸡摸狗式的无厘头“暗示”了?这种人怎么就不能做到证据确凿、光明正大一些地写作呢?“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呢!

  简言之,该文以其列举的汽车业和上市公司案例为“证据”,将国企列为反所谓“僵尸企业”行动首要对象的观点,根本得不到其使用的“事实”、“数 据”的支持,反而是捏造事实、颠倒黑白、指鹿为马、自相矛盾的混合物,在客观上的作用是抹黑国企,为私有化鸣锣开道,搅和、忽悠国企改革特别是混改,要在 “新常态”的国民经济中实施面对国企的“斩首行动”。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j/2015-12-10/35348.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只等闲 更新时间:2015-12-11 关键字:经济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