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经济

打印

脱贫的出路在于依靠社会主义

 刚解放蒋介石把黄金都拿走光,毛主席在旧中国的基础上能让人民有饭吃,度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中国的全面封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建设起一个强大社会主义中国。毛主席打下30年的基础,打破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封锁,给我们留下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要是不破坏社会主义经济,要不是改革开放现在还会有贫困的现象吗?难道还要说改革开放30年后的贫困,还是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留下来的吗?对中国的贫困人口,现在只是让不让脱贫的问题,根本不存在脱不了贫的问题。为什么说是不让脱贫的问题,为了少数人富,首先必须让多数人穷,没有多数人穷就不可能有少数人富。另一个是要搞资本主义就必然要有多数人穷,只有多数人穷才能对其剥削,以保证资本家的利润。  

  为什么同样是后30年的南街村与小岗村,为什么一富一穷?不就是一个顶着压力坚持走毛泽东的路,一个听话走邓小平的路吗?总之事实摆在那里,是不是一富一穷?真理是实践检验出来的,能不能用30年来的事实,用南街村与小岗村一富一穷的事实,检验一下到底谁的路线是正确的?如果解释不清楚,是不是请吴敬琏、张维迎、茅于轼出来解释,为什么南街村富小岗村穷的原因。要他们讲一讲为什么搞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还会富起来?还跟坚持邓小平路线的小岗村拉开那么大的差距?这是正常现象,还是反常现象?这有没有经济规律?这符不符合经济规律?南街村在邓理论的压力下下走到今天的水平,不能说不艰难,但不管怎么说小岗村就不能和南街村比,小岗村也比不了南街村。现在可以问问全国的农民,是愿意过上南街村的日子,还是想过上小岗村的日子?到底是毛泽东得人心还是邓小平得人心,这不就很清楚了吗?南街村能在资本主义的大环境下生存,靠的不是什么别的东西,就是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靠的是社会主义的优势,没有社会主义的优势就不可能有现在的南街村。不承认南街村在资本主义大环境下的困难是很不现实的,南街村能生存下来,不承认社会主义的优势,不承认社会主义的生命力也是不行的。 

  南街村的农民都懂得共产主义必然要实现,请问我们的高层有几个人相信共产主义会实现?高层有几个敢喊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南街村在资本主义的大环境下,还能坚持到现在这样,要是在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大环境下,南街村的经济只是现在的水平吗?走南街村的路,中国的经济还会只是现在的水平吗?想一想中国要是还在毛泽东的社会主义下,全国人民生活水平,最低也不过就是现在南街村的水平吗?这样的社会主义有什么不好?还要坚持邓理论吗?还要坚持邓的路线吗?还要坚持走小岗村的道路吗?在这事实面前走不走南街村的路,是对人民负不负责的问题,是对中国负不负责的问题。要是允许中国的农村都走南街村的路,中国的农民还会看不起病、上不起学吗?是谁强迫农民过着小岗村的生活?是谁不允许农民过上南街村的生活?不应该问一问吗?中国只要坚持社会主义,人民那不只是脱贫的问题,生活水平完全可以比现在更高,起码贫困地区都可以赶上南街村,最差也会比小岗村好。只要不上那“人均小康”的资本主义的当,走毛主席的社会主义道路,还能有现在的贫困问题吗? 

  包产到户确实短期内有利于整治懒汉,但为了几个懒汉放弃了集体优势,是得不偿失。懒汉在现实中毕竟是少数,只要加强管理懒汉也是能让其劳动自食其力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懒汉也不是管理不了的,但单干失去集体力量的优势是无法弥补的,单干是替代不了集体力量的优势的。抓住少数几个懒汉否定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是很荒缪的。单干在帝国主义的封锁下,在生产力不很发达的情况下,确实可以在短时间内发挥一下作用,逼迫几个懒汉劳动,但在打破封锁之后,在集体优势发挥出来之后,单干就失去了优势,现代农业不是单干所能解决的,所以,单干是小岗村比不上南街村的真正原因。在帝国主义封锁中,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用单干的办法强迫少数懒汉劳动,应当说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办法,但因此失去集体的优势就是得不偿失。在打破封锁后生产力已经发展起来了,还用单干的办法解决生产问题,就是刻舟求剑。只看到几个懒汉的作用,看不到集体的优势,是一种没有领导能力的表现,其本质是不懂的科学管理,根本不懂得社会主义的优势不认识社会主义。现在单干的小岗村就没法与坚持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南街村比,这就是很好的例子。必须看到鼓吹单干的目的在于发展私有制,发展私有制的目的在于发展资本主义,只是符合复辟资本主义的需要。鼓吹单干的本质就是要在中国复辟资本主义,直到现在的农村农民失去土地就是最好的证明。 

  再说破坏集体经济搞单干,就是为了摧毁集体的优势,没有集体优势就必然是为了保证大家保持贫穷,特别是使农民失去土地是保证农民绝对贫穷。中国几千年来农民的生活为什么就不如毛泽东时代?不就是毛泽东时代靠的就是社会主义的集体力量吗?谁有事实证明毛泽东时代的农民生活,不是比几千年来的生活都强?谁有事实证明蒋介石时代的农民生活能比毛泽东时代好?不是为了复辟资本主义,不是为了破坏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号召学习小岗村,而不号召学习南街村?像南街村搞集体经济,发挥集体优势就必然要向社会主义走,就会变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向农民发房子,有公费看病,上大学村里要补助。小岗村怎么样?发了房子吗?看病不用自己出钱吗?小岗村有供村里的孩子读大学吗?所以,让不让走南街村的路,是让不让脱不脱贫的问题,还是不让脱贫的问题。南街村的路是什么路?就是公有制下的集体道路,就是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道路。小岗村的路是什么路?是私有制下单干的路,改革开放私有制下,邓小平指出的路。现在把南街村与小岗村放在一起,农民会选择哪个村?农民需要哪个村的生活?允许农民选择吗?在南街村的事实面前还说社会主义就是穷,还有人会相信吗?再喊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还有号召力吗? 

  为什么不说只要不搞社会主义就是贫穷?不搞社会主义就只能过着小岗村的生活,事实就摆在那里。在南街村的事实面前,说社会主义就是穷有说服力吗?全国要是都走南街村的路,还有贫困线下的农村吗?还需要现在大喊扶贫吗?故此,脱不脱贫是走什么路的问题,不存在脱不了贫的问题,要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贫困的农民早就脱贫了。应该承认现在的偏僻地区,除了少数不适合生活的地方,大多数贫困的农村,只要坚持社会主义这些地方都应该是富裕地区,这些地方现在之所以保持贫困,原因就在于这些地方没有社会主义,而且,为了资本主义的需要,让他们到现在还保持贫困。现在的广大贫困地区保持贫困,在于为实现资本主义的需要是最根本的原因。不反思在中国为复辟资本主义付出的代价,是对贫困地区人民的犯罪。后30年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在于路线,不在于其他,南街村与小岗村的事实已经做出很好的证明。中国如果真的想解决贫困地区脱贫问题,就应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脱贫不是难题,问题在于允不允许脱贫,要脱贫允不允许搞社会主义。中国只要坚持社会主义,人民那不只是脱贫的问题,生活水平完全可以比现在更高,大多数贫困地区起码可以赶上南街村,最差也会比小岗村好。只要不上那“人均小康”的资本主义的当,走毛主席的社会主义道路,还能有贫困问题吗?“人均小康”是什么意思?就是把富人的收入算到穷人的头上,欺骗穷人你已经小康了。 

  各种脱贫的发展模式都是需要的,高层某些人的讲话,说明贫困人口为什么贫困高层是清楚的,问题在于使用资本主义模式解决,还是用社会主义模式解决。在贫困人口面前还搞少数人富多数人穷,是很反动的,问题是现在还有人还在要走这反动的路。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要解决贫困地区农民贫困问题,请问扶贫、脱贫的干部队伍在哪里?难道还能依靠那为实现资本主义而奋斗的扶贫队伍吗?问题是以少数人先富的原则,还是共同富裕的原则来解决贫困问题?这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不坚持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不坚信社会主义的干部是能解决中国农民贫困问题的吗?必须承认,今天的贫困地区的贫困是资本主义带来,这也是30多年来的扶贫不能脱贫的原因。谁敢说不坚持社会主义,能解决贫困地区农民的贫困问题?特别是那城镇化,强抢农民的土地,就是富了的农民也要穷。 

  值得一提的是在毛泽东时代,要搞资本主义时受到打击的,因为那是对共产主义的背叛。改革开放后搞资本主义是大张旗鼓公开地进行的,而且是从上向下推行的。改革开放后出台的政策,没有哪一条不是不符合资本主义定义的,在资本主义政策下制造两极分化,存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是必然的。 

  现在的城镇化是什么?就是为地主恶霸强抢农民的土地,保证农民失去土地后保持绝对贫困,成为彻底的无产者,制造新的扶贫对象。农民有土地都要扶贫,失去了土地怎么脱贫?在地主恶霸、资本家的剥削下怎么脱贫?在城镇化下地主恶霸、资本家肯定是会富起来的,但失去土地的农民,能在失去土地中富起来吗?不是说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吗?把土地集中到少数地主恶霸手中,符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那一条?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请不要为了地主恶霸、资本家的利益,把农民推到共产党的对立面。

  只要有人敢站出来坚持马克思的消灭私有制,农民脱贫、工人不用下岗、大学生不用失业、想读书就都能读书都不是问题。中国解放了六十多年,本来就不应有农民贫困问题,问题是有人为了报毛泽东的一箭之仇,要复辟资本主义,才有了贫困问题。只要敢坚持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全国农村都是南街村也不是问题。王宏斌能搞一个南街村,一个中国共产党就不能搞全国都是南街村吗?问题在哪?在于中国的政权在不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共产党人手里。同志们!想全国都是南街村吗?想有这一天的到来吗?想农民工的孩子不当留守儿童吗?想就呼唤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共产党的回归吧!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j/2015-12-02/35233.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只等闲 更新时间:2015-12-03 关键字:经济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