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经济

打印

张全景等:新集体经济策论

 新集体经济策论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智库第6届高层论坛”综述

  龚 云

  2012年8月28日,由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智库理事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和河北农业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智库第6届高层论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刘国光、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后勤指挥学院原副院长邵积平少将、《求是》杂志原总编有林、吉林省委原副书记林炎志,论坛召集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会长程恩富等出席论坛并发表讲话。出席会议的还有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卫兴华、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周新城、农业部经管司巡视员关锐捷、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朱有志、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城镇集体经济和手工业指导部副主任康培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陈小君、河北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彤等专家学者。

  本次论坛以“集体经济理论与政策”为主题,来自全国研究机构、高校及政府部门、生产一线的15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集体经济的性质、地位、作用、模式和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现将这次论坛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

  张全景认为,组织起来坚持走集体经济的道路,这个道路是科学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组织起来坚持集体经济的道路,是历史的必然。要正确认识集体经济,积极支持集体经济。只要全党全社会把集体经济发展放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集体经济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李慎明认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是公有制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所有制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集体经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本质是生产资料掌握在部分劳动人民手中。这是劳动者当家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标志,也是促进生产力发展、使劳动者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的根本条件和前提。集体所有制适应生产社会化程度和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组织起来发展生产、提高生产社会化程度和现代化程度的要求,建立在尊重和保护劳动者生产要素所有权、保障劳动者劳动投入和其他生产要素投入收益的基础上,又将分散的生产要素组织为集体生产要素,进行规模化生产,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股分配,实现既保证劳动者个人权利和利益,又取得组织起来扩大生产、提高生产社会化程度的双重收益。它可以克服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劳动者与资本分离,劳动者陷入打工地位,只能取得相当于和通常是低于劳动力价值的收入,而剩余价值全部为资本占有的根本矛盾,使劳动者真正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集体经济给劳动者带来的利益是直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符合我国生产社会化和生产力水平以及劳动者觉悟处于不同层次、具有不同要求的现实,能够极大地推动生产力发展。经济是基础,不敢在条件成熟的地方鼓励支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甚至统统回到过去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失去了应有的经济基础,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就不可能高扬,还可能走上歧路。

  后勤指挥学院原副院长邵积平在发言中指出,中华崛起应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集约经济。

  吉林省委原副书记林炎志认为,集体经济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组织逻辑上与中国共产党本质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说,集体经济比国有经济更接近共产党的本质。集体主义更属于共产党的伦理道德。目前发展集体经济有宪法依据、理论基础与历史经验,有理想与道德的党员支持这三个有利条件。

  卫兴华认为,公有制主体包括集体经济。包产到户不能实现共同富裕,也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还是要靠集体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的第二次飞跃。

  程恩富强调,集体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实现形式之一。集体经济可以体现共同致富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加强集体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支持、鼓励和帮助城乡多种形式集体经济的发展,对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西班牙蒙德拉贡联合公司、日本山岸社的成功案例证明了集体经济的活力。

  农业部经管司巡视员关锐捷认为,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最重要的有效实现形式之一,承载着9亿农民基本经济权益、促进农业稳步发展、农村和谐稳定的重大经济社会功能。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经济收入之源和维护权益之基。

  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的王福岭认为,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企业、合作社企业,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巩固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搞好社区服务、培育特色经济、满足市场需求,扩大出口创汇、增加国家税收、安置社会就业、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武汉大学经济学院简新华教授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集体经济为基础,实行合作经营和家庭经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富裕、民主和文明的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村民自治的集体经济,不是行政化(官办或政府控制)的集体经济,具有更完善、更先进、更能体现社会主义性质,更有利于克服现有土地制度和承包经营制的不足,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多元化经营、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抵御市场风险、经营风险、自然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周新城认为,作为一个长远目标,我国的农业必须走集体化道路,这一点不应该有任何动摇。我们应该在工作中为实现集体化创造条件,决不能听任农村两极分化,自发地发展资本主义农场。如果走上这条道路,那么是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相悖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赵智奎研究员、龚云研究员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坚持社会主义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通过探索新的集体经济实践形式,实现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终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巩固工农联盟。发展集体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义,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方向。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许惠渊认为,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有利于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是解决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朱有志、河北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彤教授、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赵慧峰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王景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孙咏梅副教授一致认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关系到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关系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关系到农村基层组织运转,是服务农民群众和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是增强村级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黑龙江省绥滨农场场长李思军、兴十四村总支书记付华廷、刘庄村委会副主任刘俊荣,一致认为,只有发展集体经济,坚持走集体致富道路,才能真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正确界定集体经济的内涵

  程恩富认为,根据资本结构、分配制度和治理结构,可以将改革开放以来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发展模式大致分为四类:完全的集体经济、完全的合作经济、过渡形态(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的不同的组合形态)、典型的私人股份制。对于过渡形态,是否属于集体所有制性质,主要看是集体持大股,还是私人持大股;重大事项决定权和经营决策权是少数人说了算,还是多数人说了算。经济学完全或纯粹意义上的集体所有制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集体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并在分配上实行多种形式按劳分配。其严格的经济本质规定性是“整体所有、自主决策、联合劳动、按劳分配”。

  关锐捷认为,目前关于集体经济概念太混乱,有的失之于宽,把什么都归入集体经济;有的失之于窄,只把集体统一经营当作集体经济。应该正本清源,认识到集体统一经营是集体经济,家庭分散经营也是集体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胡钧教授认为,目前集体经济概念需要明确。土地集体所有制是农村集体经济的最主要的标志,是不能动摇的。衡量集体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决策权属于集体。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经营方式可以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黑龙江省兴十四村属于典型的集体经济实践形式,代表了农村的发展方向。

  中国集体经济杂志的姜新华认为,进入新时期以来,由于所处的时代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出现了改革型集体经济。改革型集体经济的突出新型是含有“四个二重性”的全新型组合体:是资本与劳动双重合作或“两个联合”的有机组合体;是原始产权与法人产权的二重性在企业内部的有机组合体;是法人运营、监管与职业经营者二重性结合的组合体;是集体资产积累和适时适当进行合作人之间分红收益二重性的有机结合体。

  中国农业大学许惠渊教授认为,集体经济是劳动者的劳动联合与劳动者的资本联合相结合的经济。实行“两个联合相结合”是在改革的新形势下,对集体经济的正名。它既克服“无差别共有”,克服了组织成员的利益和经济组织的发展与否联系不紧密的弊端,又避免只强调“资合”,大多数农民变为被雇佣者,失去主人的地位。

  2.正确评价集体经济的发展历史

  张全景认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经过互助组、合作社,直至实现人民公社,虽然走过一些弯路,受过一些挫折,农业生产还是取得很大发展,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农民组织起来,不仅增产了粮食、棉花,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有效避免了两极分化,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奋勇前进。有的说组织起来“阻碍生产力发展”,“影响群众生产积极性”等等,这是一种错误观点。怎样看待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的失误是一个原则问题,不能以一个短时间工作的错误否定整体。有些错误属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的问题,是缺乏经验造成的,并不是毛泽东指导上的错误。

  李慎明认为,要客观地评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一是客观评价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斯大林的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的历史选择和战略选择。从总体来看,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比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目标,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理论及合作社集体农庄所有制度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要承认,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所有制观念和做法上也存在一些值得总结并引以为鉴的教训。二是客观评价我国农业集体化运动。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完成土地改革以后,适应当时农民走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同时服务于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党和国家引导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虽然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于粗糙等毛病,但通过农业合作化,在中国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农民走上了集体致富的道路,避免了资本主义农业发展的痛苦。1958-1983年,中国农村建立了人民公社制度。虽然这个制度存在着压抑农民积极性的严重不足,存在着平均主义的弊端,但人民公社体制运行20多年,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农村农田基本建设,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资本积累,为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创造了条件,培育了中国农民的集体主义意识,是中国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探索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巨大尝试,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村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奠定了制度基础,使我国在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避免出现两极分化,城市也没有出现贫民窟。另外,农业集体化还为后来改革开放提供了大量的廉价的土地资源。从一定意义上讲,如果没有当年成功的土地改革,便没有后来成功的改革开放。

  程恩富认为,改革开放以后,适应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国的集体经济在新的形势下从放开经营管理体制和探索产权制度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并得到快速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福岭认为,城镇集体经济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为我国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基础;二是助推了新兴行业发展,为繁荣市场、改善人民生活作出积极贡献;三是安置大量劳动就业,促进了社会安定和谐;四是增加了各级财政收入和出口创汇。

  中国工业合作经济学会的姚康镛认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形式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经验的重要内容。作为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集体经济在探索马克思理论中国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创建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创新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融合的共享利益机制,倡导合作共赢,包容发展,共同富裕的改革路径和目标,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出了很大贡献。

  3.正视发展集体经济的紧迫性

  刘国光认为,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于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尤其是对“第二个飞跃”重视不够,研究宣传不广,落实也不力。邓小平关于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思想,是站在历史的高度,观察农村改革与农业发展得出的结论,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符合我国农业发展规律的。我们要坚持“两个飞跃”的思想,抓住时机适时实现“第二个飞跃”。现在已经到了实现“第二个飞跃”的时候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陈小君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登记存在较为严重的滞后性。农民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法律规范具有迫切的要求,而且实践已经走到了立法的前面,完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对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迫在眉睫。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关键在于财产权权利的实现。

  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赵华荃认为,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有很大的局限性。发展并完善农村集体经济,既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又是依靠农民,战天斗地,积累资金,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

  求是杂志社宗寒研究员认为,我国集体经济出现了一批好典型,但总的看来,发展得比较慢,许多条件已成熟,群众迫切要求发展的地方,没有得到发展。集体经济已落后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劳动者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因此,需要总结经验,调查研究实际情况和客观需要,踏实地推进集体经济发展。

  4.科学回应贬损集体经济的错误思潮

  刘国光认为,当前普遍存在着贬损集体经济的种种观点。当前有三股否定集体经济的思潮值得注意:一是否定财产不量化到个人的集体经济的思潮。这种思潮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也是许多人不敢正大光明地发展集体经济和倡导“两次飞跃论”的重要原因。对于传统集体经济模式,需要历史地、辩证地看。这种模式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在历史上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应该看到,这种集体经济模式,经过改革后,已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了,不少农村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二是土地私有化思潮。一些舆论主张在目前土地承包的基础上,让土地真正的私有化,把20世纪50年代从农民手里集体化得来的土地还给他们。这种主张是站不住脚的,也是有害的。中国和外国的历史一再证明土地私有化并不能让农民富起来,只能引起贫富分化。如果土地私有化,就彻底否定了农村集体经济,也是与改革开放的初衷相悖的。三是集体经济低效论和产权不清晰论。这种看法,是一些企图把中国改革引向私有化方向的人士,大肆宣传“公有经济低效论”这个不能成立的伪命题的必然结论。集体经济产权改革成功的实践已经粉碎了这种思潮。面对贬损集体经济的这些错误观点,理论界要敢于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为集体经济正名,理直气壮地宣传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反对将集体经济妖魔化。

  针对那种认为集体经济低效率的观点,宗寒认为,集体经济具有规模效益,分工效益,社会环境效益,科学管理的优势。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王今朝用历史实证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方法论证了集体经济的合理性,得出了所有认为集体经济等公有制经济无效率的观点都是在不具可比性的基础上得出的错误结论。

  针对土地私有化的主张,简新华分析了主张土地私有化观点的理由和这些观点的理论基础,指出了土地私有化主张的危害性,土地私有化不仅不能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相反可能导致新的贫富两极分化,少数人暴利,严重损害农民的根本利益。

  三、新集体经济观: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政策建议

  与会者一致认为,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需要。当前我国集体经济作为人民共同致富的角色没有变,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重要基础的地位也没有变。集体经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本质是生产资料掌握在部分劳动人民手中。这是劳动者当家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标志,也是促进生产力发展、使劳动者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的根本条件和前提。大家呼吁要高度重视集体经济发展,从理论、法律、政策和舆论上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持。

  1.要高度重视集体经济的发展

  集体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济来说,集体经济可以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更广泛地直接吸收社会分散资金,可以较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可以更有效地增加社会积累和国家税收。总之,集体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大力支持和推进集体经济改革发展。高度重视集体经济的主体地位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中的重要作用。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和特点,支持和推进集体经济改革发展,以明晰产权为重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充分发挥城乡集体经济在我国加快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以及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加强集体经济理论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对集体经济的研究和讨论非常不够。这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各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兴起,并将进一步发展这一形势要求不相适应,也与人们对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有关。理论界应该更加重视合作、集体经济的研究,改变过去所有制结构研究中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状态。

  3.加强对集体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指导和监管

  建议有关部门起草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文件,核心是如何实现小平同志的第二次飞跃思想。建议全国成立集体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中组部、农业部、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单位组成。建议国家统计局、农业部调查全国坚持集体经济发展道路的村庄的具体情况。建议国家宏观指导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机构,起草制定《关于推进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对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产权界定、资产处置、改革形式、职工安置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出台规范的操作办法,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保证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建议强化农经监管服务机构,科学配置监管职权,优化监管机构设置,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将基层农村监管体系建设纳入国家农业公益性服务机构建设项目范围,确保国家对农村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指导。

  4.完善和加强法制建设,为集体经济改革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继续强调加强经济法规和企业法规建设,依法保障城乡集体经济发展。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贯彻落实,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修改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明确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地位。

  5.尊重群众意愿,积极鼓励、支持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

  发展集体经济必须遵守群众自愿原则,进出自由,不能强迫群众参加,也不能勉强拉入伙。要尊重群众的财产权,保护群众的利益,不允许任意占有、转移、侵犯群众的财产权和利益。鼓励、支持群众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探索多种形式集体经济。国家应该宣传、鼓励、支持那些坚持走集体致富道路的“完全集体经济模式”,并鼓励在条件合适的地区推广这种模式,从而促进农村的长远发展,最终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切实发展统分结合的集体层经营;规范、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倡和发展集体经济联合体;鼓励专业合作和社区合作要在基层横向联合的基础上发展纵向的联合。

  6.借鉴外国成功案例

  世界一些发达国家都有坚持发展集体经济的成功案例。西班牙蒙德拉贡联合公司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企业整体绩效水平最高的典型性工业合作制企业集团,被国际众多学者誉为“世界当代合作社的成功典范”。日本的山岸会不仅在日本这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站稳了脚跟,而且在世界不少地方都有分支。借鉴这些外国的成功案例,有助于我们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j/2014-12-30/29493.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XQ 更新时间:2014-12-30 关键字:经济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