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经济

打印

不要对中缅油气管道过分乐观

  

\

中缅油气管道线路示意图

  新闻背景:据媒体5日报道,经过3年建设,中缅油气管道工程(缅甸段)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近日全面完工,正准备投入试运行。这条始于缅甸西海岸终至中国云南省,全长800公里的天然气管道将能够满足中国四分之一的天然气需求。两、三个月后,一条并行的原油管道也将投入使用。届时,中国将能够把中东石油经由印度洋直接输送到内地。该项工程总共耗资25亿美元。

  中缅油气管道建是中国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管道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其中原油管道的设计能力为44万桶/天(2200万吨/年),天然气管道的输气能力为120亿立方米/年。

  有观点认为,中缅原油管道的开通将使来自中东的原油不用绕道马六甲海峡,经由印度洋在缅甸上岸,由管道输送进入中国,以实现国家“原油进口多地区、进口方式多元化”战略。但笔者认为,舆论对此不可过分乐观。

  首先,据统计,中国约80%的原油进口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进国内的,而2012年中国进口原油2亿8000万吨,也就说每年约有2亿2400万吨原油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中国,而中缅原油管道的设计能力仅2200万吨/年,尚未达到前者的十分之一,对于长期维持高位运行的中国原油进口量来说,中缅原油管道运力只能算是“杯水车薪”。

  其次,5月底,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巴基斯坦时,中巴两国发表的联合声明中称双方同意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共同研究制订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推动中巴互联互通建设。因此,被寄予厚望的“中国—巴基斯坦油气管道”仍处于研究阶段,短期内无法为中国原油进口分担更多的压力。

  以上两点决定在未来不短的时期内,单靠中缅管道无法完成“绕道马六甲”,大量原油的进口旅程依然需要经过海盗猖獗、各方利益交织的马六甲海峡。除此之外,中缅油气管道本身是否能够稳定运行,在近年来复杂的中缅关系背景下,可能也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我们知道缅甸本届文官政府上台后,积极改善同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关系,缅甸现任总统吴登盛、缅甸著名“民主斗士”昂山素季等人正与美欧日“打得火热”;与此同时,包括密松水电站等多项中缅合作项目却接连被缅政府叫停,这其中总少不了西方国家政府与媒体在背后指手画脚。

  缅甸政府的“变脸”之举确实为其带来不少经济利益,西方大国争先恐后解除对缅甸的经济制裁,并提供大量经济援助,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底,缅甸已收获超过15亿美元的贷款和援助。巧合的是,中缅油气管道每年为缅带来的外汇收入正是约15亿美元。

  虽然缅甸政府与克钦独立军(KIA)于近期签署初步和平协议,缅甸总统吴登盛在会见中石油总经理时也表示,缅甸将确保缅中油气管道安全正常运行,但在美国重返东亚、缅甸向西方开放的背景下,很难说中缅油气管道是否会在将来的某个时刻被某些国家作为要挟中国的工具,甚至直接被关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缅油气管道显然无法解决中国能源进口通道安全问题,就其本身而言,可能还需要依靠一个并不完全可靠的盟友的“忠诚”。中国要时刻关注缅甸方面的动向,运用政治经济等多种手段不断加强两国关系,同时加快推进巴基斯坦方向的项目进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可能无法摆脱对于马六甲海峡的依赖,我国在加强海上力量、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还需不断努力。时间站在我们这边!

  原题:不要对中缅油气管道过分乐观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j/2013-06-07/21216.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6-07 关键字:中缅油气管道  能源安全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