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经济

打印

向松祚:小小寰球,如何如此扰攘不宁?(之三)----全球化时代的金融风险和国际储备货币的主要利益

小小寰球,如何如此扰攘不宁?

----全球化时代的金融风险和国际储备货币的主要利益

当今世界最重大的现实就是全球化,世界各国贸易、投资、金融、货币之相互融合和影响日益密切。全球货币、金融、贸易、投资体系早已复杂地交织到一起。全球化收益伴随着全球化风险。全球化时代的金融和货币风险,已经成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挑战和最大威胁之一。

1997-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7-08年的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海啸,2009-10年的欧元区债务危机,深刻揭示了全球化时代货币金融危机的基本规律:

第一个规律:“危机无国界”。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发生的货币金融危机,皆能瞬间波及全球。惨遭“池鱼之殃”的国家所蒙受的损失,往往可以超过危机肇始国。

第二个规律:“霸权货币化解危机”。哪个国家有能力创造全球储备货币,该国就能够轻易化解全球货币金融危机对本国金融体系的冲击。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与2007-08年次贷危机和金融海啸之间最鲜明的对比,是亚洲各国没有全球储备货币发行权,一旦贸易收支或国际收支出现逆差,立刻触发大量外汇资金流失、汇率急剧贬值、外债负担急剧攀升、国内金融体系濒临崩溃、国家财政濒临破产,不得不忍气吞声乞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条件异常苛刻的援助。

相反,由于美国是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创造者,尽管她的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长期处于赤字状态,危机发生之后,美元不仅没有贬值,反而大幅度升值;外国资金不仅没有从美国流出,避险动机反而促使大量资金流入美国。2007-10年的各种数据清除地表明:金融危机完全没有削弱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实际上还有所加强!

国际经济学界多年的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或非储备货币国家之所以很容易陷入货币危机、银行危机或其他形态的金融危机,是因为发展中国家或非储备货币国家,都面临两个令人尴尬的基本困境。

第一个基本困境是,发展中国家国内货币金融市场严重落后,外汇储备资金的大部分不得不投资于美元资产,形成对美元资产和美国金融市场的严重依赖,造成它们对本国货币的升值或汇率动荡非常恐惧。此一困境被称为所谓“原罪”。

第二个基本困境是,发展中国家无法以自己的货币举借外债,要借外债也主要是美元或欧元外债,所以它们对贸易逆差、国际收支逆差非常敏感,对汇率贬值亦非常恐惧。一旦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或国际资金大量流出本国,则立刻诱发货币危机、汇率危机、银行危机乃至全面的金融和经济危机。1997-98年亚洲各国如此,2008-09年中东欧许多国家如此。此一困境被称为“货币错配”。

“原罪”和“货币错配”仿佛是套在非储备货币国家身上的两条枷锁,即使是基本经济状况良好的国家,也可能瞬间堕入金融危机之深渊。

第三个规律:“货币霸权转嫁金融危机”。凭借美元霸权的特殊地位,尽管美国外债超过5万亿美元,尽管次贷危机和金融海啸是“百年一遇”的重大危机,美联储却能够轻而易举地通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转嫁危机的损失和风险。美元钞票滥发导致美元汇率长期贬值和全球通货膨胀,意味着外国持有的美国政府债券持续贬值,美国实际上是以通货膨胀和美元贬值的方式间接赖债或抵消对外债务。而持有大量美国国债和其他美元资产的国家(譬如中国)、公司和个人都要相应蒙受损失。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j/2013-05-02/1518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全球化  金融风险  国际储备货币  美国国债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