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山仰止 >

英烈风采

打印

接过岸英的枪

  12年前,毛岸英同志牺牲60周年忌日。一群网友自发地搞了一场网络纪念活动,受一位网友所托为他拟了篇发言稿,初稿取的标题便是《接过岸英的枪》。

  而今笔者已经是不惑之年,岸英同志却永远定格在了28岁;如果岸英同志还活着,他也该过百岁生日了。

  之所以取这个题目,因为岸英同志牺牲的时候年仅28岁,而12年前笔者又刚好28岁,参加活动的网友大多也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年。抛开毛主席长子这个特殊的身份,岸英同志与你、我、他没有距离,笔者也不希望存在这个距离,一生反对特权的毛主席和给表舅向三立写信反对“人情”的岸英同志大概也不希望吧。

  毛岸英给向三立的信

  1922年10月24日,岸英出生于湖南长沙。出生之时,父亲没能守在产房,而是正在长沙街头领导工人维权、和省府谈判。

  出生之后,年幼的岸英就跟随投身革命的父母开始了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生活,辗转于长沙、上海、广州与韶山。

  杨开慧与毛岸英、毛岸青

  8岁的时候,岸英和母亲杨开慧一起被关进了国民党的监狱;母亲被反动派杀害后,少年毛岸英带着年幼的弟弟流浪到上海,做过乞丐、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

  岸英在年幼时所经历的种种苦难,固然有出身革命家庭的原因,却也是那个时代底层劳动人民子弟的普遍写照。影视剧里歌颂的十里洋场的灯红酒绿,只属于占总人口极少数的洋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以及国民党的达官贵人,大多数的底层百姓都在苦苦挣扎。便是在国民党的所谓的黄金十年,300余万人口的上海,失业无业人口竟高达六七十万,1932年统计的乞丐人数达25000余人,卖儿鬻女者甚众。

  然而,也正是少年时代在上海街头的乞讨、流浪经历,让毛岸英从小就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有了切身的体会,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革命的种子,和他的父亲一样,终其一生对劳动人民有着无比深厚的热爱之情、并要为着劳动人民的解放与幸福去抛头颅、洒热血。

  正如毛主席青年时代在湖南图书馆的墙壁第一次见到一张世界大地图时所发出的感想:

  世界既大,人就一定特别多,这样多的人怎么过生活,不值得我们注意吗?……我真怀疑,人生在世间,难道都是注定要过痛苦生活的吗?绝不!这是由于制度不好,政治不好,使世界上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现象,所以使世界上大多数的人都坠入痛苦的深渊。这是不合理的,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是不应该永远存在的,是应该彻底推翻、彻底改造的,总有一天,世界会起变化,一切痛苦的人都会变成快乐的人、幸福的人。我因此想到:我们青年的责任真重大,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真多。从这时候起,我决心要为中国痛苦的人、世界痛苦的人服务。

  直到1936年,地下党组织才找到了岸英和弟弟岸青,并辗转送到了苏联学习。在苏联学习期间,岸英心系祖国人民和革命,在父亲书信的教导鼓励下,为了革命发奋刻苦学习。因为表现优异,刚到苏联不久,就在国际儿童院担任了少先队大队长,1939年加入了共青团并担任支部书记。

  周恩来、邓颖超在苏联看望毛岸英兄弟

  1941年1月31日,毛主席给毛岸英、毛岸青的信

  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后,尽管中苏两党曾约定不让中国孩子服兵役,但同样热爱苏联人民、理解并支持苏联革命的毛岸英,毅然决然地直接数次写信给斯大林,主动要求加入苏联红军。作为一名无私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尽管斯大林亲手将自己的儿子送上反法西斯战场、惨死在了纳粹的集中营,但是,毛岸英毕竟是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儿子,于公于私斯大林都难以答应这个请求。

  直到苏共驻共产国际的代表曼努意尔斯基将军来到国际儿童院,岸英执拗地缠着对方,才如愿以偿地得以参加苏联人民的卫国战争,在战争中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布尔什维克,并作为坦克连的党代表,参加进军白俄罗斯、波兰和捷克,攻克柏林的战斗,冲锋在战斗的第一线。

  岸英回国前,斯大林专门接见了这位来自中国的勇敢、优秀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并送给了他一支手枪。

  《斯大林接见毛岸英》 陈玉先绘

  岸英接下了这支枪,然后在1946年从莫斯科经新疆回到了延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这对不寻常的父子之间,错过了太多时间。父子分别之时,岸英还只是不到5岁的小孩子;再见之时,岸英已是快要满24岁的青年。

  1949年,毛主席与毛岸英在香山

  对这个个头儿比自己还高的儿子,毛主席既十分喜爱、满意,但看着岸英的谈吐以及整日洋装不离身的模样,毛主席仿佛看到了“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影子,又产生了深深地担忧,担忧岸英脱离劳动人民。

  毛主席让岸英把穿回国的苏军军服、西装脱了,换上八路军的旧灰布军装;几天后就不再让岸英在家里吃饭,让他到大灶跟普通干部、战士一道吃饭;再几天,毛主席又对岸英说,“你在苏联学习了一些文化,也参加过反法西斯战斗,但那是外国的,中国的事你了解很少,所以我让你上‘劳动大学’。”

  就这样,岸英自带行李和一斗多口粮,步行10多里地来到山大沟深的小村庄延安县吴家枣园,跟着边区的农民一起睡土炕、吃粗粮,干一样的粗活,在羊圈掏粪、垒粪然后送粪,在吴家枣园开荒、撒种、锄苗、收割、打场、交送公粮,和农民群众打成了一片。

  半年多后,再次探望父亲的毛岸英已经是一身黄土、两腿泥,满嘴陕北口音,双手长满老茧。看着已经大变样的儿子,毛主席十分高兴地说道:这就是你上“劳动大学的毕业证”。

  在陕北时,毛岸英给毛主席拍照

  岸英从“劳动大学”毕业以后,加入中央土改工作团,在山西、河北、山东等地参加土地改革工作;1949年初,调中共中央社会部和中共中央情报委员会工作,任社会部部长兼情报委员会书记李克农的秘书。

  新中国成立之初,岸英被安排到政务院工作,毛主席坚决不同意,他认为毛岸英不够资格进政务院工作,而应当到农村、工厂、部队去锻炼。不久,岸英被分配到北京机器总厂担任了党总支副书记,又与工人们打成一片,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事业。

  岸英原本决心“在这个工厂连续不断地做十年工作”,然而,当看到美帝国主义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肆意轰炸无辜中国百姓的惨痛画面后,岸英如同他在面对德国法西斯时的表现一样,又第一个报名要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如果说苏德之间的军事力量对比还可以用“势均力敌”四个字来形容,那么中美之间就只能用得上“敌我力量对比悬殊”这几个字来形容。面对武器装备远比我们先进、战争经验丰富的世界头号帝国主义,岸英不是不知道朝鲜战场的危险有多大。

  在朝鲜战场仅仅一个多月,毛岸英虽被彭老总留在在志愿军作战司令部,却已与敌人有过数次遭遇和短兵相接,还冒死救过朝鲜的阿妈妮,最终与十八万志愿军英烈一起,长眠在了这片盛开金达莱花的土地上。

  因为毛主席,我们熟知了毛岸英;但岸英从未生活在父亲的福荫与光环之下。

  岸英与我们是那么的远,因为他是革命领袖毛主席的儿子,他与我们间隔了整整一个甲子、两三代人。

  岸英与我们又是这样的近,因为他从未以“毛泽东的儿子”而傲娇,反而不断问自己,“我做毛泽东的儿子合格吗”;他当过农民、做过工人,与我们一样,都是劳动人民的一员;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年仅28岁,本该与今天的我们一样,风华正茂……

  叫一声岸英同志,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我们的同志、我们的战友,更因为他用自己短暂而灿烂的一生,向我们诠释了一个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模样,是我们今天的有志青年值得学习的榜样:学习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同身受与无比热爱,以及彻底的无产阶级立场,学习他在遭遇苦难时的百折不挠,学习他在面对成绩时的不骄不躁,学习他在面对强大敌人时的英勇无畏,学习他永远的战斗精神和革命精神!

  纪念毛岸英同志诞辰100周年。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gsyz/ylfc/2022-10-25/78256.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2-10-26 关键字:英烈风采  高山仰止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